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和在纺织机工位上使用吸入空气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工位的纺织机,其分别配置有具有至少一个吸气通道口
的吸气通道,该吸气通道口布置在用于吸入含纤维空气的工位区域中。吸气通道能被施加
用于吸入空气的负压,其中已被吸入的空气能够被引导通过被设置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元
件到达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能被施加超压,以便将过滤后的空气经由至少一个排气通道
口送出。
背景技术
此类纺织机已被熟知,并以DE102009036409A1和DE102005051502A1公开的环锭纺
纱机为例进行描述。
在已知的所述环锭纺纱机中,含纤维空气通过布置在环锭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区域
中的吸管吸走。为此,提供负压源,该负压源设置在过滤元件(用于过滤经由吸管被吸走的
空气)的与所述吸管背离的气道侧。负压源设置在插接有过滤元件的排气通道中。在包括负
压源的一侧,排气通道敞开设计,由此过滤后的空气可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空气调节系统
导出至环锭纺纱机周围的纺纱空间中。
含纤维空气的类似的吸入和过滤原理由文献DE102008058518A1公开。由该文献所
知的环锭纺纱机包括多个吸入连接点,其布置在牵伸装置的下输出辊的下方。吸入连接点
连接至集气管路,通过该集气管路负压被引入吸入连接点。集气管路还在气流方向上(中间
有过滤元件)联接至负压源。从负压源吸入且经过滤装置过滤的空气被引出至纺纱空间中。
所述已知纺纱机的共同特征在于,含纤维空气能够在工位预定位置处被吸出。然
而,以这种方式不能防止纤维尘或其它包含在空气中的污染微粒影响工位的纱线处理元件
或一个或多个工位的功能单元,并且对它们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其中不存在吸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避免现有技术缺点的纺织机和方法。
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实现,其具有多个工位,工位分别配置有具有至少
一个吸气通道口的吸气通道,吸气通道口布置在用于吸入含纤维空气的工位区域中。吸气
通道能被施加用于吸入空气的负压,所述空气能通过用于过滤吸入空气的过滤元件被引导
至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能被施加超压,以便将过滤后的空气从至少一个排气通道口送出。
所述纺织机可以例如是具有多个纺纱站的纺纱机,每个纺纱站形成一个工位。在
每个工位的区域中,至少一个吸气通道的吸气通道口被布置用于吸走含纤维的空气。每个
工位可配置一个单独的吸气通道,其将吸入空气独立于其它吸气通道引导至一过滤元件。
或者,吸气通道可配属于一个以上的工位,其中吸气通道在每个工位区域内具有至少一个
用于吸走含纤维的空气的吸气通道口。吸气通道由此形成一个共同的吸气通道。
吸气通道被设置成能够被施加负压,以便吸入含纤维空气。吸气通道在其间设置
过滤元件的情况下联接至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被设置成被施加超压,用于送出空气。借助过
滤元件,从吸气通道供应的吸取空气可以被过滤,其中过滤后的空气能被引导至排气通道
中,以经由至少一个排气通道口送出过滤后的空气。
已提及的纺织机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排气通道口通向配属于单个工位或多个工位
的功能单元的封闭空腔。
功能单元可以例如是电子单元,像是工位的控制装置。此外,作为示例,皮带通道
可被设置为单个工位的功能单元。配属于多个工位的功能单元可以是锭轨或钢领板(ring
rail)的升降导轨或者可以是用于同时驱动多个锭子的驱动装置。封闭空腔可以例如是由
壳体包围的内腔。因此,可在封闭空腔内产生限定的静态超压,通过静态超压可极大地避免
纤维尘或杂质颗粒穿过通向封闭空腔的其它开口或缝隙而进入。
优选地是,至少一个另一排气通道口以距纱线处理元件的一定距离范围布置,在
该距离范围中提供过滤后的空气以便为其中一个工位的纱线处理元件施加压缩空气。
排气通道口以一距离范围的设置在此根据可产生的超压对应于通过多个距离所
限定的排气通道口和所配属的纱线处理元件之间的距离,其中配属的纱线处理元件可有针
对性地通过排气通道口被施加限定的气压或限定的气流速度,即压缩空气,使得纱线处理
元件能够至少没有纤维尘地保持或通过供应的压缩空气完成纱线处理功能。此外,纱线处
理元件的温度可以被控制。在此,纱线处理元件的特点在于,对工位上待生产的材料具有预
定的影响。例如,它可以是纺纱或卷绕模块的元件,例如纺纱装置、上蜡装置、纱线横动装置
