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棒状物品如卷烟或其它烟类物品的包装,特别是铰接盖包装,它具有一包装件和以铰接的方式连接于包装件的后壁的盖子,所述包装件还具有一前壁,侧壁和一底壁,特别是用来使一部分物品布置在一个在高度上相对于另一部分物品偏置的位置上的装置。 铰接盖包装是全世界广泛使用的一种卷烟包装形式。在铰接盖包装中,一组成排布置的卷烟由锡箔或纸制内包装件包裹。铰接盖包装是用薄卡纸板制成的,且有一包装件和一个盖子。通常一个套圈设置在包装件中,套圈的一部分区域从包装件中突出,在闭合位置上,套圈由盖子盖住。为了更容易地抽取第一支卷烟,相邻排的卷烟可以布置得在高度上相互偏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物品的高度偏置有关的新颖的包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包装的特征在于:前壁的下缘(前下缘)在高度上布置得相对于后壁的下缘(后下缘)偏置。因而相互毗邻底壁的有关区域同样自动地相互偏置,因此,立于前下缘区域中的底壁上地物品在高度上相对于靠近后下缘的物品偏置。所以,当盖子打开时可以见到的物品的端部也在高度上相互偏置,具体来说,是前排相对于后排在高度上偏置。如果有更多的排,那么可以相应制出更多的台阶。
在一种特别美观诱人的包装中,前下缘相对于后下缘向下偏置,当盖子打开时,可以看到各排物品以阶梯方式分级排列。相反的例子往往也是有利的,在该情况下,前排物品高于后排,因此,第一支物品可双特别方便地抽取出来。
底壁本身可以各种方式设计。一个有利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将前下缘连接于后下缘的底壁从前向后向上倾斜。这个方案可节约材料且易于制造。
在另一种方案中,用于将前下缘连接于后下缘的底壁是分级的,具体来说,是带有两个在高度上相互偏置的两个底部平面的阶梯形式。按照物品的排数,上述分级可增设底部平面。同时,如果各个物品以尽可能大的支承面站立,将是特别有利的,这就能够可靠地防止振动等情况造成的损坏。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如果在包装件中设置在物品间延伸的分隔件,使物品相互间隔开,具体来说是设置成排的供各个物品分别穿过的凹槽,这将是特别有利的。在高度上相互偏置的成排物品具有特别吸引入的效果,这是由于排间存在距离,可以更容易地抽取。另外,可以防止由于物品相互接触而产生的付作用如摩擦等。
有利的是,两横向的支承壁借助一直立的中间件相互连接,中间件抵靠包装件的后壁或前壁,支承壁与中间件构成一支承用的插入件,支承壁最好从一个共同的坯件折叠。同时,设置在包装件中的套圈可以整体式地毗邻于上部的支承壁。
如果物品的各排终止于不同的高度,将还有利于装入物品而不抵靠盖子或盖子的顶壁。为此,按照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在盖子的内侧设有一个固定件,用于装载或向下固定至少一些物品,特别是物品的前排或后排。
有利的是,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构成盖子的坯件部分,特别是以下述方式连接,即向内折叠的盖子的内片以及在盖子的内片上最好横向于盖子的前壁的,用于向下固定的一个片(向下固定的装置)毗邻于盖子的前壁。作为上述构思的继续,向下固定的装置可以通过一个与其基本呈横向的支承片支承在盖子的顶壁上,上述支承片整体地连接于向下固定的装置,并相对于向下固定的装置横向折叠。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构成一种包装的,特别是上述按照本发明的包装的坯件,其特征及对本发明很关键的进一步特征可详见权利要求书和下面的说明。
现在对照下述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图1表示铰接盖包装的铺开的坯件;
图2表示一闭合的成品包装的前视图;
图3表示沿图2中Ⅲ-Ⅲ线的垂直剖视图;
