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分离器的分离元件、分离介质、液体分离器和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4138465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498682.2

申请日:

2016.06.30

公开号:

CN106321191A

公开日:

2017.01.1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M 13/04申请日:20160630|||公开

IPC分类号:

F01M13/04; B01D46/10

主分类号:

F01M13/04

申请人: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发明人:

T.格赖因; M.齐尔克

地址:

德国路德维希堡

优先权:

2015.07.01 DE 102015008329.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杨国治;张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液体分离器的分离元件、分离介质、液体分离器和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具体而言,描述了用于将液体从气溶胶中分离的尤其内燃机的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压缩机空气去油器的或空气去油箱的液体分离器(10)的、尤其油分离器的分离元件(20)、分离介质(38)、液体分离器(10)和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分离元件(20)具有用于分离至少液体的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所述分离介质(38)在元件轴线(22)方面以周缘方式地以至少一个介质层(40)来布置。分离元件(20)能够被气溶胶在元件轴线(22)方面径向从内径向向外或径向从外径向向内地穿流。在分离元件(20)的通常的运行取向上元件轴线(22)以至少一个方向分量竖直地在空间中延伸。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的至少一个介质层(40)在元件轴线(22)方面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处具有

权利要求书

1.液体分离器(10)、尤其油分离器的分离元件(20),所述液体分离器(10)尤其是内燃
机的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压缩机空气去油器的或空气去油箱的液体分离器,所述液体分
离器是用于将液体从气雾中分离,其中,所述分离元件(20)具有用于分离至少液体的至少
一个分离介质(38),所述分离介质(38)在元件轴线(22)方面以周缘方式地以至少一个介质
层(40)来布置,其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的至少一个介质层(40)在所述元件轴线(22)
方面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处具有至少一个至少以一个方向分量轴向地相对于所述元件轴线
(22)延伸的通道状的凹入处(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的至少一个部
分以多个介质层(40)以周缘方式地在所述元件轴线(22)方面尤其卷绕到支撑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多个通道状的凹入处(42)以周缘
方式地均匀分布地来布置和/或多个通道状的凹入处(42)以周缘方式地不均匀分布地来布
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通道状的凹入
处(42)在其相应的横截面、尤其其形状和/或其横截面面积方面,横向于被分离的液体的流
动路径(50)是不同的和/或至少两个通道状的凹入处(42)在其相应的横截面方面是相同
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
处(42)尤其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的整个的在所述元件轴线(22)方面轴向的伸展部上
延伸直到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的在通常的运行取向上在空间上下部的边缘。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
在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42)的区域中仅仅在所述分离介质(38)的径向内部的周缘面
处或在其径向内部的和其径向外部的周缘面处来凹入。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
沿着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42)至少在所述元件轴线(22)方面径向内部的周缘面上具
有至少一个冲压部和/或冲裁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
以周缘方式地在所述元件轴线(22)方面至少部分地以如下卷绕半径来卷绕,在所述卷绕半
径中所述分离介质(38)不能够不弯折地来卷绕。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
沿着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42)在所述元件轴线(22)方面在径向的方向上被压缩。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
至少具有介质纤维、尤其玻璃纤维、尤其由它们制成。
11.液体分离器(10)的、尤其油分离器的分离元件(20)的分离介质(38)的用途,所述液
体分离器(10)尤其是内燃机的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压缩机空气去油器的或空气去油箱的
液体分离器(10),所述液体分离器用于将液体从气溶胶中分离;尤其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
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元件的分离介质(38)的用途,其中,所述分离介质(38)弯曲地来使
用,其带有如下弯曲半径,所述弯曲半径小于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分离介质(38)卷绕地来使用并且卷绕物的
内侧定义分离元件(20)的内直径,其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的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
大于所述分离元件(20)的内直径。
13.液体分离器(10)、尤其油分离器,所述液体分离器(10)尤其是内燃机的曲轴壳体通
风系统的、压缩机空气去油器的或空气去油箱的液体分离器(10),所述液体分离器用于将
液体从气溶胶中分离,所述液体分离器(10)带有壳体(12),所述壳体(12)具有用于气溶胶
的至少一个气溶胶进入部(14)、用于脱离了液体的气体的至少一个气体排放部(16),并且
所述液体分离器(10)带有尤其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分离元件(20),
所述分离元件(20)具有尤其根据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分离液体的至少一个
分离介质(38),其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在元件轴线(22)方面以周缘方式地以至少一
个介质层(40)来布置,其中,至少一个分离元件(20)在所述壳体(12)中如下来布置,即使得
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能够被气溶胶在所述元件轴线(22)方面径向从内径向向外或径向
从外径向向内地穿流,其中,在通常的运行取向上所述元件轴线(22)至少以一个方向分量
竖直地在空间中延伸,其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的至少一个介质层(40)在在所述元件
轴线(22)方面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处具有至少一个至少以一个方向分量轴向地相对于所述
元件轴线(22)延伸的通道状的凹入处(42)以用于实现用于被分离的液体的至少一个通道
(44)。
14.用于制造液体分离器(10)、尤其油分离器的分离元件(20)的方法,所述液体分离器
(10)尤其是内燃机的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压缩机空气去油器的或空气去油箱的液体分离
器(10),所述液体分离器用于将液体从气溶胶中分离,其中,分离介质(38)作为介质轨道来
实现,所述介质轨道在元件轴线(22)方面以周缘方式地铺设、尤其卷绕成介质卷绕物,其
中,介质卷绕物的径向内部的半径小于所述分离介质(38)的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在其
中所述分离介质(38)能够不折叠并且不弯折地来弯曲,从而在铺设时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
(38)的至少一个介质层(40)的至少一个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处来实现至少一个至少以一个
方向分量轴向地相对于所述元件轴线(22)延伸的通道状的凹入处(42)以用于实现用于被
分离的液体的至少一个通道(44)。

