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421457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17302.5

申请日:

2011.12.14

公开号:

CN102516437A

公开日:

2012.06.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8F 212/12登记生效日:2018042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宁波卡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衢州蓝然新材料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15016 浙江省宁波高新区江南路1558号1656室变更后权利人: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海棠路38号|||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8F 212/12登记生效日:2018011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变更后权利人:宁波卡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钱湖南路1号变更后权利人:315016 浙江省宁波高新区江南路1558号1656室|||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08F212/12; C08F212/08; C08F212/36; C08F212/14; C08F2/18; C08F8/00; C08F8/24; C08F8/30; C40B50/18

主分类号:

C08F212/12

申请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发明人:

雷引林; 唐飞宇; 蒋正喜; 金花; 殷锦

地址: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钱湖南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周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计量的苯乙烯、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交联剂和引发剂混合,得到悬浮聚合油相,然后悬浮聚合得到聚苯乙烯系多元共聚微球,最后将多元共聚微球实施完全的烷基化或酰基化功能反应,得到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本发明在实施功能基化反应时能够实现聚苯乙烯组分的完全取代,因此微球内部功能基团的分布十分均匀,基团含量也能够实现精确控制,非常有利于作为固相有机合成和组合化学的固相载体,用于多肽、多糖、核酸、天然产物、有机分子等物质的固相有机合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1) 将化学计量的苯乙烯、 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 交联剂和引发剂混合, 得到悬浮聚合 油相 ; 2) 将油相搅拌悬浮于含有分散剂和稳定剂的水相中, 升温聚合, 过滤、 洗涤、 干燥、 筛 分, 得到聚苯乙烯系多元共聚微球 ; 3) 将共聚微球实施完全功能基化反应, 得到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系功能 微球。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 中的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 包括对甲基苯乙烯、 对乙基苯乙烯、 对丙基苯乙烯、 对叔丁基 苯乙烯 ; 还包括对氟苯乙烯、 对氯苯乙烯、 对溴苯乙烯 ; 还包括对甲氧基苯乙烯、 对乙氧基 苯乙烯、 对乙酰氧基苯乙烯等 ; 还包括对硝基苯乙烯。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中的功能基化反应, 包括烷基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功能基化反 应的程度, 控制在共聚微球中聚苯乙烯组分的对位取代程度在 90% 以上。

