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211208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5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25944.X

申请日:

2011.12.19

公开号:

CN102518513A

公开日:

2012.06.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02B75/28; F02B75/32; F02B29/00

主分类号:

F02B75/28

申请人:

欧益忠; 张广益; 张琼美

发明人:

欧益忠; 张广益; 张琼美

地址: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西苑5栋505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代理人:

邓建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单元活塞组件中,各有气缸,移动活塞,油缸。移动活塞的受油端接口,分别对应旋转曲轴连杆机构上往复容积泵的接口。转动曲轴,容积泵的变化直接耦合到活塞上,准确控制移动活塞运动方向,及内止点,外止点位置,来分别完成,进气-压缩-做功膨胀-排气工作行程,及动力输出。通过简单的方式将移动活塞可控,达到兼顾常规发动机及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优点,又避免各自的缺点。其他如启动系统,供油系统,燃烧系统,冷却系统及密封系统都共用现有完全成熟技术,便于项目的实施。适用于发动机行业推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包括曲轴连杆机构 (19)、 配气装置和喷油点火装置 (21), 其特征是 : 具有至少一个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的前端为气 缸 (2), 后端为与所述的气缸 (2) 连接的油缸 (8), 所述的配气装置和所述的喷油点火装置 (21) 安装在所述的气缸 (2) 上, 移动活塞 (9) 设置在所述的气缸 (2) 和所述的油缸 (8) 内, 所述的移动活塞 (9) 的侧壁与所述的油缸 (8) 之间形成有回油腔 (7), 所述的移动活塞 (9) 的尾部与所述的油缸 (8) 之间形成有压力油腔 (10), 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活塞杆与所述 的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 所述的压力油腔 (10) 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一 个油腔连通, 所述的回油腔 (7) 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其特征是 : 液压泵 (16) 的出口连接 单向阀 (14) 的进口后与所述的回油腔 (7) 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其特征是 : 所述的配气装置的 结构是 : 所述的油缸 (8) 的端部设有插入到所述的移动活塞 (9) 的尾部内孔的柱塞 (11), 在所述的移动活塞 (9) 的尾部内孔与所述的柱塞 (11) 之间形成有扫气室 (6), 在所述的柱 塞 (11) 的端部设有进气阀 (13) 和排气阀 (12), 所述的排气阀 (12) 连接有储气罐 (4) 的进 气端, 所述的储气罐 (4) 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缸 (2) 上的气缸进气口 (5) 连接, 气缸 (2) 设 有气缸排气口 (22)。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其特征是 : 所述的配气装置的 结构是 : 空气压缩机 (24) 与所述的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 所述的空气压缩机 (24) 的出口与储气罐 (4) 的进气端连接, 所述的储气罐 (4) 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缸 (2) 上的气 缸进气口 (5) 连接, 气缸 2 设有气缸排气口 (22)。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其特征是 : 蓄能器 (23) 的一个 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一个油腔连通, 所述的蓄能器 (23) 的另一个油腔与 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6: 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包括曲轴连杆机构 19、 配气装置和喷油点火装置 (21), 其特征是 : 具有二个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每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的前端为气 缸 (2), 后端为与所述的气缸 (2) 连接的油缸 (8), 所述的配气装置和所述的喷油点火装置 (21) 安装在所述的气缸 (2) 上, 移动活塞 (9) 设置在所述的气缸 (2) 和所述的油缸 (8) 内, 所述的移动活塞 (9) 的侧壁与所述的油缸 (8) 之间形成有回油腔 (7), 所述的移动活塞 (9) 的尾部与所述的油缸 (8) 之间形成有压力油腔 (10), 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活塞杆与所述 的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 二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的所述的压力油腔 (10) 相通, 二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的其中一个所述的回油腔 (7) 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 泵 (15) 的一个油腔连通, 另一个所述的回油腔 (7) 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另一 个油腔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其特征是 : 液压泵 (16) 的出口连接 单向阀 (14) 的进口后与所述的回油腔 (7) 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或 7 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其特征是 : 所述的配气装置的 结构是 : 所述的油缸 (8) 的端部设有插入到所述的移动活塞 (9) 的尾部内孔的柱塞 (11), 在所述的移动活塞 (9) 的尾部内孔与所述的柱塞 (11) 之间形成有扫气室 (6), 在所述的柱 塞 (11) 的端部设有进气阀 (13) 和排气阀 (12), 所述的排气阀 (12) 连接有储气罐 (4) 的进 2 气端, 所述的储气罐 4 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缸 (2) 上的气缸进气口 (5) 连接, 气缸 (2) 设有 气缸排气口 (22)。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或 7 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其特征是 : 所述的配气装置的 结构是 : 空气压缩机 (24) 与所述的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 所述的空气压缩机 (24) 的出口与储气罐 (4) 的进气端连接, 所述的储气罐 (4) 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缸 (2) 上的气 缸进气口 (5) 连接, 气缸 2 设有气缸排气口 (22)。
10: 根据权利要求 6 或 7 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其特征是 : 蓄能器 (23) 的一 个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一个油腔连通, 所述的蓄能器 (23) 的另一个油腔 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说明书


