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陆地上用船桨划行的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
背景技术
传统用船桨划行的船都是在水上划行,陆地上没有用船桨划行的代步船、观光船
和游乐船。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在陆地上划行的船桨和接触载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陆地上用船桨划行的用作游乐、代步、体育锻
炼、陆地划船比赛和观光的交通工具的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及其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主要包括船体、陆地船桨、桨
撑、任意转动轴承或球转套、万向行驶轮、直行引导器、制动器、围边;
所述的船体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行驶轮,在桨撑的后面的船体的底部有导航孔,在桨撑
的前面的船体的底部有制动孔;在船体内有直行引导器的直行引导杆穿过第一回位弹簧和
导航孔后伸入到船底下面与直行引导器的直行引导轴连接,在船体内有制动器的制动压柄
穿过第二回位弹簧和制动孔后伸入到船底下面与制动器的地面接触器连接,在安装万向行
驶轮、直行导轮和地面接触器的船体底部的外围固定有围边;在船体两侧的船舷上固定有
桨撑,在桨撑的上端固定有轴承安装环圈,在轴承安装环圈的内孔中安装有任意转动轴承
或球转套,陆地船桨通过轴承杆穿过任意转动轴承的内转动轴套后或穿过球转套的球形套
后固定在桨撑上端的任意转动轴承内或固定在桨撑上端的球转套内。
所述的船体与水中划行行驶的船的船体的形状和结构一致,船体的底部是平底,
船体的两侧是船舷。
所述的万向行驶轮包括固定座、平面滑转轴承或锥形轴承、轮架、轴销、滚轮;所述
的轮架的上部与中部交汇处以下的部分的成夹式的倒U形片状或轮架的上部、中部和下部
成弯曲的方柱状,轮架的下面部分有轴销孔、上面部分有轴承位,轮架的下面部分的轴销孔
处的竖向中心线与轮架的上面部分的轴承位的竖向中心线平行而不在同一直线上;在轴销
孔内安装有轴销,滚轮通过轴销安装在轮架的下面部分上,轮架的上面部分的轴承位上套
有平面滑转轴承或锥形轴承;在固定座的下面一面有轴承安装孔,平面滑转轴承的固定座
圈或锥形轴承的固定座圈固定在轴承安装孔中;所述的轮架的上部与中部交汇处以下的部
分的成夹式的倒U形片状时,轴销安装在轮架的倒U形片的下面部分的两边的夹片上,滚轮
通过轴销安装在倒U形片的两边的夹片内;所述的轮架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成弯曲的方柱状
时,轴销伸出轮架的两边,滚轮安装在轮架两边的轴销上。所述的平面滑转轴承与汽车的在
转向节下面的、套装在转向立轴销上的平面滑转轴承的结构一样。所述的锥形轴承是带有
锥度的滚柱轴承,是工业上常用的轴承。
所述的陆地船桨是使船体前进或后退的人工动力桨,包括手把、上把杆、轴承杆、
下把杆、连接销、触地转动器;所述的手把固定在上把杆的上端与上把杆垂直,上把杆的下
端和下把杆的上端通过轴承杆连接,在下把杆的下端固定有连接销,连接销连接下把杆的
下端和触地转动器的上端,在下把杆的下端与触地转动器的上端之间安装有滑转片或没有
安装滑转片,触地转动器在连接销上与下把杆能够相互转动;所述的连接销穿过触地转动
器的转动孔后伸入横孔内再穿过滑转垫片,连接销穿过滑转垫片后露出横孔的部分用螺母
固定或插入开口销固定;所述的连接销与触地转动器的转动孔配合时,转动孔与连接销之
间有滑转套或没有滑转套。
所述的触地转动器分成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述的触地转动器的上面部分成柱
体形状;所述的触地转动器的下面部分的正面是上面窄、下面宽,触地转动器的下面部分的
侧面是上面厚、下面薄的形状;在触地转动器的上面部分的竖向的中心线处有转动孔,连接
销在转动孔内能够自由转动;在触地转动器的上面部分与触地转动器的下面部分的交汇处
的横向的中心部位有洞穿的横孔,转动孔与横孔相通。
所述的手把与上把杆是一个整体,或者是分开的组合体。所述的轴承杆是单独立
的单元体,或者,轴承杆与上把杆是一个整体或轴承杆与下把杆是一个整体;所述的轴承杆
是单独立的单元体时,轴承杆的两端有螺纹,轴承杆通过螺纹连接上把杆和下把杆;所述的
轴承杆与上把杆是一个整体时,轴承杆的下端有螺纹,轴承杆通过螺纹连接下把杆;所述的
