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针布的淬火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1851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8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06917.3

申请日:

1993.06.17

公开号:

CN1078497A

公开日:

1993.11.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21D9/26

主分类号:

C21D9/26

申请人: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发明人:

朱维翰; 李玉厚; 贺润香; 肖继福; 陈荣仙; 赵平顺

地址:

100081北京市学院南路7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冶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成光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提高齿尖硬度和硬度均匀性的淬火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开卷、退火处理、淬火、回火和卷取;或开卷、冲齿、淬火和卷取,主要特征是淬火处理采用两次淬火的方法,第一次淬火温度为800~840℃,采用喷气或喷水冷却;第二次淬火温度为820~860℃,采用油冷或水冷。用于淬火的两个火嘴长度为25~45mm,两个火嘴之间的距离为150~250mm。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金属针布的淬火方法,工艺流程包括开卷、退火处理、淬火、回火和卷取;或开卷、冲齿、淬火和卷取,其特征是:采用两次淬火处理,第一次淬火温度为800~840℃,采用喷气或喷水冷却;第二次淬火温度为820~840℃,采用油冷,或采用水冷并随后回火。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方法,其特征是用于淬火的两个水咀的长度为25~45mm。
3: 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淬火方法,其特征是第一火咀与第二火咀之间的距离为150~250mm。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处理的淬火方法领域。主要适用金属针布的热处理。

    为了使金属针布对纤维(棉或化纤)能有良好的分梳等效果,则必须保证金属针布具有锋利的、耐磨的齿尖。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金属针布齿尖的硬度,通常采用一次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对齿尖进行局部淬火,在一次淬火方法中,又有两种不同流程的淬火工艺,即:

    ①开卷→软化退火→淬火→回火→卷取。其中,淬火温度为880~900℃。如附图1所示(《纺织器材生产手册》,中册,纺织工作出版社,229~241页)。

    ②开卷→冲齿→淬火→卷取。其中淬火温度为860~880℃。如附图2所示(《国外纺织器材》,纺织工业出版社,46~52页)。

    上述两个不同流程的一次淬火方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齿尖硬度值波动较大,硬度值平均水平偏低,且齿尖的金相显微组织易于粗化,造成金属针布齿尖不耐磨,使用寿命较低。这是由于下列原因造成的。

    其原因是:根据工作条件,要求金属针布具有硬的齿尖和软的基体。由于齿尖细小,使得实际生产中只能采用局部快速加热的方法对齿尖进行淬火处理。但因淬火之前的工序要求,淬火前金属针布齿尖的金相显微组织是球化退火组织,即在低含碳量的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高含碳量的球化物。这种淬火前的原始组织状态,不适用于快速加热淬火方法,因为快速加热淬火地齿尖将只能在高温奥氏体区停留极短的时间(根据现有技术,金属针布齿尖的淬火加热时间为0.1~0.3秒)。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球状碳化物来不及充分溶解和扩散,致使在铁素体基体内仍存在许多高含碳量的区域,以致于基体的含碳量很不均匀,难以保证齿尖淬火后达到较高的硬度值,以及齿尖之间硬度值的均衡性。如果为了高含碳量碳化物的溶解,而延长淬火加热时间(即增加火咀长度)或提高火焰温度,又势必导致齿尖金相组织的粗化,使齿尖变脆,这显然是不可取。

    上述即是现有金属针布淬火方法使齿尖硬度低,波动大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金属针布齿尖硬度,且使齿尖硬度均匀和齿尖显微组织细化的金属针布淬火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两次淬火方法对金属针布齿尖进行处理;同时,降低淬火温度,缩短齿尖加热时间;通过在金属针布成品的淬火工艺生产线上设置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火咀来实现两次淬火,以减少供给火咀的燃料来降低火焰温度。

