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竹片蒸煮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碎竹片蒸煮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139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8 C N 1 0 4 3 1 3 9 3 2 A (21)申请号 201410611596.9 (22)申请日 2014.11.04 D21C 7/06(2006.01) D21C 7/08(2006.01) (71)申请人卢丽花 地址 350200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航城石燕 寸石门里81号 (72)发明人卢丽花 (54) 发明名称 碎竹片蒸煮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碎竹片蒸煮装置,包括供铲 车进行进料和出料的路面,所述路面的一侧具有 一斜坡,所述斜坡上方具有一顶棚,所述顶棚与包 围斜坡的三。
2、个墙面形成一蒸煮腔;所述斜坡的表 面埋设有向所述蒸煮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所 述斜坡的底部设置有一排水口。本发明以地面的 斜坡为锅底,提高了碎竹片蒸煮进料、出料的效 率,而其蒸煮效果好,结构简单,具有一定的市场 价值。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13932 A CN 104313932 A 1/1页 2 1.一种碎竹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铲车进行进料和出料的路面,所述路面 的一侧具有一斜坡,所述斜坡上方具有一顶棚,所述顶。
3、棚与包围斜坡的三个墙面形成一蒸 煮腔;所述斜坡的表面埋设有向所述蒸煮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所述斜坡的底部设置有 一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竹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经排水管路连通 到一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有一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引至所 述斜坡上方由设置在所述顶棚上的若干个喷头喷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竹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路上设置有一 第二抽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竹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为可升降顶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竹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蒸管路相互平行且等 间距埋设于所述斜坡表面。。
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竹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蒸管路的表面等距离 开设有喷蒸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竹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墙面均埋设有向蒸 煮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竹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一端铰接于后墙面 上,另一端相对于斜坡可上下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碎竹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另一端设置有一卷 篷布,用于在蒸煮时盖住所述蒸煮腔的进口,不蒸煮时收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竹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煮腔具有一开关门, 所述开关门为对开门、侧开门、上下升降门或拉门。 权 利 要 求 书CN 1。
5、04313932 A 1/4页 3 碎竹片蒸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蒸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碎竹片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竹子是用于造纸主要原料,不过在造纸的过程中,需要对破碎的竹片进行蒸煮,现 有蒸煮设备都是采用蒸煮锅,由于锅的结构特点,在蒸煮时,需要通过吊爪将碎竹片抓举到 锅炉内,煮好后,再通过吊爪抓出,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蒸煮后的竹片比较松散,不容易抓 取。此外,由于造纸所需的竹片量多,一次性蒸煮都需要以吨为单位,因此,对锅的体积及效 率都有要求,然而现有的锅炉都无法满足要求,即使制造出大型的锅炉,其也必定存在着蒸 煮效率低、人力资源浪费、进料和出料麻烦等问题。 发。
