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及废纸再循环设备.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421551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17518.4

申请日:

2011.10.19

公开号:

CN102486012A

公开日:

2012.06.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21B 1/32申请公布日:20120606|||公开

IPC分类号:

D21B1/32; D21D1/02; D21F9/00

主分类号:

D21B1/32

申请人:

粒状胶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玉井繁; 小山裕司

地址:

日本大阪

优先权:

2010.12.06 JP 2010-27208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赵培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实现可安装在小商店、房间等中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技术。通过在一打浆机设置有在一紧密距离上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彼此相对配置的一对打浆盘,该打浆机在该对打浆盘之间具有微小打浆间隙,用于执行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该打浆间隙开始于在固定侧打浆盘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供应口,结束于在打浆盘的外周缘上形成的排出口。所以,甚至在包含在家具大小的设备空间中的非常小的打浆处理空间中,仍能够实现具有平稳且高效的高处理能力打浆,不会引起废纸堵塞。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通过对废纸进行浸解和打浆处理而制作废纸纸浆的制浆装置, 其用于能够 安装在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中, 包括 : 用于搅拌、 研磨和浸解废纸的浸解单元以及对在浸解单元中浸解的废纸进行打浆的打 浆单元, 其中, 打浆单元具有打浆机, 所述打浆机设置有相对配置以紧密距离可相对旋转的至 少一对打浆盘, 以及 打浆机具有用于执行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的 微小打浆间隙, 该微小打浆间隙设置在彼此临近且相对的成对打浆盘之间, 和 该打浆间隙开始于在打浆盘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供应口, 结束于在打浆盘的外周缘上形 成的排出口。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成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之间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至少 两个环形打浆区域构成, 和 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供应口连通, 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与排出口连通。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成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之间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两个 环形打浆区域构成, 和 沿径向处于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所述供应口连通, 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处 理区域, 沿径向处于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所述排出口连通, 以形成用于最终打浆的精打 浆处理区域。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成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之间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三个 环形打浆区域构成, 和 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所述供应口连通, 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 处理区域, 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所述排出口连通, 以形成用于最终打浆的 精打浆处理区域, 介于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区域和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之间的环形打浆区域与这两个打浆区域连通, 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和最终打浆的粗 - 精打 浆处理区域。
5: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在各个环形打浆区域, 多个打浆叶片以沿圆周方向的规定布置间距配置在彼此相 对的成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上, 和 彼此相对的打浆叶片的叶尖间隔最大为在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处的叶 尖间隔, 最小为在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处的叶尖间隔。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的叶尖间隔设置成用于使纸浆形成原纤维的 精打浆尺寸。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打浆机包括 : 打浆桶, 所述打浆桶具有用于从上游侧供应废纸纸浆的供应口和用 2 于将打浆的废纸纸浆排到下游侧的排出口 ; 至少一对打浆盘, 所述至少一对打浆盘以相互 能够旋转的状态设置在该打浆桶上 ; 和旋转驱动源, 用于相对旋转和操作这些打浆盘, 以及 从供应口供应的废纸纸浆流过打浆盘之间的打浆间隙, 通过彼此相对的打浆叶片的协 同作用, 在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中被压制和打浆。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打浆机包括固定在打浆桶内侧的固定侧打浆盘、 可旋转地相对配置在固定侧打 浆盘上的旋转侧打浆盘和用于旋转和驱动该旋转侧打浆盘的旋转驱动源, 以及 在固定侧打浆盘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与打浆桶的供应口连通的入口, 两打浆盘的打浆间 隙的外周缘形成与打浆桶的排出口连通的出口。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打浆机包括固定在打浆桶的彼此相对内侧的一对固定侧打浆盘、 可旋转地相对 配置在两固定侧打浆盘上并位于两固定侧打浆盘之间的旋转侧打浆盘、 和用于旋转和驱动 该旋转侧打浆盘的旋转驱动源, 以及 在两固定侧打浆盘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与打浆桶的供应口连通的入口, 这三个打浆盘的 外周缘形成与打浆桶的排出口连通的出口。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在打浆单元中, 通过设置用于对废纸纸浆进行打浆的打浆机而形成废纸纸浆循环 路径, 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具有 : 用于循环废纸纸浆的循环装置 ; 和通过彼此联锁的方式 对打浆机和循环装置进行控制的打浆控制装置, 以及 打浆控制装置控制打浆单元在一循环系统中对废纸纸浆循环一规定时间。
11: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浸解单元包括浸解桶, 所述浸解桶具有用于进给和供应废纸的废纸供应口、 用于 将浸解的废纸纸浆排至下游侧的排出口和可旋转地设置在该浸解桶中的搅拌装置, 从废纸 供应口供应的废纸通过搅拌装置与水混合并搅拌, 然后进行浸解和打浆。
1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浸解单元具有用于向浸解桶供应水的供水装置。
13: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在浸解桶的废纸供应口设置有粉碎机装置, 从废纸供应口供应的废纸由粉碎机 装置初步切碎, 并由搅拌装置搅拌。
14: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废纸纸浆循环路径包括浸解单元的浸解桶, 在执行打浆构成的操作中, 浸解单元 的搅拌装置被驱动并受到控制。
15: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 废纸纸浆循环路径设置有一旁通路径, 所述旁通路径包括用于存储由打浆机打 浆的废纸纸浆的储备桶, 所述储备桶通过转换装置相连, 以及 在执行打浆过程的操作中, 驱动并控制转换装置, 以转换和有选择地使用浸解单元的 浸解桶和旁通路径的储备桶。
16: 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 其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中包括 : 用于对废纸进行浸解和 打浆处理、 并将其制成废纸纸浆的制浆单元 ; 通过对在制浆单元制作的废纸纸浆进行处理 3 而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单元 ; 以及通过联锁的方式对制浆单元和造纸单元进行驱动和控制 的装置控制单元, 其中制浆单元包括如权利要求 1 至 15 之一所述的制浆装置。
17: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还包括 : 用于通过调节供应至设备中的废纸和水的混合比率来调节供应至造纸单元中的废纸 纸浆浓度的纸浆浓度调节装置, 其中, 该纸浆浓度调节装置包括 : 用于将制浆单元中的废纸纸浆的打浆浓度调节成与打浆机的打浆效率相对应的打浆 浓度调节装置 ; 用于将造纸单元中的废纸纸浆的造纸浓度调节成与将再生的再循环纸的最 终纸质量相对应的造纸浓度调节装置 ; 以及通过联锁的方式对打浆浓度调节装置和造纸浓 度调节装置进行驱动和控制的纸浆浓度控制装置。