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 具体的说, 涉及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背景技术 现有常规发动机是依靠曲轴、 活塞、 连杆、 凸轮配气机构来完成发动机工作过程, 现已非常完善, 但达到一定工作状况, 如大缸径, 长行程, 高增压大功率, 压缩比可调, 节能 环保等技术指标就会受到各方面限制。 在此领域, 人们做了各方面的尝试, 其中包括著名的 三角活塞转子发动机, 但因其特殊的曲线造成生产及维护的困难, 尤其密封也没有根本性 的解决。所以至今也没大面积推广。
     能否简化发动机结构如取消曲轴, 连杆等, 又能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呢?这其中 就包括始于上世纪 20-30 年代开始研究, 并于 50-60 年代工业化生产的自由活塞发气机 / 压气机。根据自身优劣特征逐渐发展到 1980-2000 年研制的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有关这 方面报道见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状况》 杨华勇等著机械工程学报第 37 卷第 2 期 2001 年 2 月 ; 《特种发动机原理与结构》 朱仙鼎 1998 年版 ; 自由活塞液压发动机 等有比较详细系统的论述。
     将内燃机液控化将带来如下特征, 承载功率大, 振动小, 活塞的制作非常简单, 运 动状况好 ( 没有侧压力 ) 压缩比方便自动调整等,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自 由活塞液压发动机控制系统特别复杂。都需靠电磁阀, 油泵, 油马达, 感应器等控制活塞运 行。 但发动机转数从几百至上千转, 用这种方式, 可靠性存在问题, 同时大大影响传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性能稳定可靠, 传动效率高的 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包括曲轴连 杆机构、 配气装置和喷油点火装置, 具有至少一个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 组件的前端为气缸, 后端为与所述的气缸连接的油缸, 所述的配气装置和所述的喷油点火 装置安装在所述的气缸上, 移动活塞设置在所述的气缸和所述的油缸内且所述的移动活塞 的尾部处于所述的油缸内, 所述的移动活塞的侧壁与所述的油缸之间形成有回油腔, 所述 的移动活塞的尾部与所述的油缸之间形成有压力油腔, 往复式双容积泵的活塞杆与所述的 曲轴连杆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的压力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一个油腔连通, 所述 的回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包括曲轴 连杆机构、 配气装置和喷油点火装置, 具有二个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每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 塞组件的前端为气缸, 后端为与所述的气缸连接的油缸, 所述的配气装置和所述的喷油点 火装置安装在所述的气缸上, 移动活塞设置在所述的气缸和所述的油缸内且所述的移动活 塞的尾部处于所述的油缸内, 所述的油缸的端部设有插入到所述的移动活塞的尾部内孔的柱塞, 所述的移动活塞的侧壁与所述的油缸之间形成有回油腔, 所述的移动活塞的尾部与 所述的油缸之间形成有压力油腔, 往复式双容积泵的活塞杆与所述的曲轴连杆机构传动连 接, 二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的所述的压力油腔相通, 二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的其中一个所述的回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一个油腔连通, 另一个所述的回油腔 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液压泵的出口连接单向阀的进口后与所述的回油腔连接。
     所述的配气装置的结构是 : 所述的油缸的端部设有插入到所述的移动活塞的尾部 内孔的柱塞, 在所述的移动活塞的尾部内孔与所述的柱塞之间形成有扫气室, 在所述的柱 塞的端部设有进气阀和排气阀, 所述的排气阀连接有储气罐的进气端, 所述的储气罐的出 气端与所述的气缸上的气缸进气口连接, 气缸设有气缸排气口。
     所述的配气装置的结构是 : 空气压缩机与所述的曲轴连杆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的 空气压缩机的出口与储气罐的进气端连接, 所述的储气罐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缸上的气缸 进气口连接, 气缸设有气缸排气口。
     蓄能器的一个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一个油腔连通, 所述的蓄能器的另 一个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气缸部位形成燃烧室, 用于气体膨 胀做功, 能量转换。气缸径向方向上开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用于气体交换, 前端端盖设有喷 油器或火花塞用于喷油或点火。在油缸部位形成回油腔和压力油腔。回油腔与压力油腔的 共同作用是用于稳定控制移动活塞运动及方向。压力油腔另一作用则是将移动活塞受到 的膨胀的气体压力变成液压能并传递出去。移动活塞内孔顶部部位形成扫气室, 通过柱塞 及柱塞上的内孔导入外部, 在进气阀和排气阀的作用下, 不断将新鲜空气吸入, 以压缩空气 形式排出, 排出压缩空气都进入储气罐, 用于发动机交换气体之用, 实际上就相当于往复式 空气压缩机, 用于发动机供气系统。控制活塞运动及完成整个发动机进气 - 压缩 - 膨胀做 功 - 排气, 过程是由曲轴及曲轴上的附件完成。
     曲轴连杆机构上相关联通过齿轮, 飞轮连接启动马达, 构成启动系统, 通过链轮 ( 同步带 ) 连接喷油泵, 喷油器构成供油油点火系统, 通过水泵、 散热器构成散热系统。 这些 与常规发动机具有相同的共性。