说明书

液体分离器的分离元件、分离介质、液体分离器和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分离器、尤其油分离器的分离元件,所述液体分离器尤其是
内燃机的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压缩机空气去油器的或空气去油箱的液体分离器,液体分
离器用于将液体从气雾中分离。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分离器的、尤其油分离器的分离元件的分离介质,所述
液体分离器尤其是内燃机的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压缩机空气去油器的或空气去油箱的液
体分离器,所述液体分离器用于将液体从气溶胶中分离。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分离器、尤其油分离器、所述液体分离器尤其是内燃机
的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压缩机空气去油器的或空气去油箱的液体分离器,所述液体分离
器用于将液体从气溶胶中分离,所述液体分离器带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气溶胶的至
少一个气溶胶进入部、用于脱离了液体的气体的至少一个气体排放部,并且所述液体分离
器带有至少一个分离元件,所述分离元件具有用于分离液体的至少一个分离介质。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液体分离器、尤其油分离器的分离元件的方法,所
述液体分离器尤其是内燃机的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压缩机空气去油器的或空气去油箱的
液体分离器,所述液体分离器用于将液体从气溶胶中分离。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用于将液体微滴或液态的气溶胶从气体中分离的带有卷绕的
介质层的分离元件具有如下介质,所述介质为了相应的制品如下来选取,即所述介质能够
不弯折地来卷绕。

从文件US 4 915 714 A中已知一种纤维覆层元件和一种将这样的元件用于从气
体流中去除和收集液体的或可溶解的固体的小的微粒的方法。所述元件由一个或多个纤维
的覆层来成形,所述覆层利用孔来打穿并且由合适的支撑结构来支撑。纤维覆层经受压力,
以便达到选出来的密度。被打出的孔有助于,完成如下排出通道,液体能够通过所述排出通
道来流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设计一种分离元件、分离介质、液体分离器和开头提及的类型
的方法,在其中能够尽可能简单地实现尽可能有效地导开液体。

