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捞渣瓢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181918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4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63850.4

申请日:

2015.10.15

公开号:

CN106583705A

公开日:

2017.04.2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2D 43/00申请日:20151015|||公开

IPC分类号:

B22D43/00

主分类号:

B22D43/00

申请人:

闵金忠

发明人:

闵金忠; 闵兰

地址:

200136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路660弄45号2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翰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0

代理人:

张维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捞渣瓢,包括瓢体、把手,所述瓢体为圆形,中间形成弧形的凹陷,在瓢体的内部设置有由铁丝和钢筋形成的固定框架,在瓢体上设置有13个圆孔。所述捞渣瓢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铁丝和钢筋制作固定框架;称取适量氯化镁,用水溶解;将轻烧镁和木屑加入到溶解的氯化镁中,使用搅拌机搅拌至粘稠状;固定框架放置在预先准备的模具中,并将搅拌后的溶液倒入模具中,待溶液半凝固后,在模具表面的固定位置进行打孔;待溶液完全凝固后,将捞渣瓢取出,并在钢筋的下侧安装把手。本发明质地坚硬、耐高温、操作轻便灵活,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生产成本低,对提高经济效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捞渣瓢,其特征在于,包括瓢体、把手,所述瓢体为圆形,中间形成弧形的凹陷,在瓢体的内部设置有由铁丝和钢筋形成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形状为:在瓢体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铁丝,三个的圆形铁丝为同心圆,三个圆形铁丝的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分别通过铁丝连接,在连接处通过焊接形成一体;在下侧的铁丝上设置有一钢筋,所述钢筋与下侧的铁丝通过焊接形成一体;所述钢筋的下侧伸出到瓢体外;所述把手与钢筋的下侧连接,在瓢体上设置有13个圆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捞渣瓢,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铁丝和左侧、右侧、上侧、下侧连接的铁丝采用直径为3.4mm的铁丝。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捞渣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直径为16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捞渣瓢,其特征在于,所述瓢体的直径为28~30c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捞渣瓢,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的直径为25~30mm。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捞渣瓢,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长度为2~2.5m。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捞渣瓢,其特征在于,所述瓢体包括以下组分:氯化镁、轻烧镁和木屑,所述氯化镁、轻烧镁、木屑的重量配比为1:1:1。8. 一种捞渣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铁丝和钢筋制作固定框架;(2)称取适量氯化镁,用水溶解,所述氯化镁和水的重量配比为1:1;(3)将轻烧镁和木屑加入到溶解的氯化镁中,使用搅拌机搅拌至粘稠状,所述氯化镁、轻烧镁、木屑的重量配比为1:1:1;(4)将固定框架放置在预先准备的模具中,并将搅拌后的溶液倒入模具中,待溶液半凝固后,在模具表面的固定位置进行打孔;(5)待溶液完全凝固后,将捞渣瓢取出,并在钢筋的下侧安装把手。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捞渣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搅拌机搅拌的时间为15~20分钟,使用婆美度计测量,溶液浓度达到27~28°Bé。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捞渣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固定框架的制作方法为:将三个大小不一的圆形铁丝同心圆排列,在三个圆形铁丝的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分别放置相同粗细的铁丝,在连接处通过焊接形成一体,在下侧的铁丝上设置一钢筋,钢筋与下侧的铁丝通过焊接形成一体。

说明书

一种捞渣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炼钢领域的捞渣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炼钢时,电炉、铸铁反射炉在融化钢水时,在钢水表面会漂浮些废渣,需要将这些废渣捞出,现有使用木材或钢板材料制成的扒渣块,由于温度较高,木材无法长时间使用,而钢板材料很重,使用时体力消耗很大;若使用专用的除渣设备又很昂贵,且步骤繁琐、耗时。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工具来捞除炼钢时漂浮在钢水表面的废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捞渣瓢及其制造方法,可以方便捞除炼钢时漂浮在钢水表面的废渣。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捞渣瓢,其包括瓢体、把手,所述瓢体为圆形,中间形成弧形的凹陷,在瓢体的内部设置有由铁丝和钢筋形成的固定框架。

所述固定框架的形状为:

在瓢体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铁丝,三个的圆形铁丝为同心圆,三个圆形铁丝的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分别通过铁丝连接,在连接处通过焊接形成一体;在下侧的铁丝上设置有一钢筋,所述钢筋与下侧的铁丝通过焊接形成一体。

所述钢筋的下侧伸出到瓢体外;所述把手与钢筋的下侧连接,在瓢体上设置有13个圆孔。

上述的一种捞渣瓢,其中,所述圆形铁丝和左侧、右侧、上侧、下侧连接的铁丝采用直径为3.4mm的铁丝。

上述的一种捞渣瓢,其中,所述钢筋直径为16mm。

上述的一种捞渣瓢,其中,所述瓢体的直径为28~30cm。

上述的一种捞渣瓢,其中,所述圆孔的直径为25~30mm。

上述的一种捞渣瓢,其中,所述把手的长度为2~2.5m。

上述的一种捞渣瓢,其中,所述瓢体包括以下组分:氯化镁、轻烧镁和木屑,所述氯化镁、轻烧镁、木屑的重量配比为1:1:1。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捞渣瓢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铁丝和钢筋制作固定框架;

(2)称取适量氯化镁,用水溶解,所述氯化镁和水的重量配比为1:1;

(3)将轻烧镁和木屑加入到溶解的氯化镁中,使用搅拌机搅拌至粘稠状,所述氯化镁、轻烧镁、木屑的重量配比为1:1:1;