     曲轴连杆机构连接一往复式双容积油泵, 容积油泵接口分别对应油缸的压力油腔 和回油腔, 曲轴连杆机构旋转, 往复式双容积泵前后两容积变化, 直接耦合到移动活塞上, 引起移动活塞左右移动, 完成进气 - 压缩 - 膨胀做功 - 排气过程。反之移动活塞的左右移 动则通过压力油腔作用到往复式双容积泵上, 这时泵就相当一油马达, 转化成曲轴连杆机 构的圆周运动。
     本发明与现有自由活塞相比, 移动活塞运动是可控, 压缩比在一定范围内固定, 从 而保证发动机最佳工作状况运转。 多组移动活塞运动能够做到速度相同, 方向相反, 动平衡 性好, 爆破膨胀产生的高频振荡可由液压吸收。移动活塞等关键零件, 一是零件数少, 构造 简单, 加工方便。 动力传输液压管路直连, 不必经过阀, 控制系统没有电磁阀, 感应器等复杂 的控制单元, 稳定可靠, 发动机整体体积, 尤其是高度大为降低。
     附图说明图 1 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及原理示意图。 图 2 是描述本发明一种工作状况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 3 是本发明多缸发动机整体结构及原理图示意图。 图 4 是本发明双缸及偶数级发动机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 5 是本发明移动活塞后端受油端为实体, 前端泵气结构示意图。 图 6 是本发明采用常规气门配气机构示意图。 图 7 是本发明采用外置式空气压缩机配气机构示意图。 图 8 是本发明往复式容积泵采用曲轴连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 9 是本发明往复式容积泵采用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 10 是本发明压力油腔与回油腔之间添加蓄能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 1、 图 2 和图 10,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的前端为气缸 2, 气缸 2 设有燃烧 室 3, 后端为与气缸 2 连接的油缸 8, 喷油点火装置 21 安装在气缸 2 上, 移动活塞 9 设置在 气缸 2 和所述的油缸 8 内且移动活塞 9 的尾部处于油缸 8 内, 油缸 8 的端部设有插入到移 动活塞 9 的尾部内孔的柱塞 11, 移动活塞 9 的侧壁与油缸 8 之间形成有回油腔 7, 移动活塞 9 的尾部与油缸 8 和柱塞 11 之间形成有压力油腔 10, 压力油腔 10 设有旁路, 旁路在移动活 塞 9 下止点时连通压力油腔 10 与回油腔 7, 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活塞杆与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 压力油腔 10 与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一个油腔连通, 回油腔 7 与往复式双容积 泵 15 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液压泵 16 与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 液压泵 16 的出口连接单 向阀 14 的进口后与回油腔 7 连接, 液压泵 16 的出口连接溢流阀 17, 在移动活塞 9 的尾部内 孔与柱塞 11 之间形成有扫气室 6, 在柱塞 11 的端部设有进气阀 13 和排气阀 12, 排气阀 12 连接有储气罐 4 的进气端, 储气罐 4 的出气端与气缸 2 上的气缸进气口 5 连接, 气缸 2 设有 气缸排气口 22。蓄能器 23 的一个油腔与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一个油腔连通, 蓄能器 23 的 另一个油腔与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有起动装 置 18 和喷油泵组件 20。
     参见图 10, 在每组液压回路中回油腔 7 与压力油腔 10 之间添加一蓄能器 23, 用于 缓冲点火膨胀做功冲程初始压力峰值及增压式发动机自动调整压缩比。
     参见图 3, 当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有二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即第一单元移 动活塞组件 1 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25, 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25 采 用并联,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25 的移动活塞 9 运行相反, 即 一个吸气时另一个排气。 在单缸基础上, 增加曲轴连杆机构拐点数量, 对应增加单元活塞组 件数量, 则形成多缸液控发动机。
     参见图 4 和图 8, 具有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25, 每个 单元移动活塞组件的结构是 : 前端为气缸 2, 气缸 2 设有燃烧室 3, 后端为与气缸 2 连接的油 缸 8, 喷油点火装置 21 安装在气缸 2 上, 移动活塞 9 设置在气缸 2 和油缸 8 内且移动活塞 9 的尾部处于油缸 8 内, 油缸 8 的端部设有插入到移动活塞 9 的尾部内孔的柱塞 11, 移动活 塞 9 的侧壁与油缸 8 之间形成有回油腔 7, 移动活塞 9 的尾部与油缸 8 和柱塞 11 之间形成有压力油腔 10, 压力油腔 10 设有旁路, 旁路在移动活塞 9 下止点时连通压力油腔 10 与回油 腔 7, 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活塞杆与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25 的压力油腔 10 相通,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的回油腔 7 与 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一个油腔连通, 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25 的回油腔 7 与往复式双容 积泵 15 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液压泵 16 与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 液压泵 16 的出口连接 单向阀 14 的进口后与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25 的回油腔 7 连 接, 液压泵 16 的出口连接溢流阀 17, 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有起动装置 18 和喷油泵组 件 20。