说明书


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及废纸再循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以及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 尤其涉及 安装于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小型废纸再循环设备中的制浆技术, 其用于在现场将所 产生的废纸再生并加工成可重复使用的纸而不是处置和丢弃所产生的废纸。
     背景技术 从政府机关、 公司以及普通家庭的日常活动, 每天都会产生如废纸或不再需要的 文件。这些废纸通常被当作废物以各种方式丢弃、 焚烧或处置。
     另一方面, 从高涨的有效利用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国际考虑的背景出发, 近来, 已经 研发出将废纸再循环而不是丢弃的各种技术。
     这些废纸再循环技术大多数在造纸工业中使用, 像常规的造纸设备一样, 废纸再 循环设备需要广阔的区域, 巨大的投资, 以及用于造纸的大量水和化学制品以便高速、 大规 模地生产再循环纸以及高质量纸张。
     废纸再循环还需要收集废纸的大量人力, 而且废纸收集工作涉及各种各样的问 题, 例如由于大量人力而引入外来的问题, 由于缺乏废纸再循环方面知识而造成的不当分 拣, 或者没有完全去除碎屑, 如果废纸被收集起来, 则需要由专业工人进行最终分拣和清洁 及其他处理才能使废纸再生成为 100%的再循环纸。 此外, 机密文件及其他个人或隐私纸张 由于机密问题而几乎不被作为废纸收集, 而是大多数进行焚烧处理, 几乎不再循环。
     为了解决废纸收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研制一种在废纸初始源处使废纸私下地 (privately) 再循环的技术是有效的, 从这个观点出发, 本申请人已经开发和提出了一种废 纸再循环设备, 例如在待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No.2010-180512 中公开的废纸再循环 设备。
     这种废纸再循环设备基于废纸再循环厂等的大规模废纸再循环技术, 作为一种设 备实现, 以便可安装于小商店或普通家庭房间中的较小区域中, 且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 中包括 : 制浆单元, 其通过对废纸进行浸解和打浆处理来制作废纸纸浆 ; 由在制浆单元中 制作的废纸纸浆制作再生纸的造纸单元 ; 以及通过联锁的方式对制浆单元和造纸单元进行 驱动和控制的控制单元, 其中, 所述制浆单元包括 : 用于搅拌和磨碎废纸的浸解单元以及对 在浸解单元中浸解的废纸进行打浆的打浆单元。
     在打浆单元中, 通过设置用于对废纸纸浆进行打浆的研磨机而形成废纸纸浆循环 路径。研磨机具有跨一微小的打浆间隙而相对地配置的打浆作用表面, 并设置有一对相对 旋转驱动的打浆盘和用于调节该对打浆盘的打浆间隙的间隙调整装置。
     废纸通过制浆单元的浸解单元的搅动进行浸解和打浆处理而制成纸浆, 通过打浆 单元的进一步打浆而原纤维化, 从而形成所要求的废纸纸浆, 并在造纸单元中制成再循环 纸。在这种情况下, 在打浆单元, 由研磨机打浆的废纸纸浆在废纸循环路线中循环, 并且在 打浆过程中, 打浆盘的打浆间隙从打浆过程的初期阶段到最后阶段逐渐变窄, 这样整个打 浆过程从初始阶段到最后阶段自始至终都能平稳实现高效率的打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这种新颖的 废纸再循环设备是由现有技术中所述的传统废纸再循环设备进一步改进而来。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技 术, 所述废纸再循环设备不仅可安装在大办公室中, 而且可安装在小商店或普通家庭中, 该 制浆技术尤其是提高和简化了废纸再循环设备中制浆单元的构造技术, 实现了环保, 能够 压低运行成本, 能够可靠地防止机密信息、 个人信息及其他资料的泄漏或披露, 并且能够保 持高的机密性。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 本发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用于可以安装在废纸初始 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中, 通过对废纸进行浸解和打浆处理来制作废纸纸浆, 其包括用于对制造废纸纸浆的废纸进行浸解和打浆的浸解单元和对在该浸解单元中浸解 的废纸进行打浆的打浆单元, 其中打浆单元具有打浆机, 所述打浆机设置有配置成以紧密 距离可相对旋转的至少一对打浆盘, 该打浆机具有用于执行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 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的微小打浆间隙, 该微小打浆间隙设置在彼此临近且相对的 该对打浆盘之间, 该打浆间隙开始于在打浆盘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供应口, 结束于在打浆盘 的外周缘上形成的排出口。
     优选实施例包括下列配置 :
     (1) 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该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之间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至 少两个环形打浆区域构成, 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供应口连通, 沿径向处于 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排出口连通。
     (2) 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该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之间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两 个环形打浆区域构成, 以及
     沿径向处于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供应口连通, 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处 理区域, 沿径向处于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排出口连通, 以形成用于最终打浆的精打浆处 理区域。
     (3) 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该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上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三个 环形打浆区域构成, 以及
     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供应口连通, 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 处理区域, 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排出口连通, 以形成用于最终打浆的精打 浆处理区域, 介于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和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之间的环形打浆区域与上述两个打浆区域连通, 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和最终打浆的粗打 浆 - 精打浆处理区域。
     (4) 在各个环形打浆区域, 多个打浆叶片以沿圆周方向的规定布置间距配置在相 对的该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上, 相对的打浆叶片的叶尖间隔在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 区域形成为最大的叶尖间隔, 在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形成为最小的叶尖间 隔。
     (5) 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的叶尖间隔设置成用于使纸浆原纤维化的 精打浆尺寸。
     (6) 打浆机包括 : 打浆桶, 所述打浆桶具有用于从上游侧供应废纸纸浆的供应口 和用于将打浆的废纸纸浆排到下游侧的排出口 ; 至少一对打浆盘, 所述至少一对打浆盘以 相互可旋转的状态设置在该打浆桶中 ; 和旋转驱动源, 用于相对旋转和操作这些打浆盘, 从 供应口供应的废纸纸浆流过打浆盘之间的打浆间隙, 通过相对的打浆叶片的协同作用, 在 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中被压制和打浆。
     (7) 打浆机包括固定在打浆桶的内侧的固定侧打浆盘、 可旋转地相对配置在固定 侧打浆盘上的旋转侧打浆盘和用于旋转和驱动该旋转侧打浆盘的旋转驱动源, 在固定侧打 浆盘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与打浆桶的供应口连通的入口, 两打浆盘的打浆间隙的外周缘形成 与打浆桶的排出口连通的出口。
     (8) 打浆机包括 : 一对固定侧打浆盘, 它们固定在打浆桶的两相对内侧上 ; 一旋转 侧打浆盘, 其可旋转地相对配置在两固定侧打浆盘上, 且位于两固定侧打浆盘之间 ; 和旋转 驱动源, 用于旋转和驱动该旋转侧打浆盘, 在两固定侧打浆盘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与打浆桶 的供应口连通的入口, 这三个打浆盘的外周缘形成与打浆桶的排出口连通的出口。
     (9) 在打浆单元中, 通过设置用于对废纸纸浆进行打浆的打浆机而形成废纸纸浆 循环路径, 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具有 : 用于使废纸纸浆在废纸纸浆循环路径中循环的循环 装置 ; 和通过联锁的方式对打浆机和循环装置进行控制的打浆控制装置, 打浆控制装置控 制打浆单元而使废纸纸浆循环一规定时间。 (10) 浸解单元包括 : 具有用于进给和供应废纸的废纸供应口的浸解桶、 用于将浸 解的废纸纸浆排至下游侧的排出口和可旋转地设置在该浸解桶中的搅拌装置, 从废纸供应 口供应的废纸通过搅拌装置与水混合并搅拌, 且进行浸解和打浆处理。
     (11) 浸解单元具有向浸解桶供应水的供水装置。
     (12) 在浸解桶的废纸供应口处设置有粉碎机装置, 从废纸供应口供应的废纸由粉 碎机装置初步切碎, 并由搅拌装置搅拌。
     (13) 废纸纸浆循环路径包括浸解单元的浸解桶, 在执行打浆处理的操作中, 浸解 单元的搅拌装置被驱动并受到控制。
     (14) 废纸纸浆循环路径设置有一旁通路径, 所述旁通路径包括用于存储由打浆机 打浆的废纸纸浆的储备桶, 所述储备桶通过转换装置相连, 在执行打浆过程的操作中, 驱动 并控制转换装置, 以转换和有选择地使用浸解单元的浸解桶和旁通路径的储备桶。
     本发明的废纸再循环设备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中包括 : 用于对废纸进行浸解和 打浆处理、 并将其制成废纸纸浆的制浆单元 ; 通过对在制浆单元制作的废纸纸浆进行处理 而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单元 ; 以及通过联锁的方式对制浆单元和造纸单元进行驱动和控制 的装置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制浆单元由如上所述的制浆装置构成。
     优选实施例包括纸浆浓度调节装置, 其用于通过调节供应至设备中的废纸和水的 混合比率来调节供应至造纸单元中的废纸纸浆浓度, 该纸浆浓度调节装置包括 : 打浆浓度 调节装置, 其用于相应于打浆机的打浆效率而调节制浆单元中的废纸纸浆的打浆浓度 ; 造 纸浓度调节装置, 其用于将造纸单元中的废纸纸浆的造纸浓度调节成与将再生的再循环纸 的最终纸质量相对应 ; 以及纸浆浓度控制装置, 其通过联锁的方式对打浆浓度调节装置和 造纸浓度调节装置进行驱动和控制。
     依照本发明, 用于对在浸解单元的在先过程中浸解的废纸进行打浆的打浆单元具
     有一打浆机, 所述打浆机设置有跨一紧密距离可相对旋转配置的至少一对打浆盘, 该打浆 机具有用于执行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的微小打浆 间隙, 该微小打浆间隙设置在彼此临近且相对的该对打浆盘之间, 该打浆间隙开始于在打 浆盘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供应口, 结束于在打浆盘的外周上形成的排出口, 因此, 甚至在包含 在家具大小的设备空间中的非常小的打浆处理空间中, 仍能够实现具有平稳且高效的处理 能力的打浆, 不会引起废纸堵塞。
     也就是说, 待浸解和打浆的废纸的纸质量可以是变化的和不均匀的。在大型废纸 再循环厂中, 例如废纸再循环工厂或大型废纸再循环设备中, 由于使用具有很强动力源的 大型打浆机进行极高压力和飞快旋转的打浆, 废纸能够大量、 平稳地流动, 不会被堵塞在打 浆机的打浆间隙中, 这样, 能够制造所要求的形成原纤维的废纸纸浆。
     相比之下, 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打浆机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也就是说, 对废纸纸浆的原纤化要求程度与大型废纸再循环厂相同, 但打浆机的驱动源小, 传送废纸 纸浆并使之流过打浆间隙的推进力小, 在这样的工况下打浆, 会导致废纸纸浆堵塞在打浆 间隙中, 为了防止例如在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 1 中披露的打浆技术中的这些问题, 打浆单 元的研磨机中的打浆盘的打浆间隙从打浆过程的初期阶段到最后阶段逐渐变窄, 也就是 说, 通过控制, 即通过控制打浆间隙逐渐变窄, 同时使废纸纸浆在研磨机的打浆间隙中多次 循环和流过, 可以实现原纤化要求程度, 同时防止废纸纸浆堵塞在打浆间隙中。 在本发明中, 在一对打浆盘之间构成用于执行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 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的微小打浆间隙, 以及例如在执行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时, 粗打浆过程在前面的打浆间隙中执行, 精打浆过程在随后的打浆间隙中执行。
     更具体地说, 在打浆前一半中的第一阶段的打浆处理区域中, 打浆盘之间的打浆 间隙的间隙尺寸设定成与在前一步骤的浸解过程中浸解的废纸纸浆的纤维尺寸相对应, 废 纸纸浆从在打浆盘的中心区域形成的供应口供应至该打浆间隙中, 进行粗略打浆, 然后通 过离心力径向向外传送, 在打浆后一半中的后续第二阶段区域中, 将间隙尺寸确定成用于 将废纸纸浆的纤维打浆成所要求的完成尺寸, 即原纤维化, 通过高压的精打浆过程, 废纸纸 浆从排出口排出, 最终可以获得所要求纤维尺寸的废纸纸浆。 因此, 即使在非常小的打浆处 理空间中, 仍能够实现具有平稳且高效的处理能力的打浆, 不会引起废纸堵塞。
     另外, 打浆过程之后, 将废纸进一步加工成纤维级 ( 被制成纸浆 ), 印制在纸上的 符号和图形被完全分解和破坏, 并不能恢复, 能够可靠地防止包含在符号和图形中的机密 信息和个人信息的泄漏或披露, 能够确保高机密性。
     此外, 这种平稳、 有效的打浆不需要像专利文献 1 中披露的打浆技术一样大的动 力, 尤其适用于安装在小型办公室、 商店、 普通家庭中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并能 够有效地、 可靠地防止印制在文件上的各种信息、 从个人级的普通家庭文件和私人信件到 公众级的政府机关和公司的机密文件的泄漏和披露, 同时可以降低运行成本。
     在打浆单元中, 通过设置打浆机而形成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浸解单元和打浆单元 布置在用于将废纸纸浆循环一规定时间的循环系统中, 这样根据用途而可高效地执行废纸 纸浆的打浆, 同时获得最佳的打浆效果。
     尤其是, 由于废纸再循环设备为家具大小 : 可以在非常狭窄的处理空间中形成长 度基本上不受限制的无限长度的废纸纸浆打浆处理路径, 而且在家具大小的紧凑型废纸再
     循环设备中, 可以确保打浆处理空间与大规模工厂设备里的打浆过程实际相同。
     采用这种打浆技术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设备结构非常紧凑, 不仅可安装在大办公 室中, 而且可安装在小商店或普通家庭中, 从这个观点来说, 也能可靠地防止机密信息、 个 人信息及各种资料的泄漏和披露。
     基于附图和如下所述的权利要求中披露的新颖性事实阅读详细说明, 将更好地理 解和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 1 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构造的前视剖面图。
     图 2 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 3 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打浆单元的主要部件的局部截面的放大前视图。
     图 4 是作为打浆单元的主要部件的打浆机内部结构的放大前视图。
     图 5A 是作为打浆机主要部分的旋转侧打浆盘的前视图。
     图 5B 是作为该打浆机的主要部分的安装在打浆桶中的固定侧打浆盘的局部截面 的前视图。
     图 6A 是位于该打浆机的打浆间隙中的粗打浆处理区域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 6B 是位于该打浆机的打浆间隙中的精打浆处理区域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 7 是该打浆单元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构造的线路图。
     图 8 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纸浆浓度调节单元构造的方框图。
     图 9 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控制构造的框线图。
     图 10 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总体构造的透视图。
     图 11A 是本发明实施例 3 中的作为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打浆机的主要部分的旋转侧 打浆盘的前视图。
     图 11B 是作为该打浆机的主要部分的安装在打浆桶中的固定侧打浆盘的局部截 面的前视图。
     图 12A 是位于该打浆机的打浆间隙中的粗打浆处理区域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 12B 是位于该打浆机的打浆间隙中的中间精打浆处理区域的截面结构的剖视 图。
     图 12C 是位于该打浆机的打浆间隙中的最后精打浆处理区域的截面结构的剖视 图。
     图 13 是本发明实施例 4 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打浆机的内部结构的放大前视图。
     图 14 是本发明实施例 5 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构造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全部附图中, 相同或类 似的构成部件或元件引用相同的参考数字。
     实施例 1
     图 1-10 显示了本发明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该废纸再循环设备 1 具体地说安装在废 纸初始源处, 它是一种用于在同一场所不需处理或丢弃所产生的废纸 UP 就能加工成再循环纸的设备, 废纸 UP 包括政府机关和私营企业的机密文件、 普通家庭的私人信件及其他的 不需要的纸。
     如图 10 所示, 废纸再循环设备 1 为家具大小, 也就是说, 其小而紧凑, 类似于一般 的办公室用具, 例如书架、 储物柜、 办公桌、 复印机、 个人电脑或其他家具, 如图 1 和 2 所示, 所述废纸再循环设备 1 主要由制浆单元 2、 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 纸浆浓度调节装置 )3、 造纸 单元 4 和装置控制单元 5 构成, 这些部件 2 至 5 容纳于设备壳体 6 中, 以实现紧凑结构。
     设备壳体 6 为如上所述的家具大小, 根据用途和应用可以适当地设计特定形状和 尺寸。所示实施例中的设备壳体 6 像一种盒子, 其形状和尺寸类似于在办公室中安置并使 用的复印机, 其外周覆盖有装饰壳体盖 6a。在设备壳体 6 的底部布置有作为移动装置的脚 轮 96、 96、 ..., 以便在安置地板上沿任意方向移动。壳体 6 的顶板具有可打开和关闭的用 于供应废纸 UP 的供应口 7, 侧面部分具有用于接收再循环纸 RP、 RP... 的可拆卸再循环纸 接收托盘 135。再循环纸接收托盘 135 与设备壳体 6 的排出口 136 相对, 从该排出口 136 排 出的再循环纸 RP、 RP... 被依次层层接收。
     制浆单元 ( 制浆装置 )2 是用于对废纸 UP 进行浸解和打浆并制作废纸纸浆 UPP 的 处理场所, 其具有一浸解单元 10 和一打浆单元 11。