轴承杆与下把杆是一个整体时,轴承杆的上端有螺纹,轴承杆通过螺纹连接上把杆。
所述的连接销与下把杆是一个整体,或者是分开的组合体;连接销与下把杆是分
开的组合体时,下把杆的下端有镶入孔或螺纹孔;下把杆的下端有镶入孔时,连接销与镶入
孔采用过盈配合;下把杆的下端有螺纹孔时,连接销的上端有螺纹,连接销与镶入孔采用螺
纹配合。
所述的陆地船桨只能够在陆地上划行的船上使用,不能够用于水中划行的船上使
用。
所述的桨撑是传送动力给船体的动力传递杆,支撑和连接陆地船桨;桨撑的下端
固定在船体两侧的船舷上、上端固定有安装任意转动轴承或球形套的安装环圈。
所述的围边是固定在船体的底部或固定在船体的下面部分遮挡万向行驶轮、直行
导轮和地面接触器的圈体,是避免人的脚伸入万向行驶轮、直行导轮和地面接触器的下面
造成伤害的保护体。
所述的任意转动轴承是轴承的转动中心线与轴承座圈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或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轴承,任意转动轴承与工业设备上使用的万向轴承(又名万向摆动轴承)
的原理和结构一致;任意转动轴承的内转动轴套在轴承座圈内不摆动时,轴承的转动中心
线与轴承座圈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任意转动轴承的内转动轴套在轴承座圈内横向摆动
时,轴承的转动中心线与轴承座圈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内转动轴套的中心线与轴承
座圈的中心线能够成小于45°的任意角度的变化。
所述的球转套包括球转座、球形套和球形滑转衬套,在球转座内安装有球形套和
球形滑转衬套,球形滑转衬套在球转座与球形套之间;所述的球转座的内部是球形腔体,球
转座的两端有孔穿过球转座内部的球形空心腔体;所述的球形滑转衬套的外形是光滑的、
有穿过孔的外球形面,球形滑转衬套的内部是光滑的、有穿过孔的内球形面,所述的穿过孔
是从球体的中心穿过的通孔;所述的球形套是有从球体的中心穿过的通孔的球体;所述的
球形套在球转座内能够任意转动和绕球形套的中心任意摆动。
所述的制动器包括制动压柄、第二回位弹簧和地面接触器,制动压柄的下端穿过
第二回位弹簧后与地面接触器的上面一面固定连接;制动器安装在船体上时,第二回位弹
簧的上端顶压在制动压柄的柄部,下端压在转动孔部位的船体底部的上面一面。所述的制
动压柄是上面有柄部、下面有杆部的连体杆,柄部比杆部的外形大,杆部不柄部长;所述的
第二回位弹簧是螺旋弹簧;所述的地面接触器是与地面接触的耐磨体。
所述的直行引导器包括直行引导杆、直行导轮、第一回位弹簧、直行引导轴和引导
横杆,两根直行引导杆的上端与引导横杆连接,两根直行引导杆的下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
回位弹簧后与直行引导轴连接,在直行引导轴上安装有一个或二个或三个直行导轮;在直
行引导轴上只安装有一个直行导轮时,直行导轮安装在直行引导轴的中间;在直行引导轴
上安装有二个直行导轮时,两个直行导轮分别安装在直行引导轴的两端;在直行引导轴上
安装有三个直行导轮时,直行导轮分别安装在直行引导轴的中间和直行引导轴的两端。直
行引导器安装在船体上时,第一回位弹簧的上端顶压在引导横杆上,下端压在导航孔部位
的船体底部的上面一面。所述的直行引导杆是立柱体,直行导轮是滚轮,第一回位弹簧是螺
旋弹簧,直行引导轴是固定直行导轮和连接两根直行引导杆的下端的轴,引导横杆是连接
两根直行引导杆的上端的横向杆。
在摇动陆地船桨产生的动力推动船体前进或拉动船体后退时,船体带动万向行驶
轮的滚轮在地面上滚动,此时,轮架的轴承位部分在轮架的轴销孔处的前进方向的前面或
后退方向的后面。
划船时,双脚一前一后的站立,后脚在直行引导器的后面,前脚在直行引导器和制
动器之间;双手同时握住固定在船舷两侧的陆地船桨的手把,左手握固定在船舷右侧的桨
撑上的陆地船桨的手把,右手握固定在船舷左侧的桨撑上的陆地船桨的手把;双手同时用
力,先下压手把使陆地船桨的下端离开地面,再向后拉动陆地船桨的手把至靠近胸部的部
位后向上抬起手把使陆地船桨下面部分的触地转动器与地面接触,再向前推动手把,向前
推动手把的作用力传递给地面时,地面的反作用力传递给陆地船桨,陆地船桨再传递到桨
撑上形成向前的推力,传递到桨撑上的向前的推力推动船体向前移动;船体在向前移动时,
船体带动万向行驶轮的轮架自动转动而使轮架的轴承位部分在前、固定在轮架上的滚轮在
后,并使滚轮在地面上滚动而减少行驶阻力;当推动手把的双手推动到最前面时,再次下压
