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锂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4184625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64705.8

申请日:

2015.10.15

公开号:

CN106590819A

公开日:

2017.04.2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0M 135/30申请日:20151015|||公开

IPC分类号:

C10M135/30; C10M135/36; C10M169/00; C10M177/00; C07C323/25; C07C319/14; C07D279/20; C07D221/08; C07D513/04; C10N30/06(2006.01)N; C10N30/12(2006.01)N; C10N30/10(2006.01)N; C10N50/10(2006.01)N

主分类号:

C10M135/3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郑会; 苏朔; 龙军; 段庆华; 孙洪伟; 何懿峰; 陈政; 武志强; 刘中其; 姜靓

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锂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润滑脂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0.01%-10%的屏蔽酚化合物,5-%35%的复合锂基稠化剂和主要量的润滑基础油;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结构见说明书。本发明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具有良好的胶体安定性、极佳的机械安定性、长寿命、高温抗氧性、防锈性能、抗水淋性能和极压性能,能够胜任于高温、高速、高负荷、多水等苛刻工况条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复合锂基润滑脂,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
0.01%-10%的屏蔽酚化合物,5-%35%的复合锂基稠化剂和主要量的润滑基础
油;
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I)所示:

通式(I)中,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300直
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数均分子量Mn为300-3000
的聚烯烃基)、通式(II)所示的基团和通式(III)所示的基团,前提是至少
一个基团R是通式(II)所示的基团;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
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直链或支链
烷基),

前述各通式(II)、(III)和(IV)中,各基团L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
独立地是基团其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选C1-20直链
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优选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
基和C3-1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各基团R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
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通式(IV)所示的基团和通式(V)所示的基团
(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通式(IV)所示的基团);
各基团Rb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
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各基团Rc彼此相同或不同,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氧基(优选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氧基,更优
选处于环基团上氮原子的对位);y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
z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n为1至8的整数(优选1或2);n'为0
至7的整数(优选0、1或2),前提是n'+n≤8(优选n'+n=1或n'+n=2);各
基团Rd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通式(V)所示的基团(优选
氢);各环基团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苯环和萘环(优
选苯环),其中相邻的两个环基团彼此任选通过附加的S原子和桥
接这两个环的N原子而形成吩噻嗪环,和/或,相邻的两个环基团
彼此任选通过附加的基团(其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
选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优选选自氢和C1-10直
链或支链烷基)和桥接这两个环的N原子而形成9,10-二氢吖啶环,

通式(V)中,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30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数均分子量Mn为300-3000
的聚烯烃基)、通式(II)所示的基团和通式(III)所示的基团(优选各自独
立地选自氢和C1-300直链或支链烷基);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
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直链或支链
烷基);基团L是基团其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选
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优选选自氢、C1-10直链
或支链烷基和C3-1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a是0或1,并且两个基团R和一个
基团-(S)a-L-分别占据苯环上的剩余三个位置,
其中,所述直链或支链杂烷基选自直链或支链烷基分子结构内部的一个
或多个(比如1至4个、1至3个、1至2个或者1个)基团-CH2-被选自
-O-、-S-和-NR'-(R'是H或C1-4直链或支链烷基)之一的替代基团直接替
代而获得的基团和直链或支链烷基分子结构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比如1至3
个、1至2个或者1个)基团-CH<被替代基团-N<直接替代而获得的基团,
其中该屏蔽酚化合物在其整个分子结构中至少有一个基团Rd是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蔽酚化合
物选自以下的具体化合物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酚化合物
的制备方法包括使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和通式(Y)所示的胺化合物
在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优选甲醛)的存在下发生反应的第一步骤,
任选还包括使所述第一步骤的反应产物与硫化剂(优选硫)反应和/或与通式
(Z)所示的醛化合物(优选甲醛)反应的附加步骤,


通式(X)中,各基团R0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SH
和C1-30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数均分子量
Mn为300-3000的聚烯烃基),前提是至少一个基团R0是-SH;各基团R'彼
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
选自氢和C1-4直链或支链烷基),
通式(Y)中,基团R'2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基团
各基团Rb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
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各基团Rc
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20直链或支
链烷基氧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10直链或支
链烷基氧基,更优选处于环基团上氮原子的对位);y是0至3的
整数(优选0或1);z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n1为1至8的整数
(优选1或2);各环基团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苯环
和萘环(优选苯环),
通式(Z)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选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
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优选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10直链
或支链杂烷基,
其中,所述直链或支链杂烷基选自直链或支链烷基分子结构内部的一个
或多个(比如1至4个、1至3个、1至2个或者1个)基团-CH2-被选自
-O-、-S-和-NR'-(R'是H或C1-4直链或支链烷基)之一的替代基团直接替
代而获得的基团和直链或支链烷基分子结构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比如1至3
个、1至2个或者1个)基团-CH<被替代基团-N<直接替代而获得的基团。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第一步骤
中,所述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与所述通式(Y)所示的胺化合物的摩
尔比为1:0.1-10,优选1:0.5-5.0,更优选1:0.8-2.0,所述通式(X)所示的酚
化合物与所述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10,优选1:0.5-5.0,
更优选1:0.8-2.0,在所述附加步骤中,所述通式(Y)所示的胺化合物与所
述硫化剂的摩尔比为1:1-10,优选1:1.2-6.0,更优选1:1.5-3.0,所述通式(Y)
所示的胺化合物与所述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10,优选
1:0.5-5.0,更优选1:0.8-2.0。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酚化合物占
所述复合锂基润滑脂组合物总重量的0.05%-5%。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锂基稠化
剂通过酸与氢氧化锂反应生成,所述酸为含有高分子酸和低分子酸的混合
酸,所述高分子酸为C12-C25脂肪酸和/或羟基脂肪酸,所述低分子酸为
C2-C11有机羧酸,所述高分子酸与低分子酸的摩尔比为1:0.1-1。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酸为月桂
酸、棕榈酸、硬脂酸和12-羟基硬脂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低分子酸为醋
酸、丙酸、乙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基础油为矿物
油、植物油和合成油中的一种或多种,其100℃运动粘度为5-60mm2/s。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复合锂基稠
化剂和润滑基础油混合均匀,在180-230℃恒温炼制,冷却,加入所述屏蔽
酚化合物,研磨成脂。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部分润滑
基础油、高分子酸和低分子酸混合、加热,升温至85-95℃,加入氢氧化锂
的水溶液进行皂化反应,反应完全后升温至190-210℃,进行高温炼制,加
入剩余的润滑基础油冷却至100-120℃,加入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研磨成脂。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酸为C12-C20
脂肪酸和/或C12-C20羟基脂肪酸,所述低分子酸为C2-C11的有机羧酸,所
述高分子酸与低分子酸的摩尔比为1:0.1-1。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润滑基础油和
剩余的润滑基础油的用量分别为润滑基础油总用量的50%-75%、25%-50%。
13.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皂化反应的时间为
0.2-1.5小时。
14.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炼制的时间为5-25
分钟。

说明书

复合锂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脂,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锂基润滑脂。

