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20345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52983.6

申请日:

2016.12.14

公开号:

CN106594118A

公开日:

2017.04.26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F16D57/00; F16D65/00

主分类号:

F16D57/00

申请人:

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静良; 连忠福; 魏少辉; 马航; 徐凯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科技园区(夏施村-上何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该种收油结构采用横向交错排列而成,迎气面采用锐角小圆弧设计,背气面采用大圆弧曲面式设计,该种设计有利于缓速器回收部分缓速器介质油所产生的油蒸气,减少了介质油的蒸发,提高了缓速器使用时间和工作效率,在工作时气体进入缓速器的速度,提高缓速器开启时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壳体包括了工
作腔和储油室,所述的工作腔采用圆弧形设计,所述的储油室采用矩形设置,所述的二次收
油结构设置于储油室内,为倒Y型通道结构,一端与工作腔相连,另外两端与储油室壳体相
连,倒Y型通道结构的交汇处开设有向内圆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腔
内部设置有两阶平台,所述的二次收油结构与工作腔内的第二阶平台采用通道相连,与储
油室壳体相连的通道两端分别采用向内开口和向外开口设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
作腔上还设置有进气气道结构和排气气道结构,所述的进气气道结构为单侧封闭、一侧开
口的1/4圆弧槽结构,所述的排气气道结构为两侧封闭的1/4圆弧槽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气
道结构和排气气道结构内均设置有若干壳体连接孔和导流台,所述的导流台设置于两组壳
体连接孔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力缓
速器壳体工作腔外表面采用圆形辐射状设置有若干的加强筋,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储油室内
采用横向排列设置有若干垂直相连的加强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力缓
速器壳体工作腔采用半球状壁厚均为5mm至6.5mm。

说明书

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

背景技术

液力缓速器又称液力减速装置。汽车在下长坡时使用排气制动,虽然能收到良好
的制动效果,但对于吨位较大的重型车辆来说,采用排气制动效果是有限的。因此,对装有
液力机械传动的重型车辆都装有液力减速缓速器。

液力缓速器是大型货车用的减速器,其通过油液的搅动,将传动轴的动能转换成
油液的内能,从而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达到缓速效果。当油箱内的油液通过高压空气压
入工作腔时则液为缓速器工作,当油箱内的高压空气排出时油液回流至油箱内液力缓速器
停止工作,而现有技术的液力缓速器用的油箱,当油液不足时,将会使部分空气漏至工作腔
内,影响液力缓速器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采用横向交错排列而
成,迎气面采用锐角小圆弧设计,背气面采用大圆弧曲面式设计,该种设计有利于缓速器回
收部分缓速器介质油所产生的油蒸气,减少了介质油的蒸发,提高了缓速器使用时间和工
作效率,在工作时气体进入缓速器的速度,提高缓速器开启时间。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
次收油结构,液力缓速器壳体包括了工作腔和储油室,工作腔采用圆弧形设计,储油室采用
矩形设置,二次收油结构设置于储油室内,为倒Y型通道结构,一端与工作腔相连,另外两端
与储油室壳体相连,倒Y型通道结构的交汇处开设有向内圆孔。

其中,工作腔内部设置有两阶平台,二次收油结构与工作腔内的第二阶平台采用
通道相连,与储油室壳体相连的通道两端分别采用向内开口和向外开口设计。

其中,工作腔上还设置有进气气道结构和排气气道结构,进气气道结构为单侧封
闭、一侧开口的1/4圆弧槽结构,排气气道结构为两侧封闭的1/4圆弧槽结构。

其中,进气气道结构和排气气道结构内均设置有若干壳体连接孔和导流台,导流
台设置于两组壳体连接孔之间。

其中,液力缓速器壳体工作腔外表面采用圆形辐射状设置有若干的加强筋,液力
缓速器储油室内采用横向排列设置有若干垂直相连的加强筋。

其中,液力缓速器壳体工作腔采用半球状壁厚均为5mm至6.5m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结构优化设计,采用横向交错排列而成,迎气面采用锐角小圆弧设计,背
气面采用大圆弧曲面式设计,该种设计有利于缓速器回收部分缓速器介质油所产生的油蒸
气,减少了介质油的蒸发,提高了缓速器使用时间和工作效率,在工作时气体进入缓速器的
速度,提高缓速器开启时间。

