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及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
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
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
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
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
反复使用多次。所以,无人机对于电机要求很高,但目前无人机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没有
很好的散热装置,导致无人机不能长时间使用,电机温度过高会导致相互运动机件间配合
间隙减小,妨碍机件的正常运动,严重时甚至造成运动件卡死,产生安全隐患。
目前技术中,无人机一般采用风冷散热,但使用风扇散热时,在无人机运行过程中
风扇需要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会增加无人机的功耗。不利于节能,也不利于环保。并且散热
风扇的故障率高,寿命较短,维修成本较高,风扇故障易烧坏电机,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不
好,使无人机电机寿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
中无人机采用风冷散热,会增加无人机功耗,且效果不好,造成无人机电机寿命受到影响的
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所述无人机电机周围设
置有温控组件及液冷散热系统,所述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
度;
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通过所
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循环回路输送冷却液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通过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液体流通
通道输送冷却液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散热后的电机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时控制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统;
或,当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统。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
温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
以第一转速运行;
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
泵以第二转速运行,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
可选地,所述当散热后的电机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
统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对
比,以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
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
停止运行,以降低所述无人机的功耗。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所述无人机电机
周围设置有温控组件及液冷散热系统,所述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开启所述液
冷散热系统,通过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循环回路输送冷却液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散热后的电机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时控制关闭所述液冷
散热系统;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关闭所述
液冷散热系统。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控制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判断所述电机
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所述第四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
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以第一转速运行;
所述第四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
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以第二转速运行,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
对比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对比,以判断所述电机温度
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
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
统中的冷却液泵停止运行,以降低所述无人机的功耗。
本发明提出的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及装置,通过温控组件检测电机的温度,并将
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反馈至无人机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
度,并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则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然后通过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循环回路输送冷却液对所
述电机进行散热,避免电机温度过高,从而造成电机的使用寿命缩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第四实施例中当散热后的电机温度达到第二预
设温度时控制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统的步骤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第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
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一
预设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电机周围布置有温控组件及液冷散热系统,所述温控
组件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包括冷却液,输送所述冷却液的通道,冷却液
泵,冷却液出口及入口等,其中所述冷却液可以为水或其他液体。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所
述温控组件实时检测所述无人机电机的温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反馈至无人机的控制器,
所述无人机的控制器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一预设
温度进行对比,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根据所述无人机电机承受温度的能力进行设置。
步骤S20,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
统,通过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循环回路输送冷却液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
当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说明此时电机需要进行散热,此时无
人机的控制器需要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具体地,首先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
中的冷却液泵,所述冷却液泵以一定速度输送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在循环回路中进行循环,
并在循环过程中吸收电机散发的热量。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散热过程中,当电机的温度
达到第三预设温度时,此时电机的温度处于正常状态,不需要进行散热,此时可以控制关闭
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以便降低无人机的功耗。
本发明提出的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通过温控组件检测电机的温度,并将检测到
的电机温度反馈至无人机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并
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
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然后通过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循环回路输送冷却液对所述电
机进行散热,避免电机温度过高,从而造成电机的使用寿命缩短。
进一步地,参照图2,基于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无人
机电机散热方法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当散热后的电机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时控制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统;
步骤S40,或,当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关闭所述液冷散
热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在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之后,在对无人机电机散热过程中温控
组件实时检测电机的温度,并将电机温度发送至无人机的控制器,所述无人机的控制器接
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对比,以判断
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当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时,控
制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统。或者在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之后,在对无人机电机散热过程
中记录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的时间,当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关闭
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以降低所述无人机的功耗。
本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通过当散热后的电机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
度时控制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统;或,当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
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以降低无人机的功耗。
进一步地,参照图3,基于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
明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步骤之后还包
括:
步骤S50,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
第二预设温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步骤S60,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
冷却液泵以第一转速运行;
步骤S70,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
的冷却液泵以第二转速运行,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电机的具体温度对冷却液泵采取不同的转速进行运行,
以便既可以达到散热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无人机的功耗。具体地,在无人机电机的温
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进一步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其中,所述第二
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当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说明电机的
发热程度属于较严重的程度,此时对电机的散热可以采取冷却液的循环速度较快的方案,
此时对电机的散热可以采取冷却液的循环速度较快的方案,以便快速对电机实现降温,以
免损坏电机。此时可以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以第二转速运行,当所述电机
