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1836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03238.2

申请日:

1992.04.23

公开号:

CN1077759A

公开日:

1993.10.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D01C3/00; D06M13/00

主分类号:

D01C3/00; D06M13/0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

发明人:

孟进军; 李树青; 洪迪华; 邓雁如; 谢天瑛

地址:

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研制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主要是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剂、助洗助、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浓度、温度配制成I型脱臭剂,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洗剂、消泡剂、增稠剂、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浓度、温度配制成II型脱臭剂,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骆驼毛(绒)的污物程度选用合适的脱臭剂,同时本发明对骆驼毛(绒)异味的除臭,洗涤一次完成,该技术简单,易于操作,使用的化学剂和工艺条件对驼毛(绒)无损伤。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剂、助洗剂、溶剂配制成Ⅰ型脱臭剂;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洗剂、消泡剂、增筒剂、溶剂配制成Ⅱ型脱臭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Ⅰ型脱臭剂、Ⅱ脱臭剂分别配制成浓度0.05-0.1%,浴比1∶20-1∶30的溶液,升温30-70℃备用;将原毛(绒)开松后浸入30-70℃清水中浸透,沥水后放入脱臭剂溶液中浸泡,轻轻搅动5-30分钟,取出用清水30-70℃洗涤2-3次,取出烘干用成品杀菌香味剂进行处理即可。
3: 一种用于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剂、助洗剂、溶剂配制的Ⅰ型脱臭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洗剂、消泡剂、增稠剂、溶剂配制成Ⅱ型脱臭剂,均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两种脱臭剂均为白色膏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Ⅰ型脱臭剂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脂肪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盐、N-N-油酰甲基牛胆酸盐、琥珀酸二乙基己酯磺酸盐、油酸丁酯硫酸盐、烷基磷酸脂、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脂盐中任意二至三种;促进剂由巯基乙醇、尿素、二硫代苏糖醇中任意一种;助洗剂由碳酸钠、硅酸钠、硫酸盐、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任意一至二种配制成Ⅰ型脱臭剂。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Ⅰ型脱臭剂中的各组分配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40-80% 促进剂  5-10% 助洗剂  5-20% 溶剂  余量。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Ⅰ型脱臭剂中相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高碳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酚环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多元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高级脂肪胺环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酰胺环氧乙烷加成物,油脂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丙二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甘油脂肪酸酯,季戊四醇的脂肪酸酯,山梨醇及失水山梨醇的脂肪酸酯、多元醇的烷基醚、醇胺类的脂肪酰胺中任意二至三种,助洗剂由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钠、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钠中任意一至二种,及消泡剂、增稠剂配制成Ⅱ型脱臭剂。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Ⅱ型脱臭剂各组份配比为(重量百分比): 助洗剂  5-30% 消泡剂、增稠剂  20-10% 溶剂  余量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纺织原料洗涤方法

    骆驼毛(绒)是毛纺原料特种纤维品种之一。骆驼毛是由细毛和粗毛两种纤维组成。细毛称为骆驼绒,粗毛称为骆驼毛。骆驼绒和山羊绒同样是毛纺工业的高级原料。

    在骆驼毛(绒)的生长期间,由于骆驼睡卧时粪尿等的粘附和从皮肤里分泌出大量油脂和汗液,使骆驼毛(绒)上粘附有大量杂质,特别是不溶于水的蜡,脂化合物与汗液中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粘附在毛纤维上,目前使用的一般洗涤方法加工时,由于工艺条件所限,只能将骆驼毛(绒)表面的污物洗除,而绒毛鳞片内部的有机物及某些难溶性有机物无法洗除,致使在高温潮湿条件下这些有机物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恶臭,这不但限制了驼毛(绒)制品的使用范围,也有损人体健康。根据现状本发明研制出一种专用脱臭剂,利用分子间的亲合性,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可将鳞片内部的有机物及表面难溶有机物去除。

    本发明目的在于改进现有工艺,使用除臭剂和杀菌味剂整套工艺,除臭,洗涤一次完成。本技术简单,易于操作,所使用的化学剂和工艺条件对驼毛(绒)无损伤。

    本发明任务是,根据骆驼毛(绒)上的污物程度,配制成Ⅰ型和Ⅱ型脱臭剂,经实验测试,并将制成品在高温高湿地区使用,脱除臭味效果很好。

    本发明研制的用于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主要是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剂、助洗剂、溶剂配制成Ⅰ型脱臭剂;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洗剂、消泡剂、增稠剂,溶剂配制成Ⅱ型脱臭剂,将Ⅰ型脱臭剂、Ⅱ型脱臭剂分别配制成浓度0.05-0.1%,浴比1∶20-1∶30的溶液,升温30-70℃备用;将原毛(绒)开松后浸入30-70℃清水中浸透,沥水后放入脱臭剂溶液中浸泡,轻轻搅动5-30分钟,取出用清水30-70℃洗涤2-3次,取出烘干,再用成品用杀菌香味剂进行处理即可,所得出的两种脱臭剂均为白色膏体,其中Ⅰ型脱臭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脂肪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醚硫酸盐、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盐,N-N-油酰甲基牛胆酸盐,琥珀酸二乙基己酯磺酸盐,油酸丁硝硫酸盐,烷基磷酸脂,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脂盐中任意二至三种;促进剂由巯基乙醇、尿素、二硫代苏糖醇中任意一种;助洗剂由碳酸钠、硅酸钠、硫酸盐、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任意一至二种配制成Ⅰ型脱臭剂。其Ⅰ型脱臭剂中的各组份配比为(重量百分比):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40-80%

    促进剂    5-10%

    助洗剂    5-20%

    溶剂    余量。

    Ⅱ型脱臭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Ⅰ型脱臭剂中相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高碳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酚环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多元醇脂肪酸脂环氧乙烷加成物,高级脂肪胺环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酰胺环氧乙烷加成物,油脂地环氧乙烷加成物,聚丙二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甘油脂肪酸酯,季成四醇的脂肪酸酯,山梨醇及失水山梨醇的脂肪酸酯,多元醇的烷基醚,醇胺类的脂肪酰胺中任意二至三种,助洗剂由硫酸钠、碳醇钠、氯化钠、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钠中任意一至二种及消泡剂、增稠剂配制成Ⅱ型脱臭剂,其中各组分配比为(重量百分比):

    助洗剂    5-30%

    消泡剂、增稠剂    20-10%

    溶剂    余量。

    实施例:

    将予先开松,清水润湿沥干水份的驼毛(绒)6.6公斤放入150升配制好的脱臭剂溶液中,40℃轻轻搅动10分钟左右,取出清水漂洗2-3次,取出烘干,再用成品用杀菌香味剂处理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除臭、洗涤可一次性完成,可根据骆驼毛(绒)的污物程度,选用Ⅰ型或Ⅱ型脱臭剂进行除臭、洗涤,如果污物轻则可用Ⅰ型脱臭剂,按照实施例处理过程进行除臭洗涤,如果污物重即可用Ⅱ脱臭剂,按照实施例处理过程进行除臭洗涤。

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研制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主要是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剂、助洗助、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浓度、温度配制成I型脱臭剂,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洗剂、消泡剂、增稠剂、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浓度、温度配制成II型脱臭剂,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骆驼毛(绒)的污物程度选用合适的脱臭剂,同时本发明对骆驼毛(绒)异味的除臭,洗涤一次完成,该技术简单,易于操作,使用的化学剂和工艺条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