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i-Fe-P合金基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电镀工艺及复合镀层,尤其是涉及一种以非晶/纳米晶Ni-
Fe-P合金为基体的复合镀层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非晶结构上的特殊性(短程有序),使得非晶材料与传统金属相比,具有优良的力
学性能、抗腐蚀能力、化学活性等优点。非晶材料在室温变形时易诱发局域绝热剪切带形成
单重剪切裂纹而突然断裂失效,几乎不展现宏观的塑性变形特征,这极大地限制了非晶材
料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另一方面,非晶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处于热力学的亚稳状态,这也限
制了非晶材料在较高温度场合下的使用。因此,利用第二相强韧化原理,采用复合技术,在
非晶合金材料中添加高硬度粒子(或纤维),使非晶合金的宏观塑性、冲击韧性得以提高,在
一些非晶材料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复合电镀是采用电化学方法使金属(或合金)与固体微粒(或纤维)共沉积,镀层中
基体金属和添加的固体微粒之间几乎不发生扩散现象,因此兼有基体金属和固体微粒的综
合性能。复合电镀的技术适用性和实用性宽广,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和可操作性,应用将日益
广泛。电刷镀的基本原理与电镀相同,无须镀槽。刷镀时使浸满镀液的镀笔以一定的相对运
动速度在被镀表面上移动,并保持一定的压力,从而使金属离子沉积在被镀材料表面。电刷
镀具有设备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沉积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零部件
的表面强化和修复。因此,采用电刷镀制备非晶/纳米晶复合镀层,充分发挥非晶合金基体
和纳米粒子的优异性能,提高镀层的耐磨性,节约材料,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Ni-Fe-P非晶合金具有高强、良好的耐磨和耐蚀等优异性能,且制备工艺较为成
熟,是复合镀层理想的基体材料,VC1-x、TiC等晶粒长大抑制剂,具有很高的强度、硬度等特
点,可抑制非晶基体高度局域剪切带的形成,并可抑制晶化转变时晶粒的长大速度,降低加
热时间对非晶合金基体晶化转变的敏感性,提高Ni-Fe-P非晶/纳米晶基体制备工艺的可操
作性。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非晶/纳米晶Ni-Fe-P合金为基体,添加晶
粒长大抑制剂作为第二相的复合镀层制备工艺。
一种Ni-Fe-P合金基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复合镀层的基体
材质为非晶/纳米晶Ni-Fe-P合金,Ni含量为复合镀层的80-90wt%,Fe含量为复合镀层的5-
20wt%(优选8-12wt%),P含量为复合镀层的5-15wt%(优选8-12wt%),所述复合镀层中第二相
为VC1-x、TiC等晶粒长大抑制剂,含量为复合镀层的0-5wt%(优选0.5-2wt%)。
本发明之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金属被镀表面的预处理;
(2)第二相粒子的活化;
(3)电刷镀Ni-Fe-P非晶复合镀层;
(4)复合镀层部分晶化的转变。
所述金属被镀表面预处理包括除锈、脱脂、活化过程,可采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
所述的电刷镀工艺参数为:电极的电流密度为0.2-1.2A/mm2,电极相对运动速度为5-
20m/min(优选8-15m/min),施镀温度为30-60℃,镀液Ph值0.5-1.5;
所述电刷复合电镀液组成为;可溶性镍盐2-4mol/L,亚铁盐0.2-1mol/L,羧酸0.2-
0.6mol/L,硼酸15-40g/L,第二相粒子5-25g/L,次磷酸钠或亚磷酸0.1-0.5mol/L,络合剂
0.5-5g/L,还原剂0.5-2g/L;
所述可溶性镍盐包括:硫酸镍、氯化镍;
所述亚铁盐包括:硫酸亚铁、氯化亚铁;
所述羧酸包括:乙酸、甲酸、草酸、柠檬酸等;
所述络合剂包括:酒石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所述部分晶化转变的工艺参数为:转变温度300-330℃,加热时间0.2-0.5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与真空镀法、液态急冷法等方法制备非晶材料相比,电镀法具有设备投资少、镀液成