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说明电机的发热程度属于一般严重的程度,,此时可以控
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以第二转速运行;以便达到对无人机电机进行散热的效
果,同时降低无人机的功耗,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
本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则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
温度;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以
第一转速运行;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
冷却液泵以第二转速运行,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通过根据电机的具体温
度采用不同的散热方案,以达到对电机进行散热,且降低功耗的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4,基于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无人
机电机散热方法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1,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三预设温
度进行对比,以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
步骤S32,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
冷却液泵停止运行,以降低所述无人机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机温度处于正常状态时,此时不需要开启液冷散热系统,以降
低无人机的功耗。具体地,在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之后,在对无人机电机散热过程中温控
组件实时检测电机的温度,并将电机温度发送至无人机的控制器,所述无人机的控制器接
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对比,以判断
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当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时,控
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停止运行,以降低所述无人机的功耗。
本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电机散热方法,通过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
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对比,以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三
预设温度;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
泵停止运行,以降低所述无人机的功耗。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
判断模块20,用于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电机周围布置有温控组件及液冷散热系统,所述温控
组件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包括冷却液,输送所述冷却液的通道,冷却液
泵,冷却液出口及入口等,其中所述冷却液可以为水或其他液体。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所
述温控组件实时检测所述无人机电机的温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反馈至无人机的控制器,
所述无人机的控制器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一预设
温度进行对比,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根据所述无人机电机承受温度的能力进行设置。
第一控制模块30,用于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开启所述
液冷散热系统,通过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循环回路输送冷却液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
当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说明此时电机需要进行散热,此时无
人机的控制器需要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具体地,首先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
中的冷却液泵,所述冷却液泵以一定速度输送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在循环回路中进行循环,
并在循环过程中吸收电机散发的热量。在散热过程中,当电机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
此时电机的温度处于正常状态,不需要进行散热,此时可以控制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以
便降低无人机的功耗。
本发明提出的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通过温控组件检测电机的温度,并将检测到
的电机温度反馈至无人机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并
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
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然后通过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循环回路输送冷却液对所述电
机进行散热,避免电机温度过高,从而造成电机的使用寿命缩短。
进一步地,参照图6,基于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无人
机电机散热装置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40,用于当散热后的电机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时控制关闭所述液
冷散热系统;
第三控制模块50,用于当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关闭所
述液冷散热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在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之后,在对无人机电机散热过程中温控
组件实时检测电机的温度,并将电机温度发送至无人机的控制器,所述无人机的控制器接
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对比,以判断
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当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时,控
制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统。或者在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之后,在对无人机电机散热过程
中记录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的时间,当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关闭
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以降低所述无人机的功耗。
本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通过当散热后的电机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
度时控制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统;或,当控制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
关闭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以降低无人机的功耗。
进一步地,参照图7,基于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
明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控制模块60;
所述判断模块20,还用于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判断所述电
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所述第四控制模块60,用于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
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以第一转速运行;
所述第四控制模块60,还用于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
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以第二转速运行,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电机的具体温度对冷却液泵采取不同的转速进行运行,
以便既可以达到散热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无人机的功耗。具体地,在无人机电机的温
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进一步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其中,所述第二
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当所述电机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说明电机的发热
程度属于较严重的程度,此时对电机的散热可以采取冷却液的循环速度较快的方案,此时
对电机的散热可以采取冷却液的循环速度较快的方案,以便快速对电机实现降温,以免损
坏电机。此时可以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以第二转速运行,当所述电机温度
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说明电机的发热程度属于一般严重的程度,此时可以控制所
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以第二转速运行;以便达到对无人机电机进行散热的效果,
同时降低无人机的功耗,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
本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则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
温度;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以
第一转速运行;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
冷却液泵以第二转速运行,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通过根据电机的具体温
度采用不同的散热方案,以达到对电机进行散热,且降低功耗的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8,基于本发明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无人
机电机散热装置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0包括:
接收单元41,用于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
对比单元42,用于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对比,以判断所述电机温
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
控制单元43,用于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
系统中的冷却液泵停止运行,以降低所述无人机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机温度处于正常状态时,此时不需要开启液冷散热系统,以降
低无人机的功耗。具体地,在开启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之后,在对无人机电机散热过程中温控
组件实时检测电机的温度,并将电机温度发送至无人机的控制器,所述无人机的控制器接
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对比,以判断
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当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时,控
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泵停止运行,以降低所述无人机的功耗。
本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电机散热装置,通过接收所述温控组件检测到的电机温
度,并将所述电机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对比,以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三
预设温度;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液冷散热系统中的冷却液
泵停止运行,以降低所述无人机的功耗。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