所述任务根据本发明以下面的方式来解决,即分离元件具有用于分离至少液体的
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所述分离介质在元件轴线方面以周缘方式地以至少一个介质层来布
置,其中分离元件能够被气溶胶在元件轴线方面径向从内径向向外或径向从外径向向内地
穿流并且其中在分离元件的通常的运行取向上元件轴线以至少一个方向分量竖直地在空
间中延伸,其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至少一个介质层在在元件轴线方面径向内部的周缘面
处具有至少一个至少以一个方向分量轴向地相对于元件轴线延伸的通道状的凹入处,例如
以用于实现用于被分离的液体的至少一个通道、尤其导开或排流通道。

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至少一个介质层在在元件轴线方面径向内部的
周缘面处具有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以至少一个方向分量轴
向地相对于元件轴线来延伸。元件轴线在分离元件的通常的运行取向上以至少一个方向分
量竖直地布置在空间中。以这种方式来形成通道。所述通道能够尤其对于进入到通道中的
液体而言作为导开通道或排流通道作用。通道优选地至少以一个方向分量或完全地竖直地
布置在空间中。由此被分离的液体能够随着重力在至少一个通道中在空间上向下排出。有
效地导开被分离的液体能够由此简单地来实现。根据气溶胶穿过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穿流
方向使得至少一个凹入处位于相应的介质层的流进侧或流开侧上。被分离的液体能够在流
动方向上在相应的介质层之前或之后到达到通道中。

有利地多个介质层能够由分离介质层积地来布置。利用多个介质层能够由此实现
介质卷绕物。在此至少一个径向更内部放置的介质层的径向外部的周缘面能够在相邻的、
径向更外部放置的介质层的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处限制至少一个凹入处。以这种方式能够实
现至少一个通道。通道能够有利地作为排流通道作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道能够尤其在
其纵方向方面以周缘方式地来关闭。

备选地能够在带有分离介质的介质层之间还布置有其它类型的材料层。在这种情
况中其它类型的材料层能够在该处限制相应的至少一个通道。

有利地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具有至少一个聚结介质或由所述至少一个聚结介
质制成。利用聚结介质还能够将最小的液体微滴联合、尤其聚结成更大的液体液滴。更大的
液体液滴本身能够被分离并且在至少一个通道中被导开。

有利地分离元件、尤其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具有多个通道状的凹入处。以这种
方式能够在在分离元件中的多个部位处来导开被分离的液体。

有利地液体分离器能够是或具有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能够布置在内燃机的曲
轴壳体通风器中。有利地气溶胶能够为源自内燃机的曲轴壳体的曲轴壳体气体(吹漏气
体)。有利地待分离的液体能够具有油、尤其发动机油或由它们形成。利用分离元件能够将
在吹漏气体中一起引导的发动机油或其它的液滴形的成分(如水、燃料等)进行分离。被分
离的发动机油能够再输送给内燃机的发动机油循环。脱离发动机油的吹漏气体能够输送给
内燃机的空气进气道或引开到周围环境中。

然而本发明在此不受限于机动车的内燃机的曲轴壳体通风器的油分离器。本发明
还能够在机动车技术之外、尤其在工业发动机中来使用。本发明还能够在其它类型的尤其
用于压缩机空气去油器的或在空气去油箱中的液滴分离器或液体分离器中来使用。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至少一个部分能够以多个介质层
以周缘方式地在元件轴线方面来卷绕。通过卷绕能够简单地实现多个介质层。以这种方式
分离元件能够由相应的分离介质的一段、尤其介质轨道来获得。