图4表示一支承用插入件的铺开的坯件;
图5表示沿图2中Ⅴ-Ⅴ线的水平剖视图;
图6a表示铰接盖包装另一实施例的铺开的坯件;
图6b表示相应于图6a的,闭合的成品包装的前视图;
图6c表示沿图6b中Ⅵ-Ⅵ线的垂直剖视图;
图7a表示铰接盖包装另一实施例的铺开的前视图;
图7b表示相应于图7a的,闭合的成品包装的前视图;
图7c表示沿图7b中Ⅶ-Ⅶ线的垂直剖视图;
图8a表示一支承用的插入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铺开的坯件;
图8b表示带有一如图8a所示支承用插入件的闭合的成品包装的前视图;
图8c表示沿图8b中Ⅷ-Ⅷ的垂直剖视图。
图1表示一种新颖坯件的推荐实施例,其出发点是带有包装部件10和盖子11的普通铰接盖包装的基本形式。由折线12划分区域从而形成前壁13,底壁14和后壁15。铰接盖包装的侧壁16和17,每个都由两个相互重叠由粘接剂粘合的侧片18和19构成。邻接后壁15的侧片18位于内侧。
盖子11是一种类似的结构,有盖子的后壁20,盖子的顶壁21,以及盖子的前壁22,它们以上述顺序毗连包装件的后壁。在盖子开、闭运动中盖子11摆动的铰接线23是在盖子的后壁20和后壁15之间形成的。盖子的侧壁24和25以一种类似于侧壁16,17的结构由盖子的侧片26和27构成。内片28连接着盖子的前壁22的自由边缘,在成品包装中,内片28抵住盖子的前壁22的内侧,见图3,6c,7c,8c。
铰接盖包装的作用是装纳一组长形的,棒状的物品29。物品29可以是普通的卷烟,但也可以是其它卷烟状产品。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的尺寸保证在铰接盖包装中10支物品29分两排30,31(每排5支)直立布置。物品29相互间隔开布置,在一排30,31中,其间隔相等。排与排的间隔可以是另一个尺寸。
为了保持物29的相对位置,每个物品29以一定间隔支承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在包装件10中设有二个支承壁32,33。支承壁32,33在物品29的纵向上相互以一定间隔布置,与底壁14和与盖子11也分开一定间隔。支承壁32,33基本垂直于物品29的纵向延伸。
每个支承壁32,33设有数目与物品29的数目相等的凹槽34,35,这些凹槽按照物品29的相对位置定位,也就是说,按照排30,31定位。两个支承壁32,33的凹槽34,35是共轴定位的,也就是说,一个在另一个之上方相互对准,使每个物品29穿过两支承壁32,33的一条凹槽34,35。
凹槽34,35在形状上与物品29的外部轮廓相应。在本实施例中,物品29是圆柱形的,圆形凹槽34,35是在支承壁32,32上冲压形成的。当凹槽34,35制成后,将冲孔屑完全清除。
在本实施例中,支承壁32,33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坯件(图4)。另外,由同一坯件构成套圈36。在铰接盖包装中,这种套圈习惯上做成在包装件10中的插入件。套圈36由套圈前壁37和套圈侧片38,39构成。套圈前壁37抵靠包装件前壁13的内侧。套圈侧片38,39在侧壁16,17的区域内侧上延伸。套圈36的部分区域伸出包装件10,在闭合位置上,由盖子11套住(图3,6c,7c,8c)。图4所示坯件是以一种专门的方式设计的,用来形成在包装件10中的一个支承用的插入件40。支承用的插入件40的坯件的宽度相应于套圈36的所需宽度。这样在支承壁32,33的两侧上,在支承壁32,33的区域上形成折叠片41和42。支承壁32,33之间的距离是由支承用插入件40的中间件43确定的,同样地具有侧向折叠片44。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毗邻下部支承壁33的自由侧的隔片45在与套圈36相对一侧的中间区域上形成。隔片45的轮廓相应于在套圈的前壁37的区域内形成的普通凹槽46的轮廓。由于这种总体轮廓,通过从薄卡纸板或类似连续片材冲压的方法,可以用一种避免浪费的方式生产这种支承用的插入件40的坯件。
套圈的侧片38,39以及折叠片41,42和43是借助冲压切口47相互分隔开的。