背景技术

复合锂基润滑脂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温多效润滑脂,它比锂
基润滑脂的滴点高,更适合在高温下使用,具有良好的多效性能,且对各种
类型的矿物油和合成油都有很强的稠化能力。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轴
承、汽车、印染、矿山、冶金、宇航等工业部门对润滑脂的抗氧化性、耐高
低温性能和极压抗磨性、抗水性、机械安定性等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
基础脂的使用性能往往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近年来,复合锂基润滑脂在国内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US 3681242、
US 3929651、US 3711407、CN 1052890A、CN 1052891A、CN 1055384A、
CN 101705141A报道了复合锂基润滑脂的组成和制备方法,采用12-羟基硬
脂酸锂与二元酸或者硼酸、水杨酸的锂盐二组分复合而成,也有采用三组分
复合的;CN 101993769A、CN 101481637A、CN 102358863A分别对制脂的
工艺进行了改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润滑脂的氧化安定性、缩短了皂
化时间,减少能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可操作性。CN 101200670A提供了一
种综合性能较好的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方法,通过纳米铜粉的加入尤其对
受损伤轴承具有修复功能。CN 101921650A通过向配方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使其与皂分子形成协同作用,进而改善皂分子的排列方式和固化基础油的能
力从而提高了润滑脂的滴点。

润滑脂在储存与使用时抵抗大气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
的能力称为氧化安定性,作为稠化剂的金属皂类是引起润滑脂氧化变质的重
要原因。为了抑制润滑脂的氧化变质,防止氧化生成物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
要加入适量的抗氧添加剂。目前,常用的抗氧剂主要分为胺类和酚类两类。
酚类抗氧剂一般包括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二叔丁基酚等,但其使用温
度较低,一般在150℃以内。胺类抗氧剂主要为烷基化二苯胺,或者烷基化
的苯基-萘胺等。现有的抗氧剂在高温抗氧性能上仍然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一种复合锂基润滑脂,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
0.01%-10%的屏蔽酚化合物,5-%35%的复合锂基稠化剂和主要量的润滑基础
油;

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I)所示:


通式(I)中,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300直
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数均分子量Mn为300-3000
的聚烯烃基)、通式(II)所示的基团和通式(III)所示的基团,前提是至少
一个基团R是通式(II)所示的基团;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
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直链或支链
烷基),



前述各通式(II)、(III)和(IV)中,各基团L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
独立地是基团其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选C1-20直链
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优选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
基和C3-1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各基团R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
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通式(IV)所示的基团和通式(V)所示的基团
(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通式(IV)所示的基团);
各基团Rb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
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各基团Rc彼此相同或不同,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氧基(优选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氧基,更优
选处于环基团上氮原子的对位);y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
z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n为1至8的整数(优选1或2);n'为0
至7的整数(优选0、1或2),前提是n'+n≤8(优选n'+n=1或n'+n=2);各
基团Rd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通式(V)所示的基团(优选
氢);各环基团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苯环和萘环(优
选苯环),其中相邻的两个环基团彼此任选通过附加的S原子和桥
接这两个环的N原子而形成吩噻嗪环,和/或,相邻的两个环基团
彼此任选通过附加的基团(其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
选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优选选自氢和C1-10直
链或支链烷基)和桥接这两个环的N原子而形成9,10-二氢吖啶环,


通式(V)中,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30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数均分子量Mn为300-3000
的聚烯烃基)、通式(II)所示的基团和通式(III)所示的基团(优选各自独
立地选自氢和C1-300直链或支链烷基);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
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直链或支链
烷基);基团L是基团其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选
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优选选自氢、C1-10直链
或支链烷基和C3-1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a是0或1,并且两个基团R和一个
基团-(S)a-L-分别占据苯环上的剩余三个位置,

其中,所述直链或支链杂烷基选自直链或支链烷基分子结构内部的一个
或多个(比如1至4个、1至3个、1至2个或者1个)基团-CH2-被选自
-O-、-S-和-NR'-(R'是H或C1-4直链或支链烷基)之一的替代基团直接替
代而获得的基团和直链或支链烷基分子结构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比如1至3
个、1至2个或者1个)基团-CH<被替代基团-N<直接替代而获得的基团,
其中该屏蔽酚化合物在其整个分子结构中至少有一个基团Rd是氢。

2.按照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屏蔽酚化合物,选自以下的具体化合物
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3.前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使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
和通式(Y)所示的胺化合物在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优选甲醛)的
存在下发生反应的第一步骤,任选还包括使所述第一步骤的反应产物与硫化
剂(优选硫)反应和/或与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优选甲醛)反应的附
加步骤,


通式(X)中,各基团R0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SH

和C1-30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数均分子量
Mn为300-3000的聚烯烃基),前提是至少一个基团R0是-SH;各基团R'彼
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
选自氢和C1-4直链或支链烷基),

通式(Y)中,基团R'2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基团
各基团Rb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
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各基团Rc
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20直链或支
链烷基氧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10直链或支
链烷基氧基,更优选处于环基团上氮原子的对位);y是0至3的
整数(优选0或1);z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n1为1至8的整数
(优选1或2);各环基团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苯环
和萘环(优选苯环),

通式(Z)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选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
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优选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10直链
或支链杂烷基,

其中,所述直链或支链杂烷基选自直链或支链烷基分子结构内部的一个
或多个(比如1至4个、1至3个、1至2个或者1个)基团-CH2-被选自
-O-、-S-和-NR'-(R'是H或C1-4直链或支链烷基)之一的替代基团直接替
代而获得的基团和直链或支链烷基分子结构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比如1至3
个、1至2个或者1个)基团-CH<被替代基团-N<直接替代而获得的基团。

4.按照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所述第
一步骤中,所述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与所述通式(Y)所示的胺化合
物的摩尔比为1:0.1-10,优选1:0.5-5.0,更优选1:0.8-2.0,所述通式(X)所
示的酚化合物与所述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10,优选
1:0.5-5.0,更优选1:0.8-2.0,在所述附加步骤中,所述通式(Y)所示的胺化
合物与所述硫化剂的摩尔比为1:1-10,优选1:1.2-6.0,更优选1:1.5-3.0,所
述通式(Y)所示的胺化合物与所述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的摩尔比为
1:0.1-10,优选1:0.5-5.0,更优选1:0.8-2.0。

5.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其中所述屏蔽酚化合物占所
述复合锂基润滑脂组合物总重量的0.01%-10%,优选0.05%-5%,更优选
0.1%-0.5%。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锂基稠化剂可以通过酸与氢氧化锂反应生成,所述酸
为含有高分子酸和低分子酸的混合酸,所述高分子酸为C12-C25脂肪酸和/
或羟基脂肪酸,可以是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和12-羟基硬脂酸中的一种
或多种,优选硬脂酸和/或12-羟基硬脂酸。所述低分子酸可以是C2-C11的
有机羧酸,可以是醋酸、丙酸、乙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和对苯二
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C5-C11的有机二元羧酸,更优选为癸二酸、壬
二酸、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高分子酸与低分子酸的摩
尔比优选为1:0.1-1。