手把而使陆地船桨的下端离开地面,如此周而复始的下压手把、向后拉动手把、向上抬起手
把和向前推动手把,实现陆地上向前划船;在触地转动器的下端与地面接触时,触地转动器
绕固定在下把杆下端的连接销转动,继而使触地转动器的正面的下面宽的部分与地面接触
而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在向前划动的过程中需要改变行驶的方向时,加大左手向前的推力、
船体的船头则向右摆动,加大右手向前的推力、船体的船头则向左摆动。向后倒退划船时,
在船体中的站姿和握手把的方式与划船前进时的站姿和握手把的方式一样,先下压手把使
陆地船桨的下端离开地面,再向前推动手把至最前面的位置时抬起手把使陆地船桨的下端
与地面接触后,再拉动手把,拉动手把的力传递给地面,地面的反作用力传递给陆地船桨,
陆地船桨再传递到桨撑上拉动船体后退;船体在后退时,船体带动万向行驶轮的轮架自动
转动而使轮架的轴承位部分在后、固定在轮架上的滚轮在前,并使滚轮在地面上滚动而减
少后退的阻力;当推动手把的双手拉动到胸前时,再次下压手把而使陆地船桨的下端离开
地面,如此周而复始的下压手把、向前推动手把、向上抬起手把和把向后拉动手,实现陆地
上向后倒划船。在向后划动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后退的方向时,加大左手向后的拉力、船体的
船尾则向右摆动,加大右手向后的拉力、船体的船尾则向左摆动。在划船锻炼的过程中,在
推动或拉动手把时,人的上身部分随手把的前移或后退而自然地做身体的前后运动,达到
锻炼身体的目的。在休闲划船和娱乐划船的过程中,在推动或拉动手把时,人的上身部分不
随手把的前移或后退而不做身体的前后运动,或者,人的上身部分随手把的前移或后退而
自然地做身体的前后运动。
在行驶中需要直行前进或直行后退时,前脚踏在直行引导器的引导横杆上下压引
导横杆,引导横杆克服第一回位弹簧的外张力后继续下压直行引导杆,直行引导杆下行推
动直行引导轴带动直行导轮与地面接触;由于直行导轮在直行引导轴上不能够左右摆动、
只能够直行,导引船体直行前进或直行后退;在需要改变行驶方向时,松开踏在引导横杆上
的脚,在第一回位弹簧的作用下,直行导轮离开地面,加重施加在需要偏向的行驶方向的另
一边的陆地船桨上的推力或拉力即可改变行驶方向。
船体在前进或后退的过程中需要停下来时,用脚踏在制动压柄的柄部的上面下压
制动压柄,制动压柄克服第二回位弹簧的外张力后继续下行推动地面接触器下行与地面接
触而产生摩擦力,地面接触器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阻止了船体前进或后退,起到了
制动的作用。需要解除制动时,松开压在制动压柄的柄部上的脚,地面接触器在第二回位弹
簧的作用下回位而解除制动。
为了减小触地转动器在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和实现自由转动的目的,所述的滑转片
和滑转垫片都是平面滑转轴承或两张以上的垫片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组合在一起的垫片
之间能够相互滑转;所述的滑转套是管式的直套或管式滑转轴承,管式滑转轴承与工业上
使用的直线轴承(又名:导轨轴承)的结构相同。
所述的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的划船方式与船在水中的划船方式一样,采用双手对
左右两边的陆地船桨的用力的大小不均来控制行驶的方向,船行驶的方向是偏向对陆地船
桨用力的大的一边的相反方向,即船行驶的方向是偏向对陆地船桨用力的小的一边。
所述的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的实用性强,既能够用于娱乐和休闲的人在陆地上划
船取乐,也能够作为人们日常的体育锻炼工具,还能够用于陆地划船比赛,也还能够作为旅
游景点的观光的交通工具。
为了使船体在地面上行驶时平稳,采用万向行驶轮承担船体及其承载的重量。
为了使在陆地上划行的船在陆地上有水中的气息,在船体的底部固定有桅杆,在
桅杆上挂有能够升降的风帆;在行驶中遇到逆风时降下风帆降低阻力,在行驶中遇到顺风
时升起风帆增加行驶的动力和减少驾船人的体力付出。在船体的底部没有固定桅杆时,也
不会影响在陆地上划行的船的自身形象和品质。
为了使在陆地上划行的船的外形美观和大气,在船体的上面制造有龙头、龙身和
龙尾而成为龙船或在船体的上面制造有凤头、凤身和凤尾而成为凤船或在船体的上面制造
有房顶、房圈而成为房船。在船体的上面没有制造龙头、龙身和龙尾或没有制造凤头、凤身
