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鞋的加工设备,这种设备包括:用于支承鞋、鞋底基件和/或鞋底组合件的传送带;一个带有干燥室的干燥装置,传送带穿过该干燥室,使已经涂上一层粘合剂并由传送带支承着的鞋底和/或鞋底组合件的连接面通过所述的干燥装置。所说干燥室还包括许多喷嘴,通过这些喷嘴喷射空气,可以指向上述鞋底和/或上述鞋底组合件的连接面,而有助于其上的粘合剂层干燥。所说干燥装置还包含带风扇的机构,利用该风扇至少使一部分通过鞋和/或鞋底组合件后的空气从干燥室抽出,并直接沿排气管排放(至诸如工厂的排气系统);本加工设备还包括至少提供一个工位工作台并排地展开在干燥装置传送带的“上游”。可在这里对鞋底和/或鞋底粘接面涂敷溶剂基的粘合剂。 近年来发现,上述类型的鞋加工设备已在制鞋工业中大量应用。例如,一套这样的设备包括许多(EP-A-0512722中所述类型的)干燥装置,所说的这些装置相互隔开,沿传送带装设,在传送带两侧,于相邻干燥装置之间设有工作台,每个工作台提供一个或多个工位。
使用这种设备时,每个工位上有一个工人(通常坐着)手工地将溶剂基的粘合剂涂到鞋底面和/或鞋底组合件的连接面上。所设工位和干燥装置的数量通常应由确保使鞋底组合件充分地粘接到鞋底上的具体要求来确定:例如,可先在鞋底上进行涂底胶的操作,待底胶(也是溶剂基的)干后,可以依次涂上一或多层粘合剂,在涂下一层之前应使每层干燥。
应该意识到,由于所用粘合剂是溶剂基的,充满溶剂的空气有集中于工作台周围的强烈倾向,一般地讲,这对局部环境不利,特别是对工作人员有害。
为了克服满含溶剂空气的集中地问题,已经建议在每个工位上装设一种附属装置,以便从每个工位抽走满含溶剂的空气,这种装置是在每个工位装有通风机,通过通风机将含溶剂的空气从工位附近抽走。但是,为了确保这种溶液的通风排气效果令人满意,就每个工位要求一台通风机而言将牵涉到大量费用问题,而且,还必须保证所抽出的溶剂不仅不沉积在另一个工位,而且还要完全离开工厂周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鞋加工机器,其中避免了上述缺点。
根据本发明,要实现上述目的,是在上面第一段提出的鞋加工设备中,其中每个工作台有一个带上部工作面的箱状结构,沿其背面横穿有通过连接管连接至干燥装置的排风管的通气道,这样,当空气通过排气管时,含有溶剂的空气也通过通风道和连接管从箱状结构中被抽走。
因此,可以理解,本发明采用的鞋加工设备中用于各干燥装置的通风机也被用作工作台等的抽风机构。另外,这样就实现使各工位没有充满溶剂的空气而被抽入各箱室中,从而,避免了干燥装置内因工作台排气而造成其中溶剂过量致其发生爆炸的危险。
工作台通常会设有许多工位,最好将箱形结构分成多间分室,每个这样的分室通向各个工位的区域中的通风道,从而通过通风道和分室将含溶剂的空气导出该工位。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分室通向一集流室,再将含溶剂空气从集流室送入连接管。已经发现,不管每一工位集流室的距离如何,接照这种方法从单一工作台所设的各个工位对含溶剂空气的收集是比较均匀的。
也已发现,使用本发明设备,从干燥装置沿其排气管的空气通道足以抽吸含溶剂空气也通过连接管。但是,为了提高含溶剂空气的抽出效率,可再装设一个通风机,使之对准沿连接管至排气管的含溶剂空气。该通风机通常位于集流室“下游”与连接管的“上游”,用来增强沿连接管的气流。
此外,为确保显然要比环境空气重的含溶剂空气沿工作面背后流入通气道,沿着工作台背面并与其隔开地伸展一直立的屏障部件:使含溶剂空气导入通风道。具体地说,此屏障部件是弯曲的,其前缘竖向对准工作台后缘。已经发现,按这种方法能可靠地将空气引入通风道,从而通过气室和连接管至排气管排出。
