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胎式胎压计的改良结构 本发明系一种随胎式的简易胎压计的改良结构。
目前,一般车辆使用的配件种类繁多,其中,由于轮胎之胎压过高于高速长时间行驶时,因胎内空气受轮胎与地面磨擦高热的影响会有膨胀而撑破轮胎的危险,而胎压过低则影响胎纹与地面接触的性能,影响传动或刹车的可靠性,故而测量胎压系为一般驾驶者需要经常所做的安全检查工作。为此,一般使用的胎压计种类繁多,可分为电子式及机械式两大类,其中,电子式胎压计的内部的电子零件十分复杂,而且需用电池,使用上甚为不便,需经常更换电池。再者,使用的水银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一般机械式胎压计的内部具有弹簧及相关的结构,体积甚大,随身携带甚为不便,故有笔形胎压计的设计。然而,无论电子式或机械式的仍有以下使用上的不便之处,即:
1.携带式易遣失;携带式之结构极易随身携带,但易随手放置而遗失,重新购置则花费额外开支。
2.使用上不方便:一般车辆的轮胎为避免漏气而于气嘴上螺设有一铜塞,要测量胎压时则需将该铜塞螺下后,再以胎压计测试后,待轮胎泄气或充气完成保持一定胎压再行将铜塞螺回,而四个轮子必须一一作四次,造成人力及时间上的浪费,故在使用上确感不便,且在测量过程中铜塞卸下气嘴后,由于体积甚小仍有可能遗失,故有改良的必要。
3.制作不易:无论电子式或机械式的结构均较复杂,故在制作及维修上,均十分地不便,成本亦高。
4.影响行车的安全:由于上述使用上的不便,一般使用者对于胎压是否充足多半以目测或脚踏轮胎之方式为之,太高或太低误差甚大,极易对行车安全造成不良的影响。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于轮胎上而不需携带以免遗失,且使用方便的胎压计。
按照本发明的构思,提供一种随胎式简易胎压计之改良结构,其系将壳体直接固定于轮胎气嘴上,并以壳体内之顶针配合弹簧及封塞,使顶针及封塞可为气嘴喷出的空气推顶指示出其轮胎内部之胎压,形成一常态之设计,使用者无需作任何的动作即可观察各轮胎之胎压,待胎压异常时,再行拆下胎压计,而可对轮胎进行充气或泄气的动作,而达到使用的方便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随胎式胎压计的改良结构,其壳体开口端直接固定于轮胎之气嘴上,并于壳体设刻度,内部具一顶针,顶针中段处设封塞,封塞与壳体封闭端间设弹簧,使顶针具有顶向壳体开口端之力,壳体开口端之顶针端部直接顶向气嘴之充气针体。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之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以最佳实施例配合其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其中附图为:
图1系本发明胎压计与轮胎配装后的示意图;
图2系本发明胎压计第一实施例立体系统分解图;
图3系本发明胎压计第一实施例组合剖面图。
图4系本发明胎压计第一实施例测量胎压动作示意图。
图5系本发明胎压计第一实施例充气动作示意图。
图6系本发明胎压计第二实施例立体系统分解图。
图7系上述第二实施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8系上述第二实施例组合动作示意图。
图9系本发明胎压计第三实施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0系本发明胎压计第四实施例组合动作示意图。
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设计要点系在于使各轮胎10之气嘴11上犹如习用之铜塞一般直接螺设有一本发明之胎压计20,使胎压计20成为各轮胎10的基本配件,而驾驶者无需再行购置,且可直接由各轮胎10上的胎压计20判读出轮胎10的胎压,以提高行车的安全及使用的方便性。
请配合参阅图2、3、4所示,本发明之胎压计20主要具有一可直接螺锁于轮胎10气嘴11上的壳体21及设于壳体21内部之顶针22、弹簧23、封塞24等,其中,壳体21为一圆筒体,整体为透明的,外部套固一成圆筒状且开口向下之罩体25,罩体25顶部封闭端设有透明的视窗250,在该视窗250侧方的罩体25部位上设有刻度251,而于顶部中央处向下突伸出容柱252,而容柱252内部有一中空圆柱状弹簧室253,供弹簧23之顶部穿入,以将弹簧23之顶部固于容柱252内。弹簧室253之中央设穿孔254,以供顶针22穿过。罩体25的于顶针22穿过处另设有具外螺纹的打气罩接头255。
而壳体21之中央处设有一隔板210将壳体21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的容置室211中容置封塞24,下半部的结合室212设内螺纹以可与气嘴11螺合成一体。隔板210之中央设穿孔213以供顶针22之中段处从中穿过。穿孔213之侧方于隔板210上设通孔214,使容置室211与结合室212相互连通。