     浸解单元 10 是用于搅拌、 研磨和浸解废纸 UP 的处理场所, 主要包括浸解桶 15、 搅 拌装置 ( 搅拌器具 )16 和供水装置 ( 供水器具 )17。
     浸解桶 15 显示在图 2 中, 其中在其顶壁上设置有用于进给和供应废纸 UP 的供应 口 ( 废纸供应口 )7, 其底壁设置有用于将浸解的废纸纸浆 UPP 排出至下游侧的排出口 9。 浸 解桶 15 的内部容积由分批搅拌和处理的废纸 UP 的张数确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 通过添 加大约 98 升的水, 浸解桶 15 具有足以能够分批 ( 成批处理 ) 搅拌和处理大约 500 张 ( 大 约 2000g)A4 格式的 PPC( 普通纸复印机 ) 废纸 UP 的内容积。在这种情况下, 待浸解的废纸 纸浆 UPP 的浓度大约为 2%。该浓度可以通过由供水装置 17 添加水进行调节, 该供水装置 17 组成后面所阐明的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 纸浆浓度调节装置 )3 的一部分。
     供应口 7 具有在设备壳体 6 的壳体盖 6a 的外面打开和关闭的结构。排出口 9 可 由一关闭阀 19 打开和关闭, 并与后面所述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相连通。在排出口 9 位 置设置一碎屑过滤器 20, 用于为打浆过程的下一步骤去除装订废纸 UP、 UP、 ... 的夹子和订 书钉及其他可能作为妨害物干扰的物品。
     关闭阀 19 具体由曲柄机构 26 的曲柄操作打开和关闭, 所述曲柄机构 26 由驱动马 达 25 带动。特别地, 驱动马达 25 为电动机, 该驱动马达 25 电连接至装置控制单元 5。
     搅拌装置 16 配置在浸解桶 15 内部, 包括搅拌叶轮 30 和驱动马达 31。
     搅拌叶轮 30 的旋转轴 30a 以竖直姿势可旋转地支撑在浸解桶 15 底部的中心位置 处, 并设置成可水平旋转, 旋转轴 30a 的下端借助于传动装置 32 与驱动马达 31 的旋转轴 31a 相连并由其驱动, 所述传动装置 32 包括传动皮带轮 32a、 传动带 32b 以及传动皮带轮 32c。
     这样, 由于搅拌叶轮 30 的正转和反转, 如果废纸 UP 以 A4 格式的尺寸被直接搅拌, 通过搅拌叶轮 30 的正转和反转施加喷水作用, 废纸 UP 被有效扩散, 这样可有效防止缠绕在 搅拌叶轮 30 上。
     搅拌叶轮 30 的叶片形状设计为在正转和反转中具有不同的搅拌力 ( 扩散作用 ),从而可以均匀地浸解和打浆处理废纸 UP、 UP、 ...。
     根据初步实验数据, 合适地确定搅拌叶轮 30 的正反转转换时间、 搅拌时间及其他 操作条件, 以实现对废纸 UP、 UP... 所要求的浸解和打浆效果。
     供水装置 17 用于将水供应至浸解桶 15 中, 该供水装置 17 组成将如下所述的纸浆 浓度调节单元 ( 纸浆浓度调节装置 )3 的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 打浆浓度调节装置 )3A。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 如图 1 所示, 供水装置 17 包括白水收集桶 35、 用于调节打浆浓 度的供水泵 36 以及用于调节造纸浓度的供水泵 37。如下所述, 白水收集桶 35 能收集在造 纸单元 4 中过滤和脱水的白水 W( 在造纸过程中通过造纸网格过滤的极低浓度的纸浆水 ), 在该白水收集桶 35 中收集的白水 W 借助于供水泵 36 供应到浸解桶 15 中, 或借助于供水泵 37 供应到如下所述的浓度调节桶 80 中。
     就此而言, 在浸解桶 15 的底部设置有一重量传感器 38, 对浸解桶 15 中分批处理的 废纸 UP、 UP、 ... 以及水量进行测量和控制, 重量传感器 38 电连接至装置控制单元 5。
     在所示实施例中, 重量传感器 38 为一测力计 (load cell), 其构造成感知和测量 浸解桶 15 的重量与进给、 供应至该浸解桶 15 中的废纸 UP、 UP、 ... 和水的重量的总重量。
     在浸解单元 10 的具体控制构造中, 首先, 操作者打开供应口 7 并将废纸 UP、 UP、 ... 放入到浸解桶 15 中, 其重量由重量传感器 38 感知和测量, 当达到一规定重量 ( 张 数 ) 时, 通过声音和 / 或显示通知操作者。根据该显示, 操作者关闭供应口 7, 接着供水装 置 17 被驱动, 供水泵 36 操作而将白水收集桶 35 中的水 W 以与所装载的废纸 UP、 UP... 的 重量 ( 纸张数目 ) 相应的体积供入浸解桶 15 中。 同时, 如果操作者在从供应口 7 向浸解桶 15 内装载任意数量 ( 该数量小于规定重 量 ( 张数 )) 的废纸 UP、 UP、 ... 之后关闭供应口 7, 由重量传感器 38 感知和测量该重量, 供 水装置 17 被驱动, 供水泵 36 操作而将白水收集桶 35 中的水 W 以与所测量的结果相应的体 积供入浸解桶 15 中。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 如上所述, 当向浸解桶 15 装载大约最大量即 500 张 ( 大约 2000g)A4 格式的 PPC 废纸 UP 时, 此刻则通过声音和 / 或显示通知操作者, 通过供应口 7 的 关闭动作, 从供水装置 17 添加大约 98 升的水, 或者如果装载任意数量 ( 该数量小于规定重 量 ( 张数 )) 的废纸 UP、 UP、 ... 时, 从供水装置 17 添加相应于废纸的该装载量的水量, 待浸 解的废纸纸浆 UPP 的浓度被控制和调节至大约 2%。
     这样, 在搅拌装置 16 中, 通过由驱动马达 31 带动的搅拌叶轮 30 的正转和反转, 从 设备壳体 6 的供应开口或从供应口 7 供应给浸解桶 15 中的废纸 UP、 UP... 与从供水装置 17 所供应的水搅拌和混合规定的时间 ( 在所示优选实施例中为 10-20 分钟 ), 然后将废纸 UP、 UP、 ... 浸解并打浆, 获得废纸纸浆 UPP。
     顺便说一下, 浸解桶 15 的排出口 9 在浸解单元 10 的运行过程中被关闭阀 19 关闭, 从而防止废纸 UP 或废纸纸浆 UPP 从浸解桶 15 流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排出口 9 在如下 所述的打浆单元 11 的运行过程中被关闭阀 19 打开, 从而允许废纸纸浆 UPP 从浸解桶 15 循 环流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打浆单元 11 是对浸解单元 10 中浸解的废纸 UP 进行打浆的加工场所, 其包括作为 主要部件的打浆机 40, 更特别地, 对浸解单元 10 中浸解的废纸 UP 进行压制、 打浆以及原纤 维化处理, 从而对在废纸 UP 上形成符号和图形的油墨颗粒 ( 包括通过各种印刷技术在废纸
     UP 上形成的油墨符号和图形的油墨颗粒、 和借助于铅笔、 圆珠笔、 钢笔及其他书写工具在废 纸上形成的墨水符号和图表 ) 研磨而形成原纤维。
     在图 3-6 中显示了打浆机 40 的具体构造。该打浆机 40 形成为所谓的盘式精研 机, 主要包括至少一对 ( 在示出的例子中为一对 ) 相对旋转和驱动的打浆盘 41、 42, 该对打 浆盘 41、 42 以非常近的距离、 即跨微小打浆间隙 R 相对配置且可同心旋转。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 打浆机 40 经由设备平台 53 安装并固定在用于构成设备壳体 6 的设备主体 95 上, 且与浸解单元 10 的浸解桶 15 临近设置, 如图 3 所示, 打浆机 40 包括 : 与浸解单元 10 的浸解桶 15 相连通的打浆桶 45 ; 可相对旋转地配置在打浆桶 45 中的一对 打浆盘 41、 42 ; 和用于使该对打浆盘 41、 42 相对旋转的旋转驱动源 46, 该打浆机 40 形成为 立式的, 其中打浆盘 41、 42 的轴向中心形成在竖向直立位置处。
     打浆桶 45 形成为封闭的圆筒形状, 用于收容该对上、 下打浆盘 41、 42, 并设置有用 于从上游侧供应废纸纸浆 UPP 的供应口 45a 和用于将打浆的废纸纸浆 UPP 排到下游侧的排 出口 45b。
     更具体地说, 供应口 45a 在打浆桶 45 的底部中心区域朝竖直方向开口, 排出口 45b 在打浆桶 45 的圆筒侧面朝水平方向开口。供应口 45a 和排出口 45b 连通以借助于循环管 系 39a、 39b 连通至浸解单元 10 的浸解桶 15, 如图 2 和 7 所示, 排出口 45b 进一步还借助于 排出管系 49 与废纸纸浆收集桶 68 相连通。 在该对上下打浆盘 41、 42 中, 一个是沿转动的方向固定配置的固定侧打浆盘, 另 一个是可旋转的旋转侧打浆盘,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 上打浆盘 41 是旋转侧打浆盘, 下打浆 盘 42 是固定侧打浆盘。打浆盘 41、 42 的部件材料优选为硬度高、 耐磨性好的不锈钢或不锈 钢铸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 使用了不锈钢材料。
     下侧的固定侧打浆盘 42 通过合适的固定装置 ( 未显示 ) 固定在打浆桶 45 的底部 内侧, 与该固定侧打浆盘 42 相对, 上侧的旋转侧打浆盘 41 与其相对配置且同心、 可旋转地 跨一微小打浆间隙 R。
     该固定侧打浆盘 41 通过一旋转主轴 54 而与驱动马达 46 相连并由其驱动。
     旋转主轴 54 借助于轴承 56、 56 而可旋转地支撑在与打浆桶 45 形成一体式结构的 支承单元 55 上, 其前端部 54a 通过合适的固定装置 ( 未显示 ) 同心且一体地连接到旋转侧 打浆盘 41 上, 其基端部 54b 通过传动装置 57 与作为旋转驱动源的驱动马达 46 的旋转轴 46a 相连并由其驱动, 所述传动装置 57 由传动皮带轮 57a、 传动带 57b 和传动皮带轮 57c 构 成。
     特别地, 驱动马达 46 为电动机, 该驱动马达 46 作为驱动源电气连接至装置控制单 元 5。
     旋转主轴 54 的前端部 54a 通过打浆桶 45 的顶板中心处的开口 58 与打浆桶 45 的 内部相对, 开口 58 与旋转主轴 54 的间隔借助于合适的密封元件 59、 例如 O 形环或密封环, 保持不透光。
     在上、 下打浆盘 41、 42 的相对两侧 41a、 42a 之间形成如上所述的微小打浆间隙 R, 该打浆间隙 R 开始于在固定侧打浆盘 42 的中心区域形成的供应口 45a, 结束于在两打浆盘 41、 42 的外周缘上形成的排出口 45b。
     也就是说, 在该打浆间隙 R, 在固定侧打浆盘 42 的中心区域, 形成入口 50, 以便同
     轴地插入打浆桶 45 的供应口 45a, 此外, 在该打浆间隙 R 还形成出口 51, 使得两打浆盘 41、 42 的外周与打浆桶 45 的排出口 45b 连通。
     打浆间隙 R 设计成执行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阶段 ( 在附图中显 示了两个阶段 ) 的连续打浆过程。
     也就是说, 打浆间隙 R 由至少两个 ( 在附图中为两个 ) 环形打浆区域 60、 61 构成, 所述至少两个环形打浆区域 60、 61 借助于一分隔壁 62 分开地、 同心地径向配置, 所述分隔 壁 62 配置在该对相对的打浆盘 41、 42 的相对侧面 41a、 42a 之间, 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 打浆区域 60 与供应口 45a 连通, 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61 与排出口 45b 连通。
     分隔壁 62 由环形环部件制成。该环部件 62 显示在图 5B 中, 其具有局部形成的切 口 62a, 并与固定侧打浆盘 42 同心固定在该固定侧打浆盘 42 上的相对侧 42a 上。另一方 面, 一与该环部件 62 对应的环槽 63 设置在旋转侧打浆盘 41 上的相对侧 41a 上。该环槽 63 与环部件 62 以可相对滑动和旋转的方式相接合, 并形成用于分隔和形成环形打浆区域 60、 61 的分隔壁, 由切口 62a 形成用于连通两环形打浆区域 60、 61 的连通口。
     在图 5B 中显示了连通口 62a 与出口 51 在圆周方向上的构造关系, 更具体地说, 在 由打浆盘 41、 42 的相对旋转引起的废纸纸浆 UPP 的流动方向上, 即所示实施例中箭头所指 的顺时针方向上, 连通口 62a 和出口 51 沿逆时针方向相互略微偏离布置。 由于这样的构造和结构, 流入沿径向处于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的废纸纸浆 UPP, 即 流入与环形打浆区域 61 相对的环形打浆区域 60 和流入与出口 51 相对的环形打浆区域 61 的废纸制浆 UPP, 在沿圆周方向流动一圈之后, 将至少在相应的打浆区域流入沿径向处于外 侧的打浆区域。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打浆间隙 R 由两个环形打浆区域 60、 61 构成, 所述两个环 形打浆区域 60、 61 分开地、 同心地径向配置在该对相对的打浆盘 41、 42 的相对侧 41a、 42a 之间, 沿径向处于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60 为打浆前一半的第一阶段打浆处理区域, 并与供 应口 45a 连通, 从而形成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处理区域, 沿径向处于外侧的环形打浆区 域 61 为打浆后一半的第二阶段打浆处理区域, 并与排出口 45b 连通, 从而形成用于最终打 浆的精打浆处理区域。
     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设计成具有比用于最终打浆的精打浆处理区 域 61 大的容积。 在这些环形打浆区域 60、 61 中, 该对相对的打浆盘 41、 42 的相对侧 41a、 42a 形成在平坦平面上, 在相对侧 41a、 42a 上, 多个打浆叶片 65a、 65b、 ... 和 66a、 66b、 ... 沿圆 周方向配置在规定布置间距上。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这些打浆叶片 65a、 65b、 ... 和 66a、 66b、 ... 在如图 5A 和 5B 中所示的辐射方向上笔直地延伸, 并形成布局构造图案, 但是可以根据用途、 包括执行情 况, 适当设定这些打浆叶片的布局构造图案。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具有该布局构造图案的打浆叶片 65a、 65b、 ... 和 66a、 66b、 ... 施加了作用于通过旋转侧打浆盘 41 的旋转而流过环形打浆区域 60、 61 的废纸纸 浆 UPP 的离心力以及用于将废纸纸浆 UPP 沿辐射方向连续地向外挤压的泵送作用。
     这些相对的打浆叶片 65a、 65b、 ... 和 66a、 66b、 ... 的叶尖间隔 H 最大在沿径向处 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为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的叶尖间隔 H1, 最小 在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为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的叶尖间
     隔 H2。 在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为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的叶尖间隔 H2 设置成能够使废纸纸浆 UPP 形成原纤维的精打浆尺寸。
     在该结构中, 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 46 驱动旋转侧打浆盘 41 在固定侧打浆盘 42 上高速旋转 (1800rpm 到 3600rpm), 从供应口 45a 供应并流入的废纸纸浆 UPP 沿图 5B 的顺 时针方向 ( 参见箭头 ) 流入打浆盘 41、 42 之间的打浆间隙 R( 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和精打浆 处理区域 61), 并通过相对的打浆叶片 65a、 65b、 ... 或打浆叶片 66a、 66b、 ... 的协同作用, 在从粗打浆过程 ( 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到精打浆过程 ( 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的至少两个阶 段 (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为两个阶段 ) 的连续打浆过程中被压制和打浆。
     具体地说, 在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中, 打浆叶片 65a、 65b、 ... 的叶尖间隔 H1 设置成 与在前一步骤的浸解过程中浸解的废纸纸浆 UPP 的纤维尺寸相对应的间隔大小 ( 例如大约 1.00mm), 从固定侧打浆盘 42 的供应口 45a 通过入口 50 供应至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的废纸 纸浆 UPP 被打浆叶片 65a、 65b、 .. 粗略打浆, 然后在打浆叶片 65a、 65b、 ... 的离心力作用和 泵送作用下向径向外部传送, 并经由连通口 62a 流入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在该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中, 打浆叶片 66a、 66b、 ... 的叶尖间隔 H2 设置成能够将 废纸纸浆 UPP 打浆成规定完成尺寸的纤维尺寸、 即形成原纤维的尺寸的间隔大小 ( 例如大 约 0.05-0.1mm), 从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通过连通口 62a 供应至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的废纸 纸浆 UPP 被打浆叶片 66a、 66b、 .. 压制和打浆, 然后在打浆叶片 66a、 66b、 ... 的离心力作 用和泵送作用下向径向外部传送, 同时在高压下经受最终的打浆处理, 并从出口 51 和排出 口 45b 排出, 最终形成由打浆叶片 66a、 66b、 ... 的叶尖间隔 H2 限定的规定尺寸的原纤维, 从而获得废纸纸浆 UPP。
     叶尖间隔 H1、 H2 依据用途, 包括执行的具体条件来适当确定, 并考虑打浆叶片 65a、 65b、 ... 和 66a、 66b、 ... 的布局构造图案以及其他设计条件。
     在如图 7 所示的优选实施例的打浆单元 11 中, 配置打浆机 40 并形成废纸纸浆循 环路径 39, 使得废纸纸浆 UPP 流过循环回路中的打浆机 40 并打浆一规定时间。
     通过由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执行打浆工序, 尽管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 6 中的废纸 纸浆打浆处理空间非常小且狭窄, 但是形成了长度不受限制的基本上无限长度的打浆处理 路径, 并且和与该构造中打浆机 40 的协同作用的效果一起, 打浆处理空间与大型废纸再循 环厂或大型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废纸再循环厂中的打浆过程基本上等同, 并且根据用途可实 现最佳的打浆效果。
     参考数字 52 指示的是一方向转换阀, 通过该方向转换阀 52 的转换操作, 从排出口 45b 排出的废纸纸浆 UPP 有选择地返回到浸解桶 15 中或者被收集在废纸纸浆收集桶 68 中。 具体地说, 方向转换阀 52 是电磁开启阀, 并且电连接至装置控制单元 5。
     也就是说, 如图 7 所示, 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包括循环管系 39a 和 39b, 并借助于 浸解单元 10 的浸解桶 15、 循环泵 ( 循环装置 )69 和打浆机 40 形成一回路, 在循环管系 39b 的中部, 借助于方向转换阀 52 分支和连接与废纸纸浆收集桶 68 连通的排出管系 49。
     然后, 在浸解单元 10 中浸解处理的废纸纸浆 UPP 借助于循环泵 69 在废纸纸浆循 环路径 39 中循环, 并被传送至包括打浆机 40 的打浆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 废纸纸浆 UPP 循环足够的时间, 直到在浸解单元 10 中浸解处理的废纸纸浆 UPP 被打浆机 40 压制和打浆
     成所要求最终尺寸的废纸纸浆 UPP 纤维 ( 形成原纤维 ),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该时间设 置成使在浸解单元 10 中浸解处理的废纸纸浆 UPP 可以流过打浆机 40 两次。
     循环一规定时间的废纸纸浆 UPP 通过方向转换阀 52 的转换操作从打浆机 40 的排 出口 45b 排出, 并被收集在废纸纸浆收集桶 68 中。
     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包括浸解单元 10 的浸解桶 15, 所以, 当执行打浆过程时, 驱 动并控制浸解单元 10 的搅拌装置 16, 浸解单元 10 与打浆单元 11 同时被驱动。
     也就是说, 在循环系统打浆过程中, 废纸纸浆 UPP 从浸解桶 15 流出, 流入到废纸纸 浆循环路径 39 中, 同时由打浆机 40 打浆形成的废纸纸浆 UPP 流入浸解桶 15 中, 因此在浸 解桶 15 中混合了不同打浆程度的废纸纸浆 UPP。因而, 通过搅拌装置 16 的搅拌作用, 浸解 桶 15 中的废纸纸浆 UPP 的打浆程度变得均匀, 从而促进了打浆处理。