说明书


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高分子和固相有机合成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 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固相合成技术中, 不溶性聚合物固相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与传统液相合成相 比, 固相载体的引入改变了化学反应发生的化学环境, 如果固相载体所提供的反应环境与 化学反应的要求不能兼容, 将严重影响固相反应的效率, 甚至使反应难以进行下去。
     目前, 固相合成常用的固相载体有聚苯乙烯、 聚乙二醇接枝聚苯乙烯、 聚酰胺、 聚 酰胺 - 聚乙二醇共聚物等。它们一般被制成直径 75-150 微米 (100-200 目) 或 37-75 微米 (200-400 目) 的凝胶状功能微球。近年来, 一些新型的固相载体逐渐被开发出来, 如超支化 聚酰胺树脂、 聚乙二醇衍生物交联剂改性树脂、 非芳环体系树脂等。然而, 二乙烯基苯交联 的聚苯乙烯微球, 最早由 Merrifield 应用于固相多肽合成, 因其化学性质稳定, 并具有热 稳定性和机械硬性好的优点, 至今仍然是固相有机合成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载体树脂。
     在固相合成过程中, 要将化合物连接到固相载体上, 首先必须赋予载体一定量的 活性功能基团。例如, 将聚苯乙烯母体微球经过氯甲基化反应之后赋予氯甲基 (通常称之 为 Merrifield 树脂) 。一般而言, 在聚苯乙烯母体微球上引入活性功能基团, 主要有两种方 法, 一是对苯环进行化学修饰, 在对位引入活性化学基团, 二是用对位已经带有活性化学基 团的苯乙烯衍生物单体, 参与同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的共聚。
     其中, 第一种方法一般采用部分功能基化的技术方案, 因为太大的活性功能基团 含量通常不利于长链分子的固相合成。例如, Merrifield 树脂中的氯甲基功能基团含量通 常为 1.0-2.0 mmol/g, 一般不超过聚苯乙烯组分完全对位取代度的 30%(参见 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 1963, 85: 2149-2154) 。再如, 将聚苯乙烯微球与氯甲基邻苯二甲酰 亚胺连接之后再肼解, 来制备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 (通常称之为 AM 树脂) (参见Tetrahedron Letters , 1995, 36: 3741-3744; Tetrahedron Letters , 2001, 42: 5517-5519; Tetrahedron Letters , 2006, 47: 8711-8715 ; 美国专利申请书公开号 2006/0189766 A1) ; 或者与 N-(α- 氯 -4- 甲苯基 ) 邻苯二甲酰亚胺连接之后再肼解, 来制备 MBHA 树脂 (参 见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 1998, 63: 3706-3716) , 树脂中功能基团的含量一般 控制在 1.0 mmol/g 左右。又如, 美国专利 (公开号 2003/0105243 A1) 先将聚苯乙烯母体微 球与双氯化的二苯甲酮反应, 再氯化之后来制备三苯基氯树脂 (通常称之为 CTC 树脂) , 控制 活性氯的含量也不超过 1.6 mmol/g。实际上, 对聚苯乙烯母体微球实施的部分功能基化反 应, 为非均相的化学反应过程, 由于反应试剂空间位阻效应的存在, 就难以得到内部功能基 团分布均匀的载体树脂。事实上, 上述两个专利都只能得到功能基团含量难以精确控制的 核壳结构的 AM 树脂和 CTC 树脂。
     第二种方法须具有经过特殊衍生化的活性苯乙烯衍生物单体, 如将对氯甲基 苯乙烯参与同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的共聚, 得到氯甲基聚苯乙烯共聚微球 (其实不同于
     Merrifield 树脂) 。因为是均匀的混合共聚反应, 可以得到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十分均匀的 载体树脂, 活性基团的含量也可以予以精确的定量控制。 但是, 这种经过特殊衍生化的活性 苯乙烯衍生物单体, 其制造工艺十分复杂, 来源缺乏, 价格昂贵, 且气味和毒性都很大, 极大 地限制了它的应用。并且, 对氯甲基苯乙烯在悬浮共聚过程中还会发生部分水解, 还不得 不再对水解产物实施氯化处理 (参见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 2005, 43: 1718–1728) 。
     综上所述, 如何利用常规的试剂和通用的功能基化反应手段, 来低成本地制造内 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 且基团含量能够精确控制的聚苯乙烯系固相功能微球, 成为了一个 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 法, 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 且基团含量能够予以 精确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 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造方 法,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1) 将化学计量的苯乙烯、 