分简单,稳定性高,寿命较长,原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而与内生复合法(铸造类)制备非晶
复合材料相比,能源消耗更少、组织更均匀;
2. 相比常规电镀而言,镀液中金属离子含量更高,同时两电极间有相对远动故允许使
用较高的电流密度,金属沉积速度快;
3.利用VC、TiC等高硬、高强抑制非晶合金变形时单一剪切带的滑移,促使多重剪切带
的产生和滑移,提高非晶复合镀层的宏观塑性和冲击韧性,同时也可增强复合镀层的耐磨
性;同时VC、TiC等也是一种高效的晶粒长大抑制剂,可在抑制晶化转变时晶粒的长大速度,
降低加热温度和时间对晶化转变的敏感性,提高其晶化转变工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4.通过调整电镀液主要成分的浓度配比,可获得不同成分的复合镀层,满足不同场合
的性能要求;
5.通过晶化转变,使Ni-Fe-P非晶合金内生转变为非晶/纳米Ni-Fe-P合金,提升了非
晶/纳米结构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匹配,使复合镀层内应力降低,可进一步抑制非晶的高度局
域化剪切带的形成,提高复合镀层的冲击韧性和综合性能;
6.可通过调整晶化转变的工艺参数,获得由不同非晶/纳米晶组成比例构成的Ni-Fe-P
合金基体,从而调整复合镀层的性能,满足不同场合的性能要求;
7. 该电镀液配方不含氰化物、六价铬、镉等有毒物质、从而降低电镀液回收处理的成
本和难度,可实现绿色生产;
8. 电刷镀具有设备与工艺简单,尤其对于大型、精密设备的现场不解体修复更具有实
用价值。电刷镀可采用不同型号的镀笔,并配有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不溶阳极,对各种不
同几何形状及结构复杂的零部件都可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非晶/纳米晶Ni-Fe-P合金/VC复合镀层的制备
非晶/纳米晶Ni-Fe-P合金/VC复合镀层,基体材质为非晶/纳米晶Ni-Fe-P合金,Ni含量
为复合镀层的83.4wt%,Fe含量为复合镀层的10.6wt%,P含量为复合镀层的5.3wt%,VC含量
为复合镀层的0.7wt%。
其电镀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被镀金属表面的预处理:镀材选用45号钢板,被镀表面先后经机械加工,然后在超
声波清洗机采用20wt%氢氧化钠溶液以去油脂,最后,采用12wt%盐酸溶液去除被镀表面的
氧化膜,活化金属表面;
(2)固体微粒的活化处理:将400目VC微粒加入到15wt%的盐酸溶液清洗,备用;
(3)复合电镀液组成为:氯化镍0.2 mol/L、硫酸镍1.8mol/L、硫酸亚铁0.3mol/L,硼酸
20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g/L、酒石酸0.5g/L,乙酸0.3mol/L,VC5g/L、次磷酸钠0.24 mol/
L,碘化钾0.5g/L,滴定盐酸至pH值至1;
(4)复合镀层的制备:阳极采用平板石墨,电极的电流密度为0.45 A/mm2,电极相对运
动速度为8 m/min,施镀温度为40℃;
(5)复合镀层的后处理:将被镀产品在温度320℃下保温0.2 h,使非晶Ni-Fe-P合金基
体转变为非晶/纳米晶Ni-Fe-P合金基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之非晶/纳米晶Ni-Fe-P合金//TiC复合镀层,基体材质为非晶/纳米晶Ni-Fe-
P合金,Ni含量为复合镀层的82.6wt%,Fe含量为复合镀层的8.1wt%,P含量为复合镀层的
7.2wt%, TiC含量为复合镀层的2.1wt%。
其电镀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电镀表面的预处理:镀材选用Q235号钢板,首先经铣、磨、研磨加工被镀表面,然后,
采用20wt%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去油脂,最后,采用12wt%盐酸溶液去除被镀表面的氧化膜,活
化金属表面;
(2) 微粒的活化处理:将400目的TiC微粒加入到25wt%的盐酸溶液中,加热至65℃处理
30min,用蒸馏水清洗3次,备用;
(3)复合电镀液组成:硫酸镍2.5mol/L,硫酸亚铁0.2mol/L,草酸0.4mol/L,硼酸15g/L,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8g/L,TiC15g/L,次磷酸钠0.4mol/L,碘化钾0.5g/L,再加入盐酸调节
pH值至1.5;
(4)复合镀层的制备:阳极采用平板石墨,电极板电流密度为0.6A/mm2,施镀温度为45
℃;
(5)复合镀层的后处理:将被镀产品在温度310℃下保温0.3 h,,使非晶Ni-P合金基体
转变为非晶/纳米晶Ni-Fe-P合金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