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色精梳棉面料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特别是涉及变色精梳棉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针织面料的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其手感也不太舒适,很难满足消费者
要求面料具备多种优良胜能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配方简单,原
料易购买,成本较低,使穿着更加方便、自然,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材料配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色精梳棉面料,
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玉米纤维、显色纤维、丙二醇、戊二醇、精梳棉、纳米竹炭纤维、化
纤混纺纱线、醋酯纤维和亚麻,其中,所述的变色精梳棉面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以
下重量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4份、玉米纤维2-5份、显色纤维2-7份、丙二醇1-4份、戊二醇
0.5-2.0份、精梳棉3-5份、纳米竹炭纤维5-7份、化纤混纺纱线1-8份、醋酯纤维2-9份和亚麻
3-6份。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变色精梳棉面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以下重
量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份、玉米纤维3份、显色纤维4份、丙二醇2份、戊二醇1.0份、精梳棉
4份、纳米竹炭纤维6份、化纤混纺纱线3份、醋酯纤维4份和亚麻5份。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变色精梳棉面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以下重
量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份、玉米纤维4份、显色纤维5份、丙二醇3份、戊二醇1.5份、精梳棉
4份、纳米竹炭纤维6份、化纤混纺纱线7份、醋酯纤维8份和亚麻5份。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丙二醇、戊二醇的纯度均为50%-80%。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竹炭纤维纯度为10%-30%。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玉米纤维纯度为20%-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配方简单,原料易购买,成本较低,使
穿着更加方便、自然,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变色精梳棉面料,所述的变色精梳棉面料
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玉米纤维、显色纤维、丙二醇、戊二醇、精梳棉、纳米竹炭纤维、化
纤混纺纱线、醋酯纤维和亚麻,其中,所述的变色精梳棉面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以
下重量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4份、玉米纤维2-5份、显色纤维2-7份、丙二醇1-4份、戊二醇
0.5-2.0份、精梳棉3-5份、纳米竹炭纤维5-7份、化纤混纺纱线1-8份、醋酯纤维2-9份和亚麻
3-6份。
实施例1:所述的变色精梳棉面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以下重量份:羟丙基
甲基纤维素2份、玉米纤维3份、显色纤维4份、丙二醇2份、戊二醇1.0份、精梳棉4份、纳米竹
炭纤维6份、化纤混纺纱线3份、醋酯纤维4份和亚麻5份。
实施例2:所述的变色精梳棉面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以下重量份:羟丙基
甲基纤维素3份、玉米纤维4份、显色纤维5份、丙二醇3份、戊二醇1.5份、精梳棉4份、纳米竹
炭纤维6份、化纤混纺纱线7份、醋酯纤维8份和亚麻5份。
所述丙二醇、戊二醇的纯度均为50%-80%。所述纳米竹炭纤维纯度为10%-30%。所述
玉米纤维纯度为20%-40%。
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配方简单,原料易购买,成本较
低,使穿着更加方便、自然,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
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