     废纸纸浆收集桶 68 为对由打浆单元 11 打浆和形成原纤维至规定尺寸的废纸纸浆 UPP 进行收集的场所, 在此收集的废纸纸浆 UPP 被送入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 纸浆浓度调节装 置 )3, 以混合和调节成与将再生的再循环纸 RP 的最终纸质量相应的造纸浓度的纸浆悬浮 液 PS, 然后被送入下一步骤的造纸工序中的造纸单元 4 中。
     该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3 以重量系统操作, 也就是说, 通过测量重量, 调节装载到设 备中的废纸 UP 和水 W 的混合比率, 并调节供应至造纸单元 4 的废纸纸浆 UPP 的浓度, 更具 体地说, 如图 8 所示, 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3 包括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 打浆浓度调节装置 )3A、 造纸浓度调节单元 ( 造纸浓度调节装置 )3B 和纸浆浓度控制单元 ( 纸浆浓度控制装置 )3C。
     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将制浆单元 2 中的废纸纸浆 UPP 的打浆浓度调节成与打浆 单元 11 的打浆效率相对应, 正如上面所解释的, 该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主要包括给水装置 17 的用于调节打浆浓度的给水泵 36 和打浆浓度控制单元 70。
     由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的给水泵 36 供应的白水 W 的供应量优选设定为例如, 使 得由搅拌装置 16 浸解和打浆的废纸纸浆 UPP 的打浆浓度为最大浓度, 该最大浓度为用于执 行下一步骤的打浆工序所用的打浆单元 11 的打浆机 40 的打浆能力所允许的最大浓度, 在 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上述打浆浓度设定为约 2%。
     打浆浓度控制单元 70 驱动和控制给水泵 36, 以根据重量传感器 38 的测量结果将 所需量的水 W 供入浸解桶 15 中。该打浆浓度控制单元 70 形成如下所述的装置控制单元 5 的一部分。
     造纸浓度调节单元 3B 将造纸单元 4 中的废纸纸浆 UPP 的造纸浓度调节至与将再 生的再循环纸 RP 的最终纸质量相对应的适当浓度, 更具体地说, 通过一分离系统对在制 浆单元 2 中制作的废纸纸浆 UPP 的浓度进行调节, 其主要包括分离抽取单元 ( 分离抽取 装置 )75, 悬浮液制备单元 ( 悬浮液制备装置 )76 和造纸浓度控制单元 ( 造纸浓度控制装 置 )77。
     分离抽取单元 75 用于在制浆单元 2 的在先步骤中制作的废纸纸浆 UPP 的总体积 中只分离和抽取规定的少部分, 其包括用于分离和抽取的废纸纸浆供给泵 81, 该废纸纸浆 供给泵 81 用于抽取废纸纸浆收集桶 68 中的废纸纸浆 UPP, 并将其送入浓度调节桶 80 中。
     悬浮液制备单元 76 通过对由分离抽取单元 75 分离抽取的规定小部分的废纸纸浆 UPP 添加所需体积的浓度调节水而制备规定浓度的纸浆悬浮液, 并且其包括作为主要部件 的供水装置 17 的给水泵 37。尽管没有具体显示, 但是, 在浓度调节桶 80 的底部设置有与上述浸解桶 15 中相同 的测力计形式的重量传感器, 从而对废纸纸浆 UPP 的量以及供应至浓度调节桶 80 中的浓度 调节水的量进行测量和控制, 该重量传感器电连接到装置控制单元 5。
     造纸浓度控制单元 77 用于以联锁的方式控制分离抽取单元 75 和悬浮液制备单元 76, 并形成为装置控制单元 5 的一部分, 并对分离抽取单元 75 和悬浮液制备单元 76 的泵 81、 37 进行联锁、 控制, 以便执行下面的造纸浓度调节工序。
     更具体地说, 首先, 从来自打浆单元 11 而收集在废纸纸浆收集桶 68 中的废纸纸浆 UPP 的总体积 (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大约 2000g 的废纸 UP+1000 升的水 W) 中, 由废纸纸 浆供给泵 81 分出废纸纸浆 UPP 的规定部分 (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为 1 升 ), 并将其输送 且容纳在浓度调节桶 80 中。于是, 利用重量传感器对其重量进行检测和测量, 且将该测量 结果发送到装置控制单元 5。
     接下来, 对应于废纸纸浆 UPP 所分离出的规定部分, 利用给水泵 37 将规定容量的 稀释用水 W(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该稀释用水 W 为 9 升 ( 实际上是由重量传感器称重和 测量的 )) 从白水收集桶 35 供入浓度调节桶 80 中。
     因此, 在浓度调节桶 80 中, 打浆浓度 (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为 2% ) 的废纸纸 浆 UPP 与水 W 混合并被稀释, 从而混合并制备出规定浓度的纸浆悬浮液 PS( 在所示优选实 施例中为大约 0.2%的浓度 ( 目标浓度 ))。 该待制备的纸浆悬浮液 PS 的目标浓度是基于初步试验数据并考虑下述造纸单元 4 的造纸能力来设定的, 如上所述,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为大约 0.2%浓度。
     这样, 在浓度调节桶 80 中制备的造纸浓度为目标浓度 (0.2% ) 的纸浆悬浮液 PS 从该浓度调节桶 80 借助于第一悬浮液供给泵 83 传输并供应到纸浆供给桶 84 中, 且存储起 来, 以备造纸单元 4 的下一步骤使用。 在下文中, 对在废纸纸浆收集桶 68 中的废纸纸浆 UPP 的总体积类似地重复进行上述造纸浓度调节程序。该纸浆供给桶 84 还设置有第二悬浮液 供给泵 85, 其用于将纸浆悬浮液 PS 传送到造纸单元 4 的造纸处理单元 90 中。
     搅拌装置 82 设置在纸浆供给桶 84 中, 通过该搅拌装置 82 的搅拌作用, 等待使用 且被存储的全部纸浆悬浮液 PS 的造纸浓度被均匀地保持为一规定值。
     纸浆浓度控制单元 3C 用于通过互锁的形式驱动控制所述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和 所述造纸浓度调节单元 3B, 特别地, 其从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A 的打浆浓度控制单元 70 收 集纸浆浓度控制信息 ( 废纸 UP 的装载量、 供入浸解桶 15 的给水量、 废纸纸浆 UPP 的打浆浓 度等 ), 并根据该控制信息, 为了将制浆单元 2 中制作的废纸纸浆 UPP 的浓度调节至目标值 ( 造纸浓度 ), 造纸浓度控制信息 ( 废纸纸浆 UPP 的目标造纸浓度、 从废纸纸浆收集桶 68 分 离抽取的废纸纸浆 UPP 的分离抽取量、 供入浓度调节桶 80 的给水量等 ) 发送给造纸浓度调 节单元 3B 的造纸浓度控制单元 77, 从而执行如上所述的造纸浓度调节工序。
     造纸单元 4 是用于由在制浆单元 2 中制作的废纸纸浆 UPP 制作再循环纸 RP 的处 理场所, 其主要包括造纸处理单元 90、 脱水辊压单元 91 和烘干处理单元 92。
     造纸处理单元 90 是利用由来自制浆单元 2 的纸浆供应桶 84 的废纸纸浆 UPP 与水 W 混合成的浆料型纸浆悬浮液 PS 制作湿纸的场所, 其主要包括造纸网式输送机 100 和纸浆 供应单元 101。
     造纸输送机 100 用于制造和输送纸浆悬浮液, 并配置有由无数网格单元构成的造
     纸网结构的网带 105, 其设置成朝着其运行方向笔直运行, 从而对纸浆悬浮液 PS 进行过滤 和脱水。
     更具体地说, 造纸输送机 100 包括环形带形式的网带 105, 其用于对纸浆悬浮液 PS 进行制作和输送, 并包括用于驱动和进给网带 105 的驱动马达 106。
     用于组成所述网带 105 的造纸网结构的板状材料由能够借助于造纸网结构的无 数网格单元对纸浆悬浮液 PS 进行适当过滤和脱水的材料制成, 所述材料优选是聚丙烯 (PP)、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聚酰胺 (PA)( 注册商标, 通常称作尼龙 )、 不锈钢 (SUS) 及其他耐腐蚀材料,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使用了耐热性能极好的 PET 网带 105。
     如图 1 所示, 网带 105 通过驱动辊 107、 从动辊 108、 支撑辊 109、 脱水辊 115 和初级 脱水辊 117 可旋转地悬挂和支撑, 并且通过驱动辊 107 驱动并连接至驱动马达 106。
     网带 105 的运行速度考虑造纸工序中的各种情况来确定, 其优选设定在大约 0.1m/min-1m/min 的范围内,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设定在 0.2m/min。顺便提一句, 在传 统的巨大工厂规模废纸再循环厂中, 这种造纸带的运行速度至少设定为大于 100m/min, 最 高速度可远大于 1000m/min。
     如图 1 所示, 网带 105 设计成朝着其运行方向向上倾斜地笔直运行, 在有限的安装 空间中, 造纸处理长度被尽可能地延长, 从而提高与网带 105 的造纸网结构相关的过滤和 脱水率。 特别地, 用于驱动和进给网带 105 的驱动马达 106 是电动机, 其电连接到装置控制 单元 5。该驱动马达 10 通常用作后面所述的脱水辊 91 和烘干处理单元 92 的驱动源。
     纸浆供应单元 101 是用于将纸浆悬浮液 PS 从制浆单元 2 供应到网带 105 上的场 所, 通过该纸浆供应单元 101, 纸浆悬浮液 PS 均匀铺洒并供应到网带 105 的上表面上。 纸浆 供应单元 101 设置在造纸输送机 100 的造纸工序的起始端位置。
     虽然没有显示纸浆供应单元 101 的具体结构, 但是其基本结构如日本专利公开号 No.2007-308837 所示的那样。
     借助于第二悬浮液供给泵 85 从纸浆供给桶 84 供应到纸浆供应单元 101 中的纸浆 悬浮液 PS 以规定量被存储在该纸浆供应单元 101 中, 借助于其滞留作用以及网带 105 的运 行作用二者的协同作用, 该纸浆悬浮液被均匀撒布在网带 105 的上表面上。 , 均匀散布在网 带 105 的上表面上的纸浆悬浮液 PS 通过网带 105 在箭头方向上的运行作用而与网带 105 一起输送, 并在网带 105 的网格单元的过滤作用下通过重力脱水, 从而得到湿纸 RPo。
     通过该网带 105 过滤和脱水得到的白水 W( 在造纸工序中由造纸网过滤的极低浓 度的纸浆水 ) 被收集到如上所述的供水装置 17 的白水收集桶 35 中。
     脱水辊压单元 91 是用于压制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0 并使其脱水的场所, 所述脱水 辊压单元 91 位于上述造纸处理单元 90 和如下所述的烘干处理单元 92 的接合处。
     特别地, 如图 1 所示, 位于下游侧的烘干处理单元 92 的光滑表面带 125 和位于上 游侧的造纸处理单元 90 的网带 105 布置为上下两层, 光滑表面带 125 和网带 105 的上下接 合部分形成接合处, 脱水辊压单元 91 从上下两侧碾压和压制网带 105 和光滑表面带 125。
     虽然没有显示脱水辊压单元 91 的具体结构, 但是其基本结构如日本专利公开号 No.2007-308837 所示的那样。也就是说, 脱水辊压单元 91 主要包括脱水辊 115、 压辊 116 和驱动马达 106, 其辅助部分包括初步脱水辊 117 和阻浆辊 118。
     脱水辊 115 从下侧碾压网带 105, 并且尽管没有具体显示, 但是, 在脱水辊 115 上, 由具有连续细小孔的多孔材料制成的脱水层卷绕在由高刚性材料制成的圆柱形辊的外周 上。
     压辊 116 从上面碾压并压制如下所述的烘干处理单元 92 的光滑表面带 125, 特别 地, 它是由高刚性材料制成的圆柱形辊。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压辊 116 为不锈钢圆柱形 辊。
     脱水辊 115 和压辊 116 特别地由单个驱动马达 106 驱动并与之连接在一起, 这两 个辊子 115、 116 相协作地被驱动旋转。在这种情况下, 这两个辊 115、 116 被旋转控制而使 得这两个辊 115、 116 的外周侧以很小的旋转速度差, 相对于网带 105 和光滑表面带 145 的 接触表面相互碾压和接触, 而在其外周侧 ( 网带 105 的下表面和光滑表面带 145 的上表面 ) 上以压紧的状态碾压和挤压网带 105 和光滑表面带 125。
     更具体地说, 压辊 116 的旋转速度被设置成稍微大于脱水辊 115 的旋转速度, 并由 此将光滑表面带 125 的运行速度设置成高于网带 105 的运行速度。在该构造中, 当由脱水 辊压单元 91 压制和脱水的湿纸 RP0 被传送且从下侧网带 105 的上表面移动至上侧光滑表 面带 125 的下表面时, 对湿纸 RP0 施加张力作用, 从而有效地防止湿纸 RP0 产生皱褶。
     另外,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驱动马达 106 通常共用为造纸处理单元 90 的驱动 马达。
     通过该驱动马达 106 的驱动, 两个辊 115、 116 从上下侧以一定压力碾压并压制两 个带 105、 125, 网带 105 上湿纸 RP0 所含的水分通过网带 105 被脱水辊 115 吸收和去除。压 制并脱出的白水 W 被收集在给水装置 17 的白水收集桶 35 中。
     设置初级脱水辊 117 和阻浆辊 118 以辅助脱水辊压单元 91 中压辊 116 和脱水辊 115 的压制和脱水作用。
     如图 1 所示, 初级脱水辊 117 配置成通过在脱水辊单元 91 的上游侧从下侧碾压网 带 105 而施加张力。
     虽然没有显示初级脱水辊 117 的具体结构, 但是其类似于脱水辊 115, 也就是说, 在该初级脱水辊 117 上, 由具有连续细小孔的多孔材料制成的脱水层卷绕在由高刚性材料 制成的圆柱形辊的外周上。
     均匀分布在网带 105 的上表面上并且与该网带 105 一起输送的湿纸 RP0 通过网带 105 进行过滤和脱水, 同时通过初级脱水辊 117 进行吸收和脱水, 从而预先辅助压辊 116 和 脱水辊 115 的压制和脱水作用。
     如图 1 所示, 阻浆辊 118 配置在靠近脱水辊压单元 91 上游侧的位置, 以便通过从 上侧碾压和压制光滑表面带 125, 而将光滑表面带 125 压制在处于下侧的网带 105 上的湿纸 RPo 上。
     由脱水辊压单元 91 压制并脱水的湿纸 RP0 在脱水辊压单元 91 的下游侧部位被碾 压并从下侧网带 105 的上表面传送至上侧光滑表面带 125 的下表面, 并与光滑表面带 125 一起被输送, 然后由烘干处理单元 92 执行烘干工序。
     同时, 该传送作用被判断是由光滑表面带 125 的光滑表面结构引起的。也就是说, 网带 105 下侧的表面为具有许多连续细小孔的细微粗糙表面, 而处于上侧的光滑表面带 125 的表面为无孔光滑表面, 因此, 可以认为, 稍微含有水分的湿纸 Rpo 通过表面张力而被光滑表面带 125 的表面。
     烘干处理单元 92 是用于在造纸处理单元 90 中制作并形成湿纸 RPo 之后, 通过对 在脱水辊压单元 91 中压制并脱水的湿纸 RPo 进行烘干而获得再循环纸 RP 的场所, 其主要 包括烘干输送机 121 和加热烘干单元 122。
     烘干输送机 121 用于平滑和输送由脱水辊压单元 91 压制并脱水的湿纸 RP0, 其包 括光滑表面带 125 和用于驱动并进给光滑表面带 125 的驱动马达 106。
     光滑表面带 125 用于在加热和烘干湿纸 RPo 的同时输送湿纸 RPo, 更具体地说, 它 是由具有规定宽度的光滑表面结构的板材制成的环形带, 所述光滑表面结构的板材连接并 形成具有规定长度的环形。光滑表面结构的板材料能够将湿纸 RPo 的一个表面精加工成适 当的光滑表面, 并由能够承受下述的加热烘干单元 122 的加热作用的材料制成, 材料优选 为柔性的耐热材料, 例如氟塑料或不锈钢, 在所示优选实施例中, 使用了氟塑料带。
     如图 1 所示, 光滑表面带 125 通过驱动辊 126、 从动辊 127、 128、 压辊 116、 阻浆辊 118 和光滑表面精压辊 129、 129 可旋转地悬挂和支撑, 并且由驱动马达 106 相连并由其驱 动。
     用于进给和驱动光滑表面带 125 的驱动马达 106 通常也用作如上所述的造纸输送 机 100 和脱水辊压单元 91 的进给和驱动源。
     加热烘干单元 122 是用于加热并烘干位于光滑表面带 125 上的湿纸 RP0 的场所, 其包括作为加热单元的加热板 130, 所述加热板 130 配置在光滑表面带 125 的运行路径上。
     此外, 在光滑表面带 125 的运行路径上, 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两个光滑表面精压辊 129、 129, 光滑表面带 125 上的湿纸 RP0 被顺序碾压并压制, 湿纸 RP0 的一侧以及与光滑表面 带 125 的表面相接触的另外一侧被精制成适当的光滑表面。
     在光滑表面带 125 上的加热烘干单元 122 的下游侧, 设置一剥离部件 131。 该剥离 部件 131 具体为一耐热弹性刮刀, 在光滑表面带 125 上烘干并输送的干纸即再循环纸 RP 与 光滑表面带 125 的保持表面顺次剥离分开。
     与之相关, 在该剥离部件 131 下游侧, 在光滑表面带 125 的运行路径的终端位置设 置一固定尺寸刀具单元 132。 从光滑表面带 125 剥离分开的再循环纸 RP 由该固定尺寸刀具 132 切割成规定尺寸 (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为 A4 格式大小 ), 由此制备具有可重复使用 尺寸的再循环纸 RP, 并从设备壳体 6 的排出口 136 排出。
     装置控制单元 5 用于通过彼此联锁的方式自动控制制浆单元 2、 纸浆浓度调节单 元 3 和造纸单元 4 的驱动单元的操作, 特别地, 其包括由 CPU、 ROM、 RAM、 和 I/O 端口制成的 微型计算机。
     装置控制单元 5 存储有用于通过联锁方式执行制浆单元 2 的制浆工序、 浓度调节 单元 3 的浓度调节工序以及造纸单元 4 的造纸工序的程序, 如图 9 所示, 该装置控制单元 5 包括 : 主控制单元 140 ; 用于控制浸解单元 10(16) 的驱动源 31 的浸解控制单元 141 ; 用于 控制打浆单元 11(40) 的驱动源 46、 69 的打浆控制单元 142 ; 用于控制制浆单元 2 中的纸浆 浓度调节单元 3(3A、 3B) 的驱动源 36、 37、 81 的纸浆浓度控制单元 3C ; 以及用于控制造纸单 元 4 中的造纸处理单元 90、 脱水辊压单元 91 和烘干处理单元 92 的驱动源 85、 106、 130、 132 的造纸控制单元 143。
     主控制单元 140 存储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单元 2(10、 11)、 3(3A、 3B) 以及 4(90、 91、92) 所需的各种信息, 例如 : 浸解单元 10 中搅拌装置 16 的驱动时间和旋转速度 ; 给水装置 17 的给水时间和给水量 ; 打浆单元 11 中循环泵 69 的驱动时间和搅动量 ; 打浆机 40 的驱动 时间和旋转速度 ; 造纸单元 4 中输送机 100、 121 的运行速度 ; 加热烘干单元 122 的驱动时 间; 以及固定尺寸刀具 132 的操作时刻, 这些信息初步作为数据通过键盘适当输入或者选 择输入, 根据这些控制数据, 接收重量传感器 38、 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上述其他传感器的检 测结果, 由此对控制单元 141、 142、 3C、 143 进行控制。
     具有这种构造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1 在供电时启动, 由装置控制单元 5 相互协作地 自动控制驱动单元 2(10, 11)、 3(3A, 3B)、 和 4(90, 91, 92), 被装载到设备壳体 6 的入口 7 中 的废纸 UP、 UP、 ... 在制浆单元 2 中由浸解单元 10 和打浆单元 11 进行浸解和打浆, 从而制 作出废纸纸浆 UPP, 然后在纸浆浓度调节单元 3 中制备具有造纸浓度的纸浆悬浮液 PS, 在造 纸单元 4 的造纸处理单元 90、 脱水辊压单元 91 以及烘干处理单元 92 中对该纸浆悬浮液 PS 进行制作而再生得到再循环纸 RP, 最后从设备壳体 6 的排出口 136 排出至再循环纸接收托 盘 135 中。
     在制浆单元 2 中, 通过浸解控制单元 141 和打浆控制单元 142 对所述驱动单元进 行自动的彼此联锁控制, 执行如下过程 :
     i) 工作人员将规定张数的 A4 格式的 PPC 废纸 UP(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为大约 500 张 ( 大约 2000g)) 装载到如上所述的浸解桶 15 中, 在由声音和 / 或显示提示之后关闭 入口 7, 然后从供水装置 17 供应大约 98 升的水。
     ii) 驱动搅拌装置 16, 装载到浸解桶 15 中的废纸 UP、 UP... 通过由驱动马达 31 带 动的搅拌叶轮 30 的正转和反转在从供水装置 17 所供应的水中搅拌混合一规定时间, 从而 将废纸 UP、 UP、 ... 浸解并打浆成废纸纸浆 UPP。
     iii) 通过将搅拌装置 16 驱动规定时间, 废纸 UP、 UP... 变成废纸纸浆 UPP, 然后通 过开启阀 19 打开浸解桶 15 的入口, 浸解桶 15 与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相连通, 并开始驱动 打浆单元 11 的循环泵 69 和打浆机 40。
     随着浸解单元 10 的搅拌装置 16 的驱动, 留在浸解桶 15 中的废纸纸浆 UPP 以及回 流到浸解桶 15 中的废纸纸浆 UPP 被搅动, 这样使得浸解桶 15 中的废纸纸浆 UPP 被均匀打 浆, 从而促进了打浆过程。
     iv) 在图 7 中, 在浸解单元 10 中浸解处理的废纸纸浆 UPP 借助于循环泵 69 在废纸 纸浆循环路径 39 中循环, 并由打浆机 40 进行打浆处理 ( 打浆过程 )。
