《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3090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17 C N 1 0 2 7 3 0 9 0 9 A *CN102730909A* (21)申请号 201210208233.1 (22)申请日 2012.06.21 C02F 9/14(2006.01) A01G 33/00(2006.01) C02F 3/32(2006.01) C02F 1/02(2006.01) C02F 1/50(2006.01) C02F 1/66(2006.01) C02F 103/08(2006.01) (71)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 所 地址 200090 上海。
2、市杨浦区军工路300号 (72)发明人唐保军 姜朝军 尹飞 (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31233 代理人黄志达 谢文凯 (54) 发明名称 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 的制备方法,包括海水沉淀、滤食性贝类过滤、脱 脂棉过滤和消毒。本发明利用海水双壳贝类过滤 颗粒物质的生理特性,配合尼龙网、脱脂棉等过滤 材料,无需砂滤池即可制备相当数量的较干净海 水,成本低,操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野外试验或 小规模育苗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3、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1页 2 1.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海水抽提至过滤容器中进行沉淀,过滤容器顶部用黑布遮盖,沉淀时间为2428 小时;抽取沉淀池上部分海水至过滤容器,水泵出水口用尼龙网袋对海水进行初过滤; (2)挑选健康的滤食性贝类放置在网内,然后放入过滤容器底部,过滤容器以黑布遮 盖,每隔6小时取样观测,至目测水体澄清见底即可;过滤完毕,用软管虹吸去除底部及网 箱上的贝类粪便和沉积物; (3)对用于单胞藻保种培养的海水进行煮沸消毒,对用于单胞藻扩大培养和生产培养 的海水使用漂白液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
4、完毕后,充气1216小时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 后即可用于单胞藻接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的过滤容器为室内沉淀池或玻璃钢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的尼龙网袋的目数为150-2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的滤食性贝类为文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对用于单胞藻保种培养的海水煮沸消毒前用脱脂棉过滤海水,去除大。
5、颗粒 杂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脂棉过滤具体工艺为:将厚度2-3cm的脱脂棉平铺在布氏漏斗中,以细软管虹吸海 水至漏斗中进行过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的硫代硫酸钠的浓度为25ppm。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30909 A 1/3页 3 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野外贝类单胞藻的培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 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单细胞藻类是滤食性贝类的优质饵料,广泛应用于。
6、贝类育苗和养殖。目前,单胞藻 类的培养技术已经成熟,一股要进行三级培养,即:保扩种培养、扩大培养和生产培养。单胞 藻培养中,除光照、营养盐和温度外,水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包括水的过滤 和消毒。保种用水一般需经二级砂滤,然后再经活性炭或脱脂棉过滤,然后再进行煮沸消毒 或消毒水消毒。在藻类扩大培养和生产培养中,所用海水也需经砂滤。但是,在野外的小规 模贝类育苗或科研试验中,受场地或条件限制,经常无法取得砂滤海水。如果单用脱脂棉或 活性炭过滤,不仅耗时,所得水量有限,而且脱脂棉和活性炭需要随时更换,比较麻烦,造价 也较高。另外,其过滤效果也不理想,尤其对于淤泥型滩涂海水,过滤后水体含大量。
7、悬浮微 粒,透光性差,影响培养单胞藻的生长。 0003 滤食性海水贝类可以滤食摄取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及颗粒物质,而且滤水率极高, 张继红等(2005年)报道,单个栉孔扇贝每小时过滤的海水量高达4L。滤食性贝类摄食 时只对食物的大小和质量有选择性,而对是否有食用价值没有选择性。因此,滤食性贝类 可以过滤海水中悬浮的一定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并将之形成假粪或粪便排入底质中。根据 (1988年)研究报道,双壳贝类对粒径为4-5m以上的颗粒可以全部滤除;对粒 径2m的颗粒,其滤除率也可达到50。而根据李占海等(2007年)的研究报道,潮滩悬 沙的粒径组成范围在3-22m之间。因此,双壳滤食贝类的这一摄食生理。
