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记录装置.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41959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55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6376.6

申请日:

1995.05.19

公开号:

CN1149740A

公开日:

1997.05.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10.3|||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G11B5/09

主分类号:

G11B5/09

申请人: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冈本勇次郎

地址:

日本京都市

优先权:

1995.05.20 JP 106833/9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杜日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把一个终端电路包括一对二极管互相以相对的极性相接跨接在磁头两端。当磁头两端的电位差在记录电流的转换时间急剧地变化至等于或高于二极管的击穿电压时,任一二机管击穿,一部分记录电流流向终端电路。结果,急剧变化引起的振铃被消除。当磁头的电位差低于二极管的击穿电压时,任一二极管被反向偏置,终端电路保持高阻抗。流向磁头的记录电流不会外流至终端电路。防止了读和写特性的变坏。

权利要求书

1: 一个磁记录装置,包括: 联接磁头的中心至一个恒定电位的装置; 差分联接的晶体管,它的控制极被供以写信号; 联接差分晶体管的输出电极跨接于磁头两端的装置;以及 一个终端电路包括一对PN结互相以相对的极性联接跨接于 磁头两端, 其中,所说的终端电路当磁头两端的电位差在写的时候变至 预定的水平或超过时被启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记录装置,其中,一个阻尼电阻并联 于终端电路。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记录装置,其中,一个电阻接于该对 PN结的中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记录装置,其中,所说的一对PN结 经由地而互相联接。
5: 一个磁记录装置,包括: 一个差分放大电路在一对输出终端交替地产生输出电流; 一个磁头,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接点跨接于它的两端,所说的 磁头被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所驱动; 一个阻尼电阻跨接于磁头两端;以及 一个终端电路跨接于磁头两端,所说的终端电路在磁头两端 的电位差变为一个预定值或超过时被启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磁记录装置,其中,所说的终端电路包 括一对PN结互相以相对的极性串联相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的磁记录装置,其中,所说的PN结是二极 管。
8: 根据权利要求6的磁记录装置,其中所说的PN结是一个 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PN结。
9: 根据权利要求5的磁记录装置,其中,所说的终端电路包 括:一个第一二极管组包含许多的二极管以相同的极性串联相接; 以及一个第二二极管组包含许多的二极管串接相接并使其极性与 第一二极管组相反。
10: 根据权利要求5的磁记录设备,其中,所说的终端电路包 括一个第一二极管和一个第二二极管互相以相对的极性串联相 接,以及一个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互相以相反的极性并联相 接在第一和第二二极管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5的磁记录设备,其中,所说的终端电路包 括一对二极管互相以相对的极性串联相接和一个电阻联接于这对 二极管之间。
12: 根据权利要求5的磁记录设备,其中,所说的终端电路包 括一对二极管互相以相对的极性串联相接,并且这对二极管的节 点接至地。
13: 根据权利要求5的磁记录设备,所说的终端电路包括齐纳 二极管。
14: 根据权利要求5的磁记录设备,其中,所说的终端电路包 括一个第一PN结半导体器件和一个第二PN结半导体器件串联 相接,以及其中,当磁头两端的电压差变为一个预定值或超过时, 第一和第二PN结半导体器件之一正向导通,而第一和第二PN 结半导体器件的另一个击穿。

说明书


磁记录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软盘设备和磁带录像机的磁记录设备的改进。

    图1示出一个典型的现有技术。在磁头1的终端2和3,提供了一个供给磁头1记录电流的差分电路4。差分电路4包括一个第一NPN型晶体管5和一个第二NPN型晶体管6。晶体管5和晶体管6的集电极分别接至终端2和3,而一个恒流源7接至它们的发射极。接收记录信号的门8a和8b分别接至晶体管5和6的基极。一个读出电路9接至终端2和3,通过磁头1读出记录的信号。磁头1被供以电源电压。

    在终端2和3之间提供了一个阻尼电阻10,它是用来减弱后面述及的振铃的。现在我们将描述阻尼电阻10的工作。图2显示的是辅助解释阻尼电阻10的工作情况的波形图。

    图2的(1)示出一个通过门8a供给晶体管与基极的记录信号A的波形。写信号A在门8b处被倒相从而在图2地(2)获得记录信号B的波形。记录信号B供给晶体管6的基极。

    例如,在时间t0处,写信号A是高电平而写信号B是低电平,因此第一晶体管5保持导通状态而第二晶体管6保持截止状态。从而,一个按箭头a(见图1)的方向流动的写电流流向磁头1。