     废纸纸浆 UPP 的循环时间为足以通过打浆机 40 将由浸解单元 10 浸解处理的废纸 纸浆 UPP 压制并打浆成具有如上所述规定的完成尺寸 ( 形成原纤维 ) 的纤维废纸纸浆 UPP 的时间,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该时间设置成使由浸解单元 10 浸解处理的废纸纸浆 UPP 可以流过打浆机 40 两次。
     循环规定时间的废纸纸浆 UPP 由打浆机 40 压制并打浆, 形成规定纤维尺寸的原纤 维。
     v) 将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中的方向转换阀 52 进行转换, 从打浆机 40 排出的废纸 纸浆 UPP 被排出且通过排出管系 49 而收集在废纸纸浆收集桶 68 中。
     x) 在废纸纸浆收集桶 68 中收集的废纸纸浆 UPP 被调节, 使得其浓度由纸浆浓度调 节单元 3 的打浆浓度调节单元 3B 通过如上所述的分离系统而调节至适当的造纸目标浓度,且被传送至接下来的造纸工序 4 中, 从而制作成纸。
     具有这种构造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1 带来了下述技术效果。
     (1) 用于对在浸解单元 10 的在先过程中浸解的废纸 UP 进行打浆的打浆单元 11 具 有一打浆机 40, 所述打浆机 40 具有以非常紧密的距离而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相对配置的 一对打浆盘 41、 42, 该打浆机 40 在彼此相对且邻接的该对打浆盘 41、 42 之间设置有一用于 连续执行粗打浆处理和精打浆处理的微小打浆间隙 R, 该打浆间隙 R 开始于在固定侧打浆 盘 42 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供应口 50, 结束于在上、 下打浆盘 41、 42 的外周缘上形成的排出口 51, 因此, 即使在包含在家具大小的设备空间中的非常小的打浆处理空间中, 仍能够实现具 有平稳且高效的大容量打浆, 不会引起废纸 UP 堵塞。
     也就是说, 待浸解和打浆的废纸 UP 的质量可以是变化的和不均匀的。在废纸再循 环厂中, 例如大型废纸再循环厂或大型废纸再循环设备中, 使用了具有很强驱动源的大型 打浆机, 并以极高的压力和极高的旋转速度进行打浆, 大量的废纸能够平稳地流动, 不会引 起打浆机打浆间隙的堵塞, 能够制作形成纤维化所要求纤维尺寸的废纸纸浆 UPP。
     相比之下, 在本优选实施例的打浆机 40 中, 用于执行粗打浆处理和精打浆处理的 微小打浆间隙 R( 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和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形成在上、 下两打浆盘 41、 42 之间, 该打浆间隙 R 开始于在固定侧打浆盘 42 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供应口 50, 结束于在上、 下 打浆盘 41、 42 的外周缘上形成的排出口 51, 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的打浆间隙 ( 叶尖间隔 H1) 设定成与在在前一步骤的浸解工序 10 中浸解的废纸纸浆 UPP 的纤维尺寸相对应的间隔尺 寸, 废纸纸浆 UPP 从固定侧打浆盘 42 的供应口 50 供应至该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中, 然后通 过离心力径向传送到外侧, 同时进行粗略打浆, 而接下来的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的打浆间隙 ( 叶尖间隔 H2) 设定成能够打浆成废纸纸浆 UPP 的规定最终纤维尺寸、 即足以形成原纤维的 间隔尺寸, 以便通过精打浆处理从排出 51 高压排出, 从而最终获得所要求纤维尺寸的废纸 纸浆 UPP。 因此, 能够在非常小的打浆处理空间中实现平稳、 高效且有力的打浆, 不会引起废 纸堵塞。
     打浆处理后的废纸 UP 分解成纤维级 ( 变成纸浆 ), 印制在其上的符号和图案被完 全消除, 而不能恢复, 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由这些符号和图案组成的机密信息或私人信息 的泄漏或披露, 确保了高机密性。
     (2) 此外, 对于这样的平稳和高效打浆, 不需要大的动力, 尤其适于安装在小商店、 普通家庭或任何场所中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可以有效地、 可靠地防止书写或印 制在私人信件、 办公文件、 机密政府和个人书纸及其他上的机密信息或私人信息的泄漏或 披露, 同时可以保持低的运行成本。
     (3) 在打浆单元 11 中形成有包括打浆机 40 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浸解单元 10 和打浆单元 11 相连以将废纸纸浆循环一规定时间, 根据用途对废纸纸浆 UPP 进行高效打 浆, 从而实现最佳的打浆效果。
     实施例 2
     该优选实施例由图 7 中的双点划线指示, 其中仅修改了实施例 1 中制浆单元 2 的 打浆单元 11 的结构。
     也就是说, 在该优选实施例的打浆单元 11 中, 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通过作为转换 装置的方向转换阀 152 连接于一旁通路径 151, 所述旁通路径 151 包括用于存储由打浆机40 打浆的废纸纸浆 UPP 的储备桶 150。具体地说, 方向转换阀 152 是电磁关闭阀, 其电连接 至装置控制单元 5 的打浆控制单元 142。
     当执行实施例 2 的打浆处理时, 打浆控制单元 142 驱动并控制方向转换阀 152, 以 转换和使用浸解单元 10 的浸解桶 15 和旁通路径 151 的储备桶 150。
     更具体地说, 在实施例 2 的打浆过程中, 通过循环泵 69 从浸解桶 15 的内部流出至 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的废纸纸浆 UPP 由打浆机 40 打浆处理, 然后, 不用回流到浸解桶 15 中, 就从方向转换阀 152 流入旁通路径 151 的储备桶 150 中, 这个状态一直保持到浸解桶 15 中的所有废纸纸浆 UPP 流出。当浸解桶 15 中的废纸纸浆 UPP 全部流出时, 转换方向转换阀 152, 这时, 从储备桶 150 流出至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的废纸纸浆 UPP 由打浆机 40 打浆处 理, 然后, 不用回流到浸解桶 15 中, 就从方向转换阀 152 流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的浸解 桶 15 中, 这个状态一直保持到储备桶 150 中的所有废纸纸浆 UPP 流出。而后重复方向转换 阀 152 的转换操作。
     这样, 在该优选实施例的循环系统打浆过程中, 浸解桶 15 和储备桶 150 被交替使 用, 可以避免废纸纸浆 UPP 从浸解桶 15( 或从储备桶 150) 流出至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中, 同时由打浆机 40 一次打浆形成的废纸纸浆 UPP 流入浸解桶 15( 或储备桶 150) 中的情况, 因此, 在浸解桶 15( 或储备桶 150) 中, 没有混合不同打浆程度的废纸纸浆 UPP, 这与实施例 1 不同, 不必驱动搅拌装置 16, 因而与实施例 1 的打浆过程相比, 提高了打浆处理效率。
     其他结构和作用与优选实施例 1 相同。
     实施例 3
     图 11 和图 12 显示了该优选实施例, 其中仅改变了实施例 1 中制浆单元 2 的打浆 机 40 的结构。
     也就是说, 与实施例 1 一样, 本优选实施例的打浆机 40 包括作为主要部件的可相 对旋转驱动的一对打浆盘 41、 41, 这两个打浆盘 41、 42 跨一段微小打浆间隙 R 同心地相对配 置且可相对旋转。
     形成在该对上、 下打浆盘 41、 42 的相对侧 41a、 42a 之间的打浆间隙 R 开始于在固 定侧打浆盘 42 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供应口 45a, 结束于在两打浆盘 41、 42 的外周缘上形成的 排出口 45b。
     打浆间隙 R 设计成执行从粗打浆处理到精打浆处理的三个连续打浆处理。
     更具体地说, 打浆间隙 R 由三个环形打浆区域 60、 160、 61 形成, 所述三个环形打浆 区域 60、 160、 61 借助于两分隔壁 62、 162 分开地、 同心地径向配置, 所述两分隔壁 62、 162 配 置在该对相对的打浆盘 41、 42 的相对侧面 41a、 42a 之间, 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 域 60 与供应口 45a 连通, 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61 与排出口 45b 连通。
     分隔壁 62、 162 由环形环部件制成, 如图 11B 所示, 这些环部件 62、 162 局部设置有 切口 62a、 162a, 并与打浆盘 42 同心固定在固定侧打浆盘 42 的相对侧 42a 上。
     另一方面, 与这些环部件 62、 162 对应的环槽 63、 163 设置在旋转侧打浆盘 41 的相 对侧 41a 上。在这些环槽 63、 163 中, 可相对滑动和旋转地安装所述环部件 62、 162, 并形成 用于分隔和形成环形打浆区域 60、 160、 61 的分隔壁, 由切口 62a、 162a 分别形成用于连通三 个环形打浆区域 60、 160、 61 的连通口。
     在图 11B 中显示了圆周方向上的这些连通口 62a、 162a 和出口 51 的构造关系, 其中, 连通口 62a、 162a 和出口 51 逆时针方向相对略微偏离, 并配置到由打浆盘 41、 42 的相对 旋转引起的废纸纸浆 UPP 的流动方向 ( 即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箭头所指的顺时针方向 ) 上。
     通过这样的构造和布置, 流入沿径向处于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的废纸纸浆 UPP, 即 流入与环形打浆区域 160 相对应的环形打浆区域 60、 与环形打浆区域 61 相对应的环形打浆 区域 160 以及与出 51 相对应的环形打浆区域 61 的废纸制浆 UPP, 在该打浆区域中沿至少圆 周方向流动一圈之后, 最终流入沿径向处于外侧的打浆区域中。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打浆间隙 R 被分成 : 作为打浆初期阶段的第一阶段打浆 处理区域的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60, 其作为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处理区域 且与供应口 45a 连通 ; 作为最终阶段的第三阶段打浆处理区域且与排出口 45b 连通的用于 最终打浆的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61 ; 介于沿径向处于最内侧和沿径向处于 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60、 61 之间的环形打浆区域 160 是与用于粗略打浆的打浆区域和用 于最终打浆的打浆区域连通的粗 - 精打浆处理区域。
     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设计成具有比用于粗略打浆和最终打浆的 粗 - 精打浆处理区域大的容积, 用于粗略打浆和最终打浆的粗 - 精打浆处理区域 160 设计 成具有比用于最终打浆的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大的容积。 在这些环形打浆区域 60、 160、 61 中, 相对的该对打浆盘 41、 42 的相对侧 41a、 42a 形 成 在 扁 平 平 面 中, 在 这 些 相 对 侧 41a、 42a 上, 多 个 打 浆 叶 片 65a、 65b...、 165a、 165b、 ... 和 66a、 66b、 ... 沿圆周方向以规定的布置间距独立配置。
     在 所 示 的 优 选 实 施 例 中, 这 些 打 浆 叶 片 65a、 65b...、 165a、 165b、 ... 和 66a、 66b、 ... 与实施例中 1 一样, 形成为布置构成图案, 这些图案在如图 11A 和图 11b 中所示的 辐射方向上笔直地形成, 但是可根据用途, 包括执行条件, 适当设定这些打浆叶片的布置构 成图案。
     具 有 所 示 的 优 选 实 施 例 中 的 布 置 构 成 图 案 的 打 浆 叶 片 65a、 65b、 ...、 165a、 165b、 .. 和 66a、 66b、 ... 不但可以施加作用于通过旋转侧打浆盘 41 的旋转而流入环形打 浆区域 60、 61 的废纸纸浆 UPP 的离心力, 而且还可以施加用于将废纸纸浆 UPP 沿辐射方向 连续地向外压的的泵送作用。
     这些彼此相对的打浆叶片 65a、 65b、 ...、 165a、 165b、 ... 和 66a、 66b、 ... 的叶尖 间隔 H 最大为在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为粗打浆处理区 域 )60 的叶尖间隔 H1, 最小为在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为 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的叶尖间隔 H2, 这两个环形打浆区域 60、 61 之间存在的环形打浆区域 (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为粗 - 精打浆处理区域 )160 的叶尖间隔 H3 在 H1 和 H2 之间。
     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为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的 叶尖间隔 H2 设定为能够使废纸纸浆 UPP 原纤维化的完成打浆尺寸。
     这样, 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 46 带动旋转侧打浆盘 41 在固定侧打浆盘 42 上高速 旋转 (1800rpm 到 3600rpm), 从供应口 45a 供应并流入的废纸纸浆 UPP 沿图 11B 中顺时针 方向 ( 箭头方向 ) 流过入打浆盘 41、 42 之间的打浆间隙 R( 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粗 - 精打 浆处理区域 160 和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并通过彼此相对的打浆叶片 65a、 65b、 ...、 165a、 165b、 .. 和 66a、 66b、 .. 的协同作用, 废纸纸浆在从粗打浆过程 ( 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粗 - 精打浆过程 ( 粗 - 精打浆处理区域 160) 到精打浆过程 ( 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的三个
     阶段的连续打浆过程中被压制和打浆。
     更具体地说, 在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中, 打浆叶片 65a、 65b、 ... 的叶尖间隔 H1 设置 成与在在先步骤的浸解过程中浸解的废纸纸浆 UPP 的纤维尺寸相对应的间隔大小 ( 例如大 约 1.00mm), 从固定侧打浆盘 42 的供应口 45a 通过入口 50 供应至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的废 纸纸浆 UPP 被打浆叶片 65a、 65b、 .. 粗略打浆, 然后在打浆叶片 65a、 65b、 ... 的离心力作用 和泵送作用下沿径向向外传送, 并经由连通口 62a 流入粗 - 精打浆处理区域 160。
     在粗 - 精打浆处理区域 160 中, 打浆叶片 165a、 165b、 ... 的叶尖间隔 H3 设置成在 打浆叶片 65a、 65b、 ... 的叶尖间隔 H1 与打浆叶片 66a、 66b、 .... 的叶尖间隔 H2 之间的间 隔尺寸 ( 例如大约 0.20-0.50mm), 从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通过连通口 62a 供应至粗 - 精打浆 处理区域 160 的废纸纸浆 UPP 被打浆叶片 165a、 165b、 .. 粗略打浆和精打浆, 然后在打浆叶 片 165a、 165b、 ... 的离心力作用和泵送作用下沿径向向外传送, 并经由连通口 162a 流入精 打浆处理区域 61。
     在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中, 打浆叶片 66a、 66b、 ... 的叶尖间隔 H2 设置成能够将 废纸纸浆 UPP 打浆成所要求完成纤维尺寸的、 即能够形成原纤维的间隔尺寸 ( 例如大约 0.05-0.1mm), 从粗打浆处理区域 60 通过连通口 62a 供应至精打浆处理区域 61 的废纸纸浆 UPP 被打浆叶片 66a、 66b、 .. 高压压制和最终打浆, 然后在打浆叶片 66a、 66b、 ... 的离心力 作用和泵送作用下沿径向向外传送, 并从出口 51 和进一步从排出口 45b 排出, 最终形成由 打浆叶片 66a、 66b、 ... 的叶尖间隔 H2 确定的要求尺寸的原纤维, 从而获得废纸纸浆 UPP。
     同时, 叶尖间隔 H1、 H2、 H3 取决于用途, 包括具体执行条件, 并考虑打浆叶片 65a、 65b、 ...、 165a、 165b、 ... 和 66a、 66b、 ... 的构造组成图案等其他设计条件。
     从这里的描述很清楚的是,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 打浆过程在打浆间隙 R 中执行, 包 括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三个连续阶段的打浆处理区域 60、 160 和 61, 因此同实施 例 1 相比, 废纸纸浆 UPP 更不会堵塞, 能够实现平稳打浆。
     其他结构和作用与优选实施例 1 相同。
     实施例 4
     图 13 显示了该优选实施例, 其中仅改变了实施例 1 中制浆单元 2 的打浆机 40 的 结构。
     也就是说, 本优选实施例的打浆机 40 构造成所谓的双盘精研机, 所述双盘精研机 由两个固定侧打浆盘 42、 42 以及介于这两个打浆盘 42、 42 之间的旋转侧打浆盘 41 组成。
     更具体地说, 在打浆机 40 中, 该对固定侧打浆盘 42、 42 固定配置在打浆桶 45 的彼 此相对的上、 下内侧上, 并且在这两个固定侧打浆盘 42、 42 之间, 旋转侧打浆盘 41 跨微小打 浆间隙 R、 R 与这两个固定侧打浆盘 42、 42 同心且可旋转地配置, 尽管没有具体显示, 但是该 旋转侧打浆盘 41 通过旋转主轴 54 而与驱动马达 46( 未显示 ) 相连接并由其驱动。
     在两固定侧打浆盘 42、 42 的中心位置, 形成有与打浆桶 45 的供应口 45a 连通的入 口 50、 50, 三个打浆盘 42、 42、 41 的外周缘形成与打浆桶 45 的排出口 45b 连通的出口 51。 同 时, 上侧固定侧打浆盘 42 的入口 50 通过打浆桶 45 的连通路径 45c 与供应口 45a 连通。
     上、 下两个打浆间隙 R、 R 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 1 中打浆间隙 R 的结构一样。
     在具有这种构造的打浆机 40 中, 由于在旋转侧打浆盘 41 中形成上、 下两个打浆间 隙 R、 R, 所以与实施例 1 相比, 可以对更大体积废纸纸浆 UPP 进行打浆。其他结构和作用与优选实施例 1 相同。 实施例 5 图 14 显示了该优选实施例, 其中仅改变了实施例 1 中制浆单元 2 的浸解单元 10的结构。 也就是说, 在本优选实施例的废纸再循环设备 1 中, 一粉碎机部分 ( 粉碎机装 置 )160 设置在浸解单元 10 的浸解桶 15 的装载口 7 处, 装载到装载口 7 中的废纸 UP 预先被 粉碎机部分 160 粉碎, 以便提高搅拌装置 16 的浸解和打浆操作效率。粉碎机单元 160 的具 体结构与传统已知的粉碎机相同, 具有用于将废纸 UP 切割成小纸片的基本结构 ( 双切型、 横切型等等 )。
     其他结构和作用与优选实施例 1 相同。
     上文的实施例 1 至 5 仅仅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示出 的优选实施例, 其可以改换和改变成其规定范围之内的各种形式。
     例如,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提供循环泵 69 用于强制废纸纸浆 UPP 在打浆单元 11 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9 中循环并强制供应至打浆机 40 中, 但是如果打浆机 40 配置在浸 解桶 15 的下侧位置, 并且废纸纸浆 UPP 可以靠重力供应至打浆机 40 中, 则可以省略循环泵 69。
     虽然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 打浆机 40 为具有轴向中心配置在竖直位置的一对 打浆盘 41、 42 的立式结构, 但是其也可以形成为轴向中心在水平位置的卧式结构。
     本发明详细说明书中解释的具体优选实施例用来阐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本发明 不局限于这些特定的例子, 但是其可以变化或修改成这里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规定的本发明 的真实精神之内的各种形式, 并应该以更宽泛的意思进行解释。
    

