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顺剂组合物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用化学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顺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织物在反复使用、反复洗涤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材质和纺织工艺,织物中的纤维,
尤其细小纤维往往会相互缠绕、纠结在一起,甚至发生断裂及脱落。影响织物的外观,使织
物变硬、变粗糙,影响整体手感。织物柔顺剂能在织物纤维表面形成阳离子保护膜,减少纤
维摩擦,令衣服松软柔顺。
织物柔顺剂的原料主要是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该类阳离子产品较多,但真
正可以用于织物柔软方面的还是双长链基团的季铵盐产品,其代表产品如双十八烷基二甲
基氯化铵(D1821)、烷基酯季铵盐(TE)和咪唑啉季铵盐(OM)等。其中典型的D1281所存在的
低生物降解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烷基酯季铵盐和
咪唑啉季铵盐成为市场的流行趋势。越来越多的生产商使用其作为织物软化的主要成分。
代表性的烷基酯季铵盐配伍性、分散性、生物降解性、不泛黄性和再润湿性均强于D1281,但
柔软性与D1281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结合国内市场的使用情况,本发明采用取代度较高的阳离子淀粉与特定季铵盐配
合应用于柔顺剂中,针对其辅助柔软效果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优化阳离子淀粉添加范围
并优选出更好的组合。
专利CN200910242913.3公开了一种包含阳离子聚合物和季铵盐的织物保养柔顺
剂,该专利只给出了一种改性淀粉的结构式,并没有对取代度、淀粉来源等其它方面进行详
细描述。
专利201510960094.1公开了一种含酯基季铵盐、增稠剂等环保型衣物柔顺剂。其
中仅包含酯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没有复配阳离子淀粉。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顺剂组合物。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柔顺剂组合物,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季铵盐活性物选自:
a.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R4-m-N+-[(CH2)n-Y-R1]m}A-
其中,m为1,2,或3;
n为2或3;
R1为C12~C22烃基,所述烃基为不饱和或饱和的,直链或支链的;R为C1~C6烷基
或羟烷基;
Y为-COO-或-CONH-;
A-选自氯离子、溴离子、硫酸根或甲酯硫酸根;
b.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A-、R和R1如上述所定义,R2为C1~C6亚烷基,G为O或-NR-;c.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R1、R2和A-如上述所定义;
d.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R1和A-如上述所定义;
e.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其中R3任选自C1-C2的烷基,R4、R5、R6分别独立的选自C1-C2的烷基、CH2CH
(COOCnH2n-1)CH3、CH2CH(COOCnH2n)CH3、CH(CH2COOCnH2n-1)CH3或CH(CH2COOCnH2n)CH3,其中5≤n
≤17;A-如上述所定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季铵盐活性物选自:双脂肪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
甲酯铵、双脂肪酸乙酯基二甲基硫酸甲酯铵或双脂肪酸异丙酯基二甲基硫酸甲酯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离子淀粉由淀粉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3-
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3-氯-2-羟丙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或3-氯-2-羟丙基二甲
基-十八烷基氯化铵制备而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离子淀粉中包含20~50wt%的直链淀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离子淀粉中包含20~30wt%的直链淀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离子淀粉性能如下:取代度为0.07~0.5,20wt%水
溶液粘度为20mPa·s~500mPa·s。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离子淀粉为淀粉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甲基硬脂
基羟丙基氯化铵或二甲基十二烷基羟丙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淀粉选自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玉米淀粉、
小麦淀粉、西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或大米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稠剂选自阳离子纤维素醚、阳离子瓜尔胶、壳聚糖、、
聚丙烯酰胺均聚物、聚丙烯酰胺共聚物、聚季铵盐、聚乙烯胺或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或几
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选自硅油、香精、包裹香精、防腐剂以及色素中
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柔顺剂组合物将阳离子淀粉与季铵盐活性物进行复配,在阳离子淀粉较少添
加量下(按组合物重量计0.05~0.5%),配合季铵盐使用,可提高单一季铵盐软化织物的能
力。同时兼顾了织物的顺滑的手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饱和度较高的季铵盐带来的偏油腻
的手感,带来更加滑爽的手感体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
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
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
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8
见表1和表2。
表1
所述季铵盐活性物为双棕榈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胺;
所述增稠剂为: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物;
所述阳离子淀粉为淀粉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具体参数如表2。
表2
根据表1原料配比,按本领域人员熟知的方法配制柔顺剂组合物。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一种柔顺剂组合物,原料配比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在于没有添加阳离子
淀粉。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一种柔顺剂组合物,原料配比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在于其中所采用的阳
离子淀粉中取代度为0.03。
效果测试:
(1)将测试用纯棉毛巾用普通洗衣粉洗净,分别用上述实施例5、对比例1和对比例
2制备的柔顺剂组合物配制成5%的溶液,浸泡、晾干。
(2)检测衣物的柔顺效果,50人组手触摸比较方式评估,柔软效果最高为5分,最低
为1分。滑感效果最好为5分,最低为1分。
表3性能测试结果
评价指标
实施例5
对比例1
对比例2
柔软效果
4.6
3.6
3.8
滑感
3.7
2.9
3.1
从上述的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的阳离子淀粉与季铵盐活性剂复配的织物柔顺剂
组合物,其柔软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季铵盐柔软剂,本发明的阳离子淀粉与低取代度的阳离
子淀粉相比,有更好的辅助软化的效果。
实施例9-13
本实施例一种柔顺剂组合物,原料配比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在于所采用的季铵盐
活性物不同。详见表4。
表4
所述阳离子淀粉为淀粉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取代度为0.25,20wt%水溶液粘度
为200mPa·s,直链淀粉含量为25wt%;
对比例3-7
表5
对比性能测试:
表6
评价指标
对比例3
实施例9
对比例4
实施例10
对比例5
柔软效果
3.6
4.6
3.6
4.7
3.3
滑感
2.9
3.8
2.8
3.6
2.6
表7
评价指标
实施例11
对比例6
实施例12
对比例7
实施例13
柔软效果
4.5
3.7
4.5
4.7
4.8
滑感
3.2
2.8
3.4
3.7
]3.8
从上述的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的阳离子淀粉与与双棕榈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
酸甲酯胺、双棕榈酸乙酯基二甲基硫酸甲酯铵、双棕榈酸乙酯基二甲基硫酸甲酯铵这类季
铵盐复配可显著的改善织物柔软性能。
与二(牛油乙基酰胺)聚乙氧基甲基硫酸甲酯铵,1-甲基-2-牛油-3-乙基酰胺-咪
唑啉硫酸甲酯铵复配也有一定柔软的效果。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1821)虽然具有较优的柔软性能,但由于其生物降解
性差、抗静电差,不易配制成高浓度的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在污水处理中容易被污泥吸附
而造成环境污染,德国等西欧国家已经停止使用。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已经逐步用易生物降
解的季铵盐替代D1821,本发明所采用的烷基酯季铵盐(双脂肪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
酯胺、双脂肪酸乙酯基二甲基硫酸甲酯铵或双脂肪酸异丙酯基二甲基硫酸甲酯铵)配伍性、
分散性、生物降解性、不泛黄性和再润湿性均强于D1281。本发明发现采用本申请的高取代
阳离子淀粉与本申请的季铵盐复配,可显著提高柔顺剂的柔软效果,柔软性与D1281接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