而容置室211内之封塞24为一中空圆柱体,其外径与容置室211内径相当,其近壳体21的隔板210处另设一间板240,间板240将封塞24上、下各隔成弹簧室241及容垫室242,其中,弹簧室241容设有弹簧23,使弹簧23之底端顶压于间板240上,使封塞24具有向下之压力,而间板240之中央设穿孔243供顶针22从中穿过。顶针22穿于弹簧23内部。顶针22之中段处为一直径大于穿孔243的限止块220,以限止顶针22之行程。间板240于穿孔243之侧方另设有通孔244以连通弹簧室241及容垫室242。容垫室242近间板240处的内径较小部为密气部245,而近隔板210处的内径较大部为通气部246。容垫室242容设一封垫26,该封垫26之直径与密气部245相当,封垫26之中央设穿孔260为顶针22穿过。穿孔260另设封环261,使封垫26与顶针22具有气密之效果。封垫26的底面上另设有数道顶墙262,顶墙262间形成通道263,使封垫26落至通气部246时,其顶墙262与隔板210顶靠,使封垫26与隔板210保持距离以便打气时通气之用。
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当将本发明胎压计螺锁于气嘴11上,平时顶针22仅顶靠于气嘴11的充气针体11上而已,不致作动该充气针体11。而要测量轮胎10中的胎压时,如图5所示,直接将顶针22下压压制气嘴11的充气针体110,使轮胎10内的气流经壳体21的隔板210上的通孔214流入封垫26下方的空间,封垫26受气流之顶冲进入封塞24之密气部245内,使封垫26封闭住封塞24之通孔244形成气密的形态,随之推动封塞24向上移动,使封塞24之顶缘超过视窗,使用者可由罩体25之外部视窗250配合刻度251观得轮胎10之胎压。不测量时,放开顶针22,顶针22上移,即不致顶压充气针体110,轮胎10之气体不致再行释出而保持现有胎压。
倘使用者发现胎压不足时,可直接以打气机压制罩体25顶部,使打气罩直接压制于罩体25之接头255上固定,其打气罩即可压制顶针22下压充气针体110,使气嘴11开启,而打气机之空气经由穿孔244进入弹簧室241内,由通孔244进入容垫室242内向下推动封垫26,至封垫26向下落至通气部246内,空气经由封垫26周缘与通气部246间的空隙、通道263向下经隔板210之通孔214进入气嘴11对轮胎10充气。待充气完成时,打气机之打气罩离开罩体25的瞬间,轮胎10之空气瞬间回冲,充气针体110亦上顶顶针22,即如图4所示,瞬间显示充气后之胎压,同时气嘴11即行封闭,使轮胎10得以保持一定的胎压。
藉由上述之结构,实可得到以下的优点:
1.使用方便:由于本发明直接属胎轮10之附属配件,于轮胎10上即设有本发明,使用者无需再行使用习知之胎压计,更无需重复的测量,驾驶者可直接由本发明之胎压计20上判读,使用上甚为方便。
2.可直接充气:由前述之说明,本发明可直接充气,使轮胎10保持在一定的胎压上,无需以胎压计测量后再行充气,提高整体使用的方便性。
3.无遗失之忧:由于胎压计20均固定于轮胎10上,且成锁固的形态,无携带遣失的缺失。
4.行车安全性高:由于驾驶者可直接进行判读胎压的大小,可确保轮胎10之胎压是否在安全的标准内,以提高行车上的安全性,更可随时充气,保持一定轮压,不致受到驾驶者的怠惰影响。
另请参阅图6、7、8所示,其系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本发明之壳体21顶部亦可设成封闭状,而无该顶部设容柱215,以供顶针22之顶部伸入其间,而容柱215上另设有刻度216以指示不同的刻度216可告知使用者胎压之度数,而壳体21之底部则设有内螺纹之结合室212以螺合于轮胎之气嘴11外部。
前述之顶针22顶部伸入容柱215内,于容柱215下方之杆体外部上套设一弹簧23,于弹簧23之下方另设有突出的弹簧垫221,使弹簧23之顶部抵顶于容柱215之底缘,而底缘则抵顶于弹簧垫221,使顶针22具有向下顶持的态势。另外,于顶针22设置弹簧垫221位置之下方另套设有一封塞24,其封塞24中央具穿孔247供顶针22穿过,而周缘延伸出周壁248以与壳体21内壁密贴,更可配合封环27设于周壁248上,以提高整体之气密性,使封塞24至气嘴11间形成一气密的空间。
与轮胎10配置时,直接将胎压计20螺设于气嘴11上,使胎压计20之顶针22底端直接顶压于气嘴11中央突起之充气针体110,使轮胎10之空气可直接充入封环27及气嘴11间,如图6所示,并推顶封环27连动顶针22压缩弹簧23以使顶针22进入容柱215内,配合刻度216的设置,以可根据进入的长度显现出轮胎10当时之胎压,如此使用者即可轻松的判读出轮胎10之胎压。倘胎压不足时,其气嘴11进入胎压计20之压力不足,立即可经由胎压计20告知驾驶人,而使驾驶者可立即补充,不致影响行车之安全,如此之结构亦具有前述一实施例之优点。
而于本发明之壳体21相对于内螺纹213顶缘另设有挡缘217以抵顶住封塞24,使之不致向下脱出壳体21。
另外,请配合参阅图9所示,其系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即将本发明之壳体21外部另设罩体25,其罩体25系成整体透明之形态,而壳体21内部则不具隔板210等结构者。
又,请配合参阅图10所示,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主要系将壳体21顶部中央设有一穿孔218,以供顶针22之顶部伸穿出,壳体21之外部直接设置刻度216,借封塞24之高度变化以指示出不同的胎压,如此之实施例结构均可达到前述各项之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