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4136736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52444.9

申请日:

2015.05.18

公开号:

CN106282511A

公开日:

2017.01.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1D 8/10申请日:20150518|||公开

IPC分类号:

C21D8/10; C21D6/00

主分类号:

C21D8/10

申请人:

宝钢特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绪年

地址:

200940 上海市宝山区水产路12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代理人:

陶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包括管坯加热—穿孔→第一次冷轧→中间品热处理→精正→第二次冷轧→成品热处理→精正,所述中间品热处理温度1070℃-1090℃,满足冷轧成品顺利进行的同时,控制α相含量为48-52%;所述成品热处理温度1030~1060℃,满足成品α相45-50%的含量要求,同时保证成品力学性能要求;在所述中间品热处理和成品热处理中,保温系数为3.0~4.0min/mm壁厚,保温时间=保温系数×钢管壁厚。本发明通过改良工艺,可以防止成品α相含量偏高,并满足成品力学性能要求。同时使得二相组织均匀,避免轧制成品困难和成品α相含量不均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包括管坯加热—穿孔→第一次冷轧→中间品热
处理→精正→第二次冷轧→成品热处理→精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品热处理温度1070℃-1090℃,满足冷轧成品顺利进行的同时,控制α相含量
为48-52%;
所述成品热处理温度1030~1060℃,满足成品α相45-50%的含量要求,同时保证成品
力学性能要求;
在所述中间品热处理和成品热处理中,保温系数为3.0~4.0min/mm壁厚,保温时间=
保温系数×钢管壁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
时间≤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相
不锈钢无缝管的Rm≥620MPa、Rp0.2≥450MPa、A≥25%。

说明书

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指双相不
锈钢S31803、S32205(标准ASTM A789、ASTM A90中牌号)无缝管冷加工生产中铁素体
相(α相)含量控制。

背景技术

常规不锈钢为奥氏体型不锈钢,为单相组织。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为二相组织,
通常要求控制二相比,保证双相不锈钢的基本性能要求。但在双相不锈钢无缝管国外标准
ASTM A789、ASTM A90中无明确要求,国内标准GB/T21833中提出了二相比要求(α相
含量应为40~60%),中国石油集团旗下的一家知名企业,要求双相不锈钢S31803成品管
α相含量在45~50%,以达到最佳耐腐蚀性能,同时还要求满足标准ASTM A789要求。

经资料查阅和专利检索,无相关双相不锈钢无缝管成品管α相含量控制文献资料和专利
资料(共检索出5条专利信息,从摘要内容来看,涉及到化学成分、冷轧、冷拔、热处理等,
相关的信息为0条)。

宝钢特钢有限公司批量生产S31803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无缝管,主要工艺流程
为:管坯加热—穿孔→第一次冷轧(中间品)→中间品热处理→精正(矫直、酸洗、磨光)
→第二次冷轧(成品)→成品热处理→精正(矫直、酸洗、检验)。

工艺简要说明:

1)管坯加热——加热炉对管坯(实心圆钢)加热至热穿孔所需温度。

2)穿孔——由辊式斜轧穿孔机对圆钢(管坯)进行穿孔,变成空心毛管,由于毛管外
形、表面质量等达不到成品管技术要求,需对毛管冷加工(冷轧)。

3)冷轧——由冷轧管机在室温条件下对毛管进行冷轧,达到成品管所要求的表面质量、
尺寸精度等要求。由于冷轧双相钢无缝管变形量的限制,通常情况下需要二次(或多次)冷
轧,才能达到所要求的成品规格。冷轧前需对毛管磨修表面缺陷、平端口、酸洗等辅助工序。

4)热处理——冷轧后中间规格,由于加工硬化,需要进行中间热处理,才能再次进行
冷轧。

冷轧成品后钢管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等满足了成品管要求,但理化性能不能满足技术要
求,需对冷轧后成品管进行热处理,使成品理化性能满足技术要求。

5)矫直——采用辊式矫直机对热处理后钢管出现的弯曲进行矫直,保证成品钢管的平
直度。

6)酸洗——热处理后表面生产氧化皮,需用酸洗方法去除。(光亮热处理后不产生氧化
皮,但热处理成本很高,用在核电、航天等产品,一般产品不采用。)

7)磨光——由磨光机对钢管表面进行磨光(砂轮对金属表面磨削),消除双相钢无缝管
外表面小裂纹及麻点、压坑、搭铁等点状缺陷。

采用现有制管工艺及流程,不同热处理工艺生产的双相不锈钢无缝管成品α相含量在
50~60%(部分钢管成品同一截面α相含量不均匀,低的50%、高的55%,也不满足技术
要求),α相波动较大且偏高(见下表1),达不到用户技术要求。

双相不锈钢无缝管成品α相含量波动和不均匀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
艺,此钢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不同热处理工艺(相关文献推荐温度1020~1100℃,相
关专利保温时间为4~6min)条件下,成品管α相含量如下(钢管代表规格φ19×2mm):

