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
背景技术
通常采用滚装船对卷状货物(如货物、管道等)进行海洋运输,也部分地采用散货
箱或加固的标准干货集装箱等集装箱船运输。采用集装箱运输货物,货物装卸效率高、转陆
运方便,并且适合小批量运输,因为这些优点,集装箱运输货物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客户
的青睐。但因为卷状货物的规格繁多,受卷状货物的直径和宽度等限制,使得卷状货物在集
装箱的绑扎固定困难。此外,如果需要在集装箱内同时运输不同直径或宽度的卷状货物(例
如,大直径货物和小直径货物)是非常困难的。
常见的装载运输卷状货物的集装箱的类型有加固的普通的标准干货箱以及特种
集装箱。
使用普通的标准干货箱运输时,由于卷状货物的形状特殊,并且其自重大,表面较
软,经常需要用一些框架(方形木条)来固定卷状货物以保护集装箱的内壁不受到卷状货物
撞击。在这种情况下,集装箱的箱体底部会产生较大的集中载荷,可能产生集装箱的箱体底
部由于集中载荷作用而损坏的情况。并且使用框架加固既需要材料成本,也需要加固成本。
若需要将卷状货物运输至欧美等国家,框架(方形木条)还需要进行熏蒸处理,这造成额外
的费用,导致运输成本大幅提高。
使用特种集装箱运输时,通过吊具将卷状货物从箱体的顶部装吊入集装箱的箱体
内部,箱体内部设置有凹槽,用于放置诸如钢卷的卷状货物。需要使用绑带或钢丝绳等进行
绑扎,以限制卷状货物的横向移动。
而在底架设置有凹槽的特种集装箱,正常运输时可运输直径较大的卷状货物。如
图1所示,如果使用该集装箱来运输直径较小的卷状货物,则诸如小卷钢卷的卷状货物会因
为凹槽较浅而在凹槽内滚动,使捆绑固定困难。
如图1所示,现有的集装箱的底架1设置有凹槽3,可正常运输大卷钢卷41(直径较
大的卷状货物)。如果使用该集装箱来运输小卷钢卷42(直径较小的卷状货物),则小卷钢卷
42会因为凹槽3较浅而在凹槽3内滚动,使捆绑固定困难,该类型集装箱不能运输不同规格
的卷钢。
该类型集装箱不能运输不同规格的卷状货物。而如果将凹槽设置更深,底架高度
不变,使达到放置各种规格的卷状货物,则整个底架强度将会减弱;如果将底架增高,以使
得凹槽更深,则会影响集装箱的内部高度,底架增高且会使制造等成本大幅增加。而如果使
用木条等方式垫在直径较小的卷状货物下方,防止其在凹槽内滚动,木条会导致卷状货物
受压变形,且木条进出口,需要进行熏蒸处理,缴纳额外的费用。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
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
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包括用于装载货物的底架,所述底
架上设置有上宽下窄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上设置有货物支撑件以及货物支撑件
容纳部,所述货物支撑件与所述底架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货物支撑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
位置之间可转换,其中,
当所述货物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货物支撑件抵靠在所述凹槽的表面
上,使得所述货物支撑件能够用于支撑小型货物;
当所述货物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货物支撑件容纳在所述货物支撑件
容纳部中,并且不突出于所述凹槽的表面,使得所述凹槽能够用于支撑大型货物。
可选地,所述底架上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凹槽的底架翻盖,所述底架翻盖通过翻
盖铰链装置与所述底架连接,使得所述底架翻盖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翻转,
当所述底架翻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底架翻盖的上表面与铺设在所述底架
上的地板齐平;
当所述底架翻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底架翻盖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货物支撑件沿所述底架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可翻转,实现所述货
物支撑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换,当所述货物支撑件沿所述底架的所述宽度方
向翻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货物支撑件抵靠所述凹槽的槽底。
可选地,所述货物支撑件包括平板部以及与所述平板部呈角度设置的倾斜部。
可选地,当所述货物支撑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凹槽的槽底
的表面接触,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凹槽的槽壁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货物支撑件容纳部为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壁上的向下凹进的凹进
部,所述凹进部设置有铰链装置,所述货物支撑件通过所述铰链装置与所述凹进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凹进部具有用于支撑所述货物支撑件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倾斜设
置。
可选地,所述货物支撑件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底架翻盖上。
可选地,所述底架翻盖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货物支撑件的第一端设置有定位开口,