在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25 的移动活塞 9 的尾部内孔 与柱塞 11 之间形成有扫气室 6, 在柱塞 11 的端部设有进气阀 13 和排气阀 12, 排气阀 12 连 接有储气罐 4 的进气端, 储气罐 4 的出气端与气缸 2 上的气缸进气口 5 连接, 气缸 2 设有气 缸排气口 22。 在本发明液控式发动机中, 每两组单元活塞组件共用一组往复容积泵, 省去一 组往复容积泵, 两组单元活塞组件压力油腔分别连接往复容积泵的两端接口, 回油腔自连。
     参见图 5, 本发明移动活塞 9 后端受油端多种方式, 可为空心或实体, 本发明的移 动活塞 9 后端受油端为实体, 前端泵气结构。
     参见图 6, 本发明发动机配气方式多种, 可用气缸气口配气也可用常规气门, 凸轮 摇臂机构等方式配气组成 4 冲程液控活塞式发动机, 及气门及气口组合成直流扫气式液控 发动机, 图 6 是常规气门配气方式。 参见图 7,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25 的配气装置的结 构是 : 空气压缩机 24 与曲轴连杆机构 19 传动连接, 空气压缩机 24 的出口与储气罐 4 的进 气端连接, 储气罐 4 的出气端与气缸 2 上的气缸进气口 5 连接, 气缸 2 设有气缸排气口 22。
     参见图 9, 本发明的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采用凸轮结构。
     图 1 及图 8, 图 9 所示, 用于驱动控制往复容积泵的机构可多种形式, 可以是曲轴连 杆机构, 也可以是偏心轮, 或凸轮机构, 图 8 为曲轴连杆机构往复式容积泵, 图 9 为凸轮机构 往复式容积泵。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旋转曲轴连杆机构 19 关联起动装置 18 和关联供油系统 20 连动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所有泵气后压缩空气由储气罐 4 收集 ;
     曲轴连杆机构 19 通过带轮连动液压泵 16 液压油通过单向阀 14 分别导入油缸的 回油腔 7 形成的管路内, 旁通设有一溢流阀 17。
     参照图 8 及图 1, 一种往复式双容积泵组成的往复式双容积泵, 将泵分成左右两容 积油腔, 油口分别对应第单元活塞组件的回油腔 7 和压力油腔 10 的接口, 转动曲轴连杆机 构 19, 左右两容积油腔的变化, 则引起移动活塞 9 的前后移动变化, 反之, 移动活塞 9 的前后 运动则引起曲轴连杆机构 19 的旋转运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 起动装置 18 起动, 带动曲轴连杆机构 19 旋转, 从而带动往复 式双容积泵 15 运动, 造成容积泵左右容积腔变化, 往复容积泵 15 的油口分别对应单元活塞 组件中油缸的回油腔 7 与压力油腔 10 受油口, 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容积变化直接耦合到 移动活塞 9 的移动。
     参见图 1 :
     过程一, 起动装置 18 起动, 带动曲轴连杆机构 19 旋转, 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活塞 位置位可先假设于靠近内止点前端。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移动活塞 9 向外移动, 燃烧室 3 容积增大, 进气阀 13 关 闭, 排气阀 12 打开。扫气腔 6 开始泵气以压缩空气排出, 到储气罐 4 收集。
     过程二, 转动曲轴连杆机构 19 至一定角度, 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的内止点。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燃烧室 3 容积增至最大。 移动活塞 9 移动至最外端外止 点, 气缸进气口 5 打开, 气缸排气口 22 打开, 压缩空气由储气罐 4 经气缸进气口 5 扫气, 完 成配气过程, 扫气腔 6 完成泵气, 开始吸气。
     参见图 2 :
     过程三, 转动曲轴连杆机构 19 至一定角度, 至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活塞的外止点。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燃烧室 3 压缩至最小, 曲轴连杆机构 19 带动喷油泵组件 20 泵油, 通过喷油点火装置 21 喷油, 着火膨胀做功, 推动移动活塞 9 向外移动, 通过压力油 腔 10 推动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运动, 作用于曲轴连杆机构 19 转为旋转运动, 并对外输出动 力。进气阀 13 关闭, 排气阀 12 打开, 扫气室 6 完成吸气开始泵气。
     过程四, 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活塞受力做功由外止点向内止点移动, 带动曲轴连杆 机构 19 旋转至一定角度。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1, 燃烧室 3 逐渐增大, 移动活塞 9 膨胀做功至最外端, 外止 点位置。进气阀 13 关闭, 排气阀 12 打开, 扫气腔 6 泵气。
     整个循环过程周而复始, 重复进行。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 它的工作方式与单缸二冲程柴油机相似。 采用电喷, 用火花 塞点燃则成汽油发动机。
     曲轴连杆机构 19 带动液压泵 16 旋转运动填充及补充开始及运转过程中液压油损 耗流量, 多余部分通过溢流阀 17 排除。
     图 10 是在每组循环油路中, 回油腔与压力油腔之间添加蓄能器 23, 可缓冲移动活 塞 9 点燃膨胀时瞬间高峰压力及增压式发动机中自动调整压缩比。
    

