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嗪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用途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哒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
接受的盐、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用途。该类化合物或其药物组合物可用于制备乙型
肝炎病毒抑制剂,来预防和/或治疗乙型肝炎。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目前全世界已经有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
并且大约有3.5-4.0亿人属于慢性感染。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感染乙肝病毒而死于肝硬
化、肝功能代谢不全、肝癌等并发症。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
康的世界性疾病。
目前,干扰素和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两种主要手段。但是
干扰素存在耐受性差、不良反应多、费用昂贵等缺点;而目前已上市的6种核苷类药物(拉
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恩、替比夫定、替诺福韦和克拉夫定)均作用于乙型肝炎病
毒的逆转录酶,在长期治疗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和副作用,大大限制了这类药物的
应用。
因此,研究和开发更多作用于新靶点、新机制及全新结构母核的非核苷类小分子抗乙
型肝炎病毒药物日益迫切,是目前药物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经
济和社会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哒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本发明的哒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乙
型肝炎病毒抑制剂以及在制备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乙型肝炎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下通式I所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
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
R1、R2各自独立地为H、C1-C7直链或支链烷基、C3-C6环烷基或6-10元芳基,或
者R1和R2与相连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含有1-3个选自N、O和S中的杂原子的5-7元杂芳
环或者非芳香性杂环,
优选地,R1、R2各自独立地为H、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C3-C6环烷基或苯基,或
者R1和R2与相连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含有1-2个选自N、O和S中杂原子的5-7元杂芳环
或者非芳香性杂环,
更优选地,R1、R2各自独立地为H、甲基、正丙基、环丙基、环己基或苯基,或者
R1和R2与相连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吡咯环、噻吩环、呋喃环、吡嗪环、四氢吡咯环、四氢
噻吩环或四氢呋喃环;
A为6-10元芳基或含有1-3个选自N、O和S中的杂原子的5-10元杂芳基,
优选地,A为苯基或含有1-2个选自N、O和S中的杂原子的5-10元杂芳基,
更优选地,A为苯基、吡啶基、吡咯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噻吩基、呋喃基、
吡唑基、咪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吲哚基、氮杂吲哚基、萘啶基或喹啉基;
更优选地,A为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吡唑基、哒嗪基、吲哚基、氮杂吲
哚基、萘啶基或喹啉基;
R3表示一个或多个取代基,优选表示1、2或3个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
自H、卤素、氰基、硝基、C1-C7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
其中,n为选自0至10的整数,优选地,n为选自0至7的整数,更优选地,n为0、
1、2、3或4;
R4为H、卤素、C1-C7直链或支链烷基、C3-C6环烷基、6-10元芳基、含有1-3个选
自N、O和S中的杂原子的5-10元杂芳基、未取代或被1-2个取代基取代的氨基;其中,
所述“被1-2个取代基取代的氨基”中的取代基为C1-C7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为甲基、
乙基、丙基或丁基;
优选地,R4为H、卤素、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或者为被1-2
个选自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中的取代基取代的氨基。
优选地,通式I所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选自具有如下通式I-I至I-VIII之一所示的结
构的化合物:
其中,R1、R2、R3的定义与通式I中的定义相同。
优选地,在通式I-I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甲基、正丙基、环丙基、环己基或
苯基,或者R1和R2与相连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吡咯环、噻吩环、呋喃环、吡嗪环、四氢吡
咯环、四氢噻吩环或四氢呋喃环;R3表示1、2或3个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
自H、卤素、氰基、硝基、C1-C7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
其中,n为0、1、2、3或4;R4为H、卤素、
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或者为被1-2个选自甲基、乙基、丙基或丁
基中的取代基取代的氨基。
优选地,在通式I-II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甲基、正丙基、环丙基、环己基或
苯基;R3表示1或2个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C1-C7
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其中,n为0、1、