所述润滑基础油可以是矿物油、植物油和合成油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
100℃运动粘度为5-60mm2/s的润滑基础油,最优选10-30mm2/s的润滑基础
油。所述植物油可以是蓖麻油、菜籽油、花生油和豆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
述合成油可以是聚α烯烃油(PAO)、酯类油、氟油和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润滑脂中还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如极压抗磨剂、防锈剂等。其
中,极压抗磨剂占润滑脂总重量的0.5-12%,优选0.5-5%,可以是二硫代二
烷基磷酸锌、二硫代二烷基氨基甲酸钼、二硫代二烷基氨基甲酸铅、三苯基
硫代磷酸酯、有机钼络合物、硫化烯烃、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硫代磷酸
钼、氯化石蜡、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二硫化钨、二硫化硒、氟化石墨、
碳酸钙和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防锈剂占润滑脂总重量的0.01-4.5%,优选
0.1-2%,可以是石油磺酸钡、石油磺酸钠、苯骈噻唑、苯骈三氮唑、环烷酸
锌和烯基丁二酸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润滑脂组成中各个组分的含量根据投料量计算得到。其中,
复合锂基稠化剂的含量=100%×(高分子酸锂的重量+低分子酸锂的重量)/
润滑脂总重量。

本发明提供了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复合锂基稠化剂和润滑基础油混合均匀,在180-230℃恒温炼制,冷却,
加入前面所述的屏蔽酚化合物,研磨成脂。

本发明的优选的前述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部分润滑基
础油、高分子酸和低分子酸混合、加热,升温至85-95℃,加入氢氧化锂的
水溶液进行皂化反应,反应完全后升温至190-210℃,进行高温炼制,加入
剩余的润滑基础油冷却至100-120℃,加入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研磨成脂。

所述高分子酸为C12-C20脂肪酸和/或C12-C20羟基脂肪酸,所述低分
子酸为C2-C11的有机羧酸,可以是醋酸、丙酸、乙二酸、己二酸、壬二酸、
癸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癸二酸、壬二酸、己二酸和对
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高分子酸与低分子酸的摩尔比优选为1:
0.1-1。

所述高分子酸和低分子酸的总量与氢氧化锂的摩尔比优选为发生皂化
反应的等当量比,其中氢氧化锂的量也可以过量1%-10重量%。

氢氧化锂的水溶液中水的含量以使皂化反应能够顺利进行为准。一般是
氢氧化锂用量的0.1-10重量倍,优选0.8-8重量倍。

所述部分润滑基础油和剩余的润滑基础油的用量分别为润滑基础油总
用量的50%-75%、25%-50%。

所述皂化反应的温度优选为85-95℃,皂化反应的时间优选为0.2-1.5小
时,更优选为0.5-1小时。

所述炼制的时间优选为5-25分钟。

本发明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具有良好的胶体安定性、极佳的机械安定性、
长寿命、高温抗氧性、防锈性能、抗水淋性能和极压性能,能够胜任于高温、
高速、高负荷、多水等苛刻工况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复合锂基润滑脂中,涉及一种通式(I)所示的屏蔽酚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
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300直链或支链烷基、通式(II)所示的基团和通
式(III)所示的基团,前提是至少一个基团R是通式(II)所示的基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中,作为所述C1-300直链或支链烷基,比如可
以举出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C1-4直链
或支链烷基)或者聚烯烃基。作为所述聚烯烃基,具体比如可以举出数均分
子量Mn为300-3000的聚烯烃基。此时,作为所述聚烯烃基的数均分子量
Mn,优选500-2000,更优选500-1500。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烯烃基(基本
上)是饱和的(呈现为长链烷基结构),但取决于作为起始原料的聚烯烃的
种类或该聚烯烃制备方法的不同,该聚烯烃基的分子链中也可能含有少量的
烯属双键(比如在聚烯烃制造过程中残留或引入的),但这并不影响本发明
效果的实现,本发明也无意于对该量进行明确,并且本发明依然将这种聚烯
烃基归类为“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中,存在多个基团R,其中一
个基团R是通式(II)所示的基团,另外两个基团R中的一个是所述聚烯烃
基,另一个是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或通式
(III)所示的基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中,当基团R是所述聚烯烃
基时,该聚烯烃基优选位于通式(I)中酚羟基的对位。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
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中,基团L是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中,在基团L的定义中,基团R”选自氢、
C1-20烃基(优选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中,在基团L的定义中,基
团R”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1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中,基团R2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
通式(IV)所示的基团和通式(V)所示的基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中,基团R2选自氢、C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和通式(IV)所示的基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b彼此相同或不
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
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b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6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c彼此相同或不
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c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10直链
或支链烷基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中,优选一个基团Rc处于环
基团上N原子(即,与基团Rd键合的N原子)的对位。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中,y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中,z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中,n为1至8的整数,优选1或2。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d彼此相同或不
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通式(V)所示的基团,优选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环基团(在
通式(II)的结构内部呈现为二价基团)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
苯环(优选在通式(II)的结构内部呈现为1,4-亚苯基)和萘环(优选在通
式(II)的结构内部呈现为1,4-或2,6-亚萘基),其中优选苯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中,相邻的两个环基团
彼此可以通过附加的S原子(结构式中未显示)和桥接这两个环
的N原子(即,与基团Rd键合的N原子)而形成吩噻嗪环,即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在通式(II)中,在存在两个以上的环基团
时,只要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环基团形成所述吩噻
嗪环即可,没有必要要求这些环基团中的每一个均与相邻的另一
个环基团形成该吩噻嗪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中,相邻的两个环基团
彼此可以通过附加的基团(结构式中未显示)和桥接
这两个环的N原子(即,与基团Rd键合的N原子)而形成9,10-二氢吖啶环,

根据本发明,在基团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选
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基团中,基团R”选自氢和
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在通式(II)中,在存在两个以上的环基团
时,只要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环基团形成所述9,10-
二氢吖啶环即可,没有必要要求这些环基团中的每一个均与相邻
的另一个环基团形成该9,10-二氢吖啶环。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I)中,基团L是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I)中,在基团L的定义中,基团R”选自氢、
C1-20烃基(优选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I)中,在基团L的定义中,基
团R”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1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I)中,基团R2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
通式(IV)所示的基团和通式(V)所示的基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I)中,基团R2选自氢、C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和通式(IV)所示的基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b彼此相同或
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
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b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6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c彼此相同或
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c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10直链
或支链烷基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I)中,优选一个基团Rc处于
环基团上N原子(即,与基团Rd键合的N原子)的对位。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I)中,y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I)中,z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I)中,n为1至8的整数,优选1或2。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d彼此相同或
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通式(V)所示的基团,优选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II)中,在存在多个时,各环基团(在
通式(III)的结构内部呈现为二价基团)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
苯环(优选在通式(III)的结构内部呈现为1,4-亚苯基)和萘环(优选在通
式(III)的结构内部呈现为1,4-或2,6-亚萘基),其中优选苯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I)中,相邻的两个环基团
彼此可以通过附加的S原子(结构式中未显示)和桥接这两个环
的N原子(即,与基团Rd键合的N原子)而形成吩噻嗪环,即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在通式(III)中,在存在两个以上的环基
团时,只要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环基团形成所述吩
噻嗪环即可,没有必要要求这些环基团中的每一个均与相邻的另
一个环基团形成该吩噻嗪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II)中,相邻的两个环基团
彼此可以通过附加的基团(结构式中未显示)和桥接
这两个环的N原子(即,与基团Rd键合的N原子)而形成9,10-二氢吖啶环,