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 交联剂和引发剂混合, 得到悬浮聚合 油相 ; 2) 将油相搅拌悬浮于含有分散剂和稳定剂的水相中, 升温聚合, 过滤、 洗涤、 干燥、 筛 分, 得到聚苯乙烯系多元共聚微球 ; 3) 将共聚微球实施完全功能基化反应, 得到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系功能 微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这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 因为引入了 不参与功能基化反应的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 “惰性” 组分, 在实施功能基化反应时能够实 现苯乙烯组分的完全取代, 微球内部活性功能基团的分布因此十分均匀, 功能基团含量也 能够精确地予以调控, 非常有利于作为固相有机合成和组合化学的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化学计量的苯乙烯、 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 交联剂和引发剂混合, 得到悬浮聚合 油相。
     所采用的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 只参与同苯乙烯和交联剂的悬浮共聚反应, 而 不能参与功能基化反应 (因为所实施的功能基化反应只能在苯环的对位发生) 。所述的这类 对位取代苯乙烯系衍生物, 包括对甲基苯乙烯、 对乙基苯乙烯、 对丙基苯乙烯、 对叔丁基苯 乙烯等对烷烃取代类苯乙烯衍生物 ; 还包括对氟苯乙烯、 对氯苯乙烯、 对溴苯乙烯等对卤元 素取代类苯乙烯衍生物 ; 还包括对甲氧基苯乙烯、 对乙氧基苯乙烯、 对乙酰氧基苯乙烯等对 烷氧基取代类苯乙烯衍生物 ; 同时还包括对硝基苯乙烯。采用时, 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种, 也可以是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这些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的加入量, 根 据所需要的功能微球产品的功能基团含量, 通过定量化学计算来确定。 例如, 交联剂设定为2%(质量百分比) , 如果根据功能微球中目标功能基团 (如氨甲基) 的所需含量, 计算出需要 16%(质量百分比) 的苯乙烯组分被完全功能基化, 即加入 16% 的苯乙烯, 则可计算出还需要 加入质量百分比为 82% 的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所采用的交联剂, 包括二乙烯基苯、 双甲 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交联剂的使用量根据所需要的树脂在有机溶 剂中的溶胀度来确定, 一般占总油相质量的 1%-10%。引发剂一般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 异丁腈, 加量为占总油相质量的 1%-3%。常温下充分混合, 即得悬浮聚合油相。
     2、 将油相搅拌悬浮于含有分散剂和稳定剂的水相中, 升温聚合, 过滤、 洗涤、 干燥、 筛分, 得到聚苯乙烯系多元共聚微球。
     参考常规的聚苯乙烯微球悬浮聚合方法, 如用聚乙烯醇或明胶做分散剂, 用工业 食盐或硫酸钠做稳定剂, 搅拌悬浮, 稳定分散, 于 75 ℃左右聚合 2-3 小时, 85 ℃左右聚合 8-15 小时, 得到固体微球。将微球用 250-300 目不锈钢网布过滤, 用 70-90℃热水洗涤 5-8 遍, 直到无泡沫出现, 置于鼓风干燥箱内 100-130℃鼓风干燥 3-5 小时, 分别经过 100 目和 200 目不锈钢网筛, 仔细筛分, 即得到 75-100 微米 (100-200 目) 的三元共聚母体微球。
     3、 将共聚微球实施完全功能基化反应, 得到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系 功能微球。 完全功能基化反应主要为烷基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功能基化反应时, 应控制共 聚微球中聚苯乙烯组分的对位取代度在 90% 以上以实现完全功能基化, 确保内部功能基团 分布均匀。 在多元共聚母体微球中, 只有聚苯乙烯组分可以被烷基化或酰基化, 而对位取代 苯乙烯衍生物和交联剂 (如二乙烯基苯) 组分因为它们所含苯环的对位已经被取代了, 均不 能再发生上述功能基化反应。 因此, 通过提高反应物浓度、 升高反应温度或者延长反应时间 等常规方法, 很容易确保实现发生在母体微球中聚苯乙烯组分苯环对位的功能基化反应程 度达到基本完全。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但并不能认为本发明仅限 于这些实施例中。
     实施例 1 : 苯乙烯 - 对甲基苯乙烯 - 二乙烯基苯三元共聚微球的制备 将 13.4 克苯乙烯、 85.0 克对甲基苯乙烯、 1.6 克二乙烯基苯 (含量 63.0%) 、 1.0 克过氧 化苯甲酰搅拌混合均匀, 得到悬浮聚合的油相。在 1000 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 700 毫升去离 子水, 加入 3.5 克聚乙烯醇和 15 克食盐, 搅拌至完全溶解, 滴入 1 毫升次甲基蓝溶液 (浓度 为 1%) , 静置 30 分钟。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之中, 在氮气保护下调节机械搅拌速度, 75 度聚合 2 小时, 85 度聚合 10 小时。将聚合产物过滤, 洗涤干净, 干燥, 筛分后得到 87.2 克 75-100 微米 (100-200 目) 三元共聚母体微球。