或筒子驱动装置。以优选方式,纱线处理元件是纺纱钢领、钢丝圈、牵伸装置的元件或剪切
装置。
优选地,排气通道口由喷嘴组成。还优选地,喷嘴可替换地布置在排气通道上。由
此可以更强地施加压缩空气,而不会影响排气通道中的气流和/或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还优选地,至少一个吸气通道口和/或排气通道口可通过连接管路与吸气通道或
排气通道连接。这样各个进气口或出气口或开口可根据需要布置在纺纱站上的限定位置。
以优选的方式,温度控制装置设置有影响气流的温度控制元件,该温度控制元件
伸入气流中或限制气流。通过此类控制装置,可控制纱线处理元件或功能单元的温度。此外
优选地,在纱线处理元件或功能单元区域中或其上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纱线处理元
件或功能单元的温度或其周围空气的温度,该温度传感器联接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例
如由纺织机的单独的工位控制单元或中央控制单元组成。
根据优选实施例,至少一个吸气通道口靠近工位的纱线行进路径布置。这样以可
靠地方式保证了在纱线行进路径区域内的纤维材料的吸取。这种靠近布置对应于吸气通道
口和纱线行进路径之间的这样的距离,即,使得此区域内松散的纤维材料能够通过吸气通
道口的吸气流被捕捉,并被吸入到吸气通道口中。尤其是,至少一个吸气通道口布置在工位
区域内,其中也考虑到可能的纱线断裂。
相应选取的距离取决于相应吸气和排气通道中受到的气压。因此,吸气通道口和
排气通道口考虑到所述距离,可设计为是能够根据相应可调节的负压或超压可变调节的。
以优选地方式,各开口分别设计为可移位的。
此外优选地是,纺织机包括导气体,导气体具有与吸气通道相互连通的吸气通道
口、与排气通道相互连通的排气通道口以及用于引导空气地连接吸气通道口和排气通道口
的中间导气通道。导气体从而形成来自吸气通道的气流至排气通道的过渡。
优选地,导气体设计为可替换的。因此,通过导气体和/或至少一个其开口的确定
配置至少适当地影响了引导至排气通道的气流。
以优选地方式,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导气通道上设计为彼此错位,从而使得在一个
投影面中它们的垂直平分线与导气通道的中轴线在不同的位置上交叉。因此,为导气通道
分别建立限定区域(用于气体的进出)。在各自的区域中必要时提供一定数量的进气口和出
气口。
进一步优选的是将导气体设计为由第一和第二空腔部分组成,其中第一空腔部分
包括进气口,第二空腔部分包括出气口。第一和第二空腔部分优选地能够可释放地相互连
接或被相互连接。该配置尤其有利于尤其影响气流的能力。
以优选的方式,过滤元件设置在导气通道中。在这种情况下,导气体和过滤元件形
成一结构单元,其设置为可被共同替换。另外或附加地,提供的过滤单元在导气通道中可单
独替换。
此外,导气体优选地包括用于连接纤维材料收集容器(用于收集和去除被过滤元
件捕捉的纤维材料)的连接口。该连接口设置成,使纤维材料收集容器可收集或捕捉通过过
滤元件释放的纤维材料。例如过滤元件在投影面内完全由连接口围绕,其平行于包括连接
口的平面。
导气体连同过滤元件的多种可能的配置使得除了过滤元件的节省空间的布置外,
还对在吸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内产生的气流具有简单、有影响的作用。
根据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纺织机包括带叶轮的负压生成器,其布置在从进气口
延伸至排气通道口的部分中。负压生成器例如可以是在吸气装置情况下的常见的风扇。叶
轮被设计为,在操作期间,在叶轮的两侧产生不同的压力比,其中叶轮的一侧限定为产生负
压的吸入侧,叶轮的另一侧限定为产生超压的压力侧。叶轮进一步优选设计成,使叶轮旋转
方向上的变化同时引起吸入侧和压力侧的变化或互换。因此,能够通过叶轮所产生的气流
从吸入侧指向压力侧。以有利的方式,优选通过叶轮旋转方向上的脉冲状变化或长时间变
化,例如在工位的维护模式下,无须拆卸后者可以有利地清理过滤元件。对于旋转方向上的
变化,旋转速度上的脉冲状变化或长期变化也对清理过滤元件较为有利。
为了调节和控制叶轮的旋转方向和/或旋转速度,负压生成器可联接至控制单元。
通过这种方式,可控制和调节气流的强度以及因此控制和调节吸入侧(例如在吸气通道内)
受到的负压,和压力侧(例如在进气通道内)的超压。优选地,负压生成器联接至相关工位的
驱动器,例如锭子驱动装置并由后者驱动。通过共同驱动装置来驱动工位的待驱动的不同
部件,使得能够有效利用工位所需的驱动装置。例如,为了在锭子驱动运转中驱动负压生成
器,导气体可布置在锭子驱动装置上。
根据优选实施例,纺织机包括分配器,在气流方向上在该分配器上游布置有至少
两个相关排气通道口,用于正确供应空气。分配器被设计成,使所配属的或被连接的排气通
道口能至少被施加一定量的气流和/或气流速度,气流和/或气流速度也可优选通过分配器
改变。为此,分配器在至各个排气通道口的供气路径中可有利地具有封盖或阀门或类似机