根据本发明,在基团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选
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基团中,基团R”选自氢和
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在通式(III)中,在存在两个以上的环基
团时,只要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环基团形成所述
9,10-二氢吖啶环即可,没有必要要求这些环基团中的每一个均与
相邻的另一个环基团形成该9,10-二氢吖啶环。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V)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b彼此相同或
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
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V)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b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6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V)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c彼此相同或
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V)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c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10直链
或支链烷基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V)中,优选一个基团Rc处于
环基团上N原子(即,与基团Rd键合的N原子)的对位。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V)中,y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V)中,z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V)中,n'为0至7的整数,优选0、1或2,前
提是n'+n≤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n'+n=1或n'+n=2。在此,n与前
述通式(II)中的定义相同。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V)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d彼此相同或
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通式(V)所示的基团,优选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IV)中,在存在多个时,各环基团(在
通式(IV)的结构内部呈现为二价基团)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
苯环(优选在通式(IV)的结构内部呈现为1,4-亚苯基)和萘环(优选在通
式(II)的结构内部呈现为1,4-或2,6-亚萘基),其中优选苯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V)中,相邻的两个环基团
彼此可以通过附加的S原子(结构式中未显示)和桥接这两个环
的N原子(即,与基团Rd键合的N原子)而形成吩噻嗪环,即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在通式(IV)中,在存在两个以上的环基
团时,只要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环基团形成所述吩
噻嗪环即可,没有必要要求这些环基团中的每一个均与相邻的另
一个环基团形成该吩噻嗪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IV)中,相邻的两个环基团
彼此可以通过附加的基团(结构式中未显示)和桥接
这两个环的N原子(即,与基团Rd键合的N原子)而形成9,10-二氢吖啶环,

根据本发明,在基团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选
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基团中,基团R”选自氢和
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在通式(IV)中,在存在两个以上的环基
团时,只要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环基团形成所述
9,10-二氢吖啶环即可,没有必要要求这些环基团中的每一个均与
相邻的另一个环基团形成该9,10-二氢吖啶环。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V)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
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300直链或支链烷基、通式(II)所示的基团和通
式(III)所示的基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V)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30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V)中,作为所述C1-300直链或支链烷基,比如可
以举出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C1-4直链
或支链烷基)或者聚烯烃基。作为所述聚烯烃基,具体比如可以举出数均分
子量Mn为300-3000的聚烯烃基。此时,作为所述聚烯烃基的数均分子量
Mn,优选500-2000,更优选500-1500。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烯烃基(基本
上)是饱和的(呈现为长链烷基结构),但取决于作为起始原料的聚烯烃的
种类或该聚烯烃制备方法的不同,该聚烯烃基的分子链中也可能含有少量的
烯属双键(比如在聚烯烃制造过程中残留或引入的),但这并不影响本发明
效果的实现,本发明也无意于对该量进行明确,并且本发明依然将这种聚烯
烃基归类为“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V)中,存在多个基团R,其中
一个基团R是所述聚烯烃基,另一个是氢或者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
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C1-4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V)中,当基团R是所述聚烯烃
基时,该聚烯烃基优选位于通式(V)中酚羟基的对位。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V)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
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V)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V)中,基团L是基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V)中,在基团L的定义中,基团R”选自氢、
C1-20烃基(优选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V)中,在基团L的定义中,基
团R”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1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通式(V)中,在基团L的定义中,
基团R”选自氢和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V)中,两个基团R和一个基团-(S)a-L-分别占据
通式(V)中苯环上的剩余三个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V)中,a是0或1,优选1。

根据本发明,所述屏蔽酚化合物如前所述定义(比如如通式(I)或者
进一步如通式(V)所示),必须包含结构作为酚单元。根据本发明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屏蔽酚化合物在其整个分子结构中包含至多5个、
至多3个、至多2个或者至多1个所述酚单元。

根据本发明,所述屏蔽酚化合物如前所述定义(比如如通式(II)或者
进一步如通式(III)或(IV)所示),必须包含结构作
为胺单元。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屏蔽酚化合物在其整个分
子结构中包含至多15个、至多10个、至多8个、至多6个、至多4个、至
多3个或者至多2个所述胺单元。

根据本发明,所述屏蔽酚化合物在其整个分子结构中优选至少有一个
(优选2个、3个或4个或更多个)基团Rd是氢。具体而言,所述屏蔽酚化
合物优选在其整个分子结构中含有选自以下氢胺单元(1)、氢胺单元(2)
和氢胺单元(3)中的至少一个。在这些氢胺单元中,环基团和基
团R”与通式(II)中的定义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屏蔽酚化合物在其整个分子结构
中含有至少一个所述氢胺单元(1)。

具体而言,以屏蔽酚化合物为例,该化合物在其整个
分子结构中包含2个所述酚单元和2个所述胺单元,并包含1个所述氢胺单
元(1)。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屏蔽酚化合物,比如可以举出如下的化合物或
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前述通式(I)所示的屏蔽酚化合物可以以单一一种(纯)
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制造或使用,也可以以其中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按任
意比例)的形式存在、制造或使用,这并不影响本发明效果的实现。

根据本发明,前述通式(I)所示的屏蔽酚化合物可以通过以下的制备
方法进行制造,但有时并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该制备方法,包括使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和通式
(Y)所示的胺化合物在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的存在下发生反应的第
一步骤。


根据本发明,通式(X)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0彼此相同或不同,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SH和C1-300直链或支链烷基,前提是至少一个基团R0
是-SH。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X)中,作为所述C1-300直链或支链烷基,比如可
以举出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C1-4直链
或支链烷基)或者聚烯烃基。作为所述聚烯烃基,具体比如可以举出数均分
子量Mn为300-3000的聚烯烃基。此时,作为所述聚烯烃基的数均分子量
Mn,优选500-2000,更优选500-1500。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烯烃基(基本
上)是饱和的(呈现为长链烷基结构),但取决于作为起始原料的聚烯烃的
种类或该聚烯烃制备方法的不同,该聚烯烃基的分子链中也可能含有少量的
烯属双键(比如在聚烯烃制造过程中残留或引入的),但这并不影响本发明
效果的实现,本发明也无意于对该量进行明确,并且本发明依然将这种聚烯
烃基归类为“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X)中,存在多个基团R0,其中
一个基团R0是-SH,另外两个基团R0中的一个是所述聚烯烃基,另一个是
氢或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X)中,在基团R0是所述聚烯烃
基时,该聚烯烃基优选位于通式(X)中酚羟基的对位。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X)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
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X)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可以直接使用市售
的产品,也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已知的方法进行制造,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另外,作为所述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
或多种组合使用。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比如可
以举出在烷基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与聚烯烃
(数均分子量Mn为300-3000,优选500-2000,更优选500-1500)发生烷基
化反应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X')中,基团R'具有与前述通式(X)中相同的
含义。