6、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碎竹片蒸煮装置,能实现竹子的快速蒸煮,做到铲车直 接进入装置内操作,改变了传统锅的概念,克服现有蒸煮效率低,人力资源浪费、进料和出 料麻烦的问题。 0004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碎竹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铲车进行 进料和出料的路面,所述路面的一侧具有一斜坡,所述斜坡上方具有一顶棚,所述顶棚与包 围斜坡的三个墙面形成一蒸煮腔;所述斜坡的表面埋设有向所述蒸煮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 路;所述斜坡的底部设置有一排水口。 0005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经排水管路连通到一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 有一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引至。
7、所述斜坡上方由设置在所述顶棚 上的若干个喷头喷出。 0006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水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二抽水泵。 0007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棚为可升降顶棚。 0008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喷蒸管路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埋设于所述斜坡表面。 0009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喷蒸管路的表面等距离开设有喷蒸孔。 001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三个墙面均埋设有向蒸煮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 001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棚一端铰接于后墙面上,另一端相对于斜坡可上下 升降。 001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棚另一端设置有一卷篷布,用于在蒸煮时盖住所述 蒸煮腔的进口,不蒸煮时收。
8、起。 0013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蒸煮腔具有一开关门,所述开关门为对开门、侧开门、 上下升降门或拉门。 0014 本发明以地面的斜坡为锅底,利用铲车进出料,大大提高了碎竹片蒸煮进料、出料 的效率,而其蒸煮效果好,结构简单,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说 明 书CN 104313932 A 2/4页 4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另实施例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是本发明采用侧开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是本发明采用升降门结构示意图。 0021 。
9、图7是本发明蒸煮装置联排示意图。 0022 图8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碎竹片蒸煮装置,其包括供铲车19进行进料和出 料的路面1,这里所谓的铲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尺寸,也可以是一传送推车或者小型翻 斗车等,这里并不以此为限制,所述路面的一侧具有一斜坡2,所述斜坡2上方具有一顶棚 6,所述顶棚6与包围斜坡的三个墙面形成一蒸煮腔;所述斜坡的表面埋设有向所述蒸煮腔 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7;所述斜坡的底部设置有一排水口8,较佳的,该排水口可依次设置 过滤网9和排水阀,用于对排水的控制。本发明以。
10、斜坡为锅底,可通过上述的铲车将碎竹 片转运到蒸煮腔内,进、出料效率高,且通过蒸笼式的蒸煮,可提高碎竹片蒸煮效率,结构简 单,设备成本低,能做到铲车开进锅内作业,彻底颠覆了传统蒸煮锅的造型。 0025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特别是避免 蒸煮产生大量的黑液,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8经排水管路10连通到一蓄水池12,所述蓄 水池12设置有一第一抽水泵13,所述第一抽水泵13将蓄水池12内的水抽引至所述斜坡上 方由设置在所述顶棚6上的若干个喷头14喷出。碎竹片的蒸煮会产生大量的黑液,黑液越 多,后期黑液的处理成本越高,因此,通过上述的黑液循环利用系统,可以有效的。
11、较少黑液, 且由于碎竹片在蒸煮过程需要加入碱液,可在蓄水池中添加药剂;为了提高蒸煮腔排水的 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水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二抽水泵11。 0026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斜坡四周开设有 一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上盖有一盖板21;避免蒸煮的碎竹片堵塞住该导液槽;本实施例为 避免黑液外流而污染环境,充分利用了斜坡的地势特点,在斜坡的周边开设导液槽17,由 于坡口地势高、坡底地势低,即使在蒸煮过程有黑液外泄,也会顺着导液槽流到坡底的排水 口。请继续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仅覆盖蒸煮腔内的导液槽,且盖板的末端开设有 过滤孔22。 0027 本实施例。