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及废纸再循环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及废纸再循环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及废纸再循环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及废纸再循环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及废纸再循环设备.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8601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06 C N 1 0 2 4 8 6 0 1 2 A *CN102486012A* (21)申请号 201110317518.4 (22)申请日 2011.10.19 2010-272081 2010.12.06 JP D21B 1/32(2006.01) D21D 1/02(2006.01) D21F 9/00(2006.01) (71)申请人粒状胶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大阪 (72)发明人玉井繁 小山裕司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赵培训 (54) 发明。

2、名称 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及废纸再循环设 备 (57) 摘要 一种用于实现可安装在小商店、房间等中的 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技术。通过在 一打浆机设置有在一紧密距离上以可相对旋转的 方式彼此相对配置的一对打浆盘,该打浆机在该 对打浆盘之间具有微小打浆间隙,用于执行从粗 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 浆过程,该打浆间隙开始于在固定侧打浆盘的中 心部分形成的供应口,结束于在打浆盘的外周缘 上形成的排出口。所以,甚至在包含在家具大小的 设备空间中的非常小的打浆处理空间中,仍能够 实现具有平稳且高效的高处理能力打浆,不会引 起废纸堵塞。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

3、l.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1页 附图1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21 页 附图 15 页 1/3页 2 1.一种用于通过对废纸进行浸解和打浆处理而制作废纸纸浆的制浆装置,其用于能够 安装在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中,包括: 用于搅拌、研磨和浸解废纸的浸解单元以及对在浸解单元中浸解的废纸进行打浆的打 浆单元, 其中,打浆单元具有打浆机,所述打浆机设置有相对配置以紧密距离可相对旋转的至 少一对打浆盘,以及 打浆机具有用于执行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的 微小打浆间隙,该微小打浆间隙设置在。

4、彼此临近且相对的成对打浆盘之间,和 该打浆间隙开始于在打浆盘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供应口,结束于在打浆盘的外周缘上形 成的排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成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之间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至少 两个环形打浆区域构成,和 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供应口连通,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与排出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成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之间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两个 环形打浆区域构成,和 沿径向处于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所述供应口连通,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处 理区域。

5、,沿径向处于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所述排出口连通,以形成用于最终打浆的精打 浆处理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成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之间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三个 环形打浆区域构成,和 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所述供应口连通,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 处理区域,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所述排出口连通,以形成用于最终打浆的 精打浆处理区域,介于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区域和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之间的环形打浆区域与这两个打浆区域连通,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和最终打浆的粗-精打 浆处理区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

6、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在各个环形打浆区域,多个打浆叶片以沿圆周方向的规定布置间距配置在彼此相 对的成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上,和 彼此相对的打浆叶片的叶尖间隔最大为在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处的叶 尖间隔,最小为在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处的叶尖间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的叶尖间隔设置成用于使纸浆形成原纤维的 精打浆尺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打浆机包括:打浆桶,所述打浆桶具有用于从上游侧供应废纸纸浆的供应口和用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86012 A 2/3页 3 于将打浆的废。

7、纸纸浆排到下游侧的排出口;至少一对打浆盘,所述至少一对打浆盘以相互 能够旋转的状态设置在该打浆桶上;和旋转驱动源,用于相对旋转和操作这些打浆盘,以及 从供应口供应的废纸纸浆流过打浆盘之间的打浆间隙,通过彼此相对的打浆叶片的协 同作用,在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中被压制和打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打浆机包括固定在打浆桶内侧的固定侧打浆盘、可旋转地相对配置在固定侧打 浆盘上的旋转侧打浆盘和用于旋转和驱动该旋转侧打浆盘的旋转驱动源,以及 在固定侧打浆盘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与打浆桶的供应口连通的入口,两打浆盘的打浆间 隙的外周缘形成与打浆桶。

8、的排出口连通的出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打浆机包括固定在打浆桶的彼此相对内侧的一对固定侧打浆盘、可旋转地相对 配置在两固定侧打浆盘上并位于两固定侧打浆盘之间的旋转侧打浆盘、和用于旋转和驱动 该旋转侧打浆盘的旋转驱动源,以及 在两固定侧打浆盘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与打浆桶的供应口连通的入口,这三个打浆盘的 外周缘形成与打浆桶的排出口连通的出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在打浆单元中,通过设置用于对废纸纸浆进行打浆的打浆机而形成废纸纸浆循环 路径,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具有:用于循环废纸纸浆的循环装置;和通过彼此联锁的方式 对打浆机和循环。

9、装置进行控制的打浆控制装置,以及 打浆控制装置控制打浆单元在一循环系统中对废纸纸浆循环一规定时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浸解单元包括浸解桶,所述浸解桶具有用于进给和供应废纸的废纸供应口、用于 将浸解的废纸纸浆排至下游侧的排出口和可旋转地设置在该浸解桶中的搅拌装置,从废纸 供应口供应的废纸通过搅拌装置与水混合并搅拌,然后进行浸解和打浆。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浸解单元具有用于向浸解桶供应水的供水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在浸解桶的废纸供应口设置有粉碎机装置,从废纸供应口供应的废纸由。