根据本发明,通式(X')中存在三个基团R'0,其中一个基团R'0是-SH,
另一个基团R'0是H,第三个基团R'0是氢、-SH或者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
选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X')中,至少一个基团R'0是H,
并且该基团R'0处于通式(X')中酚羟基的对位。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烯烃优选通过乙烯、丙烯或C4-C10α-烯烃的均聚或
者通过这些烯烃中的两种或多种共聚而得到的聚烯烃。作为所述C4-C10α-烯
烃,比如可以举出正丁烯、异丁烯、正戊烯、正己烯、正辛烯和正癸烯。

根据本发明,这些聚烯烃中至少20wt%(优选至少50wt%,更优选至少
70wt%)的聚合物链在其末端含有烯属双键。该烯属双键一般是以高反应活
性的亚乙烯基或乙烯基的形式存在的。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聚烯烃,更优选聚丁烯。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
使用的术语“聚丁烯”广义上包括由1-丁烯或异丁烯均聚而得到的聚合物,以
及由1-丁烯、2-丁烯和异丁烯中的两种或三种通过共聚而制得的聚合物。此
类聚合物的市售产品也可能含有可忽略量的其它烯烃成分,但这并不影响本
发明的实施。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聚烯烃,进一步优选聚异丁烯(PIB),也称为高
反应活性聚异丁烯。在这类聚异丁烯中,至少20wt%(优选至少50wt%,更
优选至少70wt%)的总末端烯属双键是由甲基亚乙烯基提供的。

作为所述烷基化反应催化剂,比如可以举出Lewis酸催化剂,比如选自
三氯化铝、三氟化硼、四氯化锡、四溴化钛、三氟化硼·苯酚、三氟化硼·醇
络合物和三氟化硼·醚络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优选三氟化硼·乙醚络合
物和/或三氟化硼·甲醇络合物。这些烷基化反应催化剂可以直接使用市售的
产品。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烷基化反应中,所述聚烯烃、所述通式(X')所示
的酚化合物、所述烷基化反应催化剂之间的摩尔比比如可以为1:1-3:0.1-0.5,
优选1:1.5-3:0.1-0.4,最优选1:1.5-3:0.2-0.4,但有时并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所述烷基化反应的反应时间比如为0.5h-10h,优选1h-8h,
最优选3h-5h,但有时并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所述烷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比如为0℃-200℃,优选10℃
-150℃,最优选20℃-100℃,但有时并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所述烷基化反应可以在溶剂的存在下进行。作为所述溶剂,
比如可以举出C6-10烷烃(比如己烷、庚烷、辛烷、壬烷或癸烷等)。其中,
优选使用己烷和庚烷,更优选使用己烷。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烷基化反应结束后,通过常规方式从最终获得的反
应混合物中除去烷基化反应催化剂、未反应的反应物和可能使用的溶剂之
后,即获得所述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Y)中,基团R'2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
和基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Y)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b彼此相同或不
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
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Y)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b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6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氢。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Y)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Rc彼此相同或不
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20直链或支链烷基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Y)中,在存在多个时,各基团
Rc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1-10直链
或支链烷基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Y)中,优选一个基团Rc处于环
基团上N原子(即,与基团Rd键合的N原子)的对位。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Y)中,y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Y)中,z是0至3的整数,优选0或1。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Y)中,n1为1至8的整数,优选1或2。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Y)中,在存在多个时,各环基团(在
通式(Y)的结构内部呈现为二价基团)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
苯环(优选在通式(Y)的结构内部呈现为1,4-亚苯基)和萘环(优选在通
式(Y)的结构内部呈现为1,4-或2,6-亚萘基),其中优选苯环。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通式(Y)所示的胺化合物,可以直接使用市售
的产品,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作为所述通式(Y)所示的胺化合物,
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根据本发明,在通式(Z)中,基团R”选自氢、C1-20烃基(优选C1-20
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2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通式(Z)中,基团R”选自氢、C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和C3-10直链或支链杂烷基。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通式(Z)中,基团R”选自氢和
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比如可以举出C1-6
脂肪族醛和苯甲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作为所述C1-6脂肪族醛,比如可以举出
C1-6直链或支链饱和脂肪醛,具体比如乙醛或甲醛,更优选甲醛。作为所述
甲醛,比如可以使用其水溶液、多聚甲醛或低聚甲醛形式,并没有特别的限
定。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一种,
也可以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第一步骤中,
所述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与所述通式(Y)所示的胺化合物的摩尔比
一般为1:0.1-10,优选1:0.5-5.0,更优选1:0.8-2.0。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第一步骤中,
所述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与所述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的摩尔比
一般为1:0.1-10,优选1:0.5-5.0,更优选1:0.8-2.0。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第一步骤可以在
溶剂的存在下进行。作为所述溶剂,比如可以举出C2-10脂肪族腈(比如乙腈
等)、C6-20芳香烃(比如苯、甲苯、二甲苯和异丙苯)、C6-10烷烃(比如正己
烷、环己烷和石油醚)、C1-6脂肪族醇(比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
正丁醇和乙二醇)、C2-20卤代烃(比如二氯甲烷、四氯化碳、氯苯和1,2-二
氯苯)、C3-10酮(比如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酮)或者C3-10酰胺(比如二
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等。这些溶剂可以仅使用
一种,也可以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第一步骤中,
可以不加入催化剂,也可以加入催化剂。作为所述催化剂,比如可以举出无
机酸催化剂和有机酸催化剂。作为所述无机酸催化剂,比如可以举出盐酸、
硫酸和磷酸等。作为所述有机酸催化剂,比如可以举出甲基磺酸、乙基磺酸、
氨基磺酸和对甲苯磺酸等。