支承用插入件40的形状是三维的,使套圈36面对作为直立脚的前壁13。上部支承壁32借助横向折叠而与此毗邻。接着是作为直立折叠件的矩形中间件43,中间件43抵接包装件10的后壁15。下部支承壁33借助横向折叠而毗邻中间件43的下缘。向下折叠的隔片45位于与中间件43相对的一侧。支承用的插入件40的尺寸使得隔片45以其底部立于底壁14上。支承用的插入件40的部分,尤其是套圈36和/或中间件43,可通过粘接剂连接于与其面对的包装的部分上。支承用的插入件40的各个区域通过平行的折线48相互分界。
包装件10是以特殊的方式设计的。在普通的立方体包装中,底壁14相对于包装的底壁的位置倾斜。底壁14从前壁13的下缘49斜着向上伸至后壁15的下缘50。其倾角大至为25°。这种倾斜使物品29的前排30的位置稍低于物品29的后排31。因而当包装打开时,可以看到很美观的形式。具体来说,由于物品29的分级布置简化了物品29的抽取。
为了形成倾斜的底壁14,包装件10的坯件是以特殊的方式设计的。侧片19为菱形设计,底缘51是倾斜的。在成品包装中“底缘”支承在底壁14上,故而得名。
侧片18的下缘52以相似的方式倾斜,具体来说是平行于底缘51,其倾角也是大约为25°。
邻近底壁14且向下邻接侧片18的底部角片53是以特殊的方式设计的,其外缘54为侧片18的外缘55的延续,但相对其倾斜,其倾角至少与前述25°倾角一样大。在本实施例中,外缘54垂直于下缘52延伸。
在盖子11的区域内颇具特点。在图1中,平行内片28的一个片56a朝外毗邻内片28,形成一个向下固定的装置56,如图所示,其作用更清楚地示于图3中。向下固定的装置56大至垂直于内片28折叠,固定物品29的前排30,使其不能纵向移动。由于底壁14的倾斜,后排31以其顶部支承在盖子11上。
向下固定的装置56窄于套圈36的凹槽46。“窄”的意思是在从盖的侧壁24至盖子的侧壁25的方向上窄,因而避免了与套圈前壁37的接触。
图6a,6b和6c与前述实施例相比有些改变,一方面底壁14的设计有些不同,另一方面,盖子11在向下固定的装置56的区域内有些发展。在图6a,6b和6c中尽可能地使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6a所示,底壁14分成三个部分,即毗邻前壁13的前底面57,毗邻后壁15的后底面58及连接上述两面57,58的中间件59。这三个部分通过折线60相互界定。限定侧片19的底缘61在大至垂直于外缘55,或大至垂直于图6a中所示的坯件主要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设有斜的底部,而是底壁14呈阶梯形式(见图6c)。在图3中可见,在该实施例中,物品29的前排30相对于后排31可获得一个高度偏置,使前排30的位置较低。
为了折叠阶梯形底壁14,制有在图6a中向下毗邻侧片18且其宽度最大相应于后底面58的宽度B的底部角片62。底部角片62大至为矩形,而且在已折好的包装中座落在后底面58上,如图6c所示。
侧片19的长度和布置上也具有特点,相对于前底面57和前壁13间的折线63向下(图6),朝着成品包装的盖子偏置。折线63相对于底缘61的高度偏置h等于中间面59宽度(高度H)的一半:h= 1/2 H。因而,在图6c所示成品包装中得到一个底缘61相对于后底面58的向下凸起。同时,底缘61向下并不十分接近前底面57。当两个包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的组合包装(未画)时这一点特别有利。包装以其阶梯形底壁14相到抵靠,因此,一个包装的底面58支承在另一包括的底面57上,反之亦然。一个包装的侧片19的凸伸过后底面58的特殊部分盖住未由前底面57区域内的侧片19盖住的另一包装的区域。
与图1-3另一不同之处在向下固定的装置56的区域内。在图6a,6b和6c中,一支承片64作为支承件毗邻片56a。该支承片64相对于片56a横向折叠,因而在平行于内片28的平面内延伸。支承片64支承在盖子的顶壁21或支承在盖子的角片65上,而角片65又抵住盖子的顶壁21。支承片64的形状和尺寸大至相应于片56a。支承片64的宽度,即片56a和盖子的顶壁21间的距离,大至相应于两排30,31的高度偏置。支承片64使前排30的物品29固定得更好,以防止在纵向上的移动。