有利地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围绕卷绕核芯来卷绕。有利地卷绕核芯能够由本来
用于液体分离器的结构部件、尤其分离元件的或用于分离元件的支撑管道至少一起形成。
以这种方式不需要将分离介质在卷绕之后与卷绕核芯分隔。备选地能够使用例如以织物管
道的或其它的、管道形的、流体可透的结构(如部段格栅(Streckgitter)、孔板或类似物)的
形状的单独的卷绕核芯。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多个通道状的凹入处能够以周缘方式地均匀分布地来
布置和/或多个通道状的凹入处能够以周缘方式地不均匀分布地来布置。以这种方式能够
在至少一个介质层的不同的部位处、尤其在由多个介质层形成的介质卷绕物之内、在周缘
的相应大的部分上、尤其在整个的周缘上实现多个导开通道。由此被分离的液体能够在分
离元件的多个部位处被导开。液体导开的效率能够由此进一步改善。

有利地多个通道状的凹入处能够均匀分布地来布置。以这种方式使得液体能够更
均匀地被导开。

备选地或附加地多个通道状的凹入处能够不均匀分布地来布置。分离介质沿着周
缘的不同的材料性质或在多个材料层的情况下相应的凹入处相对于元件轴线的不同的径
向的间距能够由此来进行考虑和/或在制造分离元件时影响凹入处的分布。总体上液体导
开能够在整个的分离元件中被改善。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通道状的凹入处能够在其相应的横截面、尤其
其形状和/或其横截面面积方面,横向于被分离的液体的流动路径是不同的和/或至少两个
通道状的凹入处能够在其相应的横截面方面是相同的。以这种方式使得分离通道能够特定
地匹配不同的需求。

有利地至少两个凹入处能够具有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从而用于被分离的液体的流
动横截面是不同的。

备选地或附加地至少两个凹入处的横截面的形状能够是不同的。尤其至少两个凹
入处能够在元件轴线方面以周缘方式地不一样远地来延伸,从而所述凹入处分别能够遮盖
不一样大的周缘区域。

备选地或附加地至少两个通道状的凹入处能够在其相应的横截面、尤其其形状
和/或其横截面面积上是相同的。由此能够使液体的导开均匀化。

总体上能够通过相应地选择通道状的凹入处的横截面来匹配、尤其改变液体导开
的特性。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能够尤其在至少一个分离介
质的整个的在元件轴线方面轴向的伸展部上延伸直到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在通常的运行
取向上在空间上下部的边缘中。以这种方式使得液体能够被导引直到分离元件的在空间上
下部的端侧并且在该处从分离元件中被导开。

有利地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尤其至少一个通道能够朝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
下部的端侧、尤其朝分离介质的两个端侧是敞开的。通过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的至少
一个开口使得被分离的液体能够离开至少一个分离介质。

有利地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能够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整个的在元件轴线
方面轴向的伸展部上延伸。以这种方式使得液体能够从在通常的运行取向上在元件轴线方
面轴向上部的端侧直到轴向下部的端侧来持续地被导引通过分离元件。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在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的
区域中仅仅在所述分离介质的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处或在其径向内部的和其径向外部的周
缘面处来弯曲。以这种方式至少在径向内部的周缘面上存在有相应的凹入处。

有利地仅仅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处来实现至少一个径向向
外弯曲的通道状的凹入处。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处于相对于至少一个凹入处的径向外部的
周缘面能够在没有相应的弯曲部的情况下来实现并且均匀地伸延。由此至少一个分离介质
的相应的介质层的径向的伸展部、尤其厚度能够总体上更小。

备选地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在至少一个凹入处的区域中在所述分离介质的径
向内部的和其径向外部的周缘面处来弯曲。在此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在其径向内部的和
其径向外部的周缘面处分别径向向外地来弯曲。以这种方式在径向外部的周缘面和径向内
部的周缘面之间需要更小的、尤其不需要压缩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材料。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沿着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
至少在在元件轴线方面径向内部的周缘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冲压部和/或冲裁部。利用至少
一个冲压部和/或冲裁部能够实现理论弯曲区域、尤其理论弯曲线,沿着所述理论弯曲区域
使得径向内部的周缘面能够弯曲成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的
相应的成形、尤其弯曲能够由此更简单并且更精确地来实现。通过至少一个冲压部和/或冲
裁部能够更精确地预设至少一个凹入处的位置和伸延。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沿着其在元件轴线方面径向内
部的周缘面和其径向外部的周缘面是不可伸展的。以这种方式能够改善至少一个分离介质
的稳定性。能够实现更稳定的造型。

