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通道冷暖两用热交换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微通道冷暖两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新型微通道冷暖两用热交换器是一种风冷板式热交换器。
新型微通道冷暖两用热交换器,是一款用内有小孔的铝扁管及一边开口并有翻边
的翅片插入铝扁管的扁平面,然后把翅片和扁管进行焊接上,以达到让冷媒通过扁管中的
小孔时,充分通过扁管表面与翅片进行热量传输,从而达到热交换。翅片上设有排水结构,
可以解决翅片上冷凝水的排出。扁管的两端插入分配管的槽口并焊接,分配管用隔板进行
隔开,这样可以设置冷媒在扁管中经过的流道。以便冷媒在整个换热芯体中进行充分的热
交换,解决了微通道热交换器只能作为单冷使用的弊端,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热交换器的优势为传热面积大,可以提高空调的能耗标准,冷媒的充注量少,用
在空调中可以实现冷暖两用,可以提高冷媒的工作压力等。
该热交换器代替内螺纹铜管通过冷媒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可有效的降低成本,
提高换热效率。实验证明,热交换效率是铜管铝翅片的效率的1.3倍。节能效果和成本节约
都是显而易见的,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要求,未来推广趋势非常明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的新型微通道冷暖两用热交
换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微通道冷暖两用热交换器,包括
单边开口翅片、扁形口琴管、进出液集流管和集流管;所述扁形口琴管固定在进出液集流管
和集流管之间,所述扁形口琴管与单边开口翅片卡合连接,所述进出液集流管和集流管上
设有若干上集流管槽和下集流管槽,将所述扁形口琴管依次与上集流管槽和下集流管槽连
接。
进一步,所述进出液集流管上设有流入管和流出管。
更进一步,所述扁形口琴管内部设有若干口琴管通道,所述扁形口琴管的侧边设
为弧形端面。
更进一步,所述单边开口翅片背部设有排水槽,所述单边开口翅片上设有百叶窗,
所述百叶窗边缘处设有翻边,所述每个百叶窗之间都设有开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新型微通道冷暖两用热交换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结
构上来说,本发明采用了翅片结构不同为单边顺序排列,单面开口翅片为一级换热,通风阻
力小通风率高,热量易被散失,增加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微通道冷暖两用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集流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下集流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扁形口琴管。
图5为本发明单边开口翅片示意图。
图中:1为流入管、2为流出管、3为进出液集流管、4为集流管、5为扁形口琴管、6为
单边开口翅边、7为下集流管槽、8为上集流管槽、9口琴管通道、10为弧形端面、11为排水槽、
12为百叶窗、13为翻边、14为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微通道冷暖两用热交换器,包括单边开口翅片6、
扁形口琴管5、进出液集流管3和集流管4;所述扁形口琴管5固定在进出液集流管3和集流管
4之间,所述扁形口琴管5与单边开口翅片6卡合连接,所述进出液集流管3和集流管4上设有
若干上集流管槽8和下集流管槽7,将所述扁形口琴管5依次与上集流管槽8和下集流管槽7
连接。其中,本发明将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过的进出液集流管3和集流管4上插入扁形口琴管
5,将三个装置连接在一起,构成换热主体。进出液集流管3负责将热流体送入并且将冷流体
排出,而集流管4则储存经过处理流体的储存器。这两者可以不断的经过循环的热处理将流
体不断的送入排出,从而完成换热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的实现换热效果,所述进出液集流管
3和集流管4之间的扁形口琴管5是一个高效的散热装置,进出液集流管3将准备好的热流体
送入扁形口琴管5中,扁形口琴管5平扁且细长的形态可以有效的对热流体进行间接性的传
