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机壳加工系统和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机壳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金属机壳加工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对电子产品的机壳的成型技术包括如下几种方式:冲压成型、压铸
成型、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数控机床)加工等,其中压铸成型,利
用模具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形成电子产品的机壳。但该种压铸成型方式
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需要对厚度不一致的机壳进行加工时,由于金属表
面的受力不一致,造成收到的应力过大,进而使生产金属机壳的良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对厚度不一致的电子产品的机壳进行压铸成型时,
由于金属材料表面受力不一致,造成产良率降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避免金
属表面的受力不一致,造成金属机壳质量良率低的金属机壳加工系统和方法
一种金属机壳加工系统,包括:作业模块,包括模具、加热装置及加压装
置,所述模具具有容腔,金属材料置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金属
材料进行加热,所述加压装置用于对所述金属原材料进行加压,其中,所述加
压装置包括第一加压单元与第二加压单元,所述第一加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加压
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容腔的相对侧面,用于对金属材料的对应面分别进行加压;
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控制装置与压力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检测所
述容腔内的温度,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所述压力控制装置控制所述
第一加压单元与第二加压单元交替且逐步的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压。
上述金属机壳加工系统利用第一加压单元与第二加压单元分别对金属原材
料的两侧逐步、交替的对金属原材料进行加压,特别是需要对厚度不一致的机
壳进行加工时,减小金属材料受到的应力,提高金属机壳的生产良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压单元通过液体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压单元通过气体对所述金属材料进行加
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加压
单元或第二加压单元的压力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设定单元,通过接收控制指令
以控制所述第一加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加压单元的压力值。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机壳加工系统成型金属机壳的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将金属材料放入所述模具的容腔内;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金属材料
加热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加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加压单元分别交替且逐步地对金
属材料进行加压,形成金属机壳。
上述金属机壳的成型方法利用第一加压单元与第二加压单元分别对金属原
材料的两侧逐步、交替的对金属原材料进行加压,特别是需要对厚度不一致的
机壳进行加工时,减小金属材料受到的应力,提高金属机壳的生产良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加压单元分别交替且
逐步地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压,形成金属机壳的步骤包括:所述第一加压单元通
过向模具的容腔内注入液体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加压单元分别交替且
逐步地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压,形成金属机壳的步骤包括:所述第二加压单元通
过向模具的容腔内充入气体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金属材料加热进行加热的步骤
包括:所述温度控制模块控制加热装置将所述金属材料加热至熔融的临界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加压单元分别交替且
逐步地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压,形成金属机壳的步骤包括:通过接收设定的指令,
控制所述第一加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加压单元每次加压的压力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金属机壳加工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金属机壳加工系统的加压装置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金属机壳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附图1、图2,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金属机壳加工系统10,
包括:作业模块100与控制模块200,其中作业模块100包括模具110、加热装
置120及加压装置130,其中模具110具有容腔,将预将其加工成金属机壳的金
属材料置于该容腔内,加热装置120可用于对在容腔内的金属原材料进行加热,
直至将金属原材料加热至临近熔融状态。加压装置130用于对金属原材料进行
加压,其中,加压装置130包括第一加压单元131与第二加压单元132,第一加
压单元131与第二加压单元132分别设置于所述容腔的相对侧面,用于对金属
材料的对应面分别进行加压。
控制模块200,包括温度控制装置210与压力控制装置220,温度控制装置
210可检测所述容腔内的温度,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120对进行加热,所述压力
控制装置220控制所述第一加压单元131与第二加压单元132交替的对金属材
料进行加压。具体地,压力控制装置220具有压力传感器,压力控制装置220
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容腔内所加的压力值,并控制第一加压单元131与第二加
压单元132交替的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压。
更详细地,控制模块200还包括设定单元230,工作人员可通过该设定单元
230设定第一加压单元131与第二加压单元132每次向容腔内加压的压力值,压
力控制装置220根据工作人员所设定的压力值,控制第一加压单元131与第二
加压单元132每次向容腔内加压的压力。
请参阅图1及图2,下面对利用上述金属机壳加工系统10成型金属机壳的
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S110:将所述预成型结构放入所述模具的容腔内;
在此步骤之前,可对放入模具容腔内的金属原料进行初步的预处理,对金
属原材料做初步成型,将金属原材料做成大小、形状跟需要做成的金属机壳相
当的预成型结构。再将上述预成型结构放入模具110的容腔内,并形成密闭的
空间,为后续的作业做准备。
S120: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一成型结构加热进行加热;
温度控制模块210控制加热装置130将预成型结构加热至熔点状态附近,
使预成型结构可因力的作用,形状发生改变。
S130:所述第一加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加压单元分别分步且交替对预成型结
构进行增压,形成金属机壳。
加压装置130的第一加压单元131与第二加压单元132分别对预成型结构
的相对的两个侧面进行加压。具体地,第一加压单元131向模具110的容腔内
注入液体对预成型结构进行加压,第二加压单元132利用向模具110的容腔内
充入气体对预成型结构进行加压。压力控制装置220控制第一加压单元131与
第二加压单元132交替地对预成型结构进行加压。详细的说,压力控制装置220
具有压力传感器,压力控制装置220可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第一加压单元131
与第二加压单元132向容腔内预成型结构的表面所加的压力值。起初压力控制
装置220控制第一加压单元131向容腔内注入液体对金属材料的一侧面(A面)
进行加压,使预成型结构由于压力的作用固定在容腔内,待第一加压单元131
向容腔内注入一定压力的液体后,压力控制装置120控制第一加压单元131停
止向容腔内注入液体,并控制第二加压单元132向容腔内充入气体,对金属材
料的A面的相对面(B面)进行加压,待第二加压单元132向容腔内注入一定
压力的气体,使注入气体的压力大于上述注入液体压力的某一定值后,压力控
制装置120便控制第二加压单元132停止向容腔内充入液体,并控制第一加压
单元131继续向容腔内注入液体,对金属材料的A面继续进行加压,这样加压
控制装置120交替地、逐步地对容腔内的金属材料的A、B两面进行加压,直至
达到符合要求的金属机壳。
除上述内容之外工作人员可通过设定单元230设定第一加压单元131与第
二加压单元132上述每次向容腔内的所加的压力值,上述压力控制装置220可
依工作人员输入到设定单元230的压力值控制第一加压单元131与第二加压单
元132每次向容腔内所加的压力。
上述金属机壳成型方法由于是利用第一加压单元与第二加压单元分别对金
属原材料的两侧逐步、交替的对金属原材料进行加压,减小金属材料受到的应
力,避免了由于压力的作用而导致的金属机壳的弯曲、断裂等质量问题,提高
金属机壳的生产良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
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
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
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