有利地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在其周缘面处在通常的运行条件下和/或在通常的
制造条件下是不可伸展的。以这种方式能够阻止,周缘面在制造时或在运行时能够伸展。由
此能够阻止,至少一个分离介质在运行时伸展或能够膨胀。此外能够由此实现,至少一个分
离介质的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在在元件轴线方面以周缘方式的、尤其柱状的铺设、尤其卷绕
的情况下沿着相应的区域、尤其线来弯曲或弯折。在相应的弯折或弯曲区域处由此自动产
生通道状的凹入处。以这种方式不需要单独的制造步骤或工具,以便实现至少一个通道状
的凹入处。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沿着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
在元件轴线方面在径向的方向上来压缩。以这种方式使得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径向外部的
周缘面和径向内部的周缘面能够为了制造至少一个凹入处而相对彼此来运动。通过在周缘
面之间的材料的可压缩性和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周缘面的区域中的不可伸展性的组合
使得至少一个凹入处能够简单地、尤其自动地在铺设、尤其卷绕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时来实
现。

至少一个通道能够基于铺设的、尤其卷上的分离介质的结构和/或刚度而几乎由
自身来形成。不需要附加的构件或工具。

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为相对刚性的。由此能够在尤其柱状地铺设、尤其卷绕分
离介质时形成相应的折叠部和/或弯折部位,其能够实现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折叠
部/弯折部位能够自动地轴向地相对于元件轴线延伸,从而所述折叠部/弯折部作为排出通
道是最好适合的。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至少具有介质纤维、尤其玻璃纤
维或由其制成。利用介质纤维能够简单地实现分离介质,所述分离介质在其周缘面处具有
小的或在通常的条件下没有伸展能力并且在径向的方向上、即垂直于周缘面是可压缩的。

有利地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至少一个介质层的覆层厚度能够大约处在0.5mm和
5mm之间、优选地在1mm和3mm之间、特别优选地在1.5mm和2.5mm之间。

有利地分离元件的内直径能够大约处在20mm和500mm之间、尤其在30mm和200mm之
间、例如大约47mm。

有利地分离元件的卷绕厚度、即在外半径和内半径之间的差能够大约处在4mm和
120mm之间、尤其在15mm和25mm之间、优选地大约20mm。

覆层厚度、内直径、外直径和卷绕厚度还能够更小或更大。

有利地分离元件能够具有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大约在2和60之间个介质层、优选
地大约12个介质层。还能够设置有更多或更少介质层。

有利地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在其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
够在元件轴线方面以周缘方式地尤其柱状地来铺设、尤其卷绕,而不会尤其由于机械的应
力产生弯折部或弯曲部)能够大于分离元件的内直径。换言之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至少
在分离元件的部分区域中以如下弯曲半径来铺设、尤其卷绕,所述弯曲半径小于最小的弯
曲半径,从而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凹入处自动地在铺设、尤其卷上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时来产
生。

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分离介质在其
周缘面处的伸展性质、尤其不可伸展性与其在周缘面之间的可压缩性的组合。伸展性质能
够通过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刚度来一起确定。

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能够在实验上以下面的方式来测定,即使得分离介质柱状
地弯曲。半径(在其中尤其在径向内部的周缘侧上的第一弯折部或弯曲部尤其能够以裸眼
来看出)能够被称作为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

此外技术上的任务在分离介质的情况下以下面的方式解决,即至少一个分离介质
的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大于分离元件的内直径。