12、中,所述的斜坡可以是弧形斜坡,即该斜坡具有一定的弧度,这样不仅可 以增大碎竹片在斜坡内的接触面积,而且碎竹片不会因为斜坡的坡度而堆积在坡底,造成 蒸煮不均匀,提高蒸煮效率。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蒸煮的效率,所述喷蒸管路相互平行且 等间距埋设于所述斜坡表面。该间距a可以为2050CM,较佳的可以是20CM、30 CM、35 CM、 40 CM、45 CM、50CM,这里并不以此为限制,还要说明的是,该种等间距布设只是一实施例, 其也可以不等间距布设。所述喷蒸管路的表面等距离b开设有喷蒸孔25。该距离b可以为 说 明 书CN 104313932 A 3/4页 5 2040CM,较佳的可以是20CM、。
13、25CM、30CM、35CM、40CM,这里并不以此为限制。还要说明的是, 该种等距离布设只是一实施例,其也可以不等距离布设。请参见图4,由于斜坡表面埋设有 喷蒸管路,因此,埋设位置会出现少量积水,因此,本实施例在斜坡表面与所述喷蒸管路垂 直的方向开设至少两个引水槽23,这样,黑液就会顺着该引水槽流到坡底,避免喷蒸管路周 边积水。 0028 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顶棚6为可升降顶棚,具体的,该顶棚 一端铰接于后墙面3上,另一端相对于斜坡可上下升降,请参见图2,图2中,该顶棚6的棚 体下方设置有喷水管路,所述喷水管路20上设置有若干喷头14;较佳的,为了避免该喷水 管路堵塞,所。
14、述喷水管路的末端还设置一排水阀24;本实施例中,该顶棚是通过设置在蒸 煮腔的左、右墙体5、4上的升降机构实现升降,该升降机构可以是升降吊绳、升降液压杆、 齿轮升降或螺杆升降等升降机构。这样在使用时,如果铲车19比较高,就可以上升顶棚,铲 车即可进入蒸煮腔进行进料或出料操作。 0029 请参见图4,为了提高蒸煮的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三个墙面均埋设有向蒸煮腔喷 射蒸气的喷蒸管路7,该喷蒸管路的设置方式可以跟上述一样,这就不重复累述。值得说明 的是,本发明所述的背面墙壁与左、右墙壁可以采用水泥墙,也可以用钢板;设置在它们上 的喷蒸管路可以平行错位设置,以增加蒸煮的均匀性。 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所。
15、述顶棚另一端设置有一卷篷布18,用于在蒸煮时盖住所述 蒸煮腔的进口,不蒸煮时收起。要说明的是,该篷布可以用一块尺寸符合进口的具有遮挡, 且可避免蒸气大量外泄的布替代。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篷布可以是具备自动伸缩的卷布, 即可通过电机驱动实现自动放布和收布。值得一提的是,该篷布也可以用门来替代,即所述 蒸煮腔具有一开关门,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开关门为对开门、侧开门、上下升降门或拉 门。 0030 为了让一般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这里以可升降顶棚结构的使用方式进行 简单说明。在使用时,将升降顶棚升起,铲车司机驾驶铲车进、出蒸煮腔,并将碎竹片铲入 蒸煮腔内;然后下降升降顶棚,将蒸煮腔的出口盖住,。
16、打开第一抽水泵13,将蓄水池12内的 黑液对碎竹片进行喷湿第一预定时间;该第一预定时间可以是530分钟,但并不以此为限 制;较佳的为5、10、15、20、25或30分钟;接着再打开喷蒸管路对竹片进行蒸煮一第二预定 时间,该第二预定时间可以是38个小时,但并不以此为限制;较佳的为3、4、5、6、7或8小 时;在蒸煮过程中,如果有设置第二抽水泵11的可打开,以利蒸煮过程中产生的黑液迅速 排出,且设置在顶棚上的喷头可以采用以下模式对蒸煮腔内的碎竹片进行喷洒,模式一:可 以在蒸煮过程中周期性对碎竹片进行喷洒;模式二:可以在蒸煮过程中不定时的对碎竹片 进行喷洒;模式三:可以在蒸煮过程全程进行喷洒。该喷洒。
17、不仅能保证碎竹片整体蒸煮透 烂,而且循环利用蒸煮过程产生的黑液,缓解了后续黑液处理的压力和成本。此外,在本发 明上述实施例中,如果背面墙壁与左、右墙壁设置有喷蒸管路,其还可以在蒸煮时,同时打 开为竹片蒸煮;也可以在蒸煮到一第三预定时间时打开,该第三预定时间可以是12个小 时,但并不以此为限制;较佳的可以是1、1.5或2小时,以缩短碎竹片蒸煮的时间。 0031 还需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顶棚和开关门的边缘都设 置有绝热橡胶28,用以在蒸煮时保持蒸煮腔内的温度,避免热源的浪费。 0032 请参见图7,本发明的碎竹片蒸煮装置可以联排设置,即第二个蒸煮装置C可以与 说 明 书C。
18、N 104313932 A 4/4页 6 第一蒸煮装置共用一个侧壁,其蒸煮腔外的导水槽连通起来,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蒸煮装置, 也可以采用该种联排设置的方式,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共用一套蒸气发生装置和蓄水、排水 管路,只要通过各自的控制阀控制即可。 0033 请参见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斜坡是设置在路面1和路面D之间,所述路面D比路 面1低,且所述的蓄水池开设于所述路面D上,该实施例利用地势形成的蒸煮斜坡,能方便 排黑液。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CN 104313932 A 1/5页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13932 A 2/5页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13932 A 3/5页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13932 A 4/5页 10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13932 A 10 5/5页 11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13932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