2、3或4;R4为H、卤素、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
优选地,在通式I-III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甲基、正丙基、环丙基、环己基
或苯基;R3表示1或2个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
C1-C7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其中,n
为0、1、2、3或4;R4为H、卤素、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
优选地,在通式I-IV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甲基、正丙基、环丙基、环己基
或苯基;R3表示1或2个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
C1-C7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或其中,n为0、1、2、3
或4;R4为H、卤素、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
优选地,在通式I-V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甲基、正丙基、环丙基、环己基
或苯基;R3表示1或2个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
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其中,n
为0、1、2、3或4;R4为H、卤素、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
优选地,在通式I-VI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甲基、正丙基、环丙基、环己基
或苯基;R3表示1或2个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
C1-C7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其中,n
为0、1、2、3或4;R4为H、卤素、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
优选地,在通式I-VII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甲基、正丙基、环丙基、环己基
或苯基;R3表示1或2个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
C1-C7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或其中,n为0、1、2、3
或4;R4为H、卤素、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异丁基。
优选地,在通式I-VIII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甲基、正丙基、环丙基、环己
基或苯基;R3表示1或2个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
C1-C7直链或支链烷基或C1-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具体说明外,对于取代基的含义做出如下定义:
所述卤素原子指的是F、Cl、Br或I。
所述C1-C7直链或支链烷基指的是具有1至7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具体
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正戊基,
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异戊基、1-乙基丙基、新戊基、正己基、1-甲基
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异己基、1,1-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
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正庚基、2-甲基
己基、3-甲基己基、2,2-二甲基戊基、3,3-二甲基戊基、2,3-二甲基戊基、2,4-二甲基戊基、
3-乙基戊基、2,2,3-三甲基丁基等。术语“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具有类似的含义。
所述C1-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指的是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其
具体的实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
仲丁氧基、正戊氧基、异戊氧基、新戊氧基、正己氧基、异己氧基、3-甲基戊氧基等。
所述C3-C6环烷基指的是环上具有3至6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碳环基,其具体的实例
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
所述6-10元芳基指的是环上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香性碳环基,其具体的实例包
括苯基、萘基等。
所述含有1-3个选自N、O和S中的杂原子的5-10元杂芳基指的是在环上具有5至
10个原子且包含1-3个选自N、O、S中的杂原子的芳香性环基,例如吡啶基、吡咯基、
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噻吩基、呋喃基、吡唑基、咪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吲哚基、
氮杂吲哚基、萘啶基或喹啉基等。术语“含有1-2个选自N、O和S中的杂原子的5-10
元杂芳基”具有类似的含义。
所述含有1-3个选自N、O和S中的杂原子的5-7元杂芳环指的是在环上具有5至7
个原子且包含1-3个选自N、O、S中的杂原子的芳香性环,例如吡啶环、吡咯环、嘧啶
环、吡嗪环、哒嗪环、噻吩环、呋喃环、吡唑环、咪唑环、噁唑环、噻唑环等。术语“含
有1-2个选自N、O和S中的杂原子的5-7元杂芳环”具有类似的含义。
所述包含1-3个选自N、O和S中的杂原子的5-7元非芳香性杂环指的是在环上具有
5至7个原子且包含1-3个选自N、O、S中的杂原子的非芳香性环基,例如四氢吡咯环、
四氢噻吩环或四氢呋喃环等。术语“含有1-2个选自N、O和S中的杂原子的5-7元非芳
香性杂环”具有类似的含义。
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的具体化合物为下列化合物之一:
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例如可以是碱金属盐(例如,钠盐、钾盐、锂盐、铯盐等);
碱土金属盐(例如钙盐、镁盐、锶盐等)等;铵盐;与有机碱所成的盐,例如与三(低级)
烷基胺(例如三甲胺、三乙胺、N-乙基二异丙胺等)、吡啶、喹啉、哌啶、咪唑、甲基吡
啶、二甲氨基吡啶、二甲基苯胺、N-(低级)烷基吗啉(例如N-甲基吗啉等)、1,5-二氮