此外技术上的任务在液体分离器的情况下以下面的方式解决,即至少一个分离介
质在元件轴线方面以周缘方式地以至少一个介质层来布置,其中,至少一个分离元件如此
布置在壳体中,使得至少一个分离介质能够被气溶胶在元件轴线方面径向从内径向向外或
径向从外径向向内来穿流,其中,在通常的运行取向上元件轴线至少以一个方向分量竖直
地在空间中延伸,其中,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至少一个介质层在在元件轴线方面径向内部
的周缘面处具有至少一个至少以一个方向分量轴向地相对于元件轴线延伸的通道状的凹
入处以用于实现用于被分离的液体的至少一个通道。

有利地壳体能够具有用于被分离的液体的至少一个液体放出部。通过液体放出部
能够将被分离的液体从壳体中离开。

最后技术上的任务在方法中以下面的方式解决,即分离介质作为介质轨道来实
现,所述介质轨道在元件轴线方面以周缘方式地铺设、尤其卷绕成介质卷绕物,其中,介质
卷绕物的径向内部的半径小于分离介质的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在所述特定的最小的弯
曲半径中分离介质能够不折叠并且不弯折地来弯曲,从而在铺设时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的
至少一个介质层的至少一个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处来实现至少一个至少以一个方向分量轴
向地相对于元件轴线延伸的通道状的凹入处以用于实现用于被分离的液体的至少一个通
道。例如在此首先测定介质轨道的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并且接着在制造时选取介质卷绕
物的径向内部的半径,所述半径小于确定的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同样可行的是,首先定
义在制品中待使用的介质卷绕物的内部的半径并且接着选出介质或介质轨道,在所述介质
轨道中优选地已经事先测定了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并且所述弯曲半径大于待实现的介
质卷绕物的事先定义的内部的半径。然而在两个方法变型方案中优选地首先测定至少一个
介质的或至少一个介质轨道的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同样在两个方法变型方案中优选的
是,选取如下介质,其具有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所述弯曲半径大于介质卷绕物的径向内
部的半径。

此外结合根据本发明的分离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分离介质、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分
离器和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及其相应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来阐明的特征
和优点彼此相应适用并且反之亦然。各个的特征和优点能够当然彼此相组合,其中能够得
出另外的有利的作用,所述作用超越单个作用的总和。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特征和细节由下面的描述中得知,在其中本发明的实施例
按照附图进一步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宜地还单个地考虑在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
书中以组合形式来公开的特征并且将其归纳成有意义的另外的组合。其中示意性地

图1示出了机动车的内燃机的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油分离器;

图2示出了源自图1的油分离器沿着在该处的截面线II-II的纵截面;

图3示出了源自图1和2的油分离器的分离元件的横截面;

图4示出了源自图3的分离元件的横截面的详细视图;

图5示出了源自图3和4的分离元件的纵截面;

图6示出了源自图5的分离元件的纵截面的详细视图。

在图中相同的结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侧视图在通常的运行取向上示出了机动车的内燃机的本身已知的、此
外没有示出的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油分离器10。油分离器10用于将发动机油从曲轴壳体通
风气体(吹漏气体)中分离并且用于将油引回到内燃机的发动机油循环中。带有一起引导的
油的吹漏气体作为气溶胶存在。油分离器10布置在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曲轴壳体通风管路
中。

油分离器10包括两件式的可打开的壳体12,所述壳体12带有用于待脱离油的吹漏
气体的进入部14和用于脱离了油的吹漏气体的排放部16。进入部14在油分离器10的通常的
运行取向上(如其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在周缘壁中布置在排放部16之上。进入部14通过曲
轴壳体通风管路的没有示出的管路部分与内燃机的曲轴壳体连接。排放部16通过曲轴壳体
通风管路的另一没有示出的管路部分与内燃机的空气进气道连接。

此外壳体12具有油放出部18,所述油放出部18在通常的运行取向上在下面从壳体
12中引导出来。油放出部18与没有示出的油引回管路连接,所述油引回管路引导至内燃机
的油池。

