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非晶材料的制备技术,特别是压力诱致稳定块状非晶的形成技术。 非晶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目前最常规的比较成熟的非晶制备技术为熔体溅射法,产品为非晶条带或薄膜,若想形成块状材料需机械压制,往往造成良好性能的丧失或部分丧失,由机械合金化或气相沉积方法制得的非晶粉末也可以通过压块的方法得到块状非晶,但存在界面污染及不致密等缺点。近两年来,也有进行压致非晶化研究的,主要为室温下压致非晶化,没有温度的变化,压力须大于30GPa;大部分非晶化转变是可逆的,卸压后又转变为晶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形成大块且稳定的非晶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块状非晶材料的制备方法,适合于压缩率比较大的合金,即T-P相图中dT
m/d p<0的体系,如Ti系、As系、Sb系、Si系等合金,其特征在于工艺过程依下述步骤进行:
-将均匀合金加热加压,压力在5GPa~10GPa之间,加热至熔化;
-在高压下将熔体快速冷却,冷却在100ks
-1~1000ks
-1,至玻璃转变温度以下;
-卸压。
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直接制备出块状稳定非晶,界面清洁致密,并且稳定。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
实施例1:Cu-Ti合金高压下熔态淬火非晶化
①把Cu和Ti(纯度为99.9%)在真空电弧炉中进行熔炼,成分为Cu60Ti40(原子比),反复熔炼多次,以使其内部组织均匀;
②把Cu-Ti合金置于Belt型容器内,升压至5.5GPa,并升温至1573K,比常压下的熔化温度高300K左右,以保证在高压下能够熔化;
③在5.5GPa下,从1573K以300K/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
④卸压,并取出样品。
经X射线和电镜检测,Cu-Ti合金经上述处理后已转变为非晶合金,差热分析表明,晶化温度较溅射法提高210K。
实施例2:Cd-As合金高压下熔态淬火非晶化
①Cd-As合金是把Cd(99.99%)和As(99.9%)地元素粉末以CdAs
2的成分配比,在1023K真空石英管中熔炼成母合金,然后在673K长时间扩散退火以使其组织均匀;
②将此均匀Cd-As合金放入Belt型容器内,升压至5GPa,1173K,然后保温保压1小时;
③在5GPa下,从1173K以300K/S冷却至室温;
④卸压,取出样品。
经X-射线和电镜检测,已为非晶,晶化温度较溅射法提高20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