10、粉碎机 装置初步切碎,并由搅拌装置搅拌。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废纸纸浆循环路径包括浸解单元的浸解桶,在执行打浆构成的操作中,浸解单元 的搅拌装置被驱动并受到控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 其中,废纸纸浆循环路径设置有一旁通路径,所述旁通路径包括用于存储由打浆机打 浆的废纸纸浆的储备桶,所述储备桶通过转换装置相连,以及 在执行打浆过程的操作中,驱动并控制转换装置,以转换和有选择地使用浸解单元的 浸解桶和旁通路径的储备桶。 16.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其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中包括:用于对废纸进行浸解和 打浆处理、并将其制成废纸纸浆。

11、的制浆单元;通过对在制浆单元制作的废纸纸浆进行处理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86012 A 3/3页 4 而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单元;以及通过联锁的方式对制浆单元和造纸单元进行驱动和控制 的装置控制单元, 其中制浆单元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的制浆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废纸再循环设备,还包括: 用于通过调节供应至设备中的废纸和水的混合比率来调节供应至造纸单元中的废纸 纸浆浓度的纸浆浓度调节装置, 其中,该纸浆浓度调节装置包括: 用于将制浆单元中的废纸纸浆的打浆浓度调节成与打浆机的打浆效率相对应的打浆 浓度调节装置;用于将造纸单元中的废纸纸浆的造纸浓度调节成与将再生的再循。

12、环纸的最 终纸质量相对应的造纸浓度调节装置;以及通过联锁的方式对打浆浓度调节装置和造纸浓 度调节装置进行驱动和控制的纸浆浓度控制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86012 A 1/21页 5 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及废纸再循环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以及一种废纸再循环设备,尤其涉及 安装于废纸初始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小型废纸再循环设备中的制浆技术,其用于在现场将所 产生的废纸再生并加工成可重复使用的纸而不是处置和丢弃所产生的废纸。 背景技术 0002 从政府机关、公司以及普通家庭的日常活动,每天都会产生如废纸或不再需要的 文件。这些废纸通常被当作废。

13、物以各种方式丢弃、焚烧或处置。 0003 另一方面,从高涨的有效利用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国际考虑的背景出发,近来,已经 研发出将废纸再循环而不是丢弃的各种技术。 0004 这些废纸再循环技术大多数在造纸工业中使用,像常规的造纸设备一样,废纸再 循环设备需要广阔的区域,巨大的投资,以及用于造纸的大量水和化学制品以便高速、大规 模地生产再循环纸以及高质量纸张。 0005 废纸再循环还需要收集废纸的大量人力,而且废纸收集工作涉及各种各样的问 题,例如由于大量人力而引入外来的问题,由于缺乏废纸再循环方面知识而造成的不当分 拣,或者没有完全去除碎屑,如果废纸被收集起来,则需要由专业工人进行最终分拣和清洁 及。

14、其他处理才能使废纸再生成为100的再循环纸。此外,机密文件及其他个人或隐私纸张 由于机密问题而几乎不被作为废纸收集,而是大多数进行焚烧处理,几乎不再循环。 0006 为了解决废纸收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研制一种在废纸初始源处使废纸私下地 (privately)再循环的技术是有效的,从这个观点出发,本申请人已经开发和提出了一种废 纸再循环设备,例如在待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180512中公开的废纸再循环 设备。 0007 这种废纸再循环设备基于废纸再循环厂等的大规模废纸再循环技术,作为一种设 备实现,以便可安装于小商店或普通家庭房间中的较小区域中,且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 中包括:制。

15、浆单元,其通过对废纸进行浸解和打浆处理来制作废纸纸浆;由在制浆单元中 制作的废纸纸浆制作再生纸的造纸单元;以及通过联锁的方式对制浆单元和造纸单元进行 驱动和控制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制浆单元包括:用于搅拌和磨碎废纸的浸解单元以及对 在浸解单元中浸解的废纸进行打浆的打浆单元。 0008 在打浆单元中,通过设置用于对废纸纸浆进行打浆的研磨机而形成废纸纸浆循环 路径。研磨机具有跨一微小的打浆间隙而相对地配置的打浆作用表面,并设置有一对相对 旋转驱动的打浆盘和用于调节该对打浆盘的打浆间隙的间隙调整装置。 0009 废纸通过制浆单元的浸解单元的搅动进行浸解和打浆处理而制成纸浆,通过打浆 单元的进一步打浆。

16、而原纤维化,从而形成所要求的废纸纸浆,并在造纸单元中制成再循环 纸。在这种情况下,在打浆单元,由研磨机打浆的废纸纸浆在废纸循环路线中循环,并且在 打浆过程中,打浆盘的打浆间隙从打浆过程的初期阶段到最后阶段逐渐变窄,这样整个打 浆过程从初始阶段到最后阶段自始至终都能平稳实现高效率的打浆。 说 明 书CN 102486012 A 2/21页 6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这种新颖的 废纸再循环设备是由现有技术中所述的传统废纸再循环设备进一步改进而来。 0011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技 术,所述废纸再。

17、循环设备不仅可安装在大办公室中,而且可安装在小商店或普通家庭中,该 制浆技术尤其是提高和简化了废纸再循环设备中制浆单元的构造技术,实现了环保,能够 压低运行成本,能够可靠地防止机密信息、个人信息及其他资料的泄漏或披露,并且能够保 持高的机密性。 0012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发明废纸再循环设备的制浆装置用于可以安装在废纸初始 源处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中,通过对废纸进行浸解和打浆处理来制作废纸纸浆, 其包括用于对制造废纸纸浆的废纸进行浸解和打浆的浸解单元和对在该浸解单元中浸解 的废纸进行打浆的打浆单元,其中打浆单元具有打浆机,所述打浆机设置有配置成以紧密 距离可相对旋转的至少一对打浆盘,该。

18、打浆机具有用于执行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 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的微小打浆间隙,该微小打浆间隙设置在彼此临近且相对的 该对打浆盘之间,该打浆间隙开始于在打浆盘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供应口,结束于在打浆盘 的外周缘上形成的排出口。 0013 优选实施例包括下列配置: 0014 (1)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该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之间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至 少两个环形打浆区域构成,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供应口连通,沿径向处于 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排出口连通。 0015 (2)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该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之间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两 个环形打浆区域构成,以及 0016 沿径向处于内。

19、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供应口连通,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处 理区域,沿径向处于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排出口连通,以形成用于最终打浆的精打浆处 理区域。 0017 (3)打浆间隙由在彼此相对的该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上同心配置且径向分开的三个 环形打浆区域构成,以及 0018 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供应口连通,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的粗打浆 处理区域,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与排出口连通,以形成用于最终打浆的精打 浆处理区域,介于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区域和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 之间的环形打浆区域与上述两个打浆区域连通,以形成用于粗略打浆和最终打浆的粗打 浆-精打浆处理区域。 。

20、0019 (4)在各个环形打浆区域,多个打浆叶片以沿圆周方向的规定布置间距配置在相 对的该对打浆盘的相对侧上,相对的打浆叶片的叶尖间隔在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打浆 区域形成为最大的叶尖间隔,在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形成为最小的叶尖间 隔。 0020 (5)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的叶尖间隔设置成用于使纸浆原纤维化的 精打浆尺寸。 说 明 书CN 102486012 A 3/21页 7 0021 (6)打浆机包括:打浆桶,所述打浆桶具有用于从上游侧供应废纸纸浆的供应口 和用于将打浆的废纸纸浆排到下游侧的排出口;至少一对打浆盘,所述至少一对打浆盘以 相互可旋转的状态设置在该打浆桶中;。

21、和旋转驱动源,用于相对旋转和操作这些打浆盘,从 供应口供应的废纸纸浆流过打浆盘之间的打浆间隙,通过相对的打浆叶片的协同作用,在 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中被压制和打浆。 0022 (7)打浆机包括固定在打浆桶的内侧的固定侧打浆盘、可旋转地相对配置在固定 侧打浆盘上的旋转侧打浆盘和用于旋转和驱动该旋转侧打浆盘的旋转驱动源,在固定侧打 浆盘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与打浆桶的供应口连通的入口,两打浆盘的打浆间隙的外周缘形成 与打浆桶的排出口连通的出口。 0023 (8)打浆机包括:一对固定侧打浆盘,它们固定在打浆桶的两相对内侧上;一旋转 侧打浆盘,其可旋转地相对配置在两固定侧打浆。

22、盘上,且位于两固定侧打浆盘之间;和旋转 驱动源,用于旋转和驱动该旋转侧打浆盘,在两固定侧打浆盘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与打浆桶 的供应口连通的入口,这三个打浆盘的外周缘形成与打浆桶的排出口连通的出口。 0024 (9)在打浆单元中,通过设置用于对废纸纸浆进行打浆的打浆机而形成废纸纸浆 循环路径,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具有:用于使废纸纸浆在废纸纸浆循环路径中循环的循环 装置;和通过联锁的方式对打浆机和循环装置进行控制的打浆控制装置,打浆控制装置控 制打浆单元而使废纸纸浆循环一规定时间。 0025 (10)浸解单元包括:具有用于进给和供应废纸的废纸供应口的浸解桶、用于将浸 解的废纸纸浆排至下游侧的排出口和可旋。

23、转地设置在该浸解桶中的搅拌装置,从废纸供应 口供应的废纸通过搅拌装置与水混合并搅拌,且进行浸解和打浆处理。 0026 (11)浸解单元具有向浸解桶供应水的供水装置。 0027 (12)在浸解桶的废纸供应口处设置有粉碎机装置,从废纸供应口供应的废纸由粉 碎机装置初步切碎,并由搅拌装置搅拌。 0028 (13)废纸纸浆循环路径包括浸解单元的浸解桶,在执行打浆处理的操作中,浸解 单元的搅拌装置被驱动并受到控制。 0029 (14)废纸纸浆循环路径设置有一旁通路径,所述旁通路径包括用于存储由打浆机 打浆的废纸纸浆的储备桶,所述储备桶通过转换装置相连,在执行打浆过程的操作中,驱动 并控制转换装置,以转换。

24、和有选择地使用浸解单元的浸解桶和旁通路径的储备桶。 0030 本发明的废纸再循环设备在家具大小的设备壳体中包括:用于对废纸进行浸解和 打浆处理、并将其制成废纸纸浆的制浆单元;通过对在制浆单元制作的废纸纸浆进行处理 而制作再循环纸的造纸单元;以及通过联锁的方式对制浆单元和造纸单元进行驱动和控制 的装置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制浆单元由如上所述的制浆装置构成。 0031 优选实施例包括纸浆浓度调节装置,其用于通过调节供应至设备中的废纸和水的 混合比率来调节供应至造纸单元中的废纸纸浆浓度,该纸浆浓度调节装置包括:打浆浓度 调节装置,其用于相应于打浆机的打浆效率而调节制浆单元中的废纸纸浆的打浆浓度;造 纸浓。

25、度调节装置,其用于将造纸单元中的废纸纸浆的造纸浓度调节成与将再生的再循环纸 的最终纸质量相对应;以及纸浆浓度控制装置,其通过联锁的方式对打浆浓度调节装置和 造纸浓度调节装置进行驱动和控制。 0032 依照本发明,用于对在浸解单元的在先过程中浸解的废纸进行打浆的打浆单元具 说 明 书CN 102486012 A 4/21页 8 有一打浆机,所述打浆机设置有跨一紧密距离可相对旋转配置的至少一对打浆盘,该打浆 机具有用于执行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的微小打浆 间隙,该微小打浆间隙设置在彼此临近且相对的该对打浆盘之间,该打浆间隙开始于在打 浆盘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供应口,结束于。

26、在打浆盘的外周上形成的排出口,因此,甚至在包含 在家具大小的设备空间中的非常小的打浆处理空间中,仍能够实现具有平稳且高效的处理 能力的打浆,不会引起废纸堵塞。 0033 也就是说,待浸解和打浆的废纸的纸质量可以是变化的和不均匀的。在大型废纸 再循环厂中,例如废纸再循环工厂或大型废纸再循环设备中,由于使用具有很强动力源的 大型打浆机进行极高压力和飞快旋转的打浆,废纸能够大量、平稳地流动,不会被堵塞在打 浆机的打浆间隙中,这样,能够制造所要求的形成原纤维的废纸纸浆。 0034 相比之下,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打浆机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是说, 对废纸纸浆的原纤化要求程度与大型废纸再循环厂相同。

27、,但打浆机的驱动源小,传送废纸 纸浆并使之流过打浆间隙的推进力小,在这样的工况下打浆,会导致废纸纸浆堵塞在打浆 间隙中,为了防止例如在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打浆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打浆单 元的研磨机中的打浆盘的打浆间隙从打浆过程的初期阶段到最后阶段逐渐变窄,也就是 说,通过控制,即通过控制打浆间隙逐渐变窄,同时使废纸纸浆在研磨机的打浆间隙中多次 循环和流过,可以实现原纤化要求程度,同时防止废纸纸浆堵塞在打浆间隙中。 0035 在本发明中,在一对打浆盘之间构成用于执行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 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的微小打浆间隙,以及例如在执行两个连续阶段的打浆过程时, 粗打浆过程在前。

28、面的打浆间隙中执行,精打浆过程在随后的打浆间隙中执行。 0036 更具体地说,在打浆前一半中的第一阶段的打浆处理区域中,打浆盘之间的打浆 间隙的间隙尺寸设定成与在前一步骤的浸解过程中浸解的废纸纸浆的纤维尺寸相对应,废 纸纸浆从在打浆盘的中心区域形成的供应口供应至该打浆间隙中,进行粗略打浆,然后通 过离心力径向向外传送,在打浆后一半中的后续第二阶段区域中,将间隙尺寸确定成用于 将废纸纸浆的纤维打浆成所要求的完成尺寸,即原纤维化,通过高压的精打浆过程,废纸纸 浆从排出口排出,最终可以获得所要求纤维尺寸的废纸纸浆。因此,即使在非常小的打浆处 理空间中,仍能够实现具有平稳且高效的处理能力的打浆,不会引。

29、起废纸堵塞。 0037 另外,打浆过程之后,将废纸进一步加工成纤维级(被制成纸浆),印制在纸上的 符号和图形被完全分解和破坏,并不能恢复,能够可靠地防止包含在符号和图形中的机密 信息和个人信息的泄漏或披露,能够确保高机密性。 0038 此外,这种平稳、有效的打浆不需要像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打浆技术一样大的动 力,尤其适用于安装在小型办公室、商店、普通家庭中的家具大小的废纸再循环设备,并能 够有效地、可靠地防止印制在文件上的各种信息、从个人级的普通家庭文件和私人信件到 公众级的政府机关和公司的机密文件的泄漏和披露,同时可以降低运行成本。 0039 在打浆单元中,通过设置打浆机而形成废纸纸浆循环路径。

