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阴离子水杀菌、除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阴离子水杀菌、除雾霾、沙尘和
二氧化碳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空气质量逐渐下降,雾
霾天气已经常态化出现,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季,发生雾霾天气的频次逐渐增多。雾霾是特定
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
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如果受静
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可直接通过呼吸系
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造成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症。
目前对雾霾成因、成分组成研究还不够清楚,社会上各种谣言造成极大的社会恐
霾情绪和诸多的社会问题连锁反应,工厂学校停工停课,高速公路、机场关停。但是现有技
术中,除雾霾方法都不很理想,使用雾炮车对PM2.5的作用微乎其微,荷兰发明家达恩·罗
塞加德发明一种静电除雾霾技术,利用铜线圈通电制造静电场,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实
现局部除雾霾效果,但是不适合大范围、大空间的除雾霾,综上所述,目前亟需开发一种除
雾霾、沙尘、二氧化碳的方法,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阴离子水杀菌、除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除雾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向大气中喷洒高、低温阴离子水形成水雾和温差,使
喷洒的高温阴离子水的膨胀系数由大到小快速变化,高、低温阴离子水的水分子在空气中
碰撞,阴离子水的负电荷与大气中颗粒物表面的正电荷相互吸引裹挟空气中的雾霾、沙尘
和二氧化碳,冷凝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在地面上,喷洒出的高温阴离子水形成的高温水蒸汽
将空气中的细菌杀死。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空气质量,启动高空气温气压检测系统和风力预警系统;
(2)根据步骤(1)检测结果,设定除雾霾区域和除雾霾路径,选取空气净化系统,确
定喷淋高度,调节喷淋出水的水滴直径;
(3)准备、调试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检查设备、调试控制系统、操作系统和通讯系
统;
(4)启动空气净化系统,高处喷淋低温阴离子水,低处喷淋高温阴离子水;
(5)检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后停止喷淋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空气净化系统包括飞行器和汽车、飞行器和飞行器、汽车
和汽车三种配合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准备、调试空气净化系统具体为调试飞行器状态,预备飞
行器备用电池组,调试飞行器保温水箱、喷淋系统和通讯频道,调试汽车喷淋系统、保温水
箱和通讯频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根据雾霾、沙尘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清洗区域面积,确定
清洗频次;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水箱具有保温、加热功能;
进一步地,当除雾霾高度低于30米时,所述空气净化系统采用汽车和汽车、汽车和
飞行器的任意一种配合方式,当除雾霾高度高于30米时,所述空气净化系统采用飞行器和
飞行器的配合方式;
进一步地,当大气环境温度低于5℃时,所述步骤(4)空气净化系统只需喷淋高温
阴离子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高温阴离子水的温度为90~150℃,低温阴离子水的温度
为0~20℃。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阴离子水杀菌、除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利用高空喷
洒低温阴离子水、低空喷洒高温阴离子水所形成的温差和水膨胀系数的不同迅速冷却高温
阴离子水,高、低温阴离子水的水分子在空气中碰撞,阴离子水的负电荷与大气中颗粒物表
面的正电荷相互吸引裹挟空气中的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喷洒高温阴离子水所形成的高
温蒸汽将空气中的细菌杀死,实现快速杀菌、降低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达到净化空气的
目的。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清洗成本低,清洗效率高,清洗效果好,清洗范围大,一吨阴离
子水可净化一千立方米以上的空气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可灵活根据天气情况、地理地形
选择搭配合适的空气净化系统,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利用阴离子水杀菌、除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检测空气质量,启动高空气温、气压检测系统,检测空气质量、气温和气压,启
动风力预警系统,预报风力、风向变化;
(2)根据步骤(1)的检测结果设定除雾霾区域和除雾霾路径,在高度30米以上时选
取飞行器和飞行器配合的空气净化系统,确定高、低温阴离子水的喷淋高度,调节喷淋出水
的水滴直径;