杂双环[4.3.0]壬烯-5(DBN)、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DBU)、1,4-二氮杂双环
[2.2.2]辛烷(DABCO)等所成的盐;无机酸盐,例如盐酸盐、氢溴酸盐、氢碘酸盐、硫
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等;有机酸盐,例如甲酸盐、乙酸盐、丙酸盐、草酸盐、
丙二酸盐、琥珀酸盐、富马酸盐、马来酸盐、乳酸盐、苹果酸盐、柠檬酸盐、枸橼酸盐、
酒石酸盐、碳酸盐、苦味酸盐、甲磺酸盐、乙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谷氨酸盐、双羟萘
酸盐等。
本发明提供的通式I所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通过将通式I所
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溶于用相应的酸饱和的醇溶液中进行反应而制备,例如:将本发明提
供的哒嗪酮类化合物溶于HCl饱和的甲醇溶液,室温搅拌30分钟,将溶剂蒸干,即制得
相应的盐酸盐。
本发明的哒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不影响其应用效果的情况下,可以
进一步以其异构体、前药或溶剂合物等形式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哒嗪
酮类化合物的上述形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异构体包括几何异构体、立体异构体等。
所述前药是指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
或非酶的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而发挥药效的化合物。本发明中的前药形式不做特别限定,
只要其在体内经酶或化学作用释放具有活性的原药,从而发挥预期的药理作用即可,可以
是载体前体药物或生物前体。
所述溶剂合物,例如可以是水合物、乙醇合物等,优选的溶剂合物为水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通式I所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
方法通过以下反应式之一实现:
线路1:
线路2:
其中A、R1、R2、R3的定义与其在通式I中的定义相同,
各路线具体如下:
路线1: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丙酮酸缩合后水合肼关环得到通式2所示化合物,
再与对氯苄氯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通式4所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
路线2:通式5所示的化合物,水解后得到通式6和7所示的化合物,通式7所示的
化合物与对氯苄氯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通式8所示的化合物,最后在金属催化剂或者碱
的作用下,通过偶联反应(suzuki reaction),得到通式9所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
路线3: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乙醛酸缩合后水合肼关环得到通式10所示的化合
物,与格式试剂R1MgBr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得通式11所示的化合物,最后与对氯苄
氯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通式12所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
路线1、路线2和路线3中所述的亲核取代反应可以在例如碳酸钾、碳酸铯、氢化钠、
氢化钾、叔丁醇钾、叔丁醇钠、氢氧化钠等碱存在下在例如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
四氢呋喃等溶剂中进行;
路线2中所述的水解反应条件为在酸性或者碱性条件下在溶剂中进行;所述酸优选为
醋酸、盐酸、硫酸、三氟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碱优选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乙酸
钾、乙酸钠、叔丁醇钾、叔丁醇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优选为乙醇、甲醇、水、乙
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路线2中所述的偶联反应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一般而言,选择如
DMF(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1,4-二氧六环为溶剂,在金属催化剂、碱及配体存在下
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所述加热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例如可以加热回流或者用
微波加热。所述碱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如碳酸铯、碳酸钾、叔丁醇钾、叔丁醇钠
等。所述金属催化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例如醋酸钯、Pd(PPh3)4、Pd(dppf)2Cl2
等。所述配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例如三苯基膦、DPPP(1,1'-双(二苯基膦)二茂
铁)、BINAP(联萘二苯基膦)、Sphos(2-二环己基膦-2′,6′-二甲氧基-联苯)、Davephos(2-二环
己膦基-2'-(N,N-二甲胺)-联苯)等。
路线3中所述的格式试剂R1MgBr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如烷基溴化镁、环烷
基溴化镁、芳基溴化镁,如甲基溴化镁、乙基溴化镁、异丙基溴化镁、正丁基溴化镁、环
丙基溴化镁、环己基溴化镁、苯基溴化镁。
路线3中所述的Michael加成反应条件在溶剂下进行;所述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2-
甲基四氢呋喃、乙醚、甲苯、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通式I所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
受的盐在制备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中的用途,以及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乙型肝炎疾
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治疗有效量的通式I所示的哒嗪酮