在片56a和支承片64或内片28之间设有折线66。而在图1中则代之以中断的冲压线67。
图7a,7b和7c表示由不同于图1的坯件构成的包装。变动之处在于盖子11的区域或毗邻盖子前壁22的区域内。由于与图1-3有一致性,故使用相同的标号。如图7a所示,内片68向上毗邻盖子前壁22。该内片68比图1所示内片28长,而且如图7c所示,几乎延伸至盖子的顶壁21。片的延伸部69毗邻内片68并与其有相同的宽度。在已折叠好的包装中,片的延伸部69平行于盖子的顶壁21,因而与内片68成一定角度。在内片68和片的延伸部69间的夹角70中,在从侧壁至侧壁的方向上,设有许多并排的踵部71,这些踵部71,以一种与图3和图6c所示的片56a相似的方式,起到向下固定的装置56的作用。这些踵部是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断开切口形成的,通过与夹角70相反的方向折叠而从夹角70折出,因而每个踵部71形成两个脚73,74。第一个脚起始于内片68,与内片68成一定角度。第二个脚74起始于片的延伸部69且与其成一定角度,也与脚73成一定角度。如图7b所示,如果在排30中有5个物品29,则设置四个踵部71。踵部71交错设置,每个踵部作为向下固定的装置分别作用于两个相邻的物品。通过这种交错的布置,踵部71必然地从两侧壁向内偏置,因而防止了由套圈36可能产生的妨碍作用。与此相反,踵部71位于套圈的凹槽46的区域内。脚73的长度大至伸到前排30的物品的直径之一半处。脚74大至相当于两排30,31的高度偏置。
图8a,8b和8c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包装的另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盖子11的区域内或在与盖的前壁22毗邻的区域内。包装,即带有盖子11的包装部分10,是普通的立方体结构,也就是说没有(图3所示的)倾斜底部,也没有(图6c所示的)阶梯式底部。尽管如此,在此实施例中也设有使一部分物品相对于另一部分物品在高度上偏置的装置。为此目的,支承用的插入件40是以特殊方式设计的。带有套圈前壁37,支承壁32,中间件43和支承壁33的中间区域相应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图8a中,中间件43稍短,因此,在成品的包装中,支承壁32,33相距离较短。替代片38,39,41,42,44的是,在图8a中,套圈前壁37的在两侧面的每一侧面上设置一套圈侧片75。该套圈侧片75可侧向铰接于套圈前壁37,同时向下延伸,也就是说在中间件43的方向上延伸,直至大约上部支承壁32的一半处。
与下部支承壁33毗邻的另一个支承壁76设置得颇具特点。该支承壁要比每个支承壁32,33长些,因此,并不横向装配进包装中,而是斜向布置的(图8c)。支承壁76的下缘77位于包装的底部(底壁14)的后下缘50附近,与其平行,同时在支承壁33和最下部的支承壁76之间标有折线的一个上缘78支承在前壁13上,相对于后下缘50有一个高度偏置。
在支承壁76上只设有一排凹槽79。这些凹槽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因此,前排30的物品在凹槽79中没有间隙地被保持在位。在成品包装中位于后排31区域的支承壁76的区域80没有凹槽。后排31的物品支承在这个区域80上或抵靠在区域80上。这样,支承在区域80上的后排31相对于穿过凹槽79凸出的前排物品自动地形成高度偏置。区域80要比支承壁76窄些以便较容易地引入包装中。
在图8b中没有画出向下固定下排物品的固定件,尽管如此,按照前述实施例可以设置这种固定件。另外,物品高度偏置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任何方式与关于固定件的实施例相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