作为所述催化剂的用量,可以直接参照现有技术的常规用量,并没有特
别的限定。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对所述第一步骤的反
应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一般为0.1h-24h,优选0.2h-12h,最优选0.5h-6h。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对所述第一步骤的反
应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一般为0℃-250℃,优选20℃-180℃,最优选60℃
-120℃。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第一步骤结束
之后,通过常规已知的分离方法(比如蒸发等)从该第一步骤获得的反应混
合物(以下称为第一步骤的反应混合物)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溶剂等挥发性物
质之后,即可获得第一步骤的反应产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任选还包括
使所述第一步骤的反应产物与硫化剂反应(形成吩噻嗪环)的附加步骤(以
下称为附加步骤A)。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任选还包括
使所述第一步骤的反应产物与前述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反应(形成9,10-
二氢吖啶环)的附加步骤(以下称为附加步骤B)。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可以仅进行所述附加
步骤A,也可以仅进行所述附加步骤B,也可以既进行所述附加步骤A又进
行所述附加步骤B。在既进行所述附加步骤A又进行所述附加步骤B时,
对所述附加步骤A和所述附加步骤B的先后次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先
进行所述附加步骤A,在该附加步骤A结束之后再进行所述附加步骤B,或
者先进行所述附加步骤B,在该附加步骤B结束之后再进行所述附加步骤A。
另外,各附加步骤之间可以有产物(即,来自前一附加步骤的反应产物)分
离步骤,也可以没有产物分离步骤,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
附加步骤A在所述第一步骤结束之后进行。此时,所述第一步骤的反应产物
已经如前所述从所述第一步骤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或者,所述第一步
骤的反应产物也可以不经过该分离,而直接以所述第一步骤的反应混合物的
形式用于进行所述附加步骤A。或者,所述附加步骤A也可以在所述附加步
骤B结束之后进行。当所述附加步骤A在所述附加步骤B结束之后进行时,
所述附加步骤B的反应产物已经如本文所述从所述附加步骤B的反应混合
物中分离出来。或者,所述附加步骤B的反应产物也可以不经过该分离,而
直接以所述附加步骤B的反应混合物的形式用于进行所述附加步骤A。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
述附加步骤A中,作为所述硫化剂,比如可以举出硫和二氯化硫等,其中优
选硫。作为所述硫,比如可以举出硫磺或升华硫。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附加步骤A中,
所述通式(Y)所示的胺化合物与所述硫化剂的摩尔比一般为1:1-10,优选
1:1.2-6.0,更优选1:1.5-3.0。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附加步骤A可以
在溶剂的存在下进行。作为所述溶剂,比如可以举出C2-10脂肪族腈(比如乙
腈等)、C6-20芳香烃(比如苯、甲苯、二甲苯和异丙苯)、C6-10烷烃(比如正
己烷、环己烷和石油醚)、C1-6脂肪族醇(比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
正丁醇和乙二醇)、C2-20卤代烃(比如二氯甲烷、四氯化碳、氯苯和1,2-二
氯苯)、C3-10酮(比如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酮)或者C3-10酰胺(比如二
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等。这些溶剂可以仅使用
一种,也可以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附加步骤A一般
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作为所述催化剂,比如可以举出现有技术为此目的
而常规采用的催化剂,具体比如碘。作为所述催化剂的用量,可以直接参照
现有技术的常规用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对所述附加步骤A的
反应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一般为0.1h-24h,优选0.2h-12h,最优选0.5h-4h。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对所述附加步骤A的
反应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一般为60℃-300℃,优选120℃-240℃,最优
选150℃-200℃。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附加步骤A结
束之后,通过常规已知的分离方法(比如蒸发等)从该附加步骤A获得的反
应混合物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溶剂等挥发性物质之后,即可获得附加步骤A的
反应产物,或者也可以不经过该分离,直接用于后续的反应步骤(比如前述
的附加步骤B)。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
附加步骤B可以在所述第一步骤结束之后进行(作为单独的步骤),也可以
与所述第一步骤同时进行,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当所述附加步骤B在所述第
一步骤结束之后进行时,所述第一步骤的反应产物已经如前所述从所述第一
步骤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或者,所述第一步骤的反应产物也可以不经
过该分离,而直接以所述第一步骤的反应混合物的形式用于进行所述附加步
骤B。或者,所述附加步骤B也可以在所述附加步骤A结束之后进行。当
所述附加步骤B在所述附加步骤A结束之后进行时,所述附加步骤A的反
应产物已经如本文所述从所述附加步骤A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或者,
所述附加步骤A的反应产物也可以不经过该分离,而直接以所述附加步骤A
的反应混合物的形式用于进行所述附加步骤B。另外,当所述附加步骤B与
所述第一步骤同时进行时,直接向所述第一步骤的反应体系中(比如在所述
第一步骤的开始或者在所述第一步骤进行过程中)按照下文规定的用量添加
所述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即可。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附加步骤B中,
作为所述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比如可以举出C1-6脂肪族醛和苯甲醛。
作为所述C1-6脂肪族醛,比如可以举出C1-6直链或支链饱和脂肪醛,具体比
如乙醛或甲醛,更优选甲醛。作为所述甲醛,比如可以使用其水溶液、多聚
甲醛或低聚甲醛形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附加步骤B中,
所述通式(Y)所示的胺化合物与所述通式(Z)所示的醛化合物的摩尔比
一般为1:0.1-10,优选1:0.5-5.0,更优选1:0.8-2.0。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附加步骤B(作
为单独的步骤进行时)可以在溶剂的存在下进行。作为所述溶剂,比如可以
举出C2-10脂肪族腈(比如乙腈等)、C6-20芳香烃(比如苯、甲苯、二甲苯和
异丙苯)、C6-10烷烃(比如正己烷、环己烷和石油醚)、C1-6脂肪族醇(比如
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和乙二醇)、C2-20卤代烃(比如二氯
甲烷、四氯化碳、氯苯和1,2-二氯苯)、C3-10酮(比如丙酮、丁酮和甲基异
丁基酮)或者C3-10酰胺(比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
烷酮)等。这些溶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附加步骤B(作
为单独的步骤进行时)中,可以不加入催化剂,也可以加入催化剂。作为所
述催化剂,比如可以举出无机酸催化剂和有机酸催化剂。作为所述无机酸催
化剂,比如可以举出盐酸、硫酸和磷酸等。作为所述有机酸催化剂,比如可
以举出甲基磺酸、乙基磺酸、氨基磺酸和对甲苯磺酸等。作为所述催化剂的
用量,可以直接参照现有技术的常规用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对所述附加步骤B(作
为单独的步骤进行时)的反应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一般为0.1h-24h,优
选0.2h-12h,最优选0.5h-6h。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对所述附加步骤B(作
为单独的步骤进行时)的反应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一般为0℃-250℃,
优选20℃-180℃,最优选60℃-120℃。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附加步骤B(作
为单独的步骤进行时)结束之后,通过常规已知的分离方法(比如蒸发等)
从该附加步骤B获得的反应混合物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溶剂等挥发性物质之
后,即可获得附加步骤B的反应产物,或者也可以不经过该分离,直接用于
后续的反应步骤(比如前述的附加步骤A)。

现有技术已知的是,前述所有的反应步骤(包括所述第一步骤、所述附
加步骤A和所述附加步骤B)一般在惰性气体气氛的保护下进行。作为所述
惰性气体,比如可以举出氮气和氩气等,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作为所述第一步骤的
反应产物、所述附加步骤A的反应产物或者所述附加步骤B的反应产物,
可以是单一一种屏蔽酚化合物(比如前述通式(I)所示的屏蔽酚化合物),
也可以是包含多种屏蔽酚化合物的混合物。这些反应产物都是本发明所预期
的,其存在形式的不同并不影响本发明效果的实现。因此,本说明书上下文
中不加区分地将这些反应产物均统称为本发明的屏蔽酚化合物。鉴于此,根
据本发明,并不存在进一步纯化这些反应产物,或者从这些反应产物中进一
步分离出某一特定结构的屏蔽酚化合物的绝对必要性。当然,该纯化或分离
对于本发明预期效果的进一步提升而言有时是优选的,但于本发明而言并不
必需。虽然如此,作为所述纯化或分离方法,比如可以举出通过柱层析方法
或制备色谱等方法对所述反应产物进行纯化或分离等。

以下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以
下实施例中,滴点采用GB/T 3498方法测得,锥入度采用GB/T 269方法测
得,氧化安定性采用GB/T 13464方法测得,钢网分油采用SH/T 0324方法
测得,防腐蚀性采用GB/T5 018方法测得,水淋流失量采用SH/T 0109方法
测得,四球机试验PB采用SH/T 0202方法测得,四球机试验PD采用SH/T
0202方法测得,铜片腐蚀性能采用GB/T 7326方法测得。

实施例1

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下式)的制备:


氮气保护气氛下,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25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31.65克(133mmol)2,6-二叔丁基-4-巯基苯酚,1.86克
(62mmol)甲醛,28.15克(153mmol)N-苯基对苯二胺,0.75克(7.5mmol)
盐酸和150mL异丙醇,迅速搅拌,在25℃反应24h。待反应结束后,减压
蒸馏除去溶剂和生成的少量水,并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如上结构的屏蔽酚产
物。

该产物的表征数据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1.36-1.54(18H),3.75(1H),4.80
(2H),5.32(1H),6.80(2H),6.97(5H),7.17(2H),7.26(2H),7.55
(1H);

13C NMR(75MHz,CDCl3):δ29.6,34.6,51.2,119.4,121.8,126.5,
129.5,131.4,136.6,144.5,153.4;

C27H34N2OS计算值C 74.61,H 7.88,N 6.45,O 3.68,S 7.38;测定
值:C 74.52,H 7.84,N 6.51,O 3.73,S 7.40。

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

原料组份:屏蔽酚化合物8kg;500SN润滑基础油1464kg(100℃粘度
为10mm2/s);一水氢氧化锂32.78kg;12-羟基硬脂酸75.9kg;壬二酸47.54kg;

先将732kg润滑基础油与75.9kg的12-羟基硬脂酸和47.54kg壬二酸加
入制脂釜中,加热搅拌,升温至85℃加入氢氧化锂水溶液(其中含氢氧化锂
32.78kg、水262.24kg)进行皂化反应0.5h,升温至190℃进行高温炼制5min;
加入732kg润滑基础油降温到100℃后,加入8kg的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
上式),搅拌均匀;通过三辊机研磨2次成脂。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根据投料量计算得到,本实施例得到的润滑脂中,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
组成为:12-羟基硬脂酸锂4.8重量%;壬二酸锂3.2重量%;润滑基础油91.5
重量%;屏蔽酚化合物0.5重量%。

实施例2

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下式)的制备:


氮气保护气氛下,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25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8.57克(36mmol)2,6-二叔丁基-4-巯基苯酚,0.45克
(15mmol)甲醛,10.14克(39mmol)N,N'-二苯基-1,4-苯二胺和150mL甲
苯,迅速搅拌,在90℃反应4h。待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生成
的少量水,并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如上结构的屏蔽酚产物。

该产物的表征数据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1.36(18H),5.23(2H),6.80-7.02
(10H),7.17(2H),7.26(4H),7.55(1H);

13C NMR(75MHz,CDCl3):δ29.6,34.6,55.2,117.1,121.8,126.2,
129.5,136.6,143.6,153.4;

C33H38N2OS计算值C 77.60,H 7.50,N 5.48,O 3.13,S 6.28;测定
值:C 77.71,H 7.52,N 5.53,O 3.10,S 6.23。

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

原料组份:150BS润滑基础油1044kg(100℃粘度为30mm2/s);一水氢
氧化锂28.52kg;硬脂酸133.98kg;对苯二甲酸15.64kg;2.4kg屏蔽酚化合
物;

先将744kg润滑基础油与133.98kg的硬脂酸和15.64kg对苯二甲酸加入
制脂釜中,加热搅拌,升温至95℃加入氢氧化锂水溶液(其中含氢氧化锂
28.52kg、水171.12kg)进行皂化反应0.8h,升温至210℃进行高温炼制5min;
加入300kg润滑基础油降温到120℃后,加入2.4kg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
上式),搅拌均匀;通过三辊机研磨2-3次成脂。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根据投料量计算得到,本实施例得到的润滑脂中,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
组成为:硬脂酸锂11.4重量%;对苯二甲酸锂1.4重量%;润滑基础油87重
量%;屏蔽酚化合物0.2重量%。

实施例3

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下式)的制备:


氮气保护气氛下,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25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20.23克(85mmol)2,6-二叔丁基-4-巯基苯酚,3.45克
(115mmol)甲醛,18.49克(69mmol)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
胺和150mL苯,迅速搅拌,在85℃反应3h。待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
溶剂和生成的少量水,并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如上结构的屏蔽酚产物。

该产物的表征数据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0.80(6H),1.11-1.21(4H),1.36(18H),
1.67(2H),3.47(1H),4.80(2H),5.32(1H),6.80(2H),6.97(5H),
7.17(2H),7.26(2H),7.55(1H);

13C NMR(75MHz,CDCl3):δ17.9,22.4,29.6,34.6,45.2,52.7,
58.6,119.4,121.8,126.2,129.5,131.2,136.6,144.1,146.1,153.4;

C33H46N2OS计算值:C 76.40,H 8.94,N 5.40,O 3.08,S 6.18;测定
值:C 76.48,H 8.96,N 5.35,O 3.09,S 6.12。

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

原料组份:PAO6合成烃润滑基础油983kg(100℃粘度为5.8mm2/s);
一水氢氧化锂56.48kg;硬脂酸148.58kg;己二酸57.18kg;3.6kg屏蔽酚化
合物;

先将738kg润滑基础油与148.58kg的硬脂酸和57.18kg己二酸加入制脂
釜中,加热搅拌,升温至88℃加入氢氧化锂水溶液(其中含氢氧化锂56.48kg、
水45.19kg)进行皂化反应0.6h,升温至195℃进行高温炼制8min;加入245kg
润滑基础油降温到110℃后,加入3.6kg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上式),搅拌
均匀;通过三辊机研磨3次成脂。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根据投料量计算得到,本实施例得到的润滑脂中,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
组成为:硬脂酸锂12.64重量%;己二酸锂5.16重量%;润滑基础油81.9重
量%;屏蔽酚化合物0.3重量%。

实施例4

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下式)的制备:


氮气保护气氛下,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25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4.99克(21mmol)2,6-二叔丁基-4-巯基苯酚,1.59克
(53mmol)甲醛,5.70克(31mmol)N-苯基对苯二胺和150mL乙醇,迅
速搅拌,在60℃反应2.5h后,降至室温,加入2.55克(85mmol)甲醛,升
温至85℃反应2.5h。待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生成的少量水,并
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如上结构的屏蔽酚产物。

该产物的表征数据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1.36(18H),3.74(1H),4.12(2H),
4.59(1H),4.83(2H),5.32(1H),6.97-7.11(5H),7.17(2H),7.24
(2H);

13C NMR(75MHz,CDCl3):δ29.6,33.1,34.6,50.6,119.4,123.3,
126.2,126.7,127.9,136.6,140.5,142.9,153.4;

C26H34N2OS计算值C 75.29,H 7.67,N 6.27,O 3.58,S 7.18;测定
值:C 75.20,H 7.59,N 6.29,O 3.65,S 7.22。

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

原料组份:500SN和150BS混合润滑基础油1358kg(100℃粘度为
13mm2/s);一水氢氧化锂50.2kg;12-羟基硬脂酸175.6kg;癸二酸58.68kg;
1.6kg屏蔽酚化合物;

