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声音频谱识别功能的无人机控制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声音频谱
识别功能的无人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的无人机飞行主要是根据事先规划好的航线,然后通过遥控设备进行操控,
目前市场上的语音遥控的无人机系统相对较少,而且功能简单,不能实现很好的飞行控制,
而且只能实现起飞、降落等简单的飞行动作,功能过于单一,另外受距离限制,不能远距离
控制,容易失控造成事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无上位机,如地面站等的协助,不能全
方面的实现飞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声音频谱识别功能的无人机控制系统,目的是实现通过声音
频谱识别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使无人机的控制方式趋向智能化,避免了因遥控器失控或
人为遥控失误而造成危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声音频谱识别功能的无
人机控制系统,包括语音录入模块、地面站和控制系统模块,其中所述语音录入模块一方面
与地面站连接,另一方面与控制系统模块连接,所述地面站与控制系统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模块包括自我保护系统、频谱识别系统、GPS导航系统、地面
站系统和数据通信存储系统,其中自我保护系统与数据通信存储系统连接,所述频谱识别
系统一方面与语音录入模块连接,另一方面与数据通信存储系统连接,所述GPS导航系统与
数据通信存储系统连接,所述地面站系统与数据通信存储系统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面站中设有语音算法识别系统。
优选的,所述自我保护系统由起飞自检模块、自动迫降模块、超声波检测装置和定
点悬停模块组成。
优选的,所述频谱识别系统上嵌有语音识别模块。
本发明是实现通过声音频谱识别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使无人机的控制方式趋向
智能化,避免了因遥控器失控或人为遥控失误而造成危害,对无人机控制系统做了全新的
设计,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数据通信存储系统用于无人机与地面站的通
信及自检数据和语音指令传输;所述地面站通过语音算法识别,将识别出的指令发送给无
人机,实现远程控制;通过频谱识别系统上的语音识别模块识别语音指令,切换飞行模式可
近距离的实现语音遥控功能;所述GPS导航系统,定位无人机位置,在地面站可时刻观察无
人机状态,并控制无人机到指定位置;所述自我保护系统能够实现起飞自检、自动迫降、超
声波测距以及定点悬停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声音频谱识别功能的无人机控制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
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
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声音频谱识别功能的无人机控制系统,是用来实现
通过声音频谱识别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使无人机的控制方式趋向智能化,避免了因遥控
器失控或人为遥控失误而造成危害。
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包括语音录入模块、地面站和控制系统模块,其中所述语音
录入模块一方面与地面站连接,另一方面与控制系统模块连接,所述地面站与控制系统模
块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模块包括自我保护系统、频谱识别系统、GPS导航系统、地面站系统
和数据通信存储系统,其中自我保护系统与数据通信存储系统连接,所述频谱识别系统一
方面与语音录入模块连接,另一方面与数据通信存储系统连接,所述GPS导航系统与数据通
信存储系统连接,所述地面站系统与数据通信存储系统连接。所述地面站中设有语音算法
识别系统。所述自我保护系统由起飞自检模块、自动迫降模块、超声波检测装置和定点悬停
模块组成。所述频谱识别系统上嵌有语音识别模块。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
当无人机进行飞行任务时,语音录入模块将控制语音录入,然后一方面通过频谱
识别系统上的语音识别模块识别语音指令,切换飞行模式可近距离的实现语音遥控功能,
比如可以发语音指令“定点悬停”,“方向旋转”,来近距离的控制无人机;另一方面通过耳麦
将语音指令传输给地面站,地面站通过语音算法识别系统,将识别出的指令发送给地面站
系统,实现无人机的远程控制;所述数据通信存储系统用于无人机与地面站的通信及自检
数据和语音指令传输;所述GPS导航系统,定位无人机位置,在地面站可时刻观察无人机状
态,并控制无人机到指定位置;所述自我保护系统由起飞自检模块、自动迫降模块、超声波
检测装置和定点悬停模块组成,其中起飞自检模块在起飞前对无人机各系统进行自检,并
将检测数据通过数据通信存储系统传输到地面站;所述自动迫降模块,如在电池耗尽前自
动实现安全降落;所述超声波检测装置在无人机飞行过程实现自动避障;所述定点悬停模
块对识别有误的指令将自我定点悬停,避免事故发生,提高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
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
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