    在时间t1处,写信号A的电平从高变至低而写信号B的电平从低变至高,从而,第一晶体管5从导通状态转换为截止状态而第二晶体管6则由截止状态转换为导通状态。在这一时间,在磁头1按箭头a的方向流动的电流现在按箭头b的方向流动,因此如图2的(3)所示,终端2的电位在瞬时地产生反电动势VI之后大体上保持恒定不变。

    在时间t2处,写信号A的电平由低变至高而写信号B的电平由高变至低,因此,第二晶体管6由导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而第一晶体管5则由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在这一时间,在磁头1处按箭头b的方向流动的电流现在以箭头a的方向流动,因此,如图2的(4)所示,终端3的电位在瞬时地产生反电动势V2之后大体上保持恒定不变。

    磁头1被供以写电流如图2的(4)所示。

    在差分电路4的转换特定时间处(如t1,t2……),由于波形上升沿反电动势的瞬戊现象引起振荡,即产生如图2的(3)和(4)以R1和R2显示的振铃现象。如图2的(5)所示,这种振铃(ringing)会影响流向磁头1的写电流的波形,由此导致写特性变坏。

    这种振铃通过阻尼电阻10可被缓冲至一定程度。那就是,当振铃产生时,流向磁头1的记录电流的一部分通过阻尼电阻10流向差分电路4,从而可使振铃减弱。

    例如,在时间t2处,按箭头a的方向流向磁头1的电流开始按箭头b的方向流动。按箭头a的方向流动的电流的一部分通过阻尼电阻10流向终端3,因此,由于在终端3处产生的反电动势V2可使振铃减弱至一定的程度。进一步说,即使在终端2和3在那里产生反电动势之后保持恒定电压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不需要的电压,这个不需要的电压由于漏电流流经阻尼电阻10而可被减弱。

    不过,由于通常的阻尼电阻10具有约4kΩ的较高阻值,流向阻尼电阻10的漏电流较小,因此它不可能充分地减弱振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考虑减小阻尼电阻10的阻值。

    图3图解地示出终端2和3之间的电压(在下面,此电压将被称作终端电压)和流向阻尼电阻10的漏电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图3中的斜线L1表示通常的阻尼电阻10在高阻值情况下的上述相互关系。图3中的斜线L2表示阻尼电阻10减小(尤其是,阻值减至2KΩ为通常阻值的一半)情况下的上述相互关系。从图3上明显看出,通过减小阻尼电阻10的阻值,流向磁头1的不需要电流的漏电流的总量即流向阻尼电阻10的漏电流增加,从而可使振铃去除。

    不过,当阻尼电阻的阻值减小时,虽然可使振铃消除,但写电流的转换被延迟,致使写特性变坏。

    图2的(6)和(7)显示当阻尼电阻以低阻值应用时,辅助解释写操作执行时的波形图。图2的(6)表示终端3的电位,图2的(7)表示流向磁头1的写电流。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如图2的(6)所示振铃由于反电动势而被消除,但反电动势的下落(升起)被延迟和写电流的升起(下落)如图2的(7)所示也被延迟。写电流的转换被延迟的原因是由于阻尼电阻10的阻值低,本应流向磁头1的记录电流通过阻尼电阻10外流至终点2或3之故。

    这样,当阻尼电阻10的阻值低时,虽然振铃可被消除,但电流的转换被延迟,以致写特性变坏。进一步讲,在这种情况下,阻尼电阻10的阻值对磁头1的阻抗来讲是不可忽略的,它可导致读特性变坏诸如在读出电路中的重现输出(终端2和3之间的电位差)降低。

    另一方面,当把阻尼电阻10的阻值增加时,如上所述流向阻尼电阻的电流的总量减小,以致不能充分地消除振铃。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磁记录装置,它能防止写和读特性的变坏,并可防止在写时振铃的产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磁记录装置具有:将磁头中心联接至恒定电位的装置;差分联接的晶体管,其控制电极被供以写信号;将差分晶体管的输出电极联接磁头两端的装置;以及一个包括一对极性相对连接的PN结跨接于磁头两端的终端电路。当跨于磁头两端的电压差在记录的某一时间变至预定的水平或超过时,终端电路就被启动。