先将678kg润滑基础油与175.6kg的12-羟基硬脂酸和58.68kg癸二酸加
入制脂釜中,加热搅拌,升温至92℃加入氢氧化锂水溶液(其中含氢氧化锂
50.2kg、水200.8kg)进行皂化反应1h,升温至205℃进行高温炼制8min;
加入680kg润滑基础油降温到105℃后,加入1.6kg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
上式),搅拌均匀;通过三辊机研磨2次成脂。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根据投料量计算得到,本实施例得到的润滑脂中,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
组成为:12-羟基硬脂酸锂11.11重量%;癸二酸锂3.89重量%;润滑基础油
84.9重量%;屏蔽酚化合物0.1重量%。

实施例5

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下式)的制备:


氮气保护气氛下,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25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19.52克(82mmol)2,6-二叔丁基-4-巯基苯酚,3.63克
(121mmol)甲醛,19.93克(94mmol)4-氨基-4'-乙基二苯胺和150mL二
甲苯,迅速搅拌,在90℃反应3h后,降至室温,加入10.11克(316mmol)
硫和0.04克(0.35mmol)碘,升温至150℃反应8h。待反应结束后,减压
蒸馏除去溶剂和生成的少量水,并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如上结构的屏蔽酚产
物。

该产物的表征数据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1.23(1H),1.36(18H),2.61(2H),
3.77(1H),4.84(2H),5.32(1H),5.70(1H),6.98(5H),7.17(2H),
7.49(1H);

13C NMR(75MHz,CDCl3):δ15.60,29.6,34.6,50.7,118.9,121.8,
126.2,129.7,136.6,141.2,146.1,153.4;

C29H36N2OS2计算值C 70.69,H 7.36,N 5.69,O 3.25,S 13.02;测
定值:C 70.77,H 7.41,N 5.67,O 3.17,S 12.93。

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

原料组份:屏蔽酚化合物2.6kg;500SN润滑基础油522kg(100℃粘度
为10mm2/s);一水氢氧化锂32.78kg;12-羟基硬脂酸75.9kg;壬二酸47.54kg;

先将322kg润滑基础油与75.9kg的12-羟基硬脂酸和47.54kg壬二酸加
入制脂釜中,加热搅拌,升温至85℃加入氢氧化锂水溶液(其中含氢氧化锂
32.78kg、水262.24kg)进行皂化反应0.7h,升温至190℃进行高温炼制5min;
加入200kg润滑基础油降温到100℃后,加入2.6kg的屏蔽酚化合物(结构
见上式),搅拌均匀;通过三辊机研磨2次成脂。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根据投料量计算得到,本实施例得到的润滑脂中,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
组成为:12-羟基硬脂酸锂11.76重量%;壬二酸锂7.84重量%;润滑基础油
90.5重量%;屏蔽酚化合物1.5重量%。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复合锂基润滑脂,不同的是,复合锂基润滑脂
的制备过程中不加入屏蔽酚化合物。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复合锂基润滑脂,不同的是,将结构为下式的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替代屏实施例4中的蔽酚化合物,得到润滑脂组合物
的对比例2。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对比例3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复合锂基润滑脂,不同的是,将结构为下式的
N-苯基-α-萘胺替代屏实施例4中的蔽酚化合物,得到润滑脂组合物的对比例
3。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对比例4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复合锂基润滑脂,不同的是,将结构为下式的
屏蔽酚化合物替代实施例4中的屏蔽酚化合物,得到润滑脂组合物的对比例
4。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下式)的制备:


氮气保护气氛下,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25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20.23克(85mmol)2,6-二叔丁基-4-巯基苯酚,2.61克
(87mmol)甲醛,14.37克(85mmol)二苯胺和150mL甲醇,迅速搅拌,
在60℃反应2h。待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生成的少量水,并
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如上结构的屏蔽酚产物。

该产物的表征数据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1.36(18H),5.21(2H),5.32(1H),
6.99(6H),7.17(2H),7.27(4H);

13C NMR(75MHz,CDCl3):δ29.6,34.6,55.2,120.4,123.3,125.9,
126.2,129.2,136.6,150.0,153.5;

C27H33NOS计算值C 77.28,H 7.93,N 3.34,O 3.81,S 7.64;测定
值:C 77.22,H 7.89,N 3.31,O 3.83,S 7.67。

对比例5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复合锂基润滑脂,不同的是,将结构为下式的
屏蔽酚化合物替代实施例4中的屏蔽酚化合物,得到润滑脂组合物的对比例
5。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下式)的制备:


氮气保护气氛下,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25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10.71克(52mmol)2,6-二叔丁基-4-巯基苯酚,1.89克
(63mmol)甲醛,17.42克(65mmol)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
胺和150mL甲醇,迅速搅拌,在70℃反应4h。待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
除去溶剂和生成的少量水,并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如上结构的屏蔽酚产
物。

该产物的表征数据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0.80(6H),1.11(3H),1.29(1H),
1.36(18H),3.45(1H),4.53(2H),5.32(2H),6.97-7.07(9H),7.26
(2H),7.55(1H);

13C NMR(75MHz,CDCl3):δ17.9,22.40,24.6,30.4,34.3,45.7,
54.5,56.7,116.6,120.4,121.8,125.9,128.9,129.5,135.6,146.1,
153.5,154.8;

C33H46N2O计算值C 81.43,H 9.53,N 5.76,O 3.29;测定值:C 81.38,
H 9.51,N 5.79,O 3.31。

对比例6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复合锂基润滑脂,不同的是,将结构为下式的
屏蔽酚化合物替代实施例4中的屏蔽酚化合物,得到润滑脂组合物的对比例
6。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屏蔽酚化合物(结构见下式)的制备:


氮气保护气氛下,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25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9.24克(33mmol)2,6-二叔丁基-4-(3-巯基丙基)苯酚,
1.11克(37mmol)甲醛,11.71克(45mmol)N,N'-二苯基-1,4-苯二胺和
150mL苯,迅速搅拌,在80℃反应4h。待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溶
剂和生成的少量水,并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如上结构的屏蔽酚产物。

该产物的表征数据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1.40(18H),1.99(1H),2.61-2.80
(6H),4.63(2H),5.32(1H),6.97-7.02(12H),7.26(4H),7.55(1H);

13C NMR(75MHz,CDCl3):δ28.7,31.1,34.3,35.7,54.1,117.1,
119.4,123.3,124.8,129.2,131.8,136.0,142.8,144.9,146.1,151.9;

C36H44N2OS计算值C 78.22,H 8.02,N 5.07,O 2.89,S 5.80;测定
值:C 78.27,H 7.96,N 4.98,O 2.92,S 5.83。

表1润滑脂的性能评定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
性、防锈性、耐高温性、抗水性和粘附性、胶体安定性、极压抗磨性、润滑
寿命、防腐蚀性和抗盐雾性等性能。

复合锂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复合锂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复合锂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锂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锂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锂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润滑脂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0.01-10的屏蔽酚化合物,5-35的复合锂基稠化剂和主要量的润滑基础油;所述屏蔽酚化合物的结构见说明书。本发明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具有良好的胶体安定性、极佳的机械安定性、长寿命、高温抗氧性、防锈性能、抗水淋性能和极压性能,能够胜任于高温、高速、高负荷、多水等苛刻工况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石油、煤气及炼焦工业;含一氧化碳的工业气体;燃料;润滑剂;泥煤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