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硫化氢、硫氧化碳、二硫化碳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及制备.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1612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1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02711.2

申请日:

1994.03.12

公开号:

CN1095963A

公开日:

1994.12.0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变更IPC(主分类):B01D 53/48登记号:2010990000869变更日:20151106变更事项:质权人变更前: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光谷支行变更后: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光谷分行|||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IPC(主分类):B01D 53/48授权公告日:19980121申请日:19940312登记号:2010990000869出质人: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权人: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光谷分行解除日:20151106|||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B01D 53/48申请日:19940312授权公告日:19980121期满终止日期:20140312|||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53/48登记号:2010990000869登记生效日:20100907出质人: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权人: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光谷支行发明名称:常温硫化氢、硫氧化碳、二硫化碳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及制备申请日:19940312授权公告日:19980121|||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湖北省化学研究所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关山 邮编: 430074变更后权利人: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关山 邮编: 430074登记生效日:2009.6.5|||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01D53/34

主分类号:

B01D53/34

申请人:

湖北省化学研究所; 张传学

发明人:

李增敏; 孔渝华; 王先厚; 黄新伟; 叶敬东; 王国兴; 李小定; 张传学

地址:

430074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关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安国;彭友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H2S、COS、CS2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及制备方法,该脱硫剂由柱形或球形活性炭载体和含载体重量1—40wt%钾、钠盐及含载体重量1—30wt%的有机胺组成。其制备是将活性炭与钾、钠盐和有机胺的水溶液或乙醇、丙酮溶液分浸或共浸,在室温—120℃干燥,200—400℃惰性气体中焙烧而成。该脱硫剂对H2S、COS、CS2、RSH、噻吩等常温下具有很好转化吸收能力。可广泛用于合成氨、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制氨、粘胶纤维行业和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常温H 2 S、COS、CS 2 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其特征是以柱形或球形活性炭为载体,含有选自KAc、NaAc、HCOOK、HCOONa、K 2 CO 3 、KHCO 3 、Na 2 CO 3 、NaHCO 3 、KOH、NaOH中任一种钾、钠盐和选自四甲基脲、二乙醇胺、二苯基胺、二异丁胺、吡咯啶、N-甲基乙醇胺、己二胺、三乙烯二胺、二甲苯咪唑、乙二胺中任一种有机胺,其钾、钠盐量为载体重量的1-40wt%,有机胺量为载体重量的1-30wt%。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其特征是钾或钠盐的含量为载体重量的5-10wt%,胺的含量为载体重量的2-10wt%。
3: 权利要求1所述转化吸收型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柱形或球形活性炭与所述任一种钾盐或钠盐和所述任一种有机胺的乙醇、或丙酮、水溶液进行分浸或共浸,经室温-120℃干燥后,在惰性气体中200-400℃焙烧而成。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化工原料气中H2S、COS、CS2常温转化吸收脱硫剂及其制备。

    煤、石油化工原料气、天然气、粘胶纤维行业废气,城市煤气中H2S,COS和CS2的脱除,现在均采用多段串联(氧化、加氢、水解串H2S吸收剂)的方式脱除,此法温度高、能耗大、投资大。氧化、加氢脱硫剂使用温度较高(≥250℃);最新报导的水解催化剂使用温度较低(40-120℃),但仍不能在真正的常温(20-40℃)下使用,且仍需用其它脱硫剂串联。日本专利JP0316.615、JP02,276.891及中国专利CN921045247制得的COS水解催化剂使用温度大于40℃,仅可转化COS为H2S,不能吸收生成的H2S,CN93107483.5首先提出的COS水解催化剂串活性炭组成的常温精脱硫工艺、比英国ICJ公司提出的水解串常温氧化锌的精脱硫工艺指标更好,且投资可降低1/2,已在我国几十家联醇厂应用。但COS水解催化剂尚需在50-60℃下使用,工艺存在提温、降温、流程偏长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往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真正常温20-40℃下转化吸收H2S、COS、CS2的脱硫剂,常温下有高的转化吸收H2S、COS、CS2的活性和硫容,工业上单独使用即可达到精脱硫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H2S、COS、CS2转化吸收脱硫剂,由柱形或球形活性炭载体和载体重量1-40wt%钾、或钠盐及载体重量1-30wt%的有机胺组成,钾、钠盐为KAc、NaAc、HCOOK、HCOONa、K2CO3、KHCO3、Na2CO3、NaHCO3、NaOH、KOH任一种,有机胺为甲基脲、二乙醇胺、二苯基胺、二异丁胺、吡咯啶,N-甲基乙醇胺,己二胺、三乙烯二胺、二甲基咪唑、乙二胺中任一种。