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底架翻盖的所述固定块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货物支撑件
的所述定位开口可配合;
所述底架翻盖上还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货物支撑件的第二端对
应设置,以将所述货物支撑件的所述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底架翻盖;
所述底架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货物支撑件经由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架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底的表面的下方,
以增强所述底架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包括可活动连接的货物支撑件,可使得货物支撑件在第一
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这样,货物支撑件位于第一位置时,集装箱能运输较小的卷状货
物;货物支撑件位于第二位置时,集装箱能运输较大的卷状货物,从而可优化结构,使得集
装箱可运输装载不同规格的卷钢。
附图说明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
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集装箱的具有凹槽的底架的主视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集装箱的主视图,其中,货物支撑件沿底架的宽度方向可
翻转;
图3是图2所示的集装箱的俯视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集装箱的主视图,其中,货物支撑件沿底架的长度方向
可翻转;
图5是图4所示的集装箱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货物支撑架的立体视图;
图7是是按照本发明的再一种集装箱的主视图,其中,货物支撑件沿底架的宽度方
向可翻转;
图8是图7所示的集装箱的俯视图;以及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货物支撑架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底架 11: 拉环
2: 底架翻盖 21: 翻盖铰链
22: 固定块 23: 活动定位块
3: 凹槽 31: 槽壁橡胶垫板
33: 槽底 34: 槽壁
41: 大卷钢卷 42: 小卷钢卷
5: 货物支撑件 51: 底面
52: 支撑部 531: 第一铰链装置
532: 第二铰链装置 54: 货物支撑件容纳部
541: 支撑面 542: 加强板
55: 货物支撑件橡胶垫板 56: 支撑定位面
57: 连接件 58: 定位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
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
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
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
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参考图2和图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包括用于装载货物的底架1,底架1上设
置有上宽下窄的凹槽3。底架1上设置有货物支撑件5以及货物支撑件容纳部54,货物支撑件
5与底架1活动连接,以使得货物支撑件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换。
当货物支撑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货物支撑件5抵靠在凹槽3的表面上,使得货物支
撑件5能够用于支撑小型货物。
当货物支撑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货物支撑件5容纳在货物支撑件容纳部54中,并
且不突出于凹槽3的表面,使得凹槽3能够用于支撑大型货物。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包括可活动连接的货物支撑件,可使得货物支撑件在第一
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这样,货物支撑件位于第一位置时,集装箱能运输较小的卷状货
物;货物支撑件位于第二位置时,集装箱能运输较大的卷状货物,从而可优化结构,使得集
装箱可运输装载不同规格的卷钢。
具体地,参考图2和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底架1
上设置有用于覆盖凹槽3的底架翻盖2,底架翻盖2通过翻盖铰链21与底架1连接,使得底架
翻盖2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翻转。当底架翻盖2位于关闭位置时,底架翻盖2的上表
面与铺设在底架1上的地板齐平;当底架翻盖2位于打开位置时,底架翻盖2与地板的上表面
接触。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货物支撑件容纳部54为设置在凹槽3的槽壁34上的向下凹进
的凹进部。凹进部具有用于支撑货物支撑件5的支撑面541,当货物支撑件5位于第二位置
时,即容纳在凹进部中时,支撑面541支撑该货物支撑件5。此外,货物支撑件容纳部54的宽
度可与货物支撑件5的宽度大致相等,以使得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支撑件5不会从货物支撑
件容纳部54中退出。
凹进部设置有第一铰链装置531,货物支撑件5经由第一铰链装置531与凹进部连
接。并且,通过该第一铰链装置531,货物支撑件5沿底架1的宽度方向可翻转,从而可实现货