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可以作为
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用于预防和/或治疗乙型肝炎,进一步地,该药物组合物可以任选
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
上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例如:稀释剂,如水等;填
充剂,如淀粉、蔗糖等;粘合剂,如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湿
润剂,如甘油;崩解剂,如琼脂、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吸收促进剂,如季铵化合物;表面
活性剂,如十六烷醇;吸附载体,如高岭土和皂粘土;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钙和硬
脂酸镁、和聚乙二醇等。另外,还可以在上述药物组合物中加入其它辅剂,如香味剂和甜
味剂等。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预防和/或治疗乙型肝炎疾病的方法,所述
方法包括施用治疗有效量的通式I所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中的一
种或多种或者本发明的上述药物组合物给患者。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或组合物可以通过口服、直肠或肠外给药的方式施用于需要这种
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以将其制成常规的固体制剂,如片剂、粉剂、粒剂、胶囊等,
或制成液体制剂,如水或油悬浮剂,或其它液体制剂,如糖浆等;用于肠外给药时,可将
其制成注射用的溶液、水或油性悬浮剂等。
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化合物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和抑制HBV DNA的活性的检测,发明
人发现:上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中,多个化合物的HBV DNA抑制活性在3μM以下,
最好的化合物抑制活性小于0.4μM。因此,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是有效的乙型肝炎病毒抑
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用于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制备,以及其作为乙型
肝炎病毒抑制剂的生物学活性,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以下实施例中,核磁共振氢谱用BrukerAMX-400型、Gemini-300型或AMX–600
型核磁共振仪记录,化学位移δ的单位为ppm。比旋光度由Perkin-Elmer241型自动旋光
仪测定,所用微波为CEM-discovery微波反应器。如无特别说明,所有反应溶剂均按照常
规方法进行纯化。柱层析用硅胶(200-300目)为青岛海洋化工分厂生产。薄层层析使用
GF254高效板,为烟台化工研究所生产。制备型薄层层析板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
所制备,固定相采用GF254(HG/T2354-92)硅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800-1200)制备,分别为
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和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生产。如无特别标注,所有溶
剂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试剂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采用碘、紫外荧光等方
法显色。减压蒸除有机溶剂在旋转蒸发仪中进行。
化合物的制备:
实施例1:
步骤1:
将5g 4-氟苯乙酮加入到3.76ml丙酮酸中,120℃下搅拌10h后,冷却至室温,在冰
浴下,加入氨水调pH至8-9,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未反应的4-氟苯乙酮。水层加入4ml
水合肼(85%)后,100℃回流过夜。次日冷却反应液,此时有固体析出,抽滤得5.2g白
色固体(化合物2)(收率72%)。1H NMR(300MHz,CDCl3)δ11.39(s,1H),7.86–7.71(m,
2H),7.57(s,1H),7.15(t,J=8.7Hz,2H),2.32(s,3H).
步骤2:
将100mg中间体化合物2溶于30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加入94mg
对氯氯苄和190mg碳酸铯,反应液在50℃下反应5-6小时,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停止
反应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
燥,浓缩,柱层析得100mg白色固体(化合物I-1)(收率62%)。1H NMR(300MHz,CDCl3)
δ7.75(dd,J=8.6,5.6Hz,2H),7.49(s,1H),7.44(d,J=8.2Hz,2H),7.30(d,J=8.3Hz,2H),
7.14(t,J=8.7Hz,2H),5.34(s,2H),2.27(s,3H).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如下化合物:
实施例2
步骤1:
将10g 3,6-二氯-4-甲基哒嗪溶于100ml醋酸,120℃回流4h,TLC示底物完全消失,
停止反应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去醋酸得到固体。加入200ml乙酸乙酯,将不
溶固过滤,所得白色固体为中间体化合物7(3g,收率33%)。1H NMR(300MHz,DMSO)
δ13.02(s,1H),6.89(s,1H),2.16(s,3H).
滤液干燥,浓缩,柱层析得白色固体为中间体化合物6(4g,收率44%)。1H NMR(300
MHz,DMSO)δ13.03(s,1H),7.43(d,J=1.3Hz,1H),2.04(d,J=1.2Hz,3H).
步骤2:
将500mg中间体化合物7溶于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加入670mg对氯
氯苄和1.35g碳酸铯,反应液在50℃下反应5-6小时,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停止反应并
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
缩,柱层析得700mg白色固体(化合物8a)(收率75%)。1H NMR(300MHz,CDCl3)δ7.41
(s,1H),7.38(s,1H),7.30(d,J=8.5Hz,2H),7.06(d,J=1.2Hz,1H),5.20(s,2H),2.20(d,J
=1.2Hz,3H).
