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157496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81767.7

申请日:

2015.11.16

公开号:

CN106697606A

公开日:

2017.05.24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3/06

主分类号:

B65D83/06

申请人:

哈尔滨大通瑞持网络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开发区南岗集中区华山路97号百合家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是选圆形茶叶筒,在其中部安装隔板,在隔板下端设圆孔,其圆孔的下面设有与其连接带漏斗的圆形茶罐,在茶叶筒下部设方口,方口内设有抽屉;在茶叶筒端盖上设电子按键,其电子按键分别与各个圆形茶罐的漏斗连接。当需要取茶时,可根据喝茶人数从茶桶端盖上的电子按键选中分量,茶叶从选中的茶叶罐漏斗落入底部的抽屉内取出。本发明方法简单,制作容易,安全实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1、首先选用圆形茶叶筒,在其茶叶筒的中部设置安装隔板,其隔板的下端分别设有圆孔,其圆孔的下面设有与其连接的圆形茶罐,其茶罐的下端设有漏斗;2、在所述圆形茶叶筒的下部设有方口,其方口内设有可盛装茶、往复抽拉的方形抽屉;3、在所述圆形茶叶筒的端盖上设置N个电子按键,其电子按键分别与各个圆形茶罐的漏斗连接。

说明书

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之一。喝茶也已经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取茶泡茶都是由人工根据经验操作,冲泡后茶叶的多少和浓淡比较难以掌握,因此也造成了很多的茶叶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在取茶泡茶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是在茶桶内分别设置储存仓、取茶罐和漏斗,储存仓的茶叶根据茶桶端盖上设置的电子按键指令,将茶叶落入对应分量的取茶罐,然后从取茶罐底部的漏斗取出。本发明方法简单,制作容易,安全实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1、首先选用圆形茶叶筒,在其茶叶筒的中部设置安装隔板,其隔板的下端分别设有圆孔,其圆孔的下面设有与其连接的圆形茶罐,其茶罐的下端设有漏斗;2、在所述圆形茶叶筒的下部设有方口,其方口内设有可盛装茶、往复抽拉的方形抽屉;3、在所述圆形茶叶筒的端盖上设置N个电子按键,其电子按键分别与各个圆形茶罐的漏斗连接。当需要取茶时,可根据喝茶人数从茶桶端盖上的电子按键选中分量,茶叶从选中的茶叶罐漏斗落入底部的抽屉内取出。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是在茶桶内分别设置储存仓、取茶罐和漏斗,储存仓的茶叶根据茶桶端盖上设置的电子按键指令,将茶叶落入对应分量的取茶罐,然后从取茶罐底部的漏斗取出。本发明方法简单,制作容易,安全实用。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安全产品的制造技术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是首先选用圆形茶叶筒,在其茶叶筒的中部设置安装隔板,其隔板的下端分别设有圆孔,其圆孔的下面设有与其连接的圆形茶罐,其茶罐的下端设有漏斗;在圆形茶叶筒的下部设有方口,其方口内设有可盛装茶、往复抽拉的方形抽屉;在圆形茶叶筒的端盖上设置N个电子按键,其电子按键分别与各个圆形茶罐的漏斗连接。当需要取茶时,可根据喝茶人数从茶桶端盖上的电子按键选中分量,茶叶从选中的茶叶罐漏斗落入底部的抽屉内取出。

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pdf(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子取茶器的制作方法,是选圆形茶叶筒,在其中部安装隔板,在隔板下端设圆孔,其圆孔的下面设有与其连接带漏斗的圆形茶罐,在茶叶筒下部设方口,方口内设有抽屉;在茶叶筒端盖上设电子按键,其电子按键分别与各个圆形茶罐的漏斗连接。当需要取茶时,可根据喝茶人数从茶桶端盖上的电子按键选中分量,茶叶从选中的茶叶罐漏斗落入底部的抽屉内取出。本发明方法简单,制作容易,安全实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