8、特性可加以利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利用海水双壳贝类过滤颗粒物质的生理特性,配合尼龙网、脱脂棉等过滤材料,无需 砂滤池即可制备相当数量的较十净海水,成本低,操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野外试验或小规 模育苗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5 本发明的一种野外贝类单胞藻培养用海水的制备方法,包括: 0006 (1)将海水抽提至过滤容器中进行沉淀,过滤容器顶部用黑布遮盖,沉淀时间为 2428小时;抽取沉淀池上部分海水至过滤容器,水泵出水口用尼龙网袋对海水进行初过 滤; 0007 (2)挑选健康的滤食性贝类放置在网内,然后放。
9、入过滤容器底部,过滤容器以黑布 遮盖,每隔6小时取样观测,至目测水体澄清见底即可;过滤完毕,用软管虹吸去除底部及 网箱上的贝类粪便和沉积物; 0008 (3)对用于单胞藻保种培养的海水进行煮沸消毒,对用于单胞藻扩大培养和生产 培养的海水使用漂白液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后,充气1216小时后用硫代硫酸钠 说 明 书CN 102730909 A 2/3页 4 中和后即可用于单胞藻接种。 0009 所述步骤(1)中的过滤容器为室内沉淀池或玻璃钢桶。 0010 所述步骤(1)中的尼龙网袋的目数为150-200目。 0011 所述步骤(2)中的滤食性贝类为文蛤。 0012 所述步骤(3)中对用于单胞。
10、藻保种培养的海水煮沸消毒前用脱脂棉过滤海水,去 除大颗粒杂质。 0013 所述脱脂棉过滤具体工艺为:将厚度2-3cm的脱脂棉平铺在布氏漏斗中,以细软 管虹吸海水至漏斗中进行过滤。 0014 所述步骤(3)中的硫代硫酸钠的浓度为25ppm。 0015 有益效果 0016 本发明利用海水双壳贝类过滤颗粒物质的生理特性,配合尼龙网、脱脂棉等过滤 材料,无需砂滤池即可制备相当数量的较干净海水,成本低,操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野外 试验或小规模育苗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
11、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 0018 实施例1 0019 保种培养: 0020 1、海水沉淀 0021 所用海水取自100m100m的室外蓄水池,用小型潜水泵将海水抽提至室内水泥 沉淀池,沉淀池规格长4m宽3m深1.5m,水泵出水管口套150目的尼龙网袋进行初过 滤,加水至1.2m。沉淀池用黑布遮光,沉淀24小时后,将潜水泵放在一过滤网箱中,网箱放 入沉淀池中,将海水抽入2个100L的白塑料桶中,桶高1m。 0022 2、滤食性贝类过滤 0023 购买市场上常见的文蛤5kg左右,平均壳。
12、长4.5cm,清洗外壳,平均放入2个塑料网 兜中,然后分别放入白塑料桶内。桶内充气,用黑布遮盖。每隔4小时取样观察,同时用软 管虹吸去除桶底、网上贝类粪便和沉积物;至12小时后,目测可见桶底,将塑料网兜取出。 0024 3、脱脂棉过滤 0025 取布氏漏斗(上口径150mm,漏嘴口径3cm)一只,将脱脂棉层层铺在漏斗中,压紧, 至厚度3cm以上,两边铺至漏斗边缘;50L的带盖圆塑料桶,顶部盖子钻孔,孔径3.54cm。 将塑料圆桶放置在较低处,漏斗置于桶盖的孔中,以细软管自上述白塑料桶中虹吸海水至 漏斗中进行过滤,用夹子控制水流速以防溢出,至桶满即可停止过滤。 0026 4、海水消毒 0027 。
13、取5000mL的三角烧瓶,用1:1盐酸洗刷,用淡水冲洗后,加入脱脂棉过滤的海水至 4500mL。用1500W电炉煮沸后,用双层打印纸封口,并用橡皮筋扎紧。待冷却后即可用于接 种。 说 明 书CN 102730909 A 3/3页 5 0028 5、接种培养 0029 将球等鞭金藻和蛋白核小球藻藻种各500mL接入煮沸消毒好的4500海水中,分别 加入营养盐溶液,置于室内培养,采用自然光照,室温26-33。每天摇动瓶体4次。至第6 天,藻液浓度分别达到2.310 6 个/ml和2.510 6 个/ml。而同期仅用脱脂棉过滤海水培 养的两种藻颜色明显较淡,平均浓度分别为1.410 6 个/ml和1。
14、.510 6 个/ml,且生长缓 慢,其中金藻受影响尤为明显。 0030 实施例2 0031 扩大培养: 0032 1、海水抽提与沉淀 0033 所用海水取自100m100m的室外蓄水池,用小型潜水泵将海水抽提至室内水泥 沉淀池,沉淀池规格长4m宽3m深1.5m,水泵出水管口套200目的尼龙网袋进行初过 滤,加水至1.2m。沉淀池用黑布遮光,沉淀28小时后,将潜水泵放在一过滤网箱中,网箱放 入沉淀池一角,将海水抽入15个100L的白塑料圆桶中,桶高1m。 0034 2、滤食性贝类过滤 0035 购买文蛤,平均壳长4.5cm,清洗外壳,放入塑料网兜中,分别放入各个白塑料桶 内,每桶放2.5kg左。
15、右。桶内充气,用黑布遮盖;每隔4小时取样观察,同时用软管虹吸去除 桶底、网上贝类粪便和沉积物。至12小时后,目测水体可见桶底,将塑料网兜取出,此时文 蛤可用于下一次海水过滤。 0036 3、海水消毒 0037 将漂白液(有效氯15-30%)按250ppm的浓度泼洒入桶内进行消毒,桶内充气使消 毒液均匀分布,同时将一块1m1m的透明塑料薄膜放入桶内消毒,16小时后加入硫代硫酸 钠中和,浓度控制在25ppm左右,搅拌、充气后即可接种培养。 0038 4、接种培养 0039 将保种的金藻和小球藻按1:8的比例接入消毒好的海水中,分别加入营养盐溶 液,用已消毒的透明塑料薄膜盖住桶口,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时,用单独的气泵微充气或每 天搅拌3次。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5天后藻液浓度都达到2.010 6 个/ml以上,可用于试 验贝类的投喂。 说 明 书CN 102730909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