步骤3:
将100mg化合物8a溶于30ml 1,4-二氧六环(1,4-dioxane)和3ml水,依次加入62mg
对氟苯硼酸、30mg Pd(dppf)2Cl2([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二氯甲烷络合物)和
197mg磷酸钾,用氮气置换3次,100℃反应过夜。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停止反应并将
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
柱层析得72mg白色固体(化合物I-2)(收率60%)。1H NMR(400MHz,CDCl3)δ8.92(s,
1H),7.42(ddd,J=23.2,18.5,8.1Hz,6H),7.23(t,J=7.9Hz,2H),7.05(d,J=1.2Hz,1H),
6.87(t,J=7.3Hz,1H),5.14(s,2H),2.10(d,J=0.9Hz,3H).
实施例3
步骤1:
将500mg中间体6(实施例2中制备)溶于50ml DMF中,再加入670mg对氯氯苄
和1.35g碳酸铯,反应液在50℃下反应5-6小时,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停止反应并将反
应液冷却至室温,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
柱层析得700mg白色固体(化合物8b)(收率75%)。1H NMR(300MHz,CDCl3)δ7.41(s,
1H),7.38(s,1H),7.30(d,J=8.5Hz,2H),7.06(d,J=1.2Hz,1H),5.20(s,2H),2.20(d,J=
1.2Hz,3H).
步骤2:
将100mg化合物8b溶于30ml DMF和3ml水,依次加入93mg 1-甲基-4-(4,4,5,5-四甲
基-1,3,2-二氧杂戊硼烷-2-基)-1H-吡唑、30mg Pd(dppf)2Cl2([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
化钯二氯甲烷络合物)和197mg磷酸钾,用氮气置换3次,100℃反应过夜。TLC示底物
完全消失,停止反应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得68mg白色固体(化合物I-19)(收率58%)。1H NMR
(300MHz,CDCl3)δ7.60(s,1H),7.53(d,J=4.7Hz,1H),7.44(s,1H),7.41(s,2H),7.32–
7.23(m,3H),5.32(s,2H),2.26(s,3H).
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如下化合物:
实施例4:
将150mg化合物I-18(实施例1中制备)溶于25ml 95%乙醇中,加入94.4mg还原
铁粉和1.56ml醋酸,回流4h。TLC示底物完全消失,过滤掉固体,滤液减压蒸馏除去,
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得80mg黄色固体
(化合物I-32)(收率60%)。1H NMR(300MHz,DMSO)δ7.83(s,1H),7.54(d,J=8.4Hz,
2H),7.39–7.29(m,4H),6.59(d,J=8.2Hz,2H),5.48(s,2H),5.24(s,2H),2.12(s,3H).1H
NMR(300MHz,D2O)δ7.59(d,J=8.7Hz,2H),7.48–7.44(m,2H),7.42(s,1H),7.30(s,
1H),7.27(d,J=1.9Hz,1H),6.73(d,J=8.8Hz,2H),5.32(s,2H),4.77–4.68(m,1H),3.91–
3.83(m,1H),2.25(d,J=1.2Hz,3H).
实施例5:
将60mg化合物I-20(实施例3中制备)溶于20ml二氯甲烷,加入20μl乙酰氯和30
μl吡啶,室温搅拌过夜。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反应液用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柱层析得20mg白色固体(化合物I-33)(收率30%)。1H NMR(400MHz,CDCl3)δ
8.66(d,J=2.3Hz,1H),8.29(d,J=8.7Hz,1H),8.09(dd,J=8.8,2.3Hz,1H),8.05(s,1H),
7.49(s,1H),7.44(d,J=8.3Hz,2H),7.30(d,J=8.4Hz,2H),5.35(s,2H),2.28(s,3H),2.25
(s,3H).
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如下化合物:
实施例6:
将100mg化合物I-15(实施例1中制备)溶于30ml甲苯,依次加入26mg甲胺盐
酸盐、48mg Pd2(dba)3(三(双亚苄基丙酮)二钯),41mg S-Phos(2-二环己基膦-2′,6′-二甲
氧基-联苯)和127mg碳酸铯,用氮气置换3次,100℃反应过夜。TLC示底物完全消失,
停止反应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
钠干燥,浓缩,柱层析得50mg白色固体(化合物I-36)(收率56%)。1H NMR(300MHz,
CDCl3)δ7.62(d,J=8.7Hz,2H),7.46(d,J=5.2Hz,1H),7.43(s,1H),7.30(s,1H),7.26(s,
2H),6.64(d,J=8.7Hz,2H),5.33(s,2H),3.97(s,1H),2.89(s,3H),2.25(s,2H).