热。大量的热量在通过扁形口琴管5流入集流管4时已经消散大半。由于扁形口琴管5平扁且
细长的结构,强制的将热流体与外部传输热量的面积最大化,最终使得热量急剧下降,达到
预期效果。本发明为了能够让扁形口琴管5与上集流管槽8和下集流管槽7稳定连接,使用了
嵌入式连接的方法。在上集流管槽8和下集流管槽7的对立面上,按照扁形口琴管5横截面的
大小量身定做了若干个上集流管槽8和下集流管槽7。所述上集流管槽8和下集流管槽7数量
和方向都相互对应。这样将扁形口琴管5的首尾分别插入上集流管槽8和下集流管槽7中,这
样可以保证流体能够在进出液集流管3和集流管4相互流通。为了加强扁形口琴管5散热效
果,在扁形口琴管5的侧面上安装了若干个单边开口翅片6。所述单边开口翅片6能够大面积
的从扁形口琴管5进行卡合连接,在此单边开口翅片6有着可以吸收扁形口琴管5内部热流
体热量的效果。由于单边开口翅片6均匀的安装在扁形口琴管5,各自分工,不断的吸收着属
于自己范围的热量,最终达到散热的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进出液集流管3上设有流入管1和流出管2。其中,本发明为了能够
让冷热流体能够分开的进出。在所述进出液集流管3上安装了流入管1和流出管2。所述流入
管1将热流体带入进出液集流管3内,经过一系列的散热处理,最终将热流体冷却。再通过流
出管2将已经降温的流体排出。
如图4所示,所述扁形口琴管5内部设有若干口琴管通道9,所述扁形口琴管5的侧
边设为弧形端面10。其中,本发明为了高效散热,在所述扁形口琴管5的内部设置了若干个
口琴管通道9,这些口琴管通道9依次排列在扁形口琴管5内,每个琴管通道9都有所间隔。通
过细化、分流的形式,有效的利用了扁形口琴管5形状结构,最大化的将热流体分散开进行
散热。每个口琴管通道9内的热流体可以及时有效的将热量分散在扁形口琴管5上,传递的
热量将通过二次传递,将剩余的热量全部分散开,从而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所述扁形口琴
管5是由传统换热器U型铜管插入经冲压后成型铝箔圆孔加工完成的,减少了背风面的涡流
风阻节省的大量的人力及设备投入,增加了生产效率。且该发明在相同换热量的工况下,冷
媒填充量为传统铜铝换热器的70﹪,使能效比大大提高,相对于传统铜铝换热器更为节能
环保。
如图5所示,所述单边开口翅片6背部设有排水槽11,所述单边开口翅片6上设有百
叶窗12,所述百叶窗12边缘处设有翻遍13,所述每个百叶窗12之间都设有开口14。其中,本
发明在进行散热的过程时,外部的冷空气遇到内部热流体散发的热量时,会发生液化现象。
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瞬间发生液化现象。大量的水珠会附着在单边开口翅片6和扁形口
琴管5上,这样的话水珠会慢慢的随着单边开口翅片6和扁形口琴管5引流到进出液集流管3
和集流管4内部。为了阻止这一现象,本发明在单边开口翅片6上设置了排水槽11。在单边开
口翅片6上一次冲压出排水结构,使全铝式平行流换热器得以在家用空调及其它换热领域
中使用。本发明不仅仅在排水槽11上花费了精力,还在单边开口翅片6上设置了百叶窗12。
所述百叶窗12可以将气体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流动,这样可以控制水珠的附着点,并更加
快速、准确的进行排水措施。所述单边开口翅片6为单边开孔式翅片,能通过冲压后直接在
专用设备上组装完成,方便、快捷。由于单边开口翅片6的单边开孔,翅片宽度大幅度缩小,
特别适合生产超薄型散热器。为了方便进行安装,在百叶窗12边缘处设有翻遍13。将单边开
口翅片6按压卡合在扁形口琴管5时,通过翻遍13的形状记忆性,能够对单边开口翅片6进行
卡合。为了有效配合弧形端面10的尺寸,在两个翻遍13之间设置了一个开口14,所述开口14
也呈现一种“U”字形,能够完美的卡合扁形口琴管5的弧形端面10。
综上,本发明开始运作时,首先将热流体通过流入管1输入至进出液集流管3中,当
热流体达到一定量时,可以顺着每个扁形口琴管5中的口琴管通道9进行散热流动。散热过
程中,安插在口琴管通道9上的单边开口翅片6可以对内部的热流体进行导热,大量的热量
被传输到了单边开口翅片6,从而使得热流体迅速的冷却。但是在散热的中,周围会出现冷
空气遇上已经吸收到热量的单边开口翅片6,此时会出现大量的水珠附着在装置表面上。通
过单边开口翅片6上设置的排水槽11进行有效的排水,以免水份进入装置内部或者污染装
置环境。将冷却完毕的水份储存到集流管4中,最终顺着扁形口琴管5再次回到进出液集流
管3中,顺着进出液集流管3上的流出管2流出。这样便完成了整个装置的散热过程。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
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