30、,浸解单元和打浆单元 布置在用于将废纸纸浆循环一规定时间的循环系统中,这样根据用途而可高效地执行废纸 纸浆的打浆,同时获得最佳的打浆效果。 0040 尤其是,由于废纸再循环设备为家具大小:可以在非常狭窄的处理空间中形成长 度基本上不受限制的无限长度的废纸纸浆打浆处理路径,而且在家具大小的紧凑型废纸再 说 明 书CN 102486012 A 5/21页 9 循环设备中,可以确保打浆处理空间与大规模工厂设备里的打浆过程实际相同。 0041 采用这种打浆技术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设备结构非常紧凑,不仅可安装在大办公 室中,而且可安装在小商店或普通家庭中,从这个观点来说,也能可靠地防止机密信息、个 人信息。

31、及各种资料的泄漏和披露。 0042 基于附图和如下所述的权利要求中披露的新颖性事实阅读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 解和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4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构造的前视剖面图。 0044 图2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0045 图3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打浆单元的主要部件的局部截面的放大前视图。 0046 图4是作为打浆单元的主要部件的打浆机内部结构的放大前视图。 0047 图5A是作为打浆机主要部分的旋转侧打浆盘的前视图。 0048 图5B是作为该打浆机的主要部分的安装在打浆桶中的固定侧打浆盘的局部截面 的前视图。 004。

32、9 图6A是位于该打浆机的打浆间隙中的粗打浆处理区域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0050 图6B是位于该打浆机的打浆间隙中的精打浆处理区域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0051 图7是该打浆单元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构造的线路图。 0052 图8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纸浆浓度调节单元构造的方框图。 0053 图9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控制构造的框线图。 0054 图10是该废纸再循环设备总体构造的透视图。 0055 图11A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作为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打浆机的主要部分的旋转侧 打浆盘的前视图。 0056 图11B是作为该打浆机的主要部分的安装在打浆桶中的固定侧打浆盘的局部截 面的前视图。 0057 图1。

33、2A是位于该打浆机的打浆间隙中的粗打浆处理区域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0058 图12B是位于该打浆机的打浆间隙中的中间精打浆处理区域的截面结构的剖视 图。 0059 图12C是位于该打浆机的打浆间隙中的最后精打浆处理区域的截面结构的剖视 图。 0060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打浆机的内部结构的放大前视图。 0061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废纸再循环设备的总体构造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参照附图,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或类 似的构成部件或元件引用相同的参考数字。 0063 实施例1 0064 图1-10显示了本发明的废纸。

34、再循环设备,该废纸再循环设备1具体地说安装在废 纸初始源处,它是一种用于在同一场所不需处理或丢弃所产生的废纸UP就能加工成再循 说 明 书CN 102486012 A 6/21页 10 环纸的设备,废纸UP包括政府机关和私营企业的机密文件、普通家庭的私人信件及其他的 不需要的纸。 0065 如图10所示,废纸再循环设备1为家具大小,也就是说,其小而紧凑,类似于一般 的办公室用具,例如书架、储物柜、办公桌、复印机、个人电脑或其他家具,如图1和2所示, 所述废纸再循环设备1主要由制浆单元2、纸浆浓度调节单元(纸浆浓度调节装置)3、造纸 单元4和装置控制单元5构成,这些部件2至5容纳于设备壳体6中,。

35、以实现紧凑结构。 0066 设备壳体6为如上所述的家具大小,根据用途和应用可以适当地设计特定形状和 尺寸。所示实施例中的设备壳体6像一种盒子,其形状和尺寸类似于在办公室中安置并使 用的复印机,其外周覆盖有装饰壳体盖6a。在设备壳体6的底部布置有作为移动装置的脚 轮96、96、.,以便在安置地板上沿任意方向移动。壳体6的顶板具有可打开和关闭的用 于供应废纸UP的供应口7,侧面部分具有用于接收再循环纸RP、RP.的可拆卸再循环纸 接收托盘135。再循环纸接收托盘135与设备壳体6的排出口136相对,从该排出口136排 出的再循环纸RP、RP.被依次层层接收。 0067 制浆单元(制浆装置)2是用于。

36、对废纸UP进行浸解和打浆并制作废纸纸浆UPP的 处理场所,其具有一浸解单元10和一打浆单元11。 0068 浸解单元10是用于搅拌、研磨和浸解废纸UP的处理场所,主要包括浸解桶15、搅 拌装置(搅拌器具)16和供水装置(供水器具)17。 0069 浸解桶15显示在图2中,其中在其顶壁上设置有用于进给和供应废纸UP的供应 口(废纸供应口)7,其底壁设置有用于将浸解的废纸纸浆UPP排出至下游侧的排出口9。浸 解桶15的内部容积由分批搅拌和处理的废纸UP的张数确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添 加大约98升的水,浸解桶15具有足以能够分批(成批处理)搅拌和处理大约500张(大 约2000g)A4格式的P。

37、PC(普通纸复印机)废纸UP的内容积。在这种情况下,待浸解的废纸 纸浆UPP的浓度大约为2。该浓度可以通过由供水装置17添加水进行调节,该供水装置 17组成后面所阐明的纸浆浓度调节单元(纸浆浓度调节装置)3的一部分。 0070 供应口7具有在设备壳体6的壳体盖6a的外面打开和关闭的结构。排出口9可 由一关闭阀19打开和关闭,并与后面所述的废纸纸浆循环路径39相连通。在排出口9位 置设置一碎屑过滤器20,用于为打浆过程的下一步骤去除装订废纸UP、UP、.的夹子和订 书钉及其他可能作为妨害物干扰的物品。 0071 关闭阀19具体由曲柄机构26的曲柄操作打开和关闭,所述曲柄机构26由驱动马 达25带。

38、动。特别地,驱动马达25为电动机,该驱动马达25电连接至装置控制单元5。 0072 搅拌装置16配置在浸解桶15内部,包括搅拌叶轮30和驱动马达31。 0073 搅拌叶轮30的旋转轴30a以竖直姿势可旋转地支撑在浸解桶15底部的中心位置 处,并设置成可水平旋转,旋转轴30a的下端借助于传动装置32与驱动马达31的旋转轴 31a相连并由其驱动,所述传动装置32包括传动皮带轮32a、传动带32b以及传动皮带轮 32c。 0074 这样,由于搅拌叶轮30的正转和反转,如果废纸UP以A4格式的尺寸被直接搅拌, 通过搅拌叶轮30的正转和反转施加喷水作用,废纸UP被有效扩散,这样可有效防止缠绕在 搅拌叶轮。

39、30上。 0075 搅拌叶轮30的叶片形状设计为在正转和反转中具有不同的搅拌力(扩散作用), 说 明 书CN 102486012 A 10 7/21页 11 从而可以均匀地浸解和打浆处理废纸UP、UP、.。 0076 根据初步实验数据,合适地确定搅拌叶轮30的正反转转换时间、搅拌时间及其他 操作条件,以实现对废纸UP、UP.所要求的浸解和打浆效果。 0077 供水装置17用于将水供应至浸解桶15中,该供水装置17组成将如下所述的纸浆 浓度调节单元(纸浆浓度调节装置)3的打浆浓度调节单元(打浆浓度调节装置)3A。 0078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供水装置17包括白水收集桶35、用于调节打。

40、浆浓 度的供水泵36以及用于调节造纸浓度的供水泵37。如下所述,白水收集桶35能收集在造 纸单元4中过滤和脱水的白水W(在造纸过程中通过造纸网格过滤的极低浓度的纸浆水), 在该白水收集桶35中收集的白水W借助于供水泵36供应到浸解桶15中,或借助于供水泵 37供应到如下所述的浓度调节桶80中。 0079 就此而言,在浸解桶15的底部设置有一重量传感器38,对浸解桶15中分批处理的 废纸UP、UP、.以及水量进行测量和控制,重量传感器38电连接至装置控制单元5。 0080 在所示实施例中,重量传感器38为一测力计(load cell),其构造成感知和测量 浸解桶15的重量与进给、供应至该浸解桶1。

41、5中的废纸UP、UP、.和水的重量的总重量。 0081 在浸解单元10的具体控制构造中,首先,操作者打开供应口7并将废纸UP、 UP、.放入到浸解桶15中,其重量由重量传感器38感知和测量,当达到一规定重量(张 数)时,通过声音和/或显示通知操作者。根据该显示,操作者关闭供应口7,接着供水装 置17被驱动,供水泵36操作而将白水收集桶35中的水W以与所装载的废纸UP、UP.的 重量(纸张数目)相应的体积供入浸解桶15中。 0082 同时,如果操作者在从供应口7向浸解桶15内装载任意数量(该数量小于规定重 量(张数)的废纸UP、UP、.之后关闭供应口7,由重量传感器38感知和测量该重量,供 水装。

42、置17被驱动,供水泵36操作而将白水收集桶35中的水W以与所测量的结果相应的体 积供入浸解桶15中。 0083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当向浸解桶15装载大约最大量即500张(大约 2000g)A4格式的PPC废纸UP时,此刻则通过声音和/或显示通知操作者,通过供应口7的 关闭动作,从供水装置17添加大约98升的水,或者如果装载任意数量(该数量小于规定重 量(张数)的废纸UP、UP、.时,从供水装置17添加相应于废纸的该装载量的水量,待浸 解的废纸纸浆UPP的浓度被控制和调节至大约2。 0084 这样,在搅拌装置16中,通过由驱动马达31带动的搅拌叶轮30的正转和反转,从 设备壳体6的供应。

43、开口或从供应口7供应给浸解桶15中的废纸UP、UP.与从供水装置17 所供应的水搅拌和混合规定的时间(在所示优选实施例中为10-20分钟),然后将废纸UP、 UP、.浸解并打浆,获得废纸纸浆UPP。 0085 顺便说一下,浸解桶15的排出口9在浸解单元10的运行过程中被关闭阀19关闭, 从而防止废纸UP或废纸纸浆UPP从浸解桶15流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39,排出口9在如下 所述的打浆单元11的运行过程中被关闭阀19打开,从而允许废纸纸浆UPP从浸解桶15循 环流入废纸纸浆循环路径39。 0086 打浆单元11是对浸解单元10中浸解的废纸UP进行打浆的加工场所,其包括作为 主要部件的打浆机40,更。

44、特别地,对浸解单元10中浸解的废纸UP进行压制、打浆以及原纤 维化处理,从而对在废纸UP上形成符号和图形的油墨颗粒(包括通过各种印刷技术在废纸 说 明 书CN 102486012 A 11 8/21页 12 UP上形成的油墨符号和图形的油墨颗粒、和借助于铅笔、圆珠笔、钢笔及其他书写工具在废 纸上形成的墨水符号和图表)研磨而形成原纤维。 0087 在图3-6中显示了打浆机40的具体构造。该打浆机40形成为所谓的盘式精研 机,主要包括至少一对(在示出的例子中为一对)相对旋转和驱动的打浆盘41、42,该对打 浆盘41、42以非常近的距离、即跨微小打浆间隙R相对配置且可同心旋转。 0088 在所示的实。

45、施例中,打浆机40经由设备平台53安装并固定在用于构成设备壳体 6的设备主体95上,且与浸解单元10的浸解桶15临近设置,如图3所示,打浆机40包括: 与浸解单元10的浸解桶15相连通的打浆桶45;可相对旋转地配置在打浆桶45中的一对 打浆盘41、42;和用于使该对打浆盘41、42相对旋转的旋转驱动源46,该打浆机40形成为 立式的,其中打浆盘41、42的轴向中心形成在竖向直立位置处。 0089 打浆桶45形成为封闭的圆筒形状,用于收容该对上、下打浆盘41、42,并设置有用 于从上游侧供应废纸纸浆UPP的供应口45a和用于将打浆的废纸纸浆UPP排到下游侧的排 出口45b。 0090 更具体地说。

46、,供应口45a在打浆桶45的底部中心区域朝竖直方向开口,排出口45b 在打浆桶45的圆筒侧面朝水平方向开口。供应口45a和排出口45b连通以借助于循环管 系39a、39b连通至浸解单元10的浸解桶15,如图2和7所示,排出口45b进一步还借助于 排出管系49与废纸纸浆收集桶68相连通。 0091 在该对上下打浆盘41、42中,一个是沿转动的方向固定配置的固定侧打浆盘,另 一个是可旋转的旋转侧打浆盘,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打浆盘41是旋转侧打浆盘,下打浆 盘42是固定侧打浆盘。打浆盘41、42的部件材料优选为硬度高、耐磨性好的不锈钢或不锈 钢铸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了不锈钢材料。 0092 下。

47、侧的固定侧打浆盘42通过合适的固定装置(未显示)固定在打浆桶45的底部 内侧,与该固定侧打浆盘42相对,上侧的旋转侧打浆盘41与其相对配置且同心、可旋转地 跨一微小打浆间隙R。 0093 该固定侧打浆盘41通过一旋转主轴54而与驱动马达46相连并由其驱动。 0094 旋转主轴54借助于轴承56、56而可旋转地支撑在与打浆桶45形成一体式结构的 支承单元55上,其前端部54a通过合适的固定装置(未显示)同心且一体地连接到旋转侧 打浆盘41上,其基端部54b通过传动装置57与作为旋转驱动源的驱动马达46的旋转轴 46a相连并由其驱动,所述传动装置57由传动皮带轮57a、传动带57b和传动皮带轮57。

48、c构 成。 0095 特别地,驱动马达46为电动机,该驱动马达46作为驱动源电气连接至装置控制单 元5。 0096 旋转主轴54的前端部54a通过打浆桶45的顶板中心处的开口58与打浆桶45的 内部相对,开口58与旋转主轴54的间隔借助于合适的密封元件59、例如O形环或密封环, 保持不透光。 0097 在上、下打浆盘41、42的相对两侧41a、42a之间形成如上所述的微小打浆间隙R, 该打浆间隙R开始于在固定侧打浆盘42的中心区域形成的供应口45a,结束于在两打浆盘 41、42的外周缘上形成的排出口45b。 0098 也就是说,在该打浆间隙R,在固定侧打浆盘42的中心区域,形成入口50,以便同。

49、 说 明 书CN 102486012 A 12 9/21页 13 轴地插入打浆桶45的供应口45a,此外,在该打浆间隙R还形成出口51,使得两打浆盘41、 42的外周与打浆桶45的排出口45b连通。 0099 打浆间隙R设计成执行从粗打浆过程到精打浆过程的至少两个阶段(在附图中显 示了两个阶段)的连续打浆过程。 0100 也就是说,打浆间隙R由至少两个(在附图中为两个)环形打浆区域60、61构成, 所述至少两个环形打浆区域60、61借助于一分隔壁62分开地、同心地径向配置,所述分隔 壁62配置在该对相对的打浆盘41、42的相对侧面41a、42a之间,沿径向处于最内侧的环形 打浆区域60与供应口45a连通,沿径向处于最外侧的环形打浆区域61与排出口45b连通。 0101 分隔壁62由环形环部件制成。该环部件62显示在图5B中,其具有局部形成的切 口62a,并与固定侧打浆盘42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造纸;纤维素的生产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