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备如下化合物:
实施例7:
步骤1:
将2g化合物I-15(实施例1中制备)溶于100ml N,N-二甲基亚砜(DMSO),依次
加入24ml甲醇、345mg醋酸钯、433mg dppf([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和5.9ml三乙
胺,用CO置换3次,100℃反应过夜。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停止反应并将反应液冷却
至室温,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得
1.1g白色固体(化合物13)(收率58%)。1H NMR(300MHz,CDCl3)δ8.11(d,J=6.2Hz,2H),
7.85(d,J=6.1Hz,2H),7.56(s,1H),7.45(d,J=6.4Hz,2H),7.34–7.28(m,2H),5.37(s,
2H),3.95(d,J=2.6Hz,3H),2.29(s,3H).
步骤2:
将250mg化合物13溶于30ml四氢呋喃(THF)和20ml水,加入70mg氢氧化锂,
室温搅拌过夜。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
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得230mg白色固体(化合物I-38)(收率96%)。
1H NMR(300MHz,CDCl3)δ8.19(d,J=8.4Hz,1H),7.89(d,J=8.0Hz,1H),7.59(s,1H),
7.46(d,J=8.4Hz,1H),7.33(s,1H),5.38(s,1H),2.30(d,J=2.8Hz,1H).
步骤3:
将50mg化合物I-38溶于20ml二氯甲烷,加入23mg甲胺盐酸盐、32mg EDC(1-
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23mg HOBT(1-羟基苯并三唑)和100μl
三乙胺,室温搅拌过夜。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反应液用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柱层析得30mg白色固体(化合物I-39)(收率58%)。1H NMR(300MHz,CDCl3)δ
7.84(s,4H),7.55(s,1H),7.44(d,J=8.3Hz,2H),7.30(d,J=8.4Hz,2H),6.23(s,1H),5.36
(s,2H),3.05(d,J=4.9Hz,3H),2.28(s,3H).
以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如下化合物:
实施例8:
步骤1:
将5g 4-氟苯乙酮与13.3g一水合乙醛酸加入250ml圆底烧瓶,120℃下搅拌10h后,
冷却至室温,在冰浴下,加入氨水调pH至8-9,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未反应的4-氟苯乙
酮。水层加入4ml水合肼(85%)后,100℃回流过夜。次日冷却反应液,此时有固体析
出,抽滤得5g白色固体(化合物10)(收率73%)。
步骤2:
将2.6ml 2M正丙基格式试剂溶于30ml的2-甲基四氢呋喃,再加入200mg化合物10,
用氮气置换3次,90℃反应过夜。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停止反应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
温,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得130mg
白色固体(化合物11)(收率55%)。1H NMR(300MHz,CDCl3)δ11.27(s,1H),7.81–7.74
(m,2H),7.50(d,J=2.6Hz,1H),7.15(t,J=8.5Hz,2H),2.69–2.60(m,2H),1.73(dd,J=
15.1,7.6Hz,2H),1.03(t,J=7.3Hz,3H).
步骤3:
将100mg化合物11溶于30ml DMF中,再加入84mg对氯氯苄和168mg碳酸铯,反
应液在50℃下反应5-6小时,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停止反应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得90mg白
色固体(化合物I-45)(收率59%)。1H NMR(300MHz,Acetone)δ8.03–7.92(m,2H),7.80
(s,1H),7.49(d,J=8.3Hz,2H),7.37(d,J=8.4Hz,2H),7.24(t,J=8.8Hz,2H),5.38(d,J=
6.9Hz,2H),2.59(t,J=7.5Hz,2H),1.68(dd,J=15.0,7.6Hz,2H),0.97(t,J=7.3Hz,3H).