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185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7 C N 1 0 2 5 1 8 5 1 3 A *CN102518513A* (21)申请号 201110425944.X (22)申请日 2011.12.19 F02B 75/28(2006.01) F02B 75/32(2006.01) F02B 29/00(2006.01) (71)申请人欧益忠 地址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 西苑5栋505房 申请人张广益 张琼美 (72)发明人欧益忠 张广益 张琼美 (74)专利代理机构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代理人邓建辉 (54)。

2、 发明名称 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单元活塞组件中,各有气缸,移动活塞,油缸。移动 活塞的受油端接口,分别对应旋转曲轴连杆机构 上往复容积泵的接口。转动曲轴,容积泵的变化直 接耦合到活塞上,准确控制移动活塞运动方向,及 内止点,外止点位置,来分别完成,进气-压缩-做 功膨胀-排气工作行程,及动力输出。通过简单的 方式将移动活塞可控,达到兼顾常规发动机及液 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优点,又避免各自的缺点。其 他如启动系统,供油系统,燃烧系统,冷却系统及 密封系统都共用现有完全成熟技术,便于项目的 实施。适用于发动机行业推广。 (51)Int.Cl.。

3、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8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8 页 1/2页 2 1.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包括曲轴连杆机构(19)、配气装置和喷油点火装置 (21),其特征是:具有至少一个单元移动活塞组件,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的前端为气 缸(2),后端为与所述的气缸(2)连接的油缸(8),所述的配气装置和所述的喷油点火装置 (21)安装在所述的气缸(2)上,移动活塞(9)设置在所述的气缸(2)和所述的油缸(8)内, 所述的移动活塞(9)的侧壁与所述的油缸(8)之间形成有回油腔(7),所述的移动活塞(9) 。

4、的尾部与所述的油缸(8)之间形成有压力油腔(10),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活塞杆与所述 的曲轴连杆机构(19)传动连接,所述的压力油腔(10)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一 个油腔连通,所述的回油腔(7)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其特征是:液压泵(16)的出口连接 单向阀(14)的进口后与所述的回油腔(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的配气装置的 结构是:所述的油缸(8)的端部设有插入到所述的移动活塞(9)的尾部内孔的柱塞(11), 在所述的移动活塞(9)的尾部内孔与所述的柱。

5、塞(11)之间形成有扫气室(6),在所述的柱 塞(11)的端部设有进气阀(13)和排气阀(12),所述的排气阀(12)连接有储气罐(4)的进 气端,所述的储气罐(4)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缸(2)上的气缸进气口(5)连接,气缸(2)设 有气缸排气口(2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的配气装置的 结构是:空气压缩机(24)与所述的曲轴连杆机构(19)传动连接,所述的空气压缩机(24) 的出口与储气罐(4)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的储气罐(4)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缸(2)上的气 缸进气口(5)连接,气缸2设有气缸排气口(2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控移动活。

6、塞式发动机,其特征是:蓄能器(23)的一个 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一个油腔连通,所述的蓄能器(23)的另一个油腔与 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6.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包括曲轴连杆机构19、配气装置和喷油点火装置 (21),其特征是:具有二个单元移动活塞组件,每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的前端为气 缸(2),后端为与所述的气缸(2)连接的油缸(8),所述的配气装置和所述的喷油点火装置 (21)安装在所述的气缸(2)上,移动活塞(9)设置在所述的气缸(2)和所述的油缸(8)内, 所述的移动活塞(9)的侧壁与所述的油缸(8)之间形成有回油腔(7),所述的移动活。

7、塞(9) 的尾部与所述的油缸(8)之间形成有压力油腔(10),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活塞杆与所述 的曲轴连杆机构(19)传动连接,二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的所述的压力油腔(10) 相通,二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的其中一个所述的回油腔(7)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 泵(15)的一个油腔连通,另一个所述的回油腔(7)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另一 个油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其特征是:液压泵(16)的出口连接 单向阀(14)的进口后与所述的回油腔(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的配气装置的 结构是:所述的油。

8、缸(8)的端部设有插入到所述的移动活塞(9)的尾部内孔的柱塞(11), 在所述的移动活塞(9)的尾部内孔与所述的柱塞(11)之间形成有扫气室(6),在所述的柱 塞(11)的端部设有进气阀(13)和排气阀(12),所述的排气阀(12)连接有储气罐(4)的进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18513 A 2/2页 3 气端,所述的储气罐4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缸(2)上的气缸进气口(5)连接,气缸(2)设有 气缸排气口(22)。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的配气装置的 结构是:空气压缩机(24)与所述的曲轴连杆机构(19)传动连接,所述的空气压缩机(24) 的出。