    通过齿尖的第一次淬火和随后的自回火,使齿尖的金相显微组织转变为回火马氏体+索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组织。这种组织有利于第二次淬火加热时碳的固溶及扩散,为提高齿尖硬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相界面和晶界面的增多,有利于淬火组织的细化,这样通过第一次淬火,获得了理想的预备组织。随后的第二次淬火,使金属针布齿尖得到较理想的金相显微组织,即回火马氏体+少量碳化物+残余奥氏体,最终获得高硬度与细晶粒相结合的较理想的结果。

    本发明金属针布的两次淬火方法的两个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见附图3)

    ②开卷→冲齿→第一次淬火→第二次淬火→油冷→卷取(见附图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次淬火温度为800~840℃;第二次淬火温度为820~860℃;淬火前的退火温度700~750℃,第二次淬火后的回火温度为200~250℃;火咀长度为25~45mm;第一火咀与第二火咀之间的距离为150~250mm。其火咀长度较现有技术的50~80mm平均缩短了35mm;同时,由于降低了燃料和助燃气的流量,虽然增加了一个火咀,但燃料消耗与原采用的一次淬火方法的燃料消耗基本持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显著地提高了金属针布齿尖的硬度和细化了齿尖的金相显微组织,使其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表1和表2分别为本发明与现有技术齿尖中不同显微硬度值所占的百分数,以及齿尖金相显微组织中各种级别马氏体所占的百分数。

    表1    齿尖中不同显微硬度值所占的百分数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附图2为现有技术金属针布一次淬火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3、附图4为本发明金属针布的淬火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1至附图4中,1为开卷,2为冲齿,3为退火炉,4为第一火咀,5为冷却咀,6为第二火咀,7为油或水冷却器,8为回火炉,9为卷取,10为金属针布钢带。

    从附图1、附图2可看出,在现有技术工艺流程中,只有一个火咀,即仅为一次淬火;其火咀长度为50~80mm。

    从附图3、附图4看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中,有两个火咀(4和6),即可实现两次淬火;火咀长度为25~45mm,火咀4与火咀6的间距为150~250mm;第一火咀4之后有冷却咀5,以便实施淬火冷却。第一次淬火冷却方式可采用喷气或喷水冷却齿尖,也可采用自然冷却;第二次淬火的冷却方式一是采用水冷,随后需进行回火处理,二是采用油冷,无需进行回火处理。

    从附图3可知,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之一中,在淬火前有退火处理,其目的是使经过压扁和切削等冷加工的金属针布的基部金相组织得以恢复,并降低硬度,在第二次淬火后有回火处理,主要作用是消除由于采用水淬时,齿尖中形成的内应力,若采用热油作为冷却介质时,淬火后可以不进行回火。

    按照附图3所示的工艺流程,本发明所述的金属针布淬火过程如下:金属针布带卷经开卷(1)后,进入退火炉(3)进行退火,随后经过第一火咀(4),齿尖经局部快速加热,在极短的时间(0.1~0.2秒)内达到预定淬火温度,接着通过冷却咀(5)实现淬火冷却,冷却之后的金属针布齿尖迅速经过第二火咀(6)进行第二次淬火,第二次淬火在油冷却器(7)中进行油冷,油冷之后进入卷取机进行卷取(9),即完成整个工艺流程。

    实施例

    采用本发明所述两次淬火方法的两类工艺流程,对含碳量为0.6%的碳素钢金属针布进行四个批号的淬火处理。淬火之后,对四批金属针布进行了齿尖硬度测量。工艺流程中的各项参数如表3所示,所测硬度值如表4所示。

    表3、实施例淬火处理工艺参数

    

金属针布的淬火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属针布的淬火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属针布的淬火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针布的淬火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针布的淬火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提高齿尖硬度和硬度均匀性的淬火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开卷、退火处理、淬火、回火和卷取;或开卷、冲齿、淬火和卷取,主要特征是淬火处理采用两次淬火的方法,第一次淬火温度为800840,采用喷气或喷水冷却;第二次淬火温度为820860,采用油冷或水冷。用于淬火的两个火嘴长度为2545mm,两个火嘴之间的距离为150250mm。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铁的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