以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制备如下化合物:
实施例9:
步骤1:
将5g 3,4-噻吩二羧酸溶解于50ml无水乙醇中,加入0.5ml水合肼(85%),回流4
小时后冷却至室温,抽滤得4.5g白色固体(化合物14)(收率97%)。
步骤2:
将4.5g化合物14溶解于50ml二氯亚砜中,回流7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
去二氯亚砜后,向残渣中加入冰水,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2x50mL),有机层水洗3次
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得1g白色固体(化合物15)(收率19%)。
步骤3:
将1g化合物15溶解于20mL冰醋酸中,回流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
后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16)约1g(收率>100%)。
步骤4:
将260mg化合物16溶于20mL DMF中,加入225mg对氯苄率和455mg碳酸铯,
50℃反应5小时,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停止反应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反应液用乙
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得120mg白色固体(化
合物17)(收率28%)。
步骤5:
将100mg化合物17溶于30ml 1,4-二氧六环和3ml水,依次加入62mg对氟苯硼酸、
30mg Pd(dppf)2Cl2([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二氯甲烷络合物)和137mg磷酸
钾,用氮气置换3次,100℃反应过夜。TLC示底物完全消失,停止反应并将反应液冷却
至室温,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水洗3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层析得
80mg白色固体(化合物I-49)(收率67%)。1H NMR(300MHz,CDCl3)δ8.46(s,1H),7.81
(s,1H),7.75–7.66(m,2H),7.44(d,J=8.4Hz,2H),7.29(d,J=8.4Hz,2H),7.21(t,J=8.5
Hz,2H),5.35(s,2H).
以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备如下化合物:
测试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得的化合物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能力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筛选体系
稳定转染全长HBV的人肝癌细胞HepG2.2.15细胞株(中科院药物研究所提供)
1.2 实验仪器
培养箱(ThermoForma3111);酶标仪(Molecular Devices Spectra Max 190);电子天
平;显微镜;生物安全柜(Heal Force safe15);离心机(Eppendorf Centrifuge 5810R);
Real-Time PCR(FASTA GEN-DNA fast2000)
1.3 实验药物和试剂
阳性药及配置:拉米夫定(3TC),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组合成,用
DMEM/High Glucose培养液(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Hyclone公司)配置
成40mM储液待用。
其他溶液及配置:
DMEM/High Glucose培养液: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1×(Hyclone
公司)磷酸盐缓冲液(PBS,pH7.3,1L):NaCl,8.0g;Na2HPO4,1.16g;KH2PO4,0.2g;
KCl:0.2g;
MTT溶液:MTT(Sigma公司),用PBS配制成5mg/ml;
DNA抽提试剂盒:Blood&Tissue(Qiagen公司)
2、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HepG2.2.15细胞按常规方法培养传代。利用的培养基为DMEM,内含有10%(v/v)
牛血清及选择抗生素G418,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8天(第4天换液)。
2.2 待测化合物及阳性药的配制
待测化合物用DMSO配置成40mM的储备液,含10%HycloneTM Fetal Bovine Serum
的DMEM培养液配成指定最高浓度的溶液并稀释;阳性药为拉米夫定,同样以含
10%HycloneTM Fetal Bovine Serum的DMEM培养液配成指定浓度。
2.3 MTT测定细胞毒性
HepG2.2.15细胞以5×103细胞/孔接种于96孔板,按上述方法在药物作用下培养八天,
取出上清200μl后加入MTT溶液,培养4h后加入裂解液,培养12h后用酶标仪测定OD570,
与对照孔的吸光度进行比较,计算存活细胞百分比,并计算出致半数细胞毒性所需浓度
CC50。
2.4 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含量的测定
HepG2.2.15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化合物作用8天(第4天换液)后,吸取培养上清,采用