     实施例 2 : 苯乙烯 - 对甲氧基苯乙烯 - 二乙烯基苯三元共聚微球的制备 用 85.0 克对甲氧基苯乙烯, 代替实施例 1 中的对甲基苯乙烯, 按照与实施例 1 相同的 方法, 得到 85.4 克 75-100 微米三元共聚微球。
     实施例 3 : 苯乙烯 - 对硝基苯乙烯 - 二乙烯基苯三元共聚微球的制备 用 85.0 克对硝基苯乙烯, 代替实施例 1 中的对甲基苯乙烯, 按照与实施例 1 相同的方 法, 得到 82.7 克 75-100 微米三元共聚微球。
     实施例 4 : 氯甲基聚苯乙烯功能微球 (Merrifield 树脂) 的制备 取 50.0 克实施例 1 中的共聚母体微球, 加入到 1000 毫升三口烧瓶中, 加入 500 毫升二
     氯甲烷和 300 毫升工业氯甲醚 (含量 42%) , 室温搅拌溶胀 1 小时。加入 50 克无水氯化锌, 水 浴回流反应 3 小时。 冷却, 抽干, 分别用水、 二氯甲烷、 丙酮洗涤数遍, 50 度下真空干燥, 得到 Merrifield 树脂。用福尔哈德燃烧滴定法测得氯甲基的含量为 1.20 mmol/g, 依据苯乙烯 组分计算的理论取代度为 1.21 mmol/g, 对位取代度为 99.1%。
     实施例 5 : 氯甲基聚苯乙烯功能微球 (Merrifield 树脂) 的制备 用 50.0 克实施例 2 中的共聚母体微球, 代替实施例 4 中的共聚母体微球, 按照与实施 例 4 相同的方法, , 得到 Merrifield 树脂。 用福尔哈德燃烧滴定法测得氯甲基的含量为 1.18 mmol/g, 依据苯乙烯组分计算的理论取代度为 1.21 mmol/g, 对位取代度为 97.5%。
     实施例 6 : 胺甲基聚苯乙烯功能微球 (AM 树脂) 的制备 参考文献 (Tetrahedron Letters , 2006, 47: 8711-8715) 的方法, 取 50.0 克实施例 1 中的共聚母体微球, 加入到 1000 毫升三口烧瓶中, 加入 600 毫升二氯甲烷, 室温搅拌溶胀 1 小时。加入 40 克对氯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纯度 98.5%) , 200 毫升无水氯化铁 / 硝基甲烷 / 二氯甲烷溶液 (含有 6.0 克无水氯化铁) , 回流反应 2 小时。冷却, 抽干, 分别用水、 二氯甲 烷、 丙酮、 四氢呋喃、 丙酮、 甲醇洗涤数遍, 得到树脂中间体。将中间体与 600 毫升无水乙醇 和 100 毫升水合肼回流反应过夜, 冷却, 抽干, 分别用水、 四氢呋喃、 丙酮、 甲醇洗涤数遍。得 到 50.3 克浅黄色透明胺甲基聚苯乙烯功能微球。取样与 Fmoc-Leu-OH 完全缩合, 并用哌啶 切割 Fmoc 保护基, 紫外比色法测得氨甲基的含量为 1.22 mmol/g, 依据苯乙烯组分计算的 理论取代度为 1.24 mmol/g, 对位取代度为 97.6%。
     实施例 7 : MBHA 树脂的制备 参考文献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 1998, 63: 3706-3716) 的方法, 取 40.0 克实施例 1 中的共聚母体微球, 加入到 1000 毫升三口烧瓶中, 加入 500 毫升二氯乙烷, 室温 搅拌溶胀 1 小时。加入 40 克 N-(α- 氯 -4- 甲苯基 ) 邻苯二甲酰亚胺 (纯度 99.0%) 和 10 毫升四氯化钛, 在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 7 小时。冷却, 抽干, 分别用水、 二氯甲烷、 丙酮、 四氢 呋喃、 丙酮、 甲醇洗涤数遍, 真空干燥, 得到中间体树脂。将中间体与 600 毫升甲胺 / 二氧六 环 (质量浓度 10%) 溶液 55 度反应 72 小时, 冷却, 抽干, 分别用水、 四氢呋喃、 丙酮、 甲醇洗涤 数遍。得到 42.8 克浅黄色透明 MBHA 树脂。取样与 Fmoc-Leu-OH 完全缩合, 并用哌啶切割 Fmoc 保护基, 紫外比色法测得活性氨基的含量为 1.05 mmol/g, 依据苯乙烯组分计算的理论 取代度为 1.11 mmol/g, 对位取代度为 94.6%。
     实施例 8 : 2-CTC 树脂的制备 取 50.0 克实施例 1 中的共聚母体微球, 加入到 1000 毫升三口烧瓶中, 加入 400 毫升二 氯甲烷, 室温搅拌溶胀 1 小时。加入 35.0 克 2- 氯苯甲酰氯、 26.8 克无水氯化铝和 200 毫升 二氯甲烷的反应产物, 回流反应 3 小时。冷却, 抽干, 分别用水、 二氯甲烷、 二氧六环、 丙酮、 甲醇洗涤数遍, 真空干燥, 得到酮树脂中间体。 将酮树脂在 400 毫升四氢呋喃中溶胀 1 小时, 滴入 200 毫升含有 35.0 克溴化苯镁 (现制) 的格式试剂溶液, 回流反应 48 小时, 冷却, 抽干, 分别用 10% 盐酸溶液、 四氢呋喃、 丙酮、 甲醇洗涤数遍, 真空干燥, 得到醇树脂中间体。将醇 树脂在 500 毫升四氢呋喃中溶胀, 加入 50 毫升氯化亚砜, 回流反应 3 小时, 冷却, 抽干, 分别 用二氯甲烷、 石油醚洗涤数遍, 得到淡黄色透明 2- 氯三苯基氯 (2-CTC) 树脂。用福尔哈德 燃烧滴定法测得氯元素总含量为 1.94 mmol/g, 相当于活泼氯的含量为 0.97 mmol/g, 依据 苯乙烯组分计算的理论含量为 0.99 mmol/g, 对位取代度为 98.0%。上述实施例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 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本发明所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 都落入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7