和凤尾或没有制造房顶、房圈时,也不会影响在陆地上划行的船的自身形象和品质。
为了使在陆地上划行的船的外观大方,在船体的表面上雕刻有图案或绘制有图
案。
为了使在陆地上划行的船的结构简洁和增加视野的角度,在船体的上面有或没有
装饰的物件或图案。
一种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制造时,船体采用金属、塑料、橡胶、尼龙和木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造,陆地船桨
采用金属、塑料、橡胶、尼龙和木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造,桨撑采用金属、塑料、橡胶、尼
龙和木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造,万向行驶轮采用金属、塑料、橡胶、尼龙和木料中的一
种或几种材料制造,围边采用金属、塑料、橡胶、尼龙和木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造。
所述的船体制造成为与水中划行行驶的船的船体的形状和结构一致,船体的底部
制造成为平底,船体的两侧制造成为船舷。
所述的万向行驶轮制造成为固定座、平面滑转轴承或锥形轴承、轮架、轴销、滚轮
几个部分;所述的轮架的上部与中部交汇处以下的部分制造成为夹式的倒U形片状或轮架
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制造成为弯曲的方柱状,轮架的下面部分制造有轴销孔、上面部分有轴
承位,轮架的下面部分的轴销孔处的竖向中心线与轮架的上面部分的轴承位的竖向中心线
平行而不在同一直线上;在轴销孔内安装有轴销,滚轮通过轴销安装在轮架的下端,轮架的
上面部分的轴承位上套有平面滑转轴承或锥形轴承;在固定座的下面一面有轴承安装孔,
平面滑转轴承的轴承座圈或锥形轴承的轴承座圈固定在轴承安装孔中;所述的轮架的上部
与中部交汇处以下的部分制造成为夹式的倒U形片状时,轴销安装在轮架的倒U形片的下面
部分的两边的夹片上,滚轮通过轴销安装在倒U形片的两边的夹片内;所述的轮架的上部、
中部和下部制造成为弯曲的方柱状时,轴销伸出轮架的两边,滚轮安装在轮架两边的轴销
上。所述的平面滑转轴承与汽车的在转向节下面的、套装在转向立轴销上的平面滑转轴承
的结构一样。所述的锥形轴承是带有锥度的滚柱轴承,是工业上常用的轴承。
所述的陆地船桨制造成为使船体前进或后退的人工动力桨,制造成为手把、上把
杆、轴承杆、下把杆、连接销、触地转动器、滑转片、滑转垫片几个部分;所述的手把固定在上
把杆的上端,上把杆的下端和下把杆的上端通过轴承杆连接,在下把杆的下端固定有连接
销,连接销连接下把杆的下端和触地转动器的上端,在下把杆的下端与触地转动器的上端
之间安装有滑转片或没有安装滑转片,触地转动器在连接销上与下把杆能够相互转动;所
述的连接销穿过触地转动器的转动孔后伸入横孔内再穿过滑转垫片,在连接销穿过滑转垫
片后露出横孔的部分上用螺母固定或插入开口销固定。
所述的触地转动器制造成为上下两部分,触地转动器的上面部分制造成为柱体形
状,触地转动器的下面部分的正面制造成为上面窄、下面宽,触地转动器的下面部分的侧面
制造成为上面厚、下面薄的形状;在触地转动器的上面部分的竖向的中心线处制造有转动
孔,连接销在转动孔内能够自由转动;在触地转动器的上面部分与触地转动器的下面部分
的交汇处的横向的中心部位制造有洞穿的横孔,转动孔与横孔相通。
手把与上把杆制造成为一个整体,或者分开制造后再组合一起。轴承杆制造成为
单独的单元体,或者,轴承杆与上把杆制造成为一个整体或轴承杆与下把杆制造成为一个
整体;所述的轴承杆制造成为单独的单元体时,轴承杆的两端制造有螺纹,轴承杆通过螺纹
连接上把杆和下把杆;所述的轴承杆与上把杆制造成为一个整体时,轴承杆的下端制造有
螺纹,轴承杆通过螺纹连接下把杆;所述的轴承杆与下把杆制造成为一个整体时,轴承杆的
上端制造有螺纹,轴承杆通过螺纹连接上把杆。
连接销与下把杆制造成为一个整体,或者分开制造后再组合一起;连接销与下把
杆分开制造后再组合一起时,下把杆的下端制造有镶入孔或螺纹孔;下把杆的下端制造有
镶入孔时,连接销与镶入孔采用过盈配合;下把杆的下端制造有螺纹孔时,连接销的上端制
造有螺纹,连接销与镶入孔采用螺纹配合。
为了减小触地转动器在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和实现自由转动的目的,滑转片和滑转
垫片制造成为平面滑转轴承,或者,制造成为两张以上的垫片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滑转套
