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419393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28769.7

申请日:

2016.12.09

公开号:

CN106402037A

公开日:

2017.02.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29/42申请日:20161209|||公开

IPC分类号:

F04D29/42

主分类号:

F04D29/42

申请人:

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周成尧; 胡辽平; 张爱明; 杨国旗; 李庆斌; 官庆武; 周马兰; 李杰; 程云荣

地址:

421005 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合江套路19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代理人:

邹小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压气机蜗壳的进气口由双纽线进气孔与圆柱孔组合而成,双纽线进气孔的出气口与圆柱孔的进气口连接,双纽线进气孔的出气口直径与圆柱孔的直径同为D1,D1略大于压气机叶轮进气端的直径D2,以保证压气机叶轮能够在圆柱孔正常旋转。压气机蜗壳的进气口设计为双纽线形,其形状适合空气流束,能够改善压气机蜗壳内空气流场的均匀性,降低空气在压气机进口的流动损失,提高压气机的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1.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其特征是:压气机蜗壳的进气口由双纽线进气孔
与圆柱孔组合而成,双纽线进气孔的出气口与圆柱孔的进气口连接,双纽线进气孔的出气
口直径与圆柱孔的直径同为D1,D1略大于压气机叶轮进气端的直径D2,以保证压气机叶轮
能够在圆柱孔正常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其特征是:双纽线进气孔为双
纽线形,双纽线进气孔的孔长为L1,双纽线进气孔的进气口直径D及双纽线按双纽线方程、
双纽线进气孔的孔长L1及双纽线进气孔的出气口直径D1确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其特征是:通过压气机特性试
验测试或CAE计算压气机特性对双纽线进气孔的孔长L1、进气口直径D及双纽线进行修改,
以压气机内空气流动损失最少即压气机效率最高为最佳选择。

说明书

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压气机蜗壳。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技术是利用发动机排出废气的能量,通过涡轮旋转带动涡轮叶轮转动变
为机械功,与涡轮叶轮同轴的压气机叶轮也以同样的速度高速运转,将新鲜空气压缩后,送
入发动机气缸,提高发动机气缸的空气密度和充气量,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改善了燃
油的燃烧条件,使燃油充分燃烧,因而降低了燃油消耗,减少了排入大气的废气中有害物的
比例,进而最终实现环保节能,提高发动机功率的作用,同时对发动机在高原工作时起到恢
复功率的作用。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降低油耗和排放,其中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优化
匹配涡轮增压器,提高增压器总效率。而增压器的总效率包括压气机效率,提高压气机效率
就可提高增压器总效率。降低空气在压气机内的空气流动损失,就可提高压气机工作效率。

目前,压气机蜗壳进气口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圆柱孔,如附图1所示,压气机蜗壳1
的进气口1-1为圆柱孔。第二种为圆锥孔与圆柱孔组合形,如附图2所示,压气机蜗壳1的进
气口由圆锥孔1-2与圆柱孔1-3组合而成,圆柱孔1-3与圆锥孔1-2的小端连接,其结合部采
用圆弧过渡。第三种为大圆柱孔、圆锥孔及小圆柱孔组合形,如附图3所示,压气机蜗壳1的
进气口由大圆柱孔1-4、圆锥孔1-5及小圆柱孔1-6组合而成,圆锥孔1-5的大端与大圆柱孔
1-4连接,其结合部采用圆弧过渡,小圆柱孔1-6与圆锥孔1-5的小端连接,其结合部采用圆
弧过渡。

这三种形式的进气口存在同一个问题,就是压气机蜗壳进气口的空气流场不够均
匀,气流流动损失较大,降低了压气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
机蜗壳,采用双纽线进气口能够改善压气机蜗壳内空气流场的均匀性,降低空气流动损失,
提高压气机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压气机蜗壳的进气口由
双纽线进气孔与圆柱孔组合而成,双纽线进气孔的出气口与圆柱孔的进气口连接,双纽线
进气孔的出气口直径与圆柱孔的直径同为D1,D1略大于压气机叶轮进气端的直径D2,以保
证压气机叶轮能够在圆柱孔正常旋转。

双纽线进气孔为双纽线形,双纽线进气孔的孔长为L1,双纽线进气孔的进气口直
径D及双纽线按双纽线方程、双纽线进气孔的孔长L1及双纽线进气孔的出气口直径D1确定,
并通过压气机特性试验测试或CAE计算压气机特性对双纽线进气孔的孔长L1、进气口直径D
及双纽线进行修改,以压气机内空气流动损失最少即压气机效率最高为最佳选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压气机蜗壳的进气口设计为双纽线形,其形状适合空气流束,较圆柱形或圆锥形流场
更均匀,能够降低空气在压气机进口的流动损失,提高压气机的工作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进气口圆柱孔的压气机蜗壳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进气口为圆锥孔与圆柱孔组合形压气机蜗壳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进气口为大圆柱孔、圆锥孔及小圆柱孔组合形压气机蜗壳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双纽线进气口压气机蜗壳与压气机叶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压气机蜗壳1的进气口由双纽线进气孔1-7与圆
柱孔1-8组合而成,双纽线进气孔1-7的出气口与圆柱孔1-8的进气口连接,双纽线进气孔1-
7的出气口直径与圆柱孔1-8的直径同为D1,D1略大于压气机叶轮2进气端2-1的直径D2,以
保证压气机叶轮2能够在圆柱孔1-8正常旋转。

双纽线进气孔1-7为双纽线形,双纽线进气孔1-7的孔长为L1,双纽线进气孔1-7的
进气口直径D及双纽线按双纽线方程、双纽线进气孔1-7的孔长L1及双纽线进气孔1-7的出
气口直径D1确定,并通过压气机特性试验测试或CAE计算压气机特性对双纽线进气孔1-7的
孔长L1、进气口直径D及双纽线进行修改,以压气机内空气流动损失最少即压气机效率最高
为最佳选择。

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采用双纽线进气口的压气机蜗壳,压气机蜗壳的进气口由双纽线进气孔与圆柱孔组合而成,双纽线进气孔的出气口与圆柱孔的进气口连接,双纽线进气孔的出气口直径与圆柱孔的直径同为D1,D1略大于压气机叶轮进气端的直径D2,以保证压气机叶轮能够在圆柱孔正常旋转。压气机蜗壳的进气口设计为双纽线形,其形状适合空气流束,能够改善压气机蜗壳内空气流场的均匀性,降低空气在压气机进口的流动损失,提高压气机的工作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