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N个轿厢、2N个平台和 3N层底面的电梯往复系统 本发明涉及多提升井电梯,其中它利用在最高和最低提升井终端同一侧的垂直相邻的平台,使得当电梯轿厢从一个提升井的轿厢架内移至相邻提升井的轿厢架内时相互转送电梯轿厢。
为了在高层建筑中节省在底层安装电梯的空间、即被称作建筑中心的空间,必须有效地使用电梯提升井。最近的革新是电梯轿厢在相邻提升井的轿厢架之间转移,当它们在提升井之间转移时电梯轿厢相互转送,因此在每部电梯下行时轿厢下移并在每部电梯上行时轿厢上移,有多个轿厢基本上总是在单一的多提升井电梯往复系统中移动。在于1966年1月18日提交的共同拥有的未决08/588,577号美国专利申请中,最高和最低提升井中的每个电梯轿厢具有二层底面,而所有中间提升井中的每个电梯轿厢具有二层底面外加一层辅助底面。当每个电梯每次只运送一个轿厢时,最高和最低提升井有二层底面而中间提升井有三层底面。当每个电梯每次运送两个轿厢时,最高和最低提升井有四层底面而中间提升井有五层底面。然而,那种系统只以这样的配置运行,即:电梯轿厢不管有无乘客上下都保持在提升井中的电梯轿厢架内,或者采用偏置井装载,装载和卸载时停靠轿厢用的平台必须配置在电梯井的两侧。
在共同拥有的1996年10月11日提交的08/729,553号美国专利申请中,系统的每个提升井中的轿厢架包括与每个轿厢相对应的二层底面外加一层辅助底面,即:在每次运送一个轿厢的系统中在所有提升井中有三层底面,而在每次运送二个轿厢地系统中在所有的提升井中有五层底面。在该系统中,偏置井装载和卸载用的平台可以都在提升井的同一侧,但每次有一对轿厢被转移到平台上,它们被中间楼层隔开;同样,每次有一对轿厢从平台转移到轿厢架上,它们被轿厢架的一层底面隔开。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一种多提升井电梯系统,其中各电梯轿厢基本上总是在系统的每个搭接的提升井中移动,平台设在提升井的单一侧,在该单一侧上电梯轿厢到达垂直相邻的平台并离开相邻的平台。
按照本发明,多个搭接的电梯井包括单一的往复系统,电梯往复系统同时带动各电梯轿厢在每个电梯井中移动。对于每个电梯轿厢,该电梯往复系统的各轿厢架使用同时载送的三层底面和位于提升井同一侧的同时载送的两个平台。具体而言,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提升井内基本上总是运动着一个轿厢,每个轿厢架在每个提升井中有三层底面,且最高和最低提升井的每个终端各有两个平台设置在提升井的同一侧。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在每个提升井内基本上总是运动着两个轿厢,每个轿厢架在每个提升井中有六层底面,且每个最高和最低提升井的终端各有四个平台设置在提升井的同一侧。在每个提升井中每次运送单个电梯的系统中,本发明允许单个轿厢在电梯提升井同一侧垂直相邻的平台处、在交替的平台着陆。在每个提升井中每次运送两个电梯的系统中,本发明允许一对电梯轿厢相互交替地在提升井同一侧的相互交替的垂直相邻平台对上着陆。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根据以下对附图所示的示范性实施方案的详述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6是本发明在每个提升井中运送一个轿厢的往复系统的简化了的、部分剖开的示意侧视图,该系统用于三个提升井两楼层系统中的最高和最低楼层之间。
图7是轿厢架和轿厢的简化侧视图,显示了本发明可以用于将电梯轿厢从一个轿厢架移动至另一轿厢架的水平移动装置。
图8~13是本发明在每个提升井中运送两个轿厢的往复系统的简化了的、部分剖开的示意侧视图,该系统用于三个提升井两楼层系统的最高和最低楼层之间。
图1中,一个三层底面的低层电梯轿厢架15在大楼的最低楼层18处刚好将轿厢A卸到最低平台16上并正好从上部平台17上接收轿厢B。三层底面的轿厢架15运行于下部提升井19中。三层底面的中部轿厢架22正好从高层轿厢架23接收轿厢C并正好将轿厢D转移给高层轿厢架。中部轿厢架22运行于中部提升井24中而高层轿厢架23运行于高提升井25中。轿厢E等侯在大楼29顶层的上部平台28上,该顶层包括一空的下部平台30。
图2中,低层轿厢架15升至提升井19的顶部并与已经移至提升井24底部的中部轿厢架22交换轿厢。与此同时,高层轿厢架23已升至提高井25的最顶端,从而将轿厢D输送到平台30上并从平台28处接收轿厢E。图3中,高层轿厢架23再次与中层轿厢架22交换轿厢而低层轿厢架15与低楼层18处的平台16、17交换轿厢。该过程以显而易见的方式在图4、5和6中继续进行。