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1643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7 C N 1 0 2 5 1 6 4 3 7 A *CN102516437A* (21)申请号 201110417302.5 (22)申请日 2011.12.14 C08F 212/12(2006.01) C08F 212/08(2006.01) C08F 212/36(2006.01) C08F 212/14(2006.01) C08F 2/18(2006.01) C08F 8/00(2006.01) C08F 8/24(2006.01) C08F 8/30(2006.01) C40B 50/18(20。

2、06.01) (71)申请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地址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钱湖南 路1号 (72)发明人雷引林 唐飞宇 蒋正喜 金花 殷锦 (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0 代理人周烽 (54) 发明名称 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 备方法,该方法先将计量的苯乙烯、对位取代苯乙 烯衍生物、交联剂和引发剂混合,得到悬浮聚合油 相,然后悬浮聚合得到聚苯乙烯系多元共聚微球, 最后将多元共聚微球实施完全的烷基化或酰基化 功能反应,得到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的聚苯乙 烯系功能微球。本发明在实施功能基化。

3、反应时能 够实现聚苯乙烯组分的完全取代,因此微球内部 功能基团的分布十分均匀,基团含量也能够实现 精确控制,非常有利于作为固相有机合成和组合 化学的固相载体,用于多肽、多糖、核酸、天然产 物、有机分子等物质的固相有机合成。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1/1页 2 1.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化学计量的苯乙烯、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交联剂和引发剂混合,得到悬浮聚合 油相; 2)将油相搅拌悬浮于含有分散剂和稳定剂的水相中,升温聚。

4、合,过滤、洗涤、干燥、筛 分,得到聚苯乙烯系多元共聚微球; 3)将共聚微球实施完全功能基化反应,得到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系功能 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 中的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包括对甲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对丙基苯乙烯、对叔丁基 苯乙烯;还包括对氟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对溴苯乙烯;还包括对甲氧基苯乙烯、对乙氧基 苯乙烯、对乙酰氧基苯乙烯等;还包括对硝基苯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 中的功能基化反应,包括烷基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苯。

5、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功能基化反 应的程度,控制在共聚微球中聚苯乙烯组分的对位取代程度在90%以上。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16437 A 1/5页 3 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功能高分子和固相有机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 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固相合成技术中,不溶性聚合物固相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与传统液相合成相 比,固相载体的引入改变了化学反应发生的化学环境,如果固相载体所提供的反应环境与 化学反应的要求不能兼容,将严重影响固相反应的效率,甚至使反应难以进行下去。 0003 目前,固相合成常用的固。

6、相载体有聚苯乙烯、聚乙二醇接枝聚苯乙烯、聚酰胺、聚 酰胺-聚乙二醇共聚物等。它们一般被制成直径75-150微米(100-200目)或37-75微米 (200-400目)的凝胶状功能微球。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固相载体逐渐被开发出来,如超支化 聚酰胺树脂、聚乙二醇衍生物交联剂改性树脂、非芳环体系树脂等。然而,二乙烯基苯交联 的聚苯乙烯微球,最早由Merrifield应用于固相多肽合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并具有热 稳定性和机械硬性好的优点,至今仍然是固相有机合成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载体树脂。 0004 在固相合成过程中,要将化合物连接到固相载体上,首先必须赋予载体一定量的 活性功能基团。例如,将聚苯乙烯母。

