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生产工艺。目前与之密切相关的技术是采用压铸法(松原弘美,“粒子分散强化型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日本专利JP59-145742)生产陶瓷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这种方法的工艺过程是首先将陶瓷粉末制成多孔的成型体,均匀地放入铸型中浇铸金属,随后通过500-1000大气压的压力使金属液体浸入多孔的成型体。凝固后再进行轧制或挤压,使多孔成型体碎裂呈颗粒状分散在金属之中,从而获得整体复合的陶瓷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该方法在复合过程中需加压,复合后还需轧制或挤压,原材料需再加工才能成为最终产品,因此工艺过程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金属陶瓷表面复合材料及其生产工艺,使金属和陶瓷的复合及其产品的成型在浇铸凝固过程中一次完成,省掉了加压及后续加工过程,直接获得内部为金属基体,表层为金属陶瓷复合层的产品,能提高金属表面的耐磨、耐冲刷、耐热性能、节约金属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混料,同时将砂型预热,然后将混合好的浆料喷刷到砂型表面发泡,发泡处理后合箱静置,同时将金属熔化,然后用常压普通铸造方法浇铸成型。
本发明所用原材料由混合剂、无机粘接剂、有机粘接剂、发泡剂、增强剂、金属基体材料组成。其中采用水作为混合剂,比例为10-60%wt,硼酸、硼酸钠中的任一种作为无机粘结剂,比例为1-10%wt,采用工业糖浆、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甲基纤维树脂中任一种作为有机粘结剂,比例为1-10%wt:采用烷基磺酸钠或烷基磺酸钾或氨基甲酸乙脂作为发泡剂,比例为1-10%wt;选用工业SiO2、Al2O3、MgO、SiC、Si3N4、AlN和ZrO2中任一种陶瓷粉末做增强剂,比例为30-80%wt。金属基体材料采用铸铁、或铸钢、或铸造铝合金、或铸造铜合金。
在所用材料中,上述每种陶瓷材料均粉碎成粒度0.01~1mm的粉末,烷基磺酸钠或烷基磺酸钾或氨基甲酸乙脂为市售20-80%wt的水溶液;工业糖浆为工业所用比重2-4g/cm2的液体。其它各种物质纯度为90%-99.99%。
混料在搅拌桶中通过电机以500-2000转/分的速度带动购买的搅拌器进行。加料顺序依次为混合剂、无机粘结剂、有机粘结剂、发泡剂和增强剂,每种物质加入后搅拌5~10分钟再添加入下一种物质,直至最后陶瓷粉末在混合液中呈悬浮状态(搅拌桶底部无沉淀)。
砂型预热在80℃~200℃进行6~14小时。
对预热后的铸造砂型的表面喷刷发泡。喷刷发泡是通过搅拌器上的喷嘴,用压力为(1~10)公斤/mm2地压缩空气,以(1~5)公斤/分的流量将混合的浆料喷刷到预热后的铸造砂型表面,通过有机物的燃烧挥发及发泡剂的作用,在泥芯表面形成2-8mm厚的多孔陶瓷层。多孔陶瓷层中的孔洞应均匀分布,并相互联通,孔洞尺寸大小应控制在0.5-2mm之间。
本发明最终产品的表面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基体为金属,该金属为有色金属或其合金,黑色金属或其合金。复合层与基体之间无分离界面,金属由基体到表面连续过渡。复合层中陶瓷颗粒均匀分布,含量为10%~70%wt。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出的表面浸渗复合工艺使金属与陶瓷在金属表面复合,而不是整体复合。在金属表层(如图2),由于陶瓷颗粒的强化作用,使金属表面的耐磨、耐冲刷和耐热等性能提高。因此,对于只要求材料表面性能的场合,可大大节约金属材料。
(2)、本发明采用常压普通铸造方法实现金属与陶瓷的复合,避免了其它方法中的加压等其它复杂工艺过程,简化了生产工艺过程。
(3)、通过普通铸造方法可使金属与陶瓷的复合与产品的成型一次完成,直接获得带有金属陶瓷复合层的各种尺寸的最终产品,而不再进行后续加工而直接使用。而采用其它方法,金属与陶瓷复合后,往往需要后续加工才能使用。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亚共晶灰口铸铁与SiO2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形态。
下面予以说明:
实施例1:
亚共晶灰口铸铁-SiO2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取(按重量百分比加料)
按照上述工艺流程配料组分采用粒度为0.5mmSiO2陶瓷粉末68%,硼酸2%,工业糖浆6%,烷基磺酸钠6%,水18%,按前述加料顺序加料,混料[1],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采用每种物质加入后均以1000转/分搅拌混合5分钟,砂型预热[2]为砂型在150℃预热10小时,将混合后的料浆喷刷发泡[3],喷刷时,压缩空气压力5公斤/mm2,喷料流量3公斤/分,将混合材料浆喷刷到预热后的铸造砂型表面,形成厚度为2-5mm,孔洞尺寸为0.5-2mm,均匀分布,且相互连通的多孔陶瓷层合,合箱静置[4]20分钟,铸铁熔化[5]后的浇铸[6]温度1250℃。
按此工艺参数浇铸后可在铸铁表面获得2-5mm厚的金属陶瓷复合层。该复合层所含SiO2陶瓷颗粒的重量百分比为30-60%,复合层中金属的显微硬度为HV260,高于基体金属的显微硬度,复合层在850℃的热疲劳性能为基体的2倍。
实施例2:
在铸造铝合金ZL101(Al-7%Si)表面制备Al2O3陶瓷颗粒增强的金属陶瓷复合层。
按照提出的工艺流程,其配料组分采用,粒度为0.5mm的Al2O3陶瓷粉未60%,硼酸4%,工业糖浆9%,烷基磺酸钠8%,水19%。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采用每一种物质加入后,均以1000转/分搅拌速度。搅拌混合5分钟,砂型在150℃预热12小时,喷刷时,压缩空气压力4公斤/mm,喷料流量2.5公斤 分,将混合材料浆喷到预热后的铸造砂型表面,形成厚度为2-5mm,孔洞尺寸为0.5-2mm均匀分布,且相互连通的多孔陶瓷层。合箱后静置20分钟,浇铸温度720℃。
按此工艺参数可在Al-7%Si铝合金表面获得厚度为4mm的复合层,其耐磨性为基体金属的3倍。
实施例3:
在铸造铜合金(ZQSn6-6-3)表面制备Al2O3增强的金属陶瓷复合层。
除浇铸温度采用1100℃,其余配料成份和工艺参数与实施例2相同,浇铸后可在铜合金表面获得4mm厚的金属陶瓷复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