(4)将固定框架放置在预先准备的模具中,并将搅拌后的溶液倒入模具中,待溶液半凝固后,在模具表面的固定位置进行打孔;

(5)待溶液完全凝固后,将捞渣瓢取出,并在钢筋的下侧安装把手。

上述的一种捞渣瓢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搅拌机搅拌的时间为15~20分钟,使用婆美度计测量,溶液浓度达到27~28°Bé。

上述的一种捞渣瓢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固定框架的制作方法为:将三个大小不一的圆形铁丝同心圆排列,在三个圆形铁丝的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分别放置相同粗细的铁丝,在连接处通过焊接形成一体,在下侧的铁丝上设置一钢筋,钢筋与下侧的铁丝通过焊接形成一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瓢体采用氯化镁、轻烧镁和木屑制成,氯化镁、轻烧镁均是惰性化工材料,一经加工凝结成型,质地就十分坚硬,加入木屑作为辅助材料,可增加拉力和粘合力,使溶液更易成型。中间设置固定框架,增加了瓢体的牢固性,在钢筋的末端连接把手,方便使用。

本发明耐高温,在1700℃的高温下不会融化,且不与钢水起任何化学反应,在实际使用时,废渣也不会粘付在瓢体上。使用木屑作为辅助材料,大大减轻了瓢体的重量,在使用时,操作轻便灵活,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生产成本低,对提高经济效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捞渣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捞渣瓢的瓢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捞渣瓢的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捞渣瓢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瓢体;

2把手;

3钢筋;

4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捞渣瓢,包括瓢体1、把手2,瓢体的直径为28~30cm,把手的长度为2~2.5m。

瓢体1为圆形,中间形成弧形的凹陷,请参见图2。

在瓢体1的内部设置有由铁丝和钢筋3形成的固定框架,请参见图3,固定框架的形状为:

在瓢体1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铁丝,三个的圆形铁丝为同心圆,三个圆形铁丝的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分别通过相同的铁丝连接,在连接处通过焊接形成一体,圆形铁丝和左侧、右侧、上侧、下侧连接的铁丝采用直径为3.4mm的铁丝。在下侧的连接铁丝上设置有一钢筋3,钢筋3与下侧的连接铁丝通过焊接形成一体,钢筋直径为16mm。

钢筋3的下侧伸出到瓢体1外,钢筋的下侧与把手2连接,并在瓢体1上设置有13个圆孔4,圆孔4的直径为25~30mm。

瓢体1的组分包括:氯化镁、轻烧镁和木屑,氯化镁、轻烧镁、木屑的重量配比为1:1:1。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捞渣瓢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铁丝和钢筋制作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的制作方法为:将三个大小不一的圆形铁丝同心圆排列,在三个圆形铁丝的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分别放置相同粗细的铁丝,在连接处通过焊接形成一体,在下侧的铁丝上设置一钢筋,钢筋与下侧的铁丝通过焊接形成一体。

(2)称取适量氯化镁,用水溶解,氯化镁和水的重量配比为1:1。

(3)将轻烧镁和木屑加入到溶解的氯化镁中,使用搅拌机搅拌至粘稠状,氯化镁、轻烧镁、木屑的重量配比为1:1:1;搅拌机搅拌的时间为15~20分钟,使用婆美度计测量,溶液浓度达到27~28°Bé。

(4)将固定框架放置在预先准备的模具中,并将搅拌后的溶液倒入模具中,大约12小时后,溶液半凝固,这时在半干的溶液表面的固定位置进行打孔。打孔位置如图1所示:最小的圆形铁丝中间一个圆孔,最小的圆形铁丝和第二小的圆形铁丝中间均匀分布4个圆孔,在第二小的圆形铁丝与最大的圆形铁丝中间设置有8个圆孔。

(5)大约24小时后,溶液完全凝固,将捞渣瓢取出,并在钢筋的下侧安装把手。

本发明的瓢体采用氯化镁、轻烧镁和木屑制成,氯化镁、轻烧镁均是惰性化工材料,一经加工凝结成型,质地就十分坚硬,加入木屑作为辅助材料,可增加拉力和粘合力,使溶液更易成型。中间设置固定框架,增加了瓢体的牢固性,在钢筋的末端连接把手,方便使用。

本发明耐高温,在1700℃的高温下不会融化,且不与钢水起任何化学反应,在实际使用时,废渣也不会粘付在瓢体上。使用木屑作为辅助材料,大大减轻了瓢体的重量,在使用时,操作轻便灵活,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5吨炉为例,每炉使用两个捞渣瓢就能将浮在钢水表面的废渣清除干净。

本发明生产成本低,对提高经济效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专利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的专利范围,即凡依本专利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专利的专利范围内。

一种捞渣瓢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捞渣瓢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捞渣瓢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捞渣瓢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捞渣瓢及其制造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捞渣瓢,包括瓢体、把手,所述瓢体为圆形,中间形成弧形的凹陷,在瓢体的内部设置有由铁丝和钢筋形成的固定框架,在瓢体上设置有13个圆孔。所述捞渣瓢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铁丝和钢筋制作固定框架;称取适量氯化镁,用水溶解;将轻烧镁和木屑加入到溶解的氯化镁中,使用搅拌机搅拌至粘稠状;固定框架放置在预先准备的模具中,并将搅拌后的溶液倒入模具中,待溶液半凝固后,在模具表面的固定位置进行打孔;待溶液完全凝固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铸造;粉末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