7、体微球经过氯甲基化反应之后赋予氯甲基(通常称之 为Merrifield树脂)。一般而言,在聚苯乙烯母体微球上引入活性功能基团,主要有两种方 法,一是对苯环进行化学修饰,在对位引入活性化学基团,二是用对位已经带有活性化学基 团的苯乙烯衍生物单体,参与同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共聚。 0005 其中,第一种方法一般采用部分功能基化的技术方案,因为太大的活性功能基团 含量通常不利于长链分子的固相合成。例如,Merrifield树脂中的氯甲基功能基团含量通 常为1.0-2.0 mmol/g,一般不超过聚苯乙烯组分完全对位取代度的30%(参见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1963。

8、, 85: 2149-2154)。再如,将聚苯乙烯微球与氯甲基邻苯二甲酰 亚胺连接之后再肼解,来制备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通常称之为AM树脂)(参见Tetrahedron Letters, 1995, 36: 3741-3744; Tetrahedron Letters, 2001, 42: 5517-5519; Tetrahedron Letters, 2006, 47: 8711-8715; 美国专利申请书公开号2006/0189766 A1);或者与N-(-氯-4-甲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连接之后再肼解,来制备MBHA树脂(参 见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

9、998, 63: 3706-3716),树脂中功能基团的含量一般 控制在1.0 mmol/g左右。又如,美国专利(公开号2003/0105243 A1)先将聚苯乙烯母体微 球与双氯化的二苯甲酮反应,再氯化之后来制备三苯基氯树脂(通常称之为CTC树脂),控制 活性氯的含量也不超过1.6 mmol/g。实际上,对聚苯乙烯母体微球实施的部分功能基化反 应,为非均相的化学反应过程,由于反应试剂空间位阻效应的存在,就难以得到内部功能基 团分布均匀的载体树脂。事实上,上述两个专利都只能得到功能基团含量难以精确控制的 核壳结构的AM树脂和CTC树脂。 0006 第二种方法须具有经过特殊衍生化的活性苯乙烯衍生。

10、物单体,如将对氯甲基 苯乙烯参与同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共聚,得到氯甲基聚苯乙烯共聚微球(其实不同于 说 明 书CN 102516437 A 2/5页 4 Merrifield树脂)。因为是均匀的混合共聚反应,可以得到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十分均匀的 载体树脂,活性基团的含量也可以予以精确的定量控制。但是,这种经过特殊衍生化的活性 苯乙烯衍生物单体,其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来源缺乏,价格昂贵,且气味和毒性都很大,极大 地限制了它的应用。并且,对氯甲基苯乙烯在悬浮共聚过程中还会发生部分水解,还不得 不再对水解产物实施氯化处理(参见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200。

11、5, 43: 17181728)。 0007 综上所述,如何利用常规的试剂和通用的功能基化反应手段,来低成本地制造内 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且基团含量能够精确控制的聚苯乙烯系固相功能微球,成为了一个 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 法,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且基团含量能够予以 精确控制。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造方 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化学计量的苯乙烯、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交联剂和引发剂混合,得到悬浮聚合 油相; 。

12、2)将油相搅拌悬浮于含有分散剂和稳定剂的水相中,升温聚合,过滤、洗涤、干燥、筛 分,得到聚苯乙烯系多元共聚微球; 3)将共聚微球实施完全功能基化反应,得到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系功能 微球。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这种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因为引入了 不参与功能基化反应的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惰性”组分,在实施功能基化反应时能够实 现苯乙烯组分的完全取代,微球内部活性功能基团的分布因此十分均匀,功能基团含量也 能够精确地予以调控,非常有利于作为固相有机合成和组合化学的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本发明聚苯乙烯系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化学计量。

13、的苯乙烯、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交联剂和引发剂混合,得到悬浮聚合 油相。 0012 所采用的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只参与同苯乙烯和交联剂的悬浮共聚反应,而 不能参与功能基化反应(因为所实施的功能基化反应只能在苯环的对位发生)。所述的这类 对位取代苯乙烯系衍生物,包括对甲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对丙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 乙烯等对烷烃取代类苯乙烯衍生物;还包括对氟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对溴苯乙烯等对卤元 素取代类苯乙烯衍生物;还包括对甲氧基苯乙烯、对乙氧基苯乙烯、对乙酰氧基苯乙烯等对 烷氧基取代类苯乙烯衍生物;同时还包括对硝基苯乙烯。采用时,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种, 也可以是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