制造成为管式的直套或管式滑转轴承。
桨撑制造成为传送动力给船体的动力传递杆,支撑和连接陆地船桨;桨撑的下端
固定在船体两侧的船舷上、上端固定有安装任意转动轴承或球形套的安装环圈。
围边制造成为固定在船体的底部或固定在船体的下面部分遮挡万向行驶轮、直行
导轮和地面接触器的保护圈体。
任意转动轴承制造成为轴承的转动中心线与轴承座圈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或
不在同一直线上,任意转动轴承制造的结构与工业设备上使用的万向轴承的结构一致。
球转套制造成为球转座、球形套和球形滑转衬套三部分,在球转座内安装有球形
套和球形滑转衬套,球形滑转衬套在球转座与球形套之间;所述的球转座的内部制造成为
球形腔体,球转座的两端制造有孔穿过球转座的内部的球形空心腔体;所述的球形滑转衬
套的外形制造成为光滑的、有穿过孔的外球形面,球形滑转衬套的内部制造成为光滑的、有
穿过孔的内球形面,所述的穿过孔制造成为从球体的中心穿过的通孔;所述的球形套制造
成为有从球体的中心穿过的通孔的球体;所述的球形套在球转座内能够任意转动和绕球形
套的中心任意摆动。
制动器制造成为制动压柄、第二回位弹簧和地面接触器三部分,制动压柄的下端
穿过第二回位弹簧后与地面接触器的上面一面固定连接;制动器安装在船体上时,第二回
位弹簧的上端顶压在制动压柄的柄部,下端压在制动孔部位的船体底部的上面一面。所述
的制动压柄制造成为上面有柄部、下面有杆部的连体杆,柄部比杆部的外形大,杆部不柄部
长;所述的第二回位弹簧制造成为螺旋弹簧;所述的地面接触器采用耐磨的材料制造成为
与地面接触的耐磨体。
直行引导器制造成为直行引导杆、直行导轮、第一回位弹簧、直行引导轴和引导横
杆几个部分,两根直行引导杆的上端与引导横杆连接,两根直行引导杆的下端分别穿过两
个第一回位弹簧后与直行引导轴连接,在直行引导轴上安装有一个或二个或三个直行导
轮;在直行引导轴上只安装有一个直行导轮时,直行导轮安装在直行引导轴的中间;在直行
引导轴上安装有二个直行导轮时,两个直行导轮分别安装在直行引导轴的两端;在直行引
导轴上安装有三个直行导轮时,直行导轮分别安装在直行引导轴的中间和直行引导轴的两
端。直行引导器安装在船体上时,第一回位弹簧的上端顶压在引导横杆上,下端压在导航孔
部位的船体底部的上面一面。所述的直行引导杆制造成为立柱体,直行导轮制造成为滚轮,
第一回位弹簧制造成为螺旋弹簧,直行引导轴制造成为固定直行导轮和连接两根直行引导
杆的下端的轴,引导横杆制造成为连接两根直行引导杆的上端的横向杆。
在船体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行驶轮,在桨撑的后面的船体的底部有导航孔,在桨撑
的前面的船体的底部有制动孔;在船体内有直行引导器的直行引导杆穿过第一回位弹簧和
导航孔后伸入到船底下面与直行引导器的直行引导轴连接,在船体内有制动器的制动压柄
穿过第二回位弹簧和制动孔后伸入到船底下面与制动器的地面接触器连接,在安装万向行
驶轮、直行导轮和地面接触器的船体底部的外围固定有围边;在船体两侧的船舷上固定有
桨撑,在桨撑的上端固定有轴承安装环圈,轴承安装环圈的内孔中安装有任意转动轴承,陆
地船桨通过轴承杆穿过任意转动轴承的内转动轴套后固定在桨撑上端的任意转动轴承内。
所述的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的结构简洁、制造和使用方便,划船的方式与水中划
船的方式一样;在陆地上休闲、娱乐、代步、观光和锻炼身体时划船安全,不会出现翻船和溺
水的现象;适合各种年龄的人休闲、娱乐、代步、观光和锻炼身体,产业化的市场前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万向行驶轮的主视图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万向行驶轮的左视图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陆地船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触地转动器的左视图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触地转动器的主视图的外观示意图。
图7至图9是导向行驶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船体1、围边2、万向行驶轮3、桨撑4、轴承安装环圈5、陆地船桨6、滚轮7、
轴销8、轮架9、固定座10、平面滑转轴承11、手把12、上把杆13、轴承杆14、下把杆15、连接销