为使排气管与连接管连接起来,通常排气管并非连续的,而是带有断开部分,该部分由一气室包围着,连接排气管远离工作台的端头开入该气室中,所说的气室密封地装在排气管上。而且,排气管和气室最好有圆形的截面,从而使气室形成一个绕排气管的环状气室。由于这种环形气室结构,使得就含溶剂空气的抽吸而言每一根连接管伸入气室的角度是无关紧要的。
利用这种环绕排气管的气室结构,集中在气室中的空气就被夹带在沿排气管传送的空气中而带走。已经发现,连接管在排气管开口部分的“上游”边缘或恰好处在“上游”边缘下方伸入气室的情况下效果最佳。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由一或多个干燥装置组成的设备,这种干燥装置中(或干燥装置的每一个),还用通风机将由干燥装置的箱室抽出的空气通过喷嘴排回箱室中,便于使一部分气体沿着如上所述排气管被导引。在这种情况下,尤为满意的是连接管通到各空气回流机构的排气管“下游”,以避免过量溶剂存在于干燥装置的箱室中,随之发生爆炸危险的各种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中,由通过干燥装置的鞋底或鞋底组合件粘接表面上测得气体的流速为26米/秒的数量级。在这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测得通过排气管的层状气流流速达10米/秒,业已发现,这样的层状流速足以在各工位处提供所需要的负压。另外也已证实,朝下流入各工作台等的箱状结构中的气体流速达到1米/秒,这足以令人满意地实现从这种工作台周围排走含溶剂的空气。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种鞋加工设备。当然,应该意识到,所选择的这种鞋加工设备只是用作本发明的范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用来对其进行限制。
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鞋加工设备的简略平面图;
图2是沿图1中线Ⅱ-Ⅱ所取的剖视图,它显示出该设备干燥装置构造的细节,鞋和/或鞋底组合件由传送带输送通过该设备;
图3是工作台一端的局部平面图,表示构成从工作台抽走含溶剂空气的机构的一部分的通风机;
图4是沿图1中Ⅳ-Ⅳ线截取的剖视图,说明图3所示工作台和通风机的细节。
现在所要描述的鞋加工设备包括一条长的传送带10(图1),沿着传送带排列有许多互相隔开的干燥装置12,而在传送带各侧,在干燥装置之间排列有许多工作台14,每个工作台设有许多通常标示成15的工位。在图1所示的设备中假设三个操作人员并排坐在每个工作台旁。
每个工作台14有一个带上部工作面16的箱形结构17。沿每个工作台14的工作面16的后缘设置有一直立的屏障18,它与工作台后缘隔开从而与其形成一通风道19。如在图4中可很清楚地看出,该屏障18是弯曲的,而其上部自由边缘在工作台16后边缘上方与之垂直对齐。
很显然,溶剂比环境空气重,从而含溶剂的空气趋于下落。由于操作人员坐在工作台旁,含溶剂的空气因此而下降到工作台面上。如果此时对通风道19施加负压,则和工作台表面接触的含溶剂空气就被吸入通风道中,同时被送走。为此,由隔墙40将工作台的箱形结构17内部分成多个细长的分室42,它们通过箱形结构后墙46中所形成的开孔(未示出)与各个工位相联系,将每个这样的开孔由合适的导管连接到其相应的分室42。各分室42通向位于箱形结构一端的集流室48,通风机52的进风口50也敞开着通向集流室。因此,可以理解,该通风机沿着各个分室42并通过集流室48从通风道19抽吸含溶剂空气。该通风机52还有一个出风口54,它通向连接管20,这将在后面说及。