9、口与储气罐(4)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的储气罐(4)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缸(2)上的气 缸进气口(5)连接,气缸2设有气缸排气口(22)。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其特征是:蓄能器(23)的一 个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一个油腔连通,所述的蓄能器(23)的另一个油腔 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18513 A 1/5页 4 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常规发动机是依靠曲轴、活塞、连杆、凸轮配气机构来完成发动。

10、机工作过程, 现已非常完善,但达到一定工作状况,如大缸径,长行程,高增压大功率,压缩比可调,节能 环保等技术指标就会受到各方面限制。在此领域,人们做了各方面的尝试,其中包括著名的 三角活塞转子发动机,但因其特殊的曲线造成生产及维护的困难,尤其密封也没有根本性 的解决。所以至今也没大面积推广。 0003 能否简化发动机结构如取消曲轴,连杆等,又能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呢?这其中 就包括始于上世纪20-30年代开始研究,并于50-60年代工业化生产的自由活塞发气机/ 压气机。根据自身优劣特征逐渐发展到1980-2000年研制的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有关这 方面报道见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状况。

11、杨华勇等著机械工程学报第37 卷第2期2001年2月;特种发动机原理与结构朱仙鼎1998年版;自由活塞液压发动机 等有比较详细系统的论述。 0004 将内燃机液控化将带来如下特征,承载功率大,振动小,活塞的制作非常简单,运 动状况好(没有侧压力)压缩比方便自动调整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自 由活塞液压发动机控制系统特别复杂。都需靠电磁阀,油泵,油马达,感应器等控制活塞运 行。但发动机转数从几百至上千转,用这种方式,可靠性存在问题,同时大大影响传动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传动效率高的 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 0006 为了。

1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包括曲轴连 杆机构、配气装置和喷油点火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单元移动活塞组件,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 组件的前端为气缸,后端为与所述的气缸连接的油缸,所述的配气装置和所述的喷油点火 装置安装在所述的气缸上,移动活塞设置在所述的气缸和所述的油缸内且所述的移动活塞 的尾部处于所述的油缸内,所述的移动活塞的侧壁与所述的油缸之间形成有回油腔,所述 的移动活塞的尾部与所述的油缸之间形成有压力油腔,往复式双容积泵的活塞杆与所述的 曲轴连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压力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一个油腔连通,所述 的回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

13、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包括曲轴 连杆机构、配气装置和喷油点火装置,具有二个单元移动活塞组件,每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 塞组件的前端为气缸,后端为与所述的气缸连接的油缸,所述的配气装置和所述的喷油点 火装置安装在所述的气缸上,移动活塞设置在所述的气缸和所述的油缸内且所述的移动活 塞的尾部处于所述的油缸内,所述的油缸的端部设有插入到所述的移动活塞的尾部内孔的 说 明 书CN 102518513 A 2/5页 5 柱塞,所述的移动活塞的侧壁与所述的油缸之间形成有回油腔,所述的移动活塞的尾部与 所述的油缸之间形成有压力油腔,往复式双容积泵的活塞杆与所述的曲。

14、轴连杆机构传动连 接,二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的所述的压力油腔相通,二个所述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 的其中一个所述的回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一个油腔连通,另一个所述的回油腔 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0008 液压泵的出口连接单向阀的进口后与所述的回油腔连接。 0009 所述的配气装置的结构是:所述的油缸的端部设有插入到所述的移动活塞的尾部 内孔的柱塞,在所述的移动活塞的尾部内孔与所述的柱塞之间形成有扫气室,在所述的柱 塞的端部设有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的排气阀连接有储气罐的进气端,所述的储气罐的出 气端与所述的气缸上的气缸进气口连接,气缸设有气缸排气口。 0010 所述的配。

15、气装置的结构是:空气压缩机与所述的曲轴连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 空气压缩机的出口与储气罐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的储气罐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缸上的气缸 进气口连接,气缸设有气缸排气口。 0011 蓄能器的一个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一个油腔连通,所述的蓄能器的另 一个油腔与所述的往复式双容积泵的另一个油腔连接。 00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液控移动活塞式发动机,气缸部位形成燃烧室,用于气体膨 胀做功,能量转换。气缸径向方向上开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用于气体交换,前端端盖设有喷 油器或火花塞用于喷油或点火。在油缸部位形成回油腔和压力油腔。回油腔与压力油腔的 共同作用是用于稳定控制移动活塞运动及方向。压力。

16、油腔另一作用则是将移动活塞受到 的膨胀的气体压力变成液压能并传递出去。移动活塞内孔顶部部位形成扫气室,通过柱塞 及柱塞上的内孔导入外部,在进气阀和排气阀的作用下,不断将新鲜空气吸入,以压缩空气 形式排出,排出压缩空气都进入储气罐,用于发动机交换气体之用,实际上就相当于往复式 空气压缩机,用于发动机供气系统。控制活塞运动及完成整个发动机进气-压缩-膨胀做 功-排气,过程是由曲轴及曲轴上的附件完成。 0013 曲轴连杆机构上相关联通过齿轮,飞轮连接启动马达,构成启动系统,通过链轮 (同步带)连接喷油泵,喷油器构成供油油点火系统,通过水泵、散热器构成散热系统。这些 与常规发动机具有相同的共性。 00。