构,通过它可相应地控制和/或调节所供应的气流。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相关的方面,上述目标通过具有本发明第八方面特征的方法实
现。该方法能够尤其利用根据前述任一优选实施例的纺织机执行。本方法包括第一步在纺
织机工位上吸入空气;第二步引导吸入空气经过过滤元件。本方法的特点在于,它包括第三
步在超压下将过滤后的空气供应至其中一个工位上的纱线处理元件,或供应到配属于单独
或多个工位的功能元件的封闭空腔中。
提出的方法和纺织机均实现了对之前已被送出的未用的空气的有效利用,所述空
气在纺织机的工位上被吸取并且随后被过滤。因此,尤其使影响纱线质量的纱线处理元件
或功能单元能够可靠地避免破坏性污染微粒(例如纤维尘和类似物质)。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点和优点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中定义,参照示图
和附图,以及在权利要求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重要细节。单个特征可在它们中单独地或在本
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任意组合使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参照附图在下面作详细解释。
下面: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纺织机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纺织机的工位上使用吸入空气的原理的示意图;
以及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纺织机的工位处的吸入空气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列表
1 纺织机
2 部分
4 工位
5 上输出辊
6 下输出辊
7 轴
8 过滤元件
10 吸气通道
12 吸气通道口
14 排气通道
16 排气通道口
18 连接管路
20 导气体
22 第一空腔部分
23 进气口
24 第二空腔部分
25 出气口
26 导气通道
28 连接口
30 纤维材料收集容器
40 负压生成器
42 叶轮
44 驱动轴
A 部分
100 使用吸入空气的方法
110 吸入空气的步骤
120 引导空气的步骤
130 供应空气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文描述中,相同或类似附图标记在不同图中用于相似作
用的元件,其中所述元件这里未再次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纺织机1的示意图。纺织机1是具有多个纺纱站4的环
锭纺纱机,其中每个纺纱站限定一个工位。纺纱站4在环锭纺纱机1的纵向侧彼此相对布置
且分成4个具有相同数量纺纱站4的部分2。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部分2可具
有彼此不同数量的纺纱站4。每个纺纱站4配备有在图1中由上输出辊5和下输出辊6示意性
所示的牵伸系统,其中一个部分2的多个下输出辊6可通过同一轴7驱动。在相应输出辊6的
下方布置有吸气通道口12。这些吸气通道口12在所述部分中连接至可被施加负压的同一吸
气通道10。吸气通道10通入导气体20,导气体中装有过滤元件8。导气体20在过滤元件8远离
吸气通道10的一侧上连接至能被施加超压的排气通道14。排气通道14被引导回到相应纺纱
站4的区域,且在每个纺纱站4的区域中具有用于送出空气的排气通道口16。各排气通道口
16被设计为喷嘴状,以便加速待被送出的空气的流动。
图1所示的结构的作用模式配合图2做进一步的解释。
图2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纺织机1的工位处的吸入空气的使用原理。图2示意
性示出了导气体20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其与图1不同,被联接至第二吸气通道10,其中
每个吸气通道10通入导气体20的第一空腔部分22的进气口23。所示两个吸气通道10中的一
个吸气通道例如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共同的吸气通道10。另一吸气通道10能够通向另外的
吸气通道12,该另外的吸气通道可以布置在与纺纱站4的牵伸区域不同的区域中。能够连接
至导气体20的吸气通道10和排气通道14的数量不必局限于图1和图2所示和描述的可能性。
在一个或多个纺纱站4的区域内,可提供用于吸取含纤维空气的另外的吸气通道口12,其可
通过单独的或共同的吸气通道10连接至至少一个导气体20。这也以相应方式适用于具有相
关的排气通道口的一定数量的排气通道。
借助图2示例性示出的导气体20包括第二空腔部分24,第二空腔部分以可释放的
方式连接至第一空腔部分22且包括连接至排气通道14的出气口25。排气通道14包括四个排