    根据本发明,由于终端电路包括一对PN结的联接,互相间具有相对的极性,它被跨接于磁头的两端,当磁头两端的电位差低于PN结的击穿电压时,PN结的任何一个被反向偏置,因此,终端电路保持高阻抗。其结果是在这样安排的范围内,读取写特性由于流向磁头的记录电流没有外流至终端电路而免于变坏。

    另一方面,当磁头两端的电位差在写电流的转换时间急剧地变至等于或超过PN结的击穿电压时,PN结的任何一个击穿,因此,记录电流的一部分外流通过终端电路。其结果由于急剧变化引起振铃被消除。

    本发明的这个和其他目的以及其特点等将从下列描述,结合最佳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变得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一电路图表示一个典型的普通的磁记录装置;

    图2表示辅助解释一个普通的磁记录装置工作情况的波形图;

    图3以曲线图表示流向阻尼电阻的漏电流的相互关系图;

    图4为一电路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磁记录装置的电路;

    图5是解释图4的工作情况的波形图;

    图6是辅助解释终端电路工作情况的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安排的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的电路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结构的电路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结构的相关部分的电路图;以及

    图12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结构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磁记录装置的结构电路图。在磁头11的终端12和13,提供了一个差分放大电路14用以供给磁头11以写电流。差分电路14包括一个第一NPN型晶体管15和一个第二NPN型晶体管16。晶体管15和16的集电极分别接至终端12和13,而其发射极与一个恒定电流源17相联接。接收写信号的门18a和18b分别联接至晶体管15和16的基极。一个读出电路19联接至终端12和13用以读出通过磁头11记录的信号。磁头11通过接点21被供以电源电压+B。

    在终端12和13之间提供了一个阻尼电阻22用以减弱写电流的振铃。阻尼电阻22具有较高的阻值,例如接近于10KΩ。终端电路25包括一对二极管23和24,它与阻尼电阻22并联相接。二极管23和24以相互间反相极性联接。二极管23和24在这个具体电路中互相在阴极处相联接,它们也可以在阳极处相联接。

    在这个具体电路中二极管23和24的PN结用作终端电路25,而如图11所示的举例,晶体管Q1和Q2的基极—发射极PN结也可用作终端电路。

    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磁记录装置的工作情况辅助解释的波形图。

    在图5的(1)显示写信号A通过门18a供给晶体管15的基极。写信号A在门18b处被倒相以获得如图5的(2)处所示的写信号B。写信号B被供至晶体管16的基极。

    例如,在时间t0处,写信号A的电平高而写信号B的电平低,因此,第一晶体管15保持导通而第二晶体管16保持截止。从而,一个按箭头a(见图4)的方向流动的写电流流向磁头11。

    在时间t1处,写信号A的电平由高变向低而写信号B的电平由低变高,因此,第一晶体管15由导通状态转为截止状态而第二晶体管16则由截止状态转为导通状态。

    在这个时间,如果没有终端电路25,则终端12的电位如图5的(3)所示,它与现有技术所描述的是一样的。

    特别是,在时间t1处,在磁头11按箭磁头a的方向流动的电流现在按箭头b的方向流动,因此,如图5的(3)所示,终端12的电位在瞬时地产生一个所谓的反电动势V1之后大体上保持恒定不变。在这个时间,在波形升起处由于反电动势V1的瞬变现象而引起振荡,也就是产生了振铃R1。

    在时间t2处,写信号A的电平由低变高而写信号B的电平由高变低,因此,第二晶体管16从导通状态转换为截止状态,而第一晶体管15则由截止状态转换为导通状态。在这一时间,在磁头11按箭头b的方向流动的电流现在按箭头a的方向流动,因此,如图5的(4)所示,终端13的电位在瞬时地产生一个与反电动势V1相反方向的反电动势V2之后大体上保持恒定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像产生反电动势的情况一样产生了振铃R2。

    这样,一个受振铃影响的写电流供至磁头11如图5的(5)。

    其后,我们将描述当提供了终端电路25时的工作进行情况。

    图6以曲线图显示一种相互关系,即在写时,终端12和13之间产生的电压(在下面,这个电压被称为终端电压)与流经终端电路25的漏电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图。