14、混合物。这些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的加入量,根 据所需要的功能微球产品的功能基团含量,通过定量化学计算来确定。例如,交联剂设定为 说 明 书CN 102516437 A 3/5页 5 2%(质量百分比),如果根据功能微球中目标功能基团(如氨甲基)的所需含量,计算出需要 16%(质量百分比)的苯乙烯组分被完全功能基化,即加入16%的苯乙烯,则可计算出还需要 加入质量百分比为82%的对位取代苯乙烯衍生物。所采用的交联剂,包括二乙烯基苯、双甲 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交联剂的使用量根据所需要的树脂在有机溶 剂中的溶胀度来确定,一般占总油相质量的1%-10%。引发剂一般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

15、氮二 异丁腈,加量为占总油相质量的1%-3%。常温下充分混合,即得悬浮聚合油相。 0013 2、将油相搅拌悬浮于含有分散剂和稳定剂的水相中,升温聚合,过滤、洗涤、干燥、 筛分,得到聚苯乙烯系多元共聚微球。 0014 参考常规的聚苯乙烯微球悬浮聚合方法,如用聚乙烯醇或明胶做分散剂,用工业 食盐或硫酸钠做稳定剂,搅拌悬浮,稳定分散,于75左右聚合2-3小时,85左右聚合 8-15小时,得到固体微球。将微球用250-300目不锈钢网布过滤,用70-90热水洗涤5-8 遍,直到无泡沫出现,置于鼓风干燥箱内100-130鼓风干燥3-5小时,分别经过100目和 200目不锈钢网筛,仔细筛分,即得到75-1。

16、00微米(100-200目)的三元共聚母体微球。 0015 3、将共聚微球实施完全功能基化反应,得到内部功能基团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系 功能微球。 0016 完全功能基化反应主要为烷基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功能基化反应时,应控制共 聚微球中聚苯乙烯组分的对位取代度在90%以上以实现完全功能基化,确保内部功能基团 分布均匀。在多元共聚母体微球中,只有聚苯乙烯组分可以被烷基化或酰基化,而对位取代 苯乙烯衍生物和交联剂(如二乙烯基苯)组分因为它们所含苯环的对位已经被取代了,均不 能再发生上述功能基化反应。因此,通过提高反应物浓度、升高反应温度或者延长反应时间 等常规方法,很容易确保实现发生在母体微球中聚。

17、苯乙烯组分苯环对位的功能基化反应程 度达到基本完全。 0017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并不能认为本发明仅限 于这些实施例中。 0018 实施例1: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三元共聚微球的制备 将13.4克苯乙烯、85.0克对甲基苯乙烯、1.6克二乙烯基苯(含量63.0%)、1.0克过氧 化苯甲酰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悬浮聚合的油相。在10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700毫升去离 子水,加入3.5克聚乙烯醇和15克食盐,搅拌至完全溶解,滴入1毫升次甲基蓝溶液(浓度 为1%),静置30分钟。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之中,在氮气保护下调节机械搅拌速度,75度聚合 2小时,85度聚合。

18、10小时。将聚合产物过滤,洗涤干净,干燥,筛分后得到87.2克75-100 微米(100-200目)三元共聚母体微球。 0019 实施例2: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三元共聚微球的制备 用85.0克对甲氧基苯乙烯,代替实施例1中的对甲基苯乙烯,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 方法,得到85.4克75-100微米三元共聚微球。 0020 实施例3:苯乙烯-对硝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三元共聚微球的制备 用85.0克对硝基苯乙烯,代替实施例1中的对甲基苯乙烯,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 法,得到82.7克75-100微米三元共聚微球。 0021 实施例4:氯甲基聚苯乙烯功能微球(Merrifield树脂)的。

19、制备 取50.0克实施例1中的共聚母体微球,加入到10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500毫升二 说 明 书CN 102516437 A 4/5页 6 氯甲烷和300毫升工业氯甲醚(含量42%),室温搅拌溶胀1小时。加入50克无水氯化锌,水 浴回流反应3小时。冷却,抽干,分别用水、二氯甲烷、丙酮洗涤数遍,50度下真空干燥,得到 Merrifield树脂。用福尔哈德燃烧滴定法测得氯甲基的含量为1.20 mmol/g,依据苯乙烯 组分计算的理论取代度为1.21 mmol/g,对位取代度为99.1%。 0022 实施例5:氯甲基聚苯乙烯功能微球(Merrifield树脂)的制备 用50.0克实施例2中的共。