    本脱硫剂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即活性炭与KAC或NaAC、HCOOK、HCOONa、K2CO3、KHCO3、Na2CO3、NaHCO3、NaOH、KOH和四甲基脲,或二乙醇胺、二苯基胺、二异丁胺、吡咯啶,N-甲基乙醇胺、己二胺、三乙烯二胺、二甲基咪唑、乙二胺的水或乙醇、丙酮溶液分浸或共浸,在室温-120℃干燥,200-400℃惰性气体中焙烧而成,钠或钾盐地量为载体重量的1-40wt%,最好为5-10wt%,胺的量为载体重量的1-30wt%,最好为2-10wt%。

    活性及硫容测试在玻璃或不锈钢(高压)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器直径为30mm,脱硫剂粒度φ3或φ4mm,反应器温度为40℃、空速1000h-1,原料气为半水煤气或氮配COS混合气,转化水解活性(催化活性)以COS转化率表示,脱硫剂对H2S、COS、CS2转化吸收能力以其硫容表示。

    本发明的常温H2S、COS、CS2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可广泛用于合成氨、甲醇、低碳醇、制氢、甲烷化、合成聚丙烯、防毒面具以及其它化工原料气的精脱硫,单独使用即可达到精脱硫的目的,无需增加提温,降温设备,且成本比已报导的COS水解催化剂均低,工业投资仅为英国PURASPEC工艺的1/7,比我国自行开发的T504-T101工艺也要显著降低。

    下面通过实施例及附图说明本脱硫剂组成、制备及效果:

    图1是本脱硫剂寿命图。

    图2是不同温度下本转化吸收型脱硫剂活性图。

    图3是本脱硫剂脱硫后XPS分析结果。

    图4是氧气中氧尝试与本转化吸收型脱硫剂转化性能关系图。

    实施例1:

    分别称量KAC、NaAC、HCOOK、HCOONa、K2CO3、KHCO3、Na2CO3、NaHCO3、KOH、NaOH各5.0g,量取或称量四甲基脲,二乙醇胺、二苯基胺、二异丁胺、吡咯啶、N-甲基乙醇胺,己二胺、三乙烯二胺、二甲基咪唑,乙二胺,丁二胺各5g或6ml,分别加入100ml水或乙醇、丙酮中,搅拌溶解,然后各取100g活性炭,在室温共浸或40℃恒温共浸2-24小时,80℃干燥,氮气中焙烧1小时,得到分别含有5%KAC、NaAC、HCOOK、HCOONa、K2CO3、KHCO3、Na2CO3、NaHCO3、KOH、NaOH和10%四甲基脲、二乙醇胺、二苯基胺、二异丁胺、吡咯啶、N-甲基乙醇胺、己二胺、乙二胺、三乙烯二胺、二甲基咪唑、丁二胺的转化吸收脱硫剂、其组成及活性和硫容数据如表1。实验结果表明负载KAC、NaAC、丁二胺、二异丁胺的脱硫剂活性和硫容最好。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改变组分浸渍次序、活性炭上负载KAC、NaAC后再浸渍丁二胺、二异丁胺制得脱硫剂A、B、C、D或活性炭上负载丁二胺、二异丁胺后再浸渍KAC、NaAC制得脱硫剂E、F、G、H;测得各脱硫剂活性及硫容如表2,可以看出浸渍方法的变化对脱硫剂硫容基本无影响。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固定丁二胺量,改变KAC、NaAC的量分别为1、5、8、10、12、24、40克,得到含KAC的脱硫剂,J、J、K、L、M、N、O,含NaAC脱硫剂J′、J′、K′、L′、M′、N′、O′,测得其活性及硫容如表3,可见KAC、NaAC最好含量为5-10%。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固定KAC含量,改变丁二胺含量分别为1、2、4、6、8、10、14、18、24、30克,分别得到脱硫剂P、Q、R、S、T、U、V、W、X、Y测得活性及硫容如表4,可见丁二胺最佳含量为2-10%。