    由图中已明显可见,当终端电压低于二极管23和24的击穿电压Vb时,漏电流不流向终端电路25,但仅有一点流经具有相对较低阻值的阻尼电阻22。当终端电压等于或高于二极管23和24的击穿电压Vb时,二极管23和24的任意一个被击穿,因而,更多的漏电流流向终端电路25。严格地说,二极管23和24击穿以启动终端电路25工作的条件是当终端电压高于击穿电压Vb,而这个Vb值是对应于二极管23和24的正向电压Vf而来的。也就是说,当终端12和13两端加以一个电压Vb+Vf的时候,终端电路25启动工作。

    如以下的公式(1)所示,击穿电压Vb和正向电压Vf的总和在下面将被称为启动电压VB:

    VB=Vb+Vf……    (1)

    在这一时间,如果启动电压VB被置于比在写时产生的反电动势较低一点(见图5的(3)和(4)),而当反电动势产生时,二极管23和24中的任何一个击穿,因而更多的漏电流流向终端电路25。这样,当提供了终端电路25时,振铃在如图5的(6)所示的在写时终端12和13的电压波形中被消除掉,以及如图5的(7)所示,从写电流的波形中,振铃的影响也被消除。

    由于反电动势是瞬时地产生,终端电压立刻降低至低于启动电压VB,因而不发生击穿。从而,终端电路25再次具有一个高电阻,因此漏电流开始流经经阻尼电阻22。由此,漏电流的总量减小,电流的转换不被延迟。其结果是,写特性没有变坏。

    这样,由于除了阻尼电阻22外又提供了终端电路25,当终端电压低于启动电压VB时,不需要的漏电流被阻尼电阻22消除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阻尼电阻22的阻值相对较高,诸如电流转换特性等不致变坏。

    另一方面,当反电动势产生时,终端电压等于或高于启动电压VB,因此,漏电流流向终端电路25去消除振铃。进一步讲,由于终端电压立刻降低至低于启动电压VB,终端电路25再次具有高阻值,因而电流的转换不被延迟。由此,写特性不会变坏。

    在这个实施例中,阻尼电阻22和终端电路25以并联方式提供,在没有提供阻尼电阻22时也可仅提供终端电路25。

    在这个实施例中,终端电路包括两只二极管23和24,它可以如图7所示包括四只二极管26,27,28和29,因此,两个二极管26和27按照同样的极性方向联接,另两个二极管28和29也按照同样的极性方向联接,由此两对二极管互相之间按相对的极性排列。更进一步说,如图8所示,二极管32和33并联相接而相互之间极性相反,它们可联接于互相间极性相对而串接的二极管30和31之间。

    再进一步说,如图9所示,在二极管23和24之间提供一个电阻34,这样,就可通过置电阻34的阻值于任意的数值来调整漏电流的总量,因此就可根据所用的磁头将漏电流的总量设置至最佳值。当以一个电容器代替电阻34时也可取得同样的收效。

    更有如图10所示,一个包括二极管35和36以同样极性方向相联接的二极管组37和另一个包括二极管38和39以同样极性方向相联接的二极管组40被提供出来,如此,二极管组37的阴极一面接至终端12而阳极一面接地,以及二极管组40的阴极接终端13而阳极一面也是接地。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终端电路25包括一至四个二极管,它也可包括更多数量的二极管。甚之,终端电路25还可包括齐纳二极管。更进一步来说,差分电路14可包括PNP型晶体管15p和16p,如图1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恒流源17a被联接至电源电压+B和磁头1的中点经过接点21接至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如果跨于磁头两端的电位差等于或低于PN结击穿的电压,终端电路保持高阻抗,由此而防止了读和写特性的变坏。

    另一方面,如果在写电流的转换时由于产生急剧的反电动势而使PN结击穿,终端电路呈现低阻抗,使得由反电动势引起的振铃被消除。

    显然,从以上的讲授来看,本发明的许多变化和改进变型都是可能的。所以,可以理解的是在附加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除特别描述的以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其他方面。

磁记录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磁记录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磁记录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磁记录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记录装置.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把一个终端电路包括一对二极管互相以相对的极性相接跨接在磁头两端。当磁头两端的电位差在记录电流的转换时间急剧地变化至等于或高于二极管的击穿电压时,任一二机管击穿,一部分记录电流流向终端电路。结果,急剧变化引起的振铃被消除。当磁头的电位差低于二极管的击穿电压时,任一二极管被反向偏置,终端电路保持高阻抗。流向磁头的记录电流不会外流至终端电路。防止了读和写特性的变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