16、触地转动器17、横孔18、滑转垫片19、转动孔20、直行引导杆21、直行导轮22、第一回位弹
簧23、直行引导轴24、引导横杆25、制动压柄27、地面接触器26、第二回位弹簧2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主要包括船体1、陆地船桨6、桨撑4、任意转动轴承或
球转套、万向行驶轮3、直行引导器、制动器、围边2;
所述的船体1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行驶轮3,在桨撑4的后面的船体1的底部有导航孔,在
桨撑4的前面的船体1的底部有制动孔;在船体1内有直行引导器的直行引导杆21穿过第一
回位弹簧23和导航孔后伸入到船底下面与直行引导器的直行引导轴24连接,在船体1内有
制动器的制动压柄27穿过第二回位弹簧28和制动孔后伸入到船底下面与制动器的地面接
触器26连接,在安装万向行驶轮3、直行导轮22和地面接触器26的船体1底部的外围固定有
围边2;在船体1两侧的船舷上固定有桨撑4,在桨撑4的上端固定有轴承安装环圈5,在轴承
安装环圈5的内孔中安装有任意转动轴承或球转套,陆地船桨6通过轴承杆14穿过任意转动
轴承的内转动轴套后或穿过球转套的球形套后固定在桨撑4上端的任意转动轴承内或固定
在桨撑4上端的球转套内。
在制造时,船体1采用金属、塑料、橡胶、尼龙和木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造,陆
地船桨6采用金属、塑料、橡胶、尼龙和木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造,桨撑4采用金属、塑
料、橡胶、尼龙和木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造,万向行驶轮3采用金属、塑料、橡胶、尼龙和
木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造,围边2采用金属、塑料、橡胶、尼龙和木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
料制造。
所述的船体1制造成为与水中划行行驶的船的船体1的形状和结构一致,船体1的
底部制造成为平底,船体1的两侧制造成为船舷。
所述的万向行驶轮3制造成为固定座10、平面滑转轴承11或锥形轴承、轮架9、轴销
8、滚轮7几个部分;所述的轮架9的上部与中部交汇处以下的部分制造成为夹式的倒U形片
状或轮架9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制造成为弯曲的方柱状,轮架9的下面部分制造有轴销孔、上
面部分有轴承位,轮架9的下面部分的轴销孔处的竖向中心线与轮架9的上面部分的轴承位
的竖向中心线平行而不在同一直线上;在轴销孔内安装有轴销8,滚轮7通过轴销8安装在轮
架9的下端,轮架9的上面部分的轴承位上套有平面滑转轴承11或锥形轴承;在固定座10的
下面一面有轴承安装孔,平面滑转轴承11的轴承座圈或锥形轴承的轴承座圈固定在轴承安
装孔中;所述的轮架9的上部与中部交汇处以下的部分制造成为夹式的倒U形片状时,轴销8
安装在轮架9的倒U形片的下面部分的两边的夹片上,滚轮7通过轴销8安装在倒U形片的两
边的夹片内;所述的轮架9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制造成为弯曲的方柱状时,轴销8伸出轮架9
的两边,滚轮7安装在轮架9两边的轴销8上。
所述的陆地船桨6制造成为使船体1前进或后退的人工动力桨,制造成为手把12、
上把杆13、轴承杆14、下把杆15、连接销16、触地转动器17、滑转片、滑转垫片19几个部分;所
述的手把12固定在上把杆13的上端,上把杆13的下端和下把杆15的上端通过轴承杆14连
接,在下把杆15的下端固定有连接销16,连接销16连接下把杆15的下端和触地转动器17的
上端,在下把杆15的下端与触地转动器17的上端之间安装有滑转片或没有安装滑转片,触
地转动器17在连接销16上与下把杆15能够相互转动;所述的连接销16穿过触地转动器17的
转动孔20后伸入横孔18内再穿过滑转垫片19,在连接销16穿过滑转垫片19后露出横孔18的
部分上用螺母固定或插入开口销固定。
所述的触地转动器17制造成为上下两部分,触地转动器17的上面部分制造成为柱
体形状,触地转动器17的下面部分的正面制造成为上面窄、下面宽,触地转动器17的下面部
分的侧面制造成为上面厚、下面薄的形状;在触地转动器17的上面部分的竖向的中心线处
制造有转动孔20,连接销16在转动孔20内能够自由转动;在触地转动器17的上面部分与触