    实施例5:

    取30ml脱硫剂(U)装入反应器中,在40℃,常压、空速1000h-1、进口COS50mgS/M3,气体中氧含量<10ppm条件下,测试该脱硫剂寿命,结果如图1。可以看出在该体系中30天,本脱硫剂实为COS的水解催化剂,其活性没有降低,COS转化率≥98.0%。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测得不同温度下本发明的脱硫剂在气体中氧含量<10ppm时为COS水解催化剂,其催化活性与我国性能最好及国际性能最好的T504及P2312水解催化剂的活性如图2,由图2表明采用不同方法制备本脱硫剂在常温水解COS活性≤50℃时,均明显高于T504及P2312。

    实施例7:

    常温、空速1000h-1、原料气COS含量500mg S/M3,氧含量0.5%时,测得本脱硫剂(U)不同温度下COS硫容如表5,由表中数据可见,当体系温度≥70℃时,COS硫容降低,这是由于温度增加,脱硫剂表面硫酸盐化中毒加聚所致,XPS对样品分析证明了这一点,XPS分析结果如图3。

    实施例8:

    常压,空速1000h-1,原料气H2S含量为2g S/M3,不同温度下,本转化吸收脱硫剂(U)H2S硫容列于表5。实验表明,H2S硫容基本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实施例9:

    常压、空速1000h-1,原料CS2含量为800mg S/M3,测得不同温度下本转化吸收脱硫剂CS2硫容列于表5,由表中数据可见低温有利于CS2的脱除。

    实施例10:

    常压、空速500h-1,15℃±2,对CO半水煤气中COS含量150mg S/M3和CS2含量90mgS/M3作工厂放大实验考察脱硫剂,脱除结果如表6,30天出口COS和CS2均小于0.05ppm。

    实施例11:

    取30ml脱硫剂(U),装入反应器中,30℃、常压、空速1000h-1,进口COS 2000mg S/M3,改变气体中氧的含量分别为5ppm、10ppm、20ppm、100ppm、300ppm、500ppm、1000ppm、2000ppm,测得COS转化率和H2S释放率如图4;可以看出当气体中氧量<10ppm时,该脱硫剂不吸收由COS水解生成的H2S、为单纯的COS水解催化剂,当体系中氧含量>10ppm时,该脱硫剂可吸收由COS水解生成的H2S,即具有转化(水解)吸收双重功能。当氧含量≥2000ppm时,该脱硫剂COS转化率下降,可能是体系中氧含量过高,易生成亚硫酸盐或硫酸盐,使脱硫剂活性降低所致。

    表1    不同组份脱硫剂活性及硫容

    

常温硫化氢、硫氧化碳、二硫化碳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及制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温硫化氢、硫氧化碳、二硫化碳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及制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温硫化氢、硫氧化碳、二硫化碳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及制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温硫化氢、硫氧化碳、二硫化碳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及制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温硫化氢、硫氧化碳、二硫化碳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及制备.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H2S、COS、CS2转化吸收型脱硫剂及制备方法,该脱硫剂由柱形或球形活性炭载体和含载体重量140wt钾、钠盐及含载体重量130wt的有机胺组成。其制备是将活性炭与钾、钠盐和有机胺的水溶液或乙醇、丙酮溶液分浸或共浸,在室温120干燥,200400惰性气体中焙烧而成。该脱硫剂对H2S、COS、CS2、RSH、噻吩等常温下具有很好转化吸收能力。可广泛用于合成氨、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制氨、粘胶纤维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