气通道口16,其分别通过连接管路18布置在一个或多个纺纱站4的不同部分中。例如其中一
个排气通道口16可设置在皮带通道区域中,另一排气通道口16可设置在升降导轨区域,又
另一排气通道口16可设置在牵伸系统区域中,及最后的排气通道口16可设置在纺纱钢领区
域中。该布置使得对相应的纱线处理元件或功能单元有针对性地吹气,以便使其避免破坏
性的污染微粒或纤维材料。根据未示出的优选实施例,在连接管路18和排气通道14之间连
接有空气分配器,其具有封盖或阀门,借助它们,可以就空气流量和/或空气流速而言,可变
地控制供给各个连接管路18的空气。以这种方式,不同的纱线处理元件或功能单元可被准
确地施加压缩空气。例如,一个或另一个连接管路18可以借助相应连接管路18的挡板通过
分配器从供气中排除。此外,供给相应连接管路18(用于施加压缩空气)的空气流量可在排
气通道14中调节至超压状态。
在导气体20中,过滤元件8固定在从进气口23延伸至出气口25的A部分,该过滤元
件8圆锥状地与进气口23的区域交叉并延伸穿过连接口28,该连接口形成在第一空腔部分
22的背离第二空腔24的一侧。连接口28在平行于连接口28的开口平面的投影面上具有覆盖
该圆锥状过滤元件8的开口宽度。通过连接口28,导气体20联接至纤维材料收集容器30,其
中过滤元件8通入纤维材料收集容器30中。纤维材料收集容器30在连接口28的一侧密封封
闭导气体20。导气体20和纤维材料收集容器30的内腔从而形成连接进气口23和出气口25的
导气通道26。
导气体20还配置了作为负压生成器构成的风扇40的叶轮42。该叶轮42与过滤元件
8的过滤器底部对置地设置在所述A部分中。叶轮42可通过驱动轴44被旋转驱动。驱动轴44
形成叶轮42的转轴,并从叶轮42延伸穿过导气体20的与连优选实施接口28相对的端部。驱
动轴44根据优选实施例联接至纺纱站4的锭子驱动装置。根据另一例,风扇40可包含独立的
驱动器。然而,为减少成本和安装空间,优选通过驱动技术将负压生成器40联接至纺纱站4
上提供的驱动装置。
负压生成器40的开始运行或叶轮42的旋转在通道中形成定向的气流,该气流在叶
轮42的吸入侧产生负压,且在叶轮42的压力侧产生超压。负压生成器40能被设计和驱动成,
使得吸气通道10能被施加负压且排气通道14能被施加超压。优选地,负压生成器40能被设
计和驱动成,使得以类似脉冲的方式或较长时间地颠倒吸入和压力侧。例如能够在纺纱站4
维护期间,以这种方式使过滤元件避免粘附由纤维材料收集容器所捕捉和收集的纤维材料
或污染微粒。因此,过滤元件8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清理。
通过已知方式对吸气通道10施加负压,空气从吸气通道口12周围的外部区域吸
入,并通过吸气通道10引导至导气体20中。通过这种方式,配属于吸气通道口12的组件的区
域可避免松散的纤维材料。
经由吸气通道10供应至导气体20的含纤维空气被引导经过滤元件8。过滤元件8的
圆锥形设计结合过滤元件8在朝向纤维材料收集容器30的方向上拓宽进气口23的覆盖的布
置,使得能够在较大区域引导含纤维空气经过过滤元件8。此外,经过滤元件8过滤的纤维材
料可通过纤维材料收集容器30捕捉。
穿过过滤元件8的过滤后的空气经叶轮42利用超压被引导穿过出气口25进入排气
通道口14,并经排气通道口16送出。因此配属于排气通道口16的纱线处理元件或功能单元
可被施加压缩空气。借助施加压缩空气,优选清理处理元件或功能单元或者使其避免纤维
材料或污染微粒。此外,可以对相关纱线处理元件或功能单元进行温度控制。对此,根据优
选实施例,温度调节装置设置有温度控制元件,其可影响气道以便准确调节被引导空气的
温度。另选地或附加地,根据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至少一个排气通道口通向纺纱站4的功
能单元的由壳体包围的内腔,以便在壳体中产生静态超压。因此可靠地产生限定的静态超
压,用于防止污染微粒或纤维材料进入壳体中。而且,内腔可以被冷却,其在壳体上例如控
制装置的壳体(其通常装有发热电子元件)具有特别有利的效果。
在图1中所示的纺织机1的纺纱站4处使用吸入空气的上述使用原理通过图3所示
的使用方法100(用于使用吸入空气)的流程图进行说明。方法100包括第一步在至少一个纺
纱站4上吸取110空气,第二步引导120吸入空气经过过滤元件8。此外,方法100包括第三步
在超压下将过滤后的空气供应130至其中一个工位4的纱线处理元件,或供应至配属于一个
单个工位或多个工位4的功能单元的封闭空腔中。
所描述的和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不同实施例可相互完全组合或关于
单个特征彼此组合。实施例也可通过另外实施例的特征进行补充。
如果一实施例包含“和/或”来关联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则这表明根据一实施方
式的所述实施例既包括第一特征也包括第二特征,而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只包括第一特征或
只包括第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