17、14 曲轴连杆机构连接一往复式双容积油泵,容积油泵接口分别对应油缸的压力油腔 和回油腔,曲轴连杆机构旋转,往复式双容积泵前后两容积变化,直接耦合到移动活塞上, 引起移动活塞左右移动,完成进气-压缩-膨胀做功-排气过程。反之移动活塞的左右移 动则通过压力油腔作用到往复式双容积泵上,这时泵就相当一油马达,转化成曲轴连杆机 构的圆周运动。 0015 本发明与现有自由活塞相比,移动活塞运动是可控,压缩比在一定范围内固定,从 而保证发动机最佳工作状况运转。多组移动活塞运动能够做到速度相同,方向相反,动平衡 性好,爆破膨胀产生的高频振荡可由液压吸收。移动活塞等关键零件,一是零件数少,构造 简单,加工方便。。

18、动力传输液压管路直连,不必经过阀,控制系统没有电磁阀,感应器等复杂 的控制单元,稳定可靠,发动机整体体积,尤其是高度大为降低。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CN 102518513 A 3/5页 6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及原理示意图。 0017 图2是描述本发明一种工作状况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多缸发动机整体结构及原理图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双缸及偶数级发动机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移动活塞后端受油端为实体,前端泵气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采用常规气门配气机构示意图。 0022 图7是本发明采用外置式空气压缩机配气机构示意图。 0。

19、023 图8是本发明往复式容积泵采用曲轴连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是本发明往复式容积泵采用凸轮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是本发明压力油腔与回油腔之间添加蓄能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7 参见图1、图2和图10,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的前端为气缸2,气缸2设有燃烧 室3,后端为与气缸2连接的油缸8,喷油点火装置21安装在气缸2上,移动活塞9设置在 气缸2和所述的油缸8内且移动活塞9的尾部处于油缸8内,油缸8的端部设有插入到移 动活塞9的尾部内孔的柱塞11,移动活塞9的侧壁与油缸8之间形成有回油腔7,移动活塞 9的尾部。

20、与油缸8和柱塞11之间形成有压力油腔10,压力油腔10设有旁路,旁路在移动活 塞9下止点时连通压力油腔10与回油腔7,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活塞杆与曲轴连杆机构 19传动连接,压力油腔10与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一个油腔连通,回油腔7与往复式双容积 泵15的另一个油腔连接,液压泵16与曲轴连杆机构19传动连接,液压泵16的出口连接单 向阀14的进口后与回油腔7连接,液压泵16的出口连接溢流阀17,在移动活塞9的尾部内 孔与柱塞11之间形成有扫气室6,在柱塞11的端部设有进气阀13和排气阀12,排气阀12 连接有储气罐4的进气端,储气罐4的出气端与气缸2上的气缸进气口5连接,气缸2设有 气缸排气口2。

21、2。蓄能器23的一个油腔与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一个油腔连通,蓄能器23的 另一个油腔与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另一个油腔连接,曲轴连杆机构19传动连接有起动装 置18和喷油泵组件20。 0028 参见图10,在每组液压回路中回油腔7与压力油腔10之间添加一蓄能器23,用于 缓冲点火膨胀做功冲程初始压力峰值及增压式发动机自动调整压缩比。 0029 参见图3,当曲轴连杆机构19传动连接有二组单元移动活塞组件,即第一单元移 动活塞组件1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25,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25采 用并联,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25的移动活塞9运行相反,即 一个吸气时另一个。

22、排气。在单缸基础上,增加曲轴连杆机构拐点数量,对应增加单元活塞组 件数量,则形成多缸液控发动机。 0030 参见图4和图8,具有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25,每个 单元移动活塞组件的结构是:前端为气缸2,气缸2设有燃烧室3,后端为与气缸2连接的油 缸8,喷油点火装置21安装在气缸2上,移动活塞9设置在气缸2和油缸8内且移动活塞9 的尾部处于油缸8内,油缸8的端部设有插入到移动活塞9的尾部内孔的柱塞11,移动活 塞9的侧壁与油缸8之间形成有回油腔7,移动活塞9的尾部与油缸8和柱塞11之间形成 说 明 书CN 102518513 A 4/5页 7 有压力油腔10,压力油腔10设。

23、有旁路,旁路在移动活塞9下止点时连通压力油腔10与回油 腔7,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活塞杆与曲轴连杆机构19传动连接,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 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25的压力油腔10相通,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的回油腔7与 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一个油腔连通,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25的回油腔7与往复式双容 积泵15的另一个油腔连接,液压泵16与曲轴连杆机构19传动连接,液压泵16的出口连接 单向阀14的进口后与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25的回油腔7连 接,液压泵16的出口连接溢流阀17,曲轴连杆机构19传动连接有起动装置18和喷油泵组 件20。在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和第二单元。