现在参见图2,该设备还包括许多干燥装置12,每个干燥装置包括一个跨在传送带10上的干燥室8。因此,传送带使鞋S和鞋底组合件U以敞露的鞋底和/或鞋底组合件贴合面有效地被输送通过干燥室。
干燥装置12包括空气再循环机构,该机构包括安装在传送带10上方的压力通风室24,与传送带10相对的压力通风室的底板26穿有许多孔,以提供多个喷嘴28,通过这些喷嘴,空气向下喷入干燥室8中并喷到通过这里的鞋底和/或鞋底组合件的敞露表面上。所说机构的叶轮风扇30装在压力通风室24上方,以在鞋和/或鞋底组合件表面上测量到的空气喷射速度为26米/秒数量级的喷射速率向其供送空气。由装在干燥装置12顶部的马达32驱动的风扇30还用来从干燥室8抽气,在干燥室8的侧壁部分中在传送带的两侧设有端部抽气口34并沿干燥室8的长度延伸。各抽气口通向回风管36,通过回风管使正对着鞋底和/或鞋底组合件喷射的空气从干燥室抽出并回送到风扇30处(如图2所示)。
在经一定工作周期后发现再循环的空气变成含有溶剂的空气。因此,改变回风管36,使之可将一部分含溶剂空气排出到诸如工厂的排气抽风系统。如此排出的部分足以确保不会达到含溶剂空气的爆炸下限。这个抽出过程是由设在回风管36壁中的排气孔38来执行的,所说的气孔通向排气管22。
干燥装置基本上是采用处于环境温度下的空气;具体地说,当空气被抽吸到风机或从风机排出时并没有设置加热装置对空气加热。正像在诸如EP-A-0512772以及EP-A-0328923中所详细说明的那样当鞋和/或鞋底组合件到达到压力通风室24端头时,它们受到红外照射,而一些吸到风机的空气(将在后面说明)可能被抽到加热装置(没示出)的正下方,并在那里受到某些加热,但由这种加热器装置加热的量是极少的。
风扇30是任何合适结构的风扇,但应该足以使喷嘴28产生有约为26米/秒速度的喷射空气。已经发现,在目前所述的特定结构下,这样的风扇本身应该使喷出空气以约为10米/秒的速度沿排风道移动。
每个工作台的连接管20接到排气管22中。为此,如在图2中可看到的,排气管22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在其从干燥装置12的出口上方截断一短的距离。在该截断部位,在管22的突出部分上装有一个圆筒形的罩60,并与其形成一个环形腔室62。如从图1和2所看到的,连接管20通到该环形腔室62中。进而,使连接管20通入腔室62的开口位于排气管突出部分上端部处或恰好在其下方尤为有利。还如图2中所示在环形腔室62的“下游”,罩60有一截锥部分,然后与排气管22合并;而且,环形腔室62的“底”由一位于罩60上的法兰封住。
通过这种安排,由于汶杜里效应,使沿着排气管22流动的空气层流还能有效地抽吸沿连接管20流动的空气,从而用于从各个工作台的箱形结构17抽吸空气。另外,已经发现,这种沿连接管流动的空气的速度足以保证紧靠工作台周围的含溶剂空气充分落入箱状结构17中。由诸如与制鞋业有关的英国研究机构SATRA推荐的合适的空气流速是0.3至0.5米/秒。采用刚刚描述的这种装置,已发现连接管20中气流的速度达到1米/秒。而且,通风机52有助于空气沿连接管20的流动,从而加强了上述的汶杜里效应。
采用本发明的设备将可以看到,实际上采用干燥装置12的空气再循环机构,就能够以可靠而有效的方式保持紧靠工位15的环境没有溶剂。而且,考虑到上述装置是那种使干燥空气在其中再循环的装置,采用干燥装置的空气再循环机构就能够有效地抽走工位中的含溶剂的空气,而不会增加在各干燥装置分腔室内循环空气的溶剂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