地转动器17的下面部分的交汇处的横向的中心部位制造有洞穿的横孔18,转动孔20与横孔
18相通。
手把12与上把杆13制造成为一个整体,或者分开制造后再组合一起。轴承杆14制
造成为单独的单元体,或者,轴承杆14与上把杆13制造成为一个整体或轴承杆14与下把杆
15制造成为一个整体;所述的轴承杆14制造成为单独的单元体时,轴承杆14的两端制造有
螺纹,轴承杆14通过螺纹连接上把杆13和下把杆15;所述的轴承杆14与上把杆13制造成为
一个整体时,轴承杆14的下端制造有螺纹,轴承杆14通过螺纹连接下把杆15;所述的轴承杆
14与下把杆15制造成为一个整体时,轴承杆14的上端制造有螺纹,轴承杆14通过螺纹连接
上把杆13。
连接销16与下把杆15制造成为一个整体,或者分开制造后再组合一起;连接销16
与下把杆15分开制造后再组合一起时,下把杆15的下端制造有镶入孔或螺纹孔;下把杆15
的下端制造有镶入孔时,连接销16与镶入孔采用过盈配合;下把杆15的下端制造有螺纹孔
时,连接销16的上端制造有螺纹,连接销16与镶入孔采用螺纹配合。
为了减小触地转动器17在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和实现自由转动的目的,滑转片和滑
转垫片19制造成为平面滑转轴承11,或者,制造成为两张以上的垫片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
滑转套制造成为管式的直套或管式滑转轴承,管式滑转轴承与工业上使用的直线轴承(又
名:导轨轴承)的结构相同。
桨撑4制造成为传送动力给船体1的动力传递杆,支撑和连接陆地船桨6;桨撑4的
下端固定在船体1两侧的船舷上、上端固定有安装任意转动轴承或球形套的安装环圈5。
围边2制造成为固定在船体1的底部或固定在船体1的下面部分遮挡万向行驶轮3、
直行导轮22和地面接触器26的保护圈体。
任意转动轴承制造成为轴承的转动中心线与轴承座圈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或
不在同一直线上,任意转动轴承制造的结构与工业设备上使用的万向轴承的原理和结构一
致。
球转套制造成为球转座、球形套和球形滑转衬套三部分,在球转座内安装有球形
套和球形滑转衬套,球形滑转衬套在球转座与球形套之间;所述的球转座的内部制造成为
球形腔体,球转座的两端制造有孔穿过球转座的内部的球形空心腔体;所述的球形滑转衬
套的外形制造成为光滑的、有穿过孔的外球形面,球形滑转衬套的内部制造成为光滑的、有
穿过孔的内球形面,所述的穿过孔制造成为从球体的中心穿过的通孔;所述的球形套制造
成为有从球体的中心穿过的通孔的球体;所述的球形套在球转座内能够任意转动和绕球形
套的中心任意摆动。
制动器制造成为制动压柄27、第二回位弹簧28和地面接触器26三部分,制动压柄
27的下端穿过第二回位弹簧28后与地面接触器26的上面一面固定连接;制动器安装在船体
1上时,第二回位弹簧28的上端顶压在制动压柄27的柄部,下端压在制动孔部位的船体1底
部的上面一面。所述的制动压柄27制造成为上面有柄部、下面有杆部的连体杆,柄部比杆部
的外形大,杆部不柄部长;所述的第二回位弹簧28制造成为螺旋弹簧;所述的地面接触器26
采用耐磨的材料制造成为与地面接触的耐磨体。
直行引导器制造成为直行引导杆21、直行导轮22、第一回位弹簧23、直行引导轴24
和引导横杆25几个部分,两根直行引导杆21的上端与引导横杆25连接,两根直行引导杆21
的下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回位弹簧23后与直行引导轴24连接,在直行引导轴24上安装有一
个或二个或三个直行导轮22;在直行引导轴24上只安装有一个直行导轮22时,直行导轮22
安装在直行引导轴24的中间;在直行引导轴24上安装有二个直行导轮22时,两个直行导轮
22分别安装在直行引导轴24的两端;在直行引导轴24上安装有三个直行导轮22时,直行导
轮22分别安装在直行引导轴24的中间和直行引导轴24的两端。直行引导器安装在船体1上
时,第一回位弹簧23的上端顶压在引导横杆25上,下端压在导航孔部位的船体1底部的上面
一面。所述的直行引导杆21制造成为立柱体,直行导轮22制造成为滚轮,第一回位弹簧23制
造成为螺旋弹簧,直行引导轴24制造成为固定直行导轮22和连接两根直行引导杆21的下端
的轴,引导横杆25制造成为连接两根直行引导杆21的上端的横向杆。
所述的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的划船方式与船在水中的划船方式一样,采用双手对