24、移动活塞组件25的移动活塞9的尾部内孔 与柱塞11之间形成有扫气室6,在柱塞11的端部设有进气阀13和排气阀12,排气阀12连 接有储气罐4的进气端,储气罐4的出气端与气缸2上的气缸进气口5连接,气缸2设有气 缸排气口22。在本发明液控式发动机中,每两组单元活塞组件共用一组往复容积泵,省去一 组往复容积泵,两组单元活塞组件压力油腔分别连接往复容积泵的两端接口,回油腔自连。 0031 参见图5,本发明移动活塞9后端受油端多种方式,可为空心或实体,本发明的移 动活塞9后端受油端为实体,前端泵气结构。 0032 参见图6,本发明发动机配气方式多种,可用气缸气口配气也可用常规气门,凸轮 摇臂机构等方式。

25、配气组成4冲程液控活塞式发动机,及气门及气口组合成直流扫气式液控 发动机,图6是常规气门配气方式。 0033 参见图7,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和第二单元移动活塞组件25的配气装置的结 构是:空气压缩机24与曲轴连杆机构19传动连接,空气压缩机24的出口与储气罐4的进 气端连接,储气罐4的出气端与气缸2上的气缸进气口5连接,气缸2设有气缸排气口22。 0034 参见图9,本发明的往复式双容积泵15采用凸轮结构。 0035 图1及图8,图9所示,用于驱动控制往复容积泵的机构可多种形式,可以是曲轴连 杆机构,也可以是偏心轮,或凸轮机构,图8为曲轴连杆机构往复式容积泵,图9为凸轮机构 往复式容积泵。 。

26、003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7 旋转曲轴连杆机构19关联起动装置18和关联供油系统20连动往复式双容积泵 15。 0038 所有泵气后压缩空气由储气罐4收集; 0039 曲轴连杆机构19通过带轮连动液压泵16液压油通过单向阀14分别导入油缸的 回油腔7形成的管路内,旁通设有一溢流阀17。 0040 参照图8及图1,一种往复式双容积泵组成的往复式双容积泵,将泵分成左右两容 积油腔,油口分别对应第单元活塞组件的回油腔7和压力油腔10的接口,转动曲轴连杆机 构19,左右两容积油腔的变化,则引起移动活塞9的前后移动变化,反之,移动活塞9的前后 运动则引起曲轴连杆机构19的旋转运。

27、动。 004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起动装置18起动,带动曲轴连杆机构19旋转,从而带动往复 式双容积泵15运动,造成容积泵左右容积腔变化,往复容积泵15的油口分别对应单元活塞 组件中油缸的回油腔7与压力油腔10受油口,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容积变化直接耦合到 移动活塞9的移动。 0042 参见图1: 说 明 书CN 102518513 A 5/5页 8 0043 过程一,起动装置18起动,带动曲轴连杆机构19旋转,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活塞 位置位可先假设于靠近内止点前端。 0044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移动活塞9向外移动,燃烧室3容积增大,进气阀13关 闭,排气阀12打开。扫气腔6开始泵气以。

28、压缩空气排出,到储气罐4收集。 0045 过程二,转动曲轴连杆机构19至一定角度,往复式双容积泵15的内止点。 0046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燃烧室3容积增至最大。移动活塞9移动至最外端外止 点,气缸进气口5打开,气缸排气口22打开,压缩空气由储气罐4经气缸进气口5扫气,完 成配气过程,扫气腔6完成泵气,开始吸气。 0047 参见图2: 0048 过程三,转动曲轴连杆机构19至一定角度,至往复式双容积泵15活塞的外止点。 0049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燃烧室3压缩至最小,曲轴连杆机构19带动喷油泵组件 20泵油,通过喷油点火装置21喷油,着火膨胀做功,推动移动活塞9向外移动,通过压力油。

29、 腔10推动往复式双容积泵15运动,作用于曲轴连杆机构19转为旋转运动,并对外输出动 力。进气阀13关闭,排气阀12打开,扫气室6完成吸气开始泵气。 0050 过程四,往复式双容积泵15活塞受力做功由外止点向内止点移动,带动曲轴连杆 机构19旋转至一定角度。 0051 第一单元移动活塞组件1,燃烧室3逐渐增大,移动活塞9膨胀做功至最外端,外止 点位置。进气阀13关闭,排气阀12打开,扫气腔6泵气。 0052 整个循环过程周而复始,重复进行。 0053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它的工作方式与单缸二冲程柴油机相似。采用电喷,用火花 塞点燃则成汽油发动机。 0054 曲轴连杆机构19带动液压泵16旋转运。

30、动填充及补充开始及运转过程中液压油损 耗流量,多余部分通过溢流阀17排除。 0055 图10是在每组循环油路中,回油腔与压力油腔之间添加蓄能器23,可缓冲移动活 塞9点燃膨胀时瞬间高峰压力及增压式发动机中自动调整压缩比。 说 明 书CN 102518513 A 1/8页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18513 A 2/8页 10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18513 A 10 3/8页 11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18513 A 11 4/8页 12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18513 A 12 5/8页 13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18513 A 13 6/8页 14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18513 A 14 7/8页 15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18513 A 15 8/8页 16 图9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18513 A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