(3)准备、调试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调试飞行器状态,预备飞行器备用电池组,调试
飞行器具有加热功能的保温水箱、喷淋系统和通讯频道,确保高温阴离子水水温在120~
130℃,低温阴离子水的温度为5~10℃,喷淋设备运行正常,通讯频道不冲突;
(4)启动飞行器,采用两排飞行器并行飞行,高处的一排是喷洒低温阴离子水,低
处的一排喷洒高温阴离子水,喷洒形成100℃以上的温差,使喷洒的高温阴离子水的膨胀系
数由大到小快速变化,高、低温阴离子水的水分子在空气中碰撞,阴离子水的负电荷与大气
中颗粒物表面的正电荷相互吸引裹挟空气中的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冷凝后在重力作用
下落在地面上,喷洒出的高温阴离子水形成的高温水蒸汽将空气中的细菌杀死;
(5)根据雾霾、沙尘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清洗区域面积,确定清洗频次,检测空气
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后停止喷淋作业。
实施例2
一种利用阴离子水杀菌、除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检测空气质量,启动高空气温、气压检测系统,检测空气质量、气温和气压,启
动风力预警系统,预报风力、风向变化;
(2)根据步骤(1)检测结果设定除雾霾区域和除雾霾路径,在高度30米以下选取飞
行器和汽车配合的空气净化系统,确定高、低温阴离子水的喷淋高度,调节喷淋出水的水滴
直径;
(3)准备、调试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调试飞行器状态,预备飞行器备用电池组,调试
飞行器具有加热功能的保温水箱、喷淋系统和通讯频道,调试汽车喷淋系统、具有加热功能
的保温水箱和通讯频道,确保高温阴离子水水温在100~120℃,低温阴离子水的温度为0~
10℃,喷淋设备运行正常,通讯频道不冲突;
(4)启动飞行器和汽车,飞行器在空中喷洒低温阴离子水,汽车在地面喷洒高温阴
离子水,喷洒形成90℃以上的温差使喷洒的高温阴离子水的膨胀系数由大到小快速变化,
高、低温阴离子水的水分子在空气中碰撞,阴离子水的负电荷与大气中颗粒物表面的正电
荷相互吸引裹挟空气中的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冷凝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在地面上,喷洒出
的高温阴离子水形成的高温水蒸汽将空气中的细菌杀死;
(5)根据雾霾、沙尘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清洗区域面积,确定清洗频次,检验空气
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后停止喷淋作业。
实施例3
一种利用阴离子水杀菌、除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检测空气质量,启动高空气温气压检测系统,检测空气质量、气温、气压,启动
风力预警系统,预报风力、风向变化;
(2)根据步骤(1)检测结果设定除雾霾区域和除雾霾路径,在高度30米以下选取汽
车和汽车配合的空气净化系统,确定高、低温阴离子水的喷淋高度,调节喷淋出水的水滴直
径;
(3)准备、调试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调试汽车喷淋系统、具有加热功能的保温水箱
和通讯频道,确保高温阴离子水水温在130~150℃,低温阴离子水的温度为10~20℃,喷淋
设备运行正常,通讯频道不冲突;
(4)启动汽车,向高处喷洒低温阴离子水,低处喷洒高温阴离子水,喷洒形成110℃
以上的温差从而使喷洒的高温阴离子水的膨胀系数由大到小快速变化,高、低温阴离子水
的水分子在空气中碰撞,阴离子水的负电荷与大气中颗粒物表面的正电荷相互吸引裹挟空
气中的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冷凝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在地面上,喷洒出的高温阴离子水形
成的高温水蒸汽将空气中的细菌杀死;
(5)根据雾霾、沙尘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清洗区域面积,确定清洗频次,检验空气
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后停止喷淋作业。
实施例4
一种利用阴离子水杀菌、除雾霾、沙尘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检测空气质量,启动高空气温气压检测系统,检测空气质量、气温、气压,启动
风力预警系统,预报风力、风向变化;
(2)根据步骤(1)检测结果设定除雾霾区域和除雾霾路径,在高度30米以上选取飞
行器和飞行器配合的空气净化系统,在温度低于5℃时,只采用飞行器喷淋高温阴离子水,
确定高温阴离子水的喷淋高度,调节喷淋出水的水滴直径;
(3)准备、调试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调试飞行器状态,预备飞行器备用电池组,调试
飞行器具有加热功能的保温水箱、喷淋系统和通讯频道,确保高温阴离子水水温在90~110
℃,喷淋设备运行正常,通讯频道不冲突;
(4)启动飞行器,喷洒高温阴离子水,喷洒形成100℃以上的温差从而使喷洒的高
温阴离子水的膨胀系数由大到小快速变化,高、低温阴离子水的水分子在空气中碰撞,阴离
子水的负电荷与大气中颗粒物表面的正电荷相互吸引裹挟空气中的雾霾、沙尘和二氧化
碳,冷凝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在地面上,喷洒出的高温阴离子水形成的高温水蒸汽将空气中
的细菌杀死;;
(5)根据雾霾、沙尘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清洗区域面积,确定清洗频次,检验空气
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后停止喷淋作业。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
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