左右两边的陆地船桨6的用力的大小不均来控制行驶的方向,船行驶的方向是偏向对陆地
船桨6用力的大的一边的相反方向,即船行驶的方向是偏向对陆地船桨6用力的小的一边。
所述的陆地观光游乐安全船的实用性强,既能够用于娱乐和休闲的人在陆地上划
船取乐,也能够作为人们日常的体育锻炼工具,还能够用于陆地划船比赛,也还能够作为旅
游景点的观光的交通工具。
在摇动陆地船桨6产生的动力推动船体1前进或拉动船体1后退时,船体1带动万向
行驶轮3的滚轮7在地面上滚动,此时,轮架9的轴承位部分在轮架9的轴销孔处的前进方向
的前面或后退方向的后面。
划船时,双脚一前一后的站立,后脚在直行引导器的后面,前脚在直行引导器和制
动器之间;双手同时握住固定在船舷两侧的陆地船桨6的手把12,左手握固定在船舷右侧的
桨撑4上的陆地船桨6的手把12,右手握固定在船舷左侧的桨撑4上的陆地船桨6的手把12;
双手同时用力,先下压手把12使陆地船桨6的下端离开地面,再向后拉动陆地船桨6的手把
12至靠近胸部的部位后向上抬起手把12使陆地船桨6下面部分的触地转动器17与地面接
触,再向前推动手把12,向前推动手把12的作用力传递给地面时,地面的反作用力传递给陆
地船桨6,陆地船桨6再传递到桨撑4上形成向前的推力,传递到桨撑4上的向前的推力推动
船体1向前移动;船体1在向前移动时,船体1带动万向行驶轮3的轮架9自动转动而使轮架9
的轴承位部分在前、固定在轮架9上的滚轮7在后,并使滚轮7在地面上滚动而减少行驶阻
力;当推动手把12的双手推动到最前面时,再次下压手把12而使陆地船桨6的下端离开地
面,如此周而复始的下压手把12、向后拉动手把12、向上抬起手把12和向前推动手把12,实
现陆地上向前划船;在触地转动器17的下端与地面接触时,触地转动器17绕固定在下把杆
15下端的连接销16转动,继而使触地转动器17的正面的下面宽的部分与地面接触而产生较
大的摩擦力。在向前划动的过程中需要改变行驶的方向时,加大左手向前的推力、船体1的
船头则向右摆动,加大右手向前的推力、船体1的船头则向左摆动。向后倒退划船时,在船体
1中的站姿和握手把12的方式与划船前进时的站姿和握手把12的方式一样,先下压手把12
使陆地船桨6的下端离开地面,再向前推动手把12至最前面的位置时抬起手把12使陆地船
桨6的下端与地面接触后,再拉动手把12,拉动手把12的力传递给地面,地面的反作用力传
递给陆地船桨6,陆地船桨6再传递到桨撑4上拉动船体1后退;船体1在后退时,船体1带动万
向行驶轮3的轮架9自动转动而使轮架9的轴承位部分在后、固定在轮架9上的滚轮7在前,并
使滚轮7在地面上滚动而减少后退的阻力;当推动手把12的双手拉动到胸前时,再次下压手
把12而使陆地船桨6的下端离开地面,如此周而复始的下压手把12、向前推动手把12、向上
抬起手把12和把向后拉动手,实现陆地上向后倒划船。在向后划动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后退
的方向时,加大左手向后的拉力、船体1的船尾则向右摆动,加大右手向后的拉力、船体1的
船尾则向左摆动。在划船锻炼的过程中,在推动或拉动手把12时,人的上身部分随手把12的
前移或后退而自然地做身体的前后运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在休闲划船和娱乐划船的
过程中,在推动或拉动手把12时,人的上身部分不随手把12的前移或后退而不做身体的前
后运动,或者,人的上身部分随手把12的前移或后退而自然地做身体的前后运动。
在行驶中需要直行前进或直行后退时,前脚踏在直行引导器的引导横杆25上下压
引导横杆25,引导横杆25克服第一回位弹簧23的外张力后继续下压直行引导杆21,直行引
导杆21下行推动直行引导轴24带动直行导轮22与地面接触;由于直行导轮22在直行引导轴
24上不能够左右摆动、只能够直行,导引船体直行前进或直行后退;在需要改变行驶方向
时,松开踏在引导横杆25上的脚,在第一回位弹簧23的作用下,直行导轮22离开地面,加重
施加在需要偏向的行驶方向的另一边的陆地船桨6上的推力或拉力即可改变行驶方向。
船体1在前进或后退的过程中需要停下来时,用脚踏在制动压柄27的柄部的上面
下压制动压柄27,制动压柄27克服第二回位弹簧28的外张力后继续下行推动地面接触器26
下行与地面接触而产生摩擦力,地面接触器26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阻止了船体1前
进或后退,起到了制动的作用。需要解除制动时,松开压在制动压柄27的柄部上的脚,地面
接触器26在第二回位弹簧28的作用下回位而解除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