物支撑件5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换。
由此,当装载大卷钢卷41(直径较大的卷状货物)时,货物支撑件5位于第二位置,
即容纳在货物支撑件容纳部54中,从而可将大卷钢卷41直接放置于凹槽3上,并通过绑带
(例如钢丝绳,未示出)将大卷钢卷41捆绑于底架1上的拉环11。
同理,在装载大卷钢卷41或盖上底架翻盖2做干货箱使用时,通过铰链装置53,将
货物支撑件55隐藏于设置在底架1凹槽3上的凹进部(货物支撑件容纳部54)54中,从而使货
物支撑件55不会碰撞大卷钢卷41或底架翻盖22的支腿。
当装载小卷钢卷42(直径较小的卷状货物)时,货物支撑件5位于第一位置,即可按
长度方向翻转打开凹槽3上设置的可活动的货物支撑件55,将容纳在凹进部(货物支撑件容
纳部54)中的货物支撑件5从第二位置翻转至第一位置。
当货物支撑件5处于第一位置时,货物支撑件5抵靠凹槽3的槽底,即货物支撑件5
的底面51与凹槽3的槽底33接触,并通过绑带(例如钢丝绳,未示出)将小卷钢卷42捆绑于底
架1上的拉环11。
进一步可选地,货物支撑件55与凹槽3的槽底33接触,而货物支撑件5与凹槽3的槽
壁34间隔开,由于槽壁34的厚度较薄无法承受货物的重量,因此,货物支撑件5不与凹槽3的
槽壁34接触。这样,在装载钢卷4时,不会使货物支撑件55在凹槽3的槽壁34上滑动。
货物支撑件5构造为具有平板部和倾斜部,倾斜部与平板部呈角度设置。货物支撑
件5的平板部与倾斜部之间的角度R2大于凹槽3的槽壁34与槽底33的角度R1,这样,货物支
撑件5与凹槽3的实际接触位置仅在于凹槽3的槽底33,当承载卷状货物时,货物支撑件5可
直接将卷状货物的重力施加在凹槽3的槽底33处,而不施加至凹槽3的槽壁34。
此外,货物支撑件容纳部54上部可与凹槽3的槽壁34齐平。这样可使得制造简单。
参考图2,该凹进部的支撑面541相对于底架1的宽度方向(或水平方向)倾斜,这样
可防止货物支撑件容纳部54藏污积水。
此外,底架1包括加强板542,加强板542设置在凹槽3的槽底33的下方,以增强底架
1的强度。
如图4、图5、图6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与第一
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货物支撑件5沿底架1的长度方向可翻转,以实现货物支撑件5的第一位
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换,当货物支撑件5处于第一位置时,货物支撑件5可不抵靠凹槽3的
槽底33。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货物支撑件容纳部54为设置在凹槽3的槽壁34上的向下凹进
的凹进部。凹进部具有用于支撑货物支撑件5的支撑面541,当货物支撑件5位于第二位置
时,即容纳在凹进部中时,支撑面541支撑该货物支撑件5。此外,货物支撑件容纳部54的宽
度可与货物支撑件5的宽度大致相等,以使得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支撑件5不会从货物支撑
件容纳部54中退出。
凹进部设置有第二铰链装置532,货物支撑件5经由第二铰链装置532与凹进部连
接。并且,通过该第二铰链装置532,货物支撑件5沿底架1的长度方向可翻转,从而可实现货
物支撑件5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换。
参考图6,货物支撑件55的表面上还可设置有货物支撑件橡胶垫板55,货物支撑件
橡胶垫板55用于在货物支撑件55和卷状货物之间提供缓冲,避免损伤,且能够增强摩擦力。
并通过绑带,如钢丝绳,将钢卷42捆绑于底架1上的拉环11。同理,在装载大卷钢卷
41或盖上底架翻盖2做干货箱使用时,通过铰链装置53,将货物支撑件55隐藏于设置在底架
1凹槽3上的货物支撑件容纳部54,使货物支撑件55不会碰撞大卷钢卷41或底架翻盖22支
腿。
可选地,凹槽3的槽壁34上设置有槽壁橡胶垫板31,当运载大卷钢卷41时,槽壁橡
胶垫板31可提供缓冲和摩擦力。
现请转到图6,其示出了货物支撑件5的示意图。货物支撑件55构造为倒U形,在U形
开口处分别设置有支撑部52,其用于在运载小卷钢卷42时,与凹槽3的槽壁34接触。
货物支撑件5的底面51与凹槽3的槽壁34接触的支撑部52之间形成U形槽,该U形槽
的表面为U形的支撑定位面56。支撑定位面56与凹槽3上的槽壁橡胶垫板31可接触,换句话
说,U形的支撑定位面56的三个面与槽壁橡胶垫板31接触,从而能够在装载小卷钢卷时产生
摩擦力,以使货物支撑件55在底架1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0达到定位作用。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货物支
撑件容纳部54设置在底架翻盖2上。
具体地,底架翻盖2上设置有固定块22,货物支撑件5的第一端设置有定位开口58,
位于打开位置的底架翻盖2的固定块22与位于第二位置的货物支撑件5的定位开口58可配
合;货物支撑件55上的定位开口58与对应的翻盖2上的固定块22固定卡紧。
底架翻盖2上还设置有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可以为活动定位块23,或者为螺栓、
卡紧器等,连接装置与货物支撑件5的第二端对应设置,以将货物支撑件5的第二端连接至
底架翻盖2。使用固定块22和活动定位块23,或者使用螺栓,卡紧器等方式可将货物支撑件5
牢固地与底架翻盖2固定。
此外,底架1上设置有连接件57,如链条等,货物支撑件5经由连接件57与底架1连
接,从而可防止货物支撑件5被盗或丢失。
如图9所示,货物支撑件5包括平板部以及与平板部呈角度设置的倾斜部。平板部
与倾斜部之间的角度为R2,如上文所述,货物支撑件5的平板部与倾斜部之间的角度R2大于
凹槽3的槽壁34与槽底33的角度R1,这样,货物支撑件5与凹槽3的实际接触位置仅在于凹槽
3的槽底33,当承载卷状货物时,货物支撑件5可直接将卷状货物的重力施加在凹槽3的槽底
33处,而不施加至凹槽3的槽壁34。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
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
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