20、聚母体微球,代替实施例4中的共聚母体微球,按照与实施 例4相同的方法,得到Merrifield树脂。用福尔哈德燃烧滴定法测得氯甲基的含量为1.18 mmol/g,依据苯乙烯组分计算的理论取代度为1.21 mmol/g,对位取代度为97.5%。 0023 实施例6:胺甲基聚苯乙烯功能微球(AM树脂)的制备 参考文献(Tetrahedron Letters, 2006, 47: 8711-8715)的方法,取50.0克实施例1 中的共聚母体微球,加入到10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600毫升二氯甲烷,室温搅拌溶胀1 小时。加入40克对氯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纯度98.5%),200毫升无水氯化铁/硝基。

21、甲烷 /二氯甲烷溶液(含有6.0克无水氯化铁),回流反应2小时。冷却,抽干,分别用水、二氯甲 烷、丙酮、四氢呋喃、丙酮、甲醇洗涤数遍,得到树脂中间体。将中间体与600毫升无水乙醇 和100毫升水合肼回流反应过夜,冷却,抽干,分别用水、四氢呋喃、丙酮、甲醇洗涤数遍。得 到50.3克浅黄色透明胺甲基聚苯乙烯功能微球。取样与Fmoc-Leu-OH完全缩合,并用哌啶 切割Fmoc保护基,紫外比色法测得氨甲基的含量为1.22 mmol/g,依据苯乙烯组分计算的 理论取代度为1.24 mmol/g,对位取代度为97.6%。 0024 实施例7:MBHA树脂的制备 参考文献(Journal of Organ。

22、ic Chemistry, 1998, 63: 3706-3716)的方法,取40.0 克实施例1中的共聚母体微球,加入到10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500毫升二氯乙烷,室温 搅拌溶胀1小时。加入40克N-(-氯-4-甲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纯度99.0%)和10 毫升四氯化钛,在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7小时。冷却,抽干,分别用水、二氯甲烷、丙酮、四氢 呋喃、丙酮、甲醇洗涤数遍,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体树脂。将中间体与600毫升甲胺/二氧六 环(质量浓度10%)溶液55度反应72小时,冷却,抽干,分别用水、四氢呋喃、丙酮、甲醇洗涤 数遍。得到42.8克浅黄色透明MBHA树脂。取样与Fmoc-Leu-O。

23、H完全缩合,并用哌啶切割 Fmoc保护基,紫外比色法测得活性氨基的含量为1.05 mmol/g,依据苯乙烯组分计算的理论 取代度为1.11 mmol/g,对位取代度为94.6%。 0025 实施例8:2-CTC树脂的制备 取50.0克实施例1中的共聚母体微球,加入到1000毫升三口烧瓶中,加入400毫升二 氯甲烷,室温搅拌溶胀1小时。加入35.0克2-氯苯甲酰氯、26.8克无水氯化铝和200毫升 二氯甲烷的反应产物,回流反应3小时。冷却,抽干,分别用水、二氯甲烷、二氧六环、丙酮、 甲醇洗涤数遍,真空干燥,得到酮树脂中间体。将酮树脂在400毫升四氢呋喃中溶胀1小时, 滴入200毫升含有35.0克。

24、溴化苯镁(现制)的格式试剂溶液,回流反应48小时,冷却,抽干, 分别用10%盐酸溶液、四氢呋喃、丙酮、甲醇洗涤数遍,真空干燥,得到醇树脂中间体。将醇 树脂在500毫升四氢呋喃中溶胀,加入50毫升氯化亚砜,回流反应3小时,冷却,抽干,分别 用二氯甲烷、石油醚洗涤数遍,得到淡黄色透明2-氯三苯基氯(2-CTC)树脂。用福尔哈德 燃烧滴定法测得氯元素总含量为1.94 mmol/g,相当于活泼氯的含量为0.97 mmol/g,依据 苯乙烯组分计算的理论含量为0.99 mmol/g,对位取代度为98.0%。 说 明 书CN 102516437 A 5/5页 7 0026 上述实施例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对本发明所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102516437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