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应指出的是,下行的轿厢在所有轿厢架的中层底面上输送,而上行的各轿厢交替在轿厢架的上层底面向上输送和在轿厢架的下层底面向上输送。在上层底面上上行的、如图1~3中的轿厢B与在下层底面上上行的如图1中的轿厢D和图3中的轿厢A搭接。当然,本发明能以正好相反的方式运行,其中以显而易见的方式,所有的上行轿厢在中层底面上输送,所有的下行轿厢交替地在轿厢架的最上层底面和最下层底面上输送。
在轿厢架之间转移轿厢的装置可以是齿条和小齿轮水平移动装置,该装置公开于共同拥有的于1966年6月1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NO.08/663,869的美国专利申请中。这样的装置部分地示于图7,其中,由于(图1~6中的)轿厢A将要被转移到中部轿厢架22的下层底面31上(图4),该轿厢A置于底层电梯轿厢架15的下层底面30上。轿厢A的底面具有在轿厢的前面与后面之间延伸的一固定主齿条32(图7中从右到左),还具有一能够向外滑动到右侧(如图示)、或滑动到左侧的滑动齿条33。在轿厢架平台30、31上各具有两个驱动小齿轮。首先,辅助驱动小齿轮35顺时针转动以驱动滑动辅助齿条33从轿厢A的下部移到所示位置,在该位置该齿条33能够与平台31上的辅助驱动小齿轮36啮合,这是齿条33能够滑动的界限。然后,辅助驱动小齿轮36将顺时针转动、牵引辅助齿条33(它现在被伸出到界限),并由此使整个轿厢A(在未示出的滚柱或轮子上)如图7所示向右移动,直到主齿条32的一端37与恰恰位于图7中辅助驱动小齿轮36后面的一主驱动小齿轮(未示出)啮合时为止。然后,该主驱动小齿轮将通过主齿条32牵引整个轿厢A完全到达平台31上,而与此同时,弹簧(未示出)使可滑动的辅助齿条33退回到轿厢A的下面。
为了使轿厢A从平台31返回平台30,辅助小齿轮36将反时针转动,使滑动辅助齿条33向外移动到左侧,直到其左端38与辅助小齿轮35啮合。然后辅助小齿轮35反时针转动以将辅助齿条33和整个轿厢B拉向左侧,直到主齿条32的左端39与固定于辅助驱动小齿轮35后面的主驱动小齿轮(未示出)啮合为止,然后该主驱动小齿轮牵引整个轿厢A向左直到它完全到达平台30上。
底层轿厢架15和中部轿厢架22各在平台30、31上方具有两个附加平台(未示出)。在每个提升井中的可将轿厢从一个轿厢架转移至另一个轿厢架上的每一位置处具有一底梁、例如底梁40,其布置于两提升井之间,轿厢可在该底梁上移动,并且轿厢架与底梁可以用轿厢架/底板栓(未示出)锁住,该轿厢/底板栓例如为在于1995年11月28日提交的、共同未决NO.08/565,648号美国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的那些。例如轿厢B等每个轿厢能用轿厢/轿厢架栓(未示出)锁在任一平台、例如平台30上,该轿厢/轿厢架栓可采用例如于1965年11月29日提交的NO.08/565,658号共同拥有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开的那些。每一平台16、17、28、30具有与对平台30、31所描述的装置相同的装置,以便能够将轿厢从轿厢架上转移到平台上。平台通常也具有上述型式的轿厢/轿厢架栓。
图8~13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该方案与图1~6的实施方案是相似的,只是在每个轿厢架内有两个轿厢,并因此在每个终止楼层有四个平台、在每个轿厢架内有六层底面。字母A、B、C用在与上述相同的位置,以显示图1~6中的单个型式或者图8~13中的双层型式的相同运行。当然,倘若重量允许的话,每次或许能用具有六个平台和九层底面的轿厢架移动三个轿厢。本发明也可在只有两个或三个以上的相邻提升井中实施,对超高层大楼可能在四个或五个搭接的提升井内实施。因此,对于每个提升井来说,具有每次由提升井载送的对于每个轿厢有三层底面的轿厢架(图1~6中为一个和图7~12中为两个)以及每次在终止楼层由轿厢架载送的每个轿厢的两层平台。
本系统的控制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所有三个(或更多个)轿厢架将周而复始地移至相同的位置,以便与相邻的轿厢架交换轿厢。最高和最低轿厢架每当以其下层上的轿厢接近平台而停靠前将移至一较高位置(图2、6、8、12中的高平台处,图3和9中的低平台处);同样地,每当它们在最上层底面上有轿厢时将移至平台一较低位置(图4中在高平台;图1、5、8和12中在低平台)。因此,检测一层或另一层底面上轿厢的存在能够确定在平台上停靠轿厢架的目标位置。控制可以采用对上述未决美国专利申请NO.08/588,577中明显加以简化改进的形式,或者根据需要采用某种其它形式。
所有引入本文的上述专利申请用作参考。
至此,虽然本发明对其示范性实施方案作了显示和描述,本领域中熟练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内容以及可能作出的各种其他改变、删除和补充都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