实时PCR(Real-time PCR)法定量检测上清中成熟病毒粒子内含有的HBV DNA。
柱提HepG2.2.15细胞上清DNA(Qiagen,Blood&Tissue Handbook)
1)收96孔板上清DNA,200μl每孔,将复孔均收集至同一个EP管中,4000rcf*5min离
心,取上清;
2)取200上清,加入1.5ml EP管中,加入20μl蛋白酶K和200μl Buffer AL(Qiagen,
Blood&Tissue Kit),涡旋使其完全混匀,56℃孵育10min;
3)加入200乙醇,涡旋使其完全混匀;
4)将第3)步的液体全部加入置于2ml废液收集管中的DNeasy Mini spin column
(Qiagen,Blood&Tissue Kit),6000rcf*1min离心,弃去上清;
5)将DNeasy Mini spin column置于新的2ml废液收集管,加入500μl Buffer AW1
(Qiagen,Blood&Tissue Kit),6000rcf*1min离心,弃去上清;
6)将DNeasy Mini spin column置于新的2ml废液收集管,加入500μl Buffer AW2,
(Qiagen,Blood&Tissue Kit)20000rcf*3min离心,弃去上清;
7)将DNeasy Mini spin column置于新的1.5ml EP管内,吸取50μl Buffer AE(Qiagen,
Blood&Tissue Kit)直接加入DNeasy Mini spin column的膜上,在室温放置5min,
6000rcf*1min离心洗脱膜上的DNA,弃去DNeasy Mini spin column,收集DNA样品至-20℃。
实时PCR检测上清HBV DNA(异性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达安基因)
1)标准曲线:1e7-1e4IU/ml,1μl上样,设置一个空白孔,以检测反应体系是否污染;
2)按顺序加DNA样品1μl;
3)加入酶及反应缓冲液:先将两管反应液加入酶中,混匀之后稍微离心置于冰上,
在上样后加入酶反应液19μl,加入时确保不触碰到DNA样品造成污染;
4)贴上封膜,离心;
5)PCR反应:
第一阶段:93℃,2min
第二阶段:10个循环
第一步:93℃,45s
第二步:55℃,1min
第三阶段:45个循环
第一步:93℃,30s
第二步:55℃,45s
样品:20μl
检测:在完成第三阶段的第二步(55℃,45s)后收集数据。
2.8 数据处理
采用Origin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计算IC50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化合物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和抑制HBV DNA的活性
化合物
CC50(μM)
IC50(μM)
I-1
>100
3.3
I-2
>100
6.5
I-3
>100
7.0
I-4
>100
26.7
I-5
>100
45.4
I-6
>100
6.32
I-7
>100
4.26
I-8
>100
7.27
I-9
70.5
11.8
I-10
55.6
6.24
I-11
52.4
6.8
I-12
24.7
4.4
I-13
50.9
13.8
I-14
66.5
17.6
I-15
42.2
4.3
I-16
51.8
15.0
I-17
82.5
15.6
I-18
50.9
2.6
I-19
>100
10.1
I-20
33.8
1.2
I-21
>100
2.9
I-22
41.3
6.6
I-23
33.3
3.2
I-24
70.5
11.8
I-25
>100
2.6
I-26
23.3
1.5
I-27
82.2
11.8
I-28
32.5
3.9
I-29
11.1
7.1
I-30
47.6
6.8
I-31
38.2
31.7
I-32
31.4
5.8
I-33
62.4
11.1
I-34
>100
1.1
I-35
>100
33
I-36
35.7
6.1
I-37
10.0
2.8
I-38
>100
19.8
I-39
84.7
3.6
I-40
51.9
4.5
I-41
78.6
2.6
I-42
70.4
4.2
I-43
10.7
3.7
I-44
10.0
1.2
I-45
77
22.1
I-46
33.6
18.8
I-47
88.6
28.7
I-48
>100
43.4
I-49
>100
20.2
I-50
>100
10.4
I-51
>100
7.7
I-52
>100
4.6
I-53
>100
24.6
I-54
>100
25.7
I-55
>100
13.6
I-56
67.7
7.8
I-57
>100
15.8
I-58
50.6
16.8
I-59
46.9
11.3
I-60
77.9
3.2
I-61
33.5
1.6
I-62
>100
6.9
I-63
>100
4.7
I-64
>100
22.4
I-65
>100
20.1
I-66
44.9
4.4
I-67
34.4
1.6
I-68
>100
0.5
I-69
>100
2.9
I-70
>100
0.05
注:CC50为样品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的影响,半数(50%)致死浓度。
IC50位样品药物对乙肝病毒DNA复制的抑制达半数(50%)时的浓度。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该类化合物大部分在细胞水平上都具有中等到优良的抑制HBV
DNA复制的活性,其中35个化合物的IC50小于10μM。
上述实施例仅作为说明的目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此限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进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仅受所附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