在图2中以沿着源自图1的截面线II-II的纵截面示出了油分离器10。在壳体12中
使得分离元件20同轴于轴线22地如下来布置,使得所述分离元件20将进入部14与排放部16
分隔。吹漏气体必须在油分离器10运行时穿流分离元件20。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轴线22与壳体12的壳体轴线和分离元件20的元件轴线一致。出
于更好的概要性在下文中统一地使用概念轴线22。在此根据上下文是指元件轴线、壳体轴
线或两者。如果在下文中提及“径向”、“轴向”、“以周缘方式”、“同轴”或类似物,则只要没有
其它被提到的话,这基于轴线22。

分离元件20(其在图3至6中以不同的截面和详细视图来示出)总体上具有绕圈形
的、尤其圆圈形的或椭圆形的空心柱体的形状。

分离元件20优选地同轴地在格栅状的支撑管道24处来支撑。支撑管道24能够例如
本身利用轴向上部的端部(如在图2中示出的那样)固定在元件遮盖件260处。分离元件20优
选地与元件遮盖件260起密封作用地连接、例如粘合或焊接。在其在该处的、面向上部部件
26的端部处,支撑管道24是敞开的,从而其内空间、即还有分离元件20的元件内空间28与进
入部14连接。

在其背离上部部件26的轴向下部的端部处,支撑管道24和/或元件底部32优选地
是关闭的,从而还有元件内空间28在该处朝向用于被分离的油的收集空间30是关闭的。收
集空间30在通常的运行位置中位于在壳体12中的分离元件20之下。油放出部18在下面从收
集空间30中引导出来。

在分离元件20的下部的端部处(所述端部优选地面向收集空间30)另外优选地设
置有盘或环形的元件底部32,所述元件底部32起密封作用地与分离元件20连接。元件底部
32径向向外并且以周缘方式地延伸。所述元件底部32优选地具有大约U形的轮廓,所述轮廓
向上朝向分离元件20和上部部件26是敞开的。由此使得与分离元件的粘合简化。分离元件
20的轴向下部的端侧优选地位于元件底部32的U形的轮廓之内。

分离元件20径向外部地由同轴的流开侧的排放环空间34包围,所述排放环空间34
径向外部地由壳体12的下部部件36的周缘壁所限制。排放环空间34位于分离元件20的流开
侧的净化气体侧上。排放环空间34流体技术上地与排放部16连接。

分离元件20在下文中按照源自图3至6的详细视图和截面进一步来阐述。分离元件
20由分离介质38组成,所述分离介质38以多个介质层40、示例性地13个介质层40以周缘方
式地卷绕成同轴的介质卷绕物。分离元件20的内直径示例性地为大约47mm,外直径为大约
87mm。分离介质38为玻璃纤维结构,所述玻璃纤维结构沿着其周缘面径向外部并且径向内
部在轴向的方向上并且在周缘方向上基本上是不可伸展的。在径向的方向上分离介质38是
可压缩的。分离介质38的由一方面沿着周缘面的刚度和另一方面横向于周缘面的可压缩性
所引起的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小于内半径、即完成的介质卷绕物的、即分离元件20的一
半的内直径。分离介质38能够以特定的最小的弯曲半径来弯曲,而所述分离介质38在其在
弯曲方面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处不形成弯折部或弯曲部。

分离介质38在径向的方向上对于气溶胶而言是可透的。所述分离介质38具有聚结
介质的作用,从而与吹漏气体一起引导的油微滴在分离介质38处被捕获并且聚集成更大的
油液滴。

分离介质38的介质层40以周缘方式分布地具有多个通道状的凹入处42。凹入处42
分别位于相应的介质层40的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处。所述凹入处42与相应径向内部相邻的介
质层40的相应径向地处于相对的径向外部的周缘面形成用于被分离的油的相应的通道44。