2.经过合理设计的二次收油结构采用封闭通道设计,从结构上起到了与加强筋相
同的作用,增加壳体使用性能和疲劳强度,减少了安全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人民的人生
安全和物质安装。

3.通过二次收油结构将缓速器器介质油在高温时产生的油蒸气进行了90%以上的
回收,通过试验数据可知,没有二次收油结构,汽车在行驶6至8万公里,因介质油蒸发缓速
器就失去制动功能,当设置有二次收油结构后,汽车可以行驶至15万公里以上,行驶公里数
提高了一倍以上,大提高了缓速器使用性能,减少了缓速器的换油次数和换油时间,增加了
工作效率,同时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工作腔,2:储油室,3:排气气道,4:进气气道,5:壳体连接孔,6:导流台,7:加强筋,8:
二次收油结构,9:第二阶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液力缓速器壳体包括
了工作腔1和储油室2,工作腔1采用圆弧形设计,储油室2采用矩形设置,二次收油结构8设
置于储油室2内,为倒Y型通道结构,一端与工作腔1相连,另外两端与储油室2壳体相连,倒Y
型通道结构的交汇处开设有向内圆孔。

其中,工作腔1内部设置有两阶平台,二次收油结构8与工作腔1内的第二阶平台9
采用通道相连,与储油室2壳体相连的通道两端分别采用向内开口和向外开口设计。

工作腔1上还设置有进气气道4和排气气道3,进气气道4为单侧封闭、一侧开口的
1/4圆弧槽结构,排气气道3为两侧封闭的1/4圆弧槽结构。进气气道4和排气气道3内均设置
有若干壳体连接孔5和导流台6,导流台6设置于两组壳体连接孔5之间。

液力缓速器壳体工作腔1采用半球状壁厚均为5mm至6.5mm,工作腔1外表面采用圆
形辐射状设置有若干的加强筋7,液力缓速器储油室2内采用横向排列设置有若干垂直相连
的加强筋7。

工作原理:

本申请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采用横向交错排列而成,迎气面采用锐角小圆
弧设计,锐角可以使气体在高速撞击下形成涡流,扰乱气体的流向,增加气体与阻力面的碰
撞次数,撞击次数越多阻力面上的油越多,小圆弧设计是减小阻力面形成光滑曲面,阻力面
越光滑不利于回收油,圆弧过度越小撞击面积就越大,回收的油也越多,形成在撞击面上的
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了流回到储油室,或者通过下一次缓速器开启时随气体进入储油室2。这
样对缓速器介质油所产生的油蒸气进行部分回收,减少了介质油的蒸发,提高了缓速器使
用时间和工作效率,背气面采用大圆弧曲面式设计,这样有利于缓速器工作时气体进入缓
速器的速度,提高缓速器开启时间,碰撞分离二次收油装置的另一个特征在于起到加强筋7
作用,增加壳体使用性能和疲劳强度,减少了安全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人民的人生安全
和物质安装。通过二次收油结构8将缓速器器介质油在高温时产生的油蒸气进行了90%以上
的回收,通过试验数据可知,没有二次收油装置,汽车在行驶6至8万公里,缓速器就失去制
动功能,原因在于介质油蒸发,当设置二次收油装置后,汽车可以行驶至15万公里以上,行
驶公里数提高了一倍以上,大提高了缓速器使用性能,减少了缓速器的换油次数和换油时
间,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节约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该种收油结构采用横向交错排列而成,迎气面采用锐角小圆弧设计,背气面采用大圆弧曲面式设计,该种设计有利于缓速器回收部分缓速器介质油所产生的油蒸气,减少了介质油的蒸发,提高了缓速器使用时间和工作效率,在工作时气体进入缓速器的速度,提高缓速器开启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