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液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装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加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饮料或化妆品灌装领域,经常需要向储液槽添加生产液,在实际生
产中,为了不耽误不使机器停产,工人们还需要经常观察储液槽的储液情
况,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现在虽然有自动抽液装置将生产液抽进储液
槽,但是工人们仍需要经常观察储液槽,避免储液槽被加满造成生产液外
泄,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一种可以自动调节加液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可自动调控为设备加液,避免加液
过多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包括感压装置、动力装
置、加液装置,所述感压装置由外箱、磁块、导体片、限向杆、永磁体、
绝缘导线、导电片,所述外箱上部敞开,所述永磁体位于外箱底部,所述
磁块悬浮在外箱内部,所述导体片位于磁块两端,与外箱内壁无缝隙接触,
所述导电片有两块,位于内壁,其中一块与绝缘导线连接,所述限向杆固
定在永磁体上;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磁铁、通电片、永磁块、衔接导体片、操纵杆、
动力舱,所述电磁铁分别位于动力舱上下底面,所述通电片位于电磁铁一
端,与电磁铁相连,所述永磁块位于电磁铁之间,所述衔接导体片位于永
磁块一端,与通电片同向,所述操纵杆一端固定在永磁块上,一端穿过底
部电磁铁与活塞相连。
所述加液装置位于动力装置下部,包括加压箱、活塞、出液管,所述
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穿过底部电磁铁与活塞相连,所述出液管位于水箱底
部。
所述外箱、磁块、永磁块、动力舱皆为矩形。
所述导体片之间连有导线从磁块内部穿过,所述磁块可在永磁体自由
滑动。
所述绝缘导线与衔接导体片相连。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在生产液减少的时候为设备自
动加液,在生产液达到标准体积或质量的时候,停止加液,避免加液过多
的现象发生,基本上实现自动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间接提高了企业
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感压装置;2、动力装置;3、加液装置;101、外箱;102、
磁块;103、导体片;104、限向杆;105、永磁体;106、绝缘导线;107、
导电片;201、电磁铁;202、通电片;203、永磁块;204、衔接导体片;
205、操纵杆;206、动力舱;301、加压箱;302、活塞;303、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图1中,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包括感压装置1、动力装置2、加液装
置3,所述感压装置1由外箱101、磁块102、导体片103、限向杆104、永
磁体105、绝缘导线106、导电片107,所述外箱101上部敞开,所述永磁
体105位于外箱101底部,所述磁块102悬浮在外箱101内部,所述导体
片103位于磁块102两端,与外箱101内壁无缝隙接触,所述导电片107
有两块,位于内壁,其中一块与绝缘导线106连接,所述限向杆104固定
在永磁体105上;
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电磁铁201、通电片202、永磁块203、衔接导体
片204、操纵杆205、动力舱206,所述电磁铁201分别位于动力舱206上
下底面,所述通电片202位于电磁铁201一端,与电磁铁201相连,所述
永磁块203位于电磁铁201之间,所述衔接导体片204位于永磁块203一
端,与通电片202同向,所述操纵杆205一端固定在永磁块203上,一端
穿过底部电磁铁201与活塞302相连。
所述加液装置3位于动力装置2下部,包括加压箱301、活塞302、出
液管303,所述所述操纵杆205的另一端穿过底部电磁铁201与活塞302相
连,所述出液管303位于水箱301底部。
所述外箱101、磁块102、永磁块203、动力舱206皆为矩形。所述导
体片103之间连有导线从磁块102内部穿过,所述磁块102可在永磁体105
自由滑动。所述绝缘导线106与衔接导体片204相连。
本发明的技术解释:在生产液达到标准体积或质量挤压磁块102所在
的高度设为标准高度,此时导电片107紧挨着磁块102。当生产液减少时,
磁块102在永磁体105斥力作用下,高度上升,导体片103与导电片107
接触通电,动力装置2底部电磁铁201通电产生斥力,永磁块203受力向
上运动,带动活塞302向上运动,当永磁块203运动到与顶部的电磁铁201
接触时,通电片202与衔接导体片204接触通电,永磁块203受到斥力向
下运动,带动活塞302向下运动,挤压加压箱301内的生产液进入储液槽,
当储液槽的生产液达到标准容积时(相比之前的容积增加,压强增大),磁
块102高度下降,导电片107与导体片103脱离接触,断电,一次加液过
程完成。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在生产液减少的时候为设备自动加液,在生产
液达到标准体积或质量的时候,停止加液,避免加液过多的现象发生,基
本上实现自动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间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