凹入处42和由此通道44能够分别轴向地尤其在分离元件20的整个的轴向的伸展
部上延伸。然而当一个或多个导开通道44仅仅在分离元件20的轴向的伸展部的一部分上延
伸时,还产生有利的作用。只要导开通道在分离元件20的整个的轴向的伸展部上延伸,则所
述导开通道在所述分离元件20的上部的端侧(所述端侧面向元件遮盖件260)和所述分离元
件20的下部的端侧处(所述端侧面向元件底部32)分别是敞开的。

分离元件20的凹入处42和由此导开通道44在其横截面、即其相应的横截面面积和
其相应的形状上是部分类似的和部分不同的。存在有如下区域,在其中一些凹入处42以周
缘方式地均匀分布。然而绝大部分地,凹入处42不同地并且不均匀地分布。

为了制造分离元件20将由分离介质38形成的介质轨道以多个介质层40围绕支撑
管道24来卷绕。由于分离介质38在周缘方向上并且在轴向的方向上的刚度和在其周缘面处
的与此相联系的不可伸展性由于机械的应力在卷绕时自动地形成弯曲部、弯折部或折叠
部,其在轴向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局部地促使介质层的厚度的减少。在弯曲部的区域中在卷
绕时实现相应的凹入处42。在此相应地,分离介质38的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径向向外弯曲并
且在此压缩分离介质38的在径向内部的周缘面和径向外部的周缘面之间的材料。相应的介
质层40的覆层厚度在凹入处42的区域中比在相邻的区域中更薄。以这种方式自动地在卷绕
时形成导开通道44,而不要求附加的工具、结构部件或类似物。

支撑管道24连同完成的分离元件20优选地固定在元件遮盖件260处。

上部部件26和下部部件36可松开地与彼此连接,从而关闭壳体12。为了维护目的、
尤其为了更换分离元件20,上部部件26和下部部件36能够与彼此分隔,因此上部部件26形
成壳体遮盖件。

在内燃机运行时使得负载有油的吹漏气体从曲轴壳体中通过相应的管路部分通
过进入部14被导引到在下部部件36的上部的部分中的进入空间46中。吹漏气体从进入空间
46流到分离元件20的元件内空间28中。吹漏气体到油分离器10中的流动在图2中通过弯曲
的箭头48来标明。

吹漏气体从径向内部向径向向外地穿流分离介质38的介质层40。在此使得吹漏气
体脱离油。

脱离了油的吹漏气体到达到排放环空间34中并且通过排放部16离开油分离器10。
所述吹漏气体通过相应的管路部分被输送给空气进气道。

包含在吹漏气体中的油在分离介质38中被阻拦并且聚集成更大的油液滴。更大的
油液滴到达到导开通道44中。所述油液滴随着重力向下下降并且在分离元件20的面向元件
底部32的下部的端侧处离开所述分离元件20。在分离介质38中、在导开通道44中和在壳体
12中的油流动在图2、5和6中通过成虚线的箭头50来标明。

油沿着元件底部32到达到收集空间30中。在该处所述油能够持续地或根据需求地
通过油放出部18被放出并且通过油引回管路被输送给油池。

液体分离器的分离元件、分离介质、液体分离器和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液体分离器的分离元件、分离介质、液体分离器和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液体分离器的分离元件、分离介质、液体分离器和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体分离器的分离元件、分离介质、液体分离器和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体分离器的分离元件、分离介质、液体分离器和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液体分离器的分离元件、分离介质、液体分离器和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具体而言,描述了用于将液体从气溶胶中分离的尤其内燃机的曲轴壳体通风系统的、压缩机空气去油器的或空气去油箱的液体分离器(10)的、尤其油分离器的分离元件(20)、分离介质(38)、液体分离器(10)和用于制造分离元件的方法。分离元件(20)具有用于分离至少液体的至少一个分离介质(38),所述分离介质(38)在元件轴线(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