1、冷轧中间品后采用1080~1100℃高温热处理工艺,保温时间6±1min,按现有冷轧
变形工艺要求,冷轧成品管较为顺利,经成品热处理后检验,成品α相含量在55~60%,
少量为60%,不满足技术要求。

2、冷轧中间品后采用1020~1040℃低温热处理工艺,保温时间4±1min,按现有冷轧
变形工艺要求,冷轧成品管极为困难,冷轧时管端开裂、并且轧机顶头产生断裂,无法实现
正常批量生产。

3、冷轧中间品后采用1050~1070℃低温热处理工艺,保温时间4~6min,按现有冷轧
变形工艺要求,轧制困难,部分管端出现开裂,成品α相含量在50~55%,同一截面α相
含量不均匀,低的为50%、高的为55%,也不满足技术要求。

表1 不同热处理工艺成品α相含量

热处理温度
保温时间
按变形工艺
成品α相含量
1080~1100℃
6±1min
轧制顺利
55~60%,少量60%
1050~1070℃
4~6min
轧制困难
50~55%,呈不均匀
1020~1040℃
4±1min
轧制及为困难
/

上述热处理、变形工艺表明,采用中高温度热处理后生产的成品,其α相含量不能满足
技术要求,且中温热处理后轧制困难;采用低温热处理后轧制极为困难,无法实现正常批量
生产。

成品α相含量的控制方法,成为双相不锈钢无缝管制造的技术关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控制成品α相含量的双相不锈钢
无缝管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包括管坯加热—穿孔→第一
次冷轧→中间品热处理→精正→第二次冷轧→成品热处理→精正,

所述中间品热处理温度1070℃-1090℃,满足冷轧成品顺利进行的同时,控制α相含量
为48-52%;

所述成品热处理温度1030~1060℃,满足成品α相45-50%的含量要求,同时保证成品
力学性能要求;

在所述中间品热处理和成品热处理中,保温系数为3.0~4.0min/mm壁厚,保温时间=
保温系数×钢管壁厚。

中间品热处理控制α相范围为48-52%;通过限制上限温度来防止α相含量增加,增加
保温时间即采用保温系数法来保证α相含量均匀性。成品α相要求范围是45~50%。

保温时间适用于中间品和成品,保温时间按钢管壁厚计算,如钢管壁厚相同则保温时间
相同。一般成品壁厚小于中间品壁厚,成品保温时间少于中间品保温时间。采用保温系数法
确定保温时间,对于不同壁厚的钢管更为合理,避免由于钢管壁厚增加而达不到所需保温时
间而产生α相含量不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优选的是,所述保温时间≤30min。
即大规格厚壁管保温时间≤30min。

力学性能是指抗拉强度Rm、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和断后伸长率,本发明要求双
相不锈钢无缝管Rm≥620MPa、Rp0.2≥450MPa、A≥25%。

与原有主要工艺相比,现有热处理工艺对中间品和成品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同时按系
数确定不同规格保温时间。针对钢管不同规格(壁厚),采用保温系数确定不同保温时间更
为合理,使热处理后组织更为均匀,满足成品α相含量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中间品采用相对高温热处理,防止低温热处理而不能进行正常轧制成品;成品采用
相对低温热处理,防止成品α相含量偏高,并满足成品力学性能要求。

2、按保温系数确定钢管不同规格(壁厚)保温时间更为合理,防止由于保温时间不足
造成二相组织不均匀,使轧制成品困难和成品α相含量不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钢管代表规格φ19×2mm)

1、管坯加热—穿孔(φ65×5)→第一次冷轧(φ38×3)→中间品热处理(中温处理,
按系数保温)→精正→第二次冷轧(φ19*2)→成品热处理(低温处理,按系数保温)→成
品精正→入库。

2、管坯加热—穿孔(φ65×5)→第一次冷轧(φ38×3),为原有常规工艺。

3、中间品热处理(中温处理,按系数保温),为现有新工艺,在辊底式热处理炉中热处
理,温度设定1080℃,保温系数取3.0min/mm、保温时间为9min。

4、成品精正→第二次冷轧(φ19*2),为原有常规工艺。

5、成品热处理(低温处理,按系数保温),为现有新工艺,在辊底式热处理炉中热处理,
成品温度设定1030℃,保温系数取3.0min/mm、保温时间为6min,生产至成品,力学性能
合格,α相含量46%,满足技术要求(见下表2)。

6、成品精正→入库,为原有常规工艺。

实施例2(钢管代表成品规格φ19×2mm)

1、管坯加热—穿孔(φ65×5)→第一次冷轧(φ38×3)→中间品热处理(中温处理,
按系数保温)→精正→第二次冷轧(φ19*2)→成品热处理(低温处理,按系数保温)→成
品精正→入库。

2、管坯加热—穿孔(φ65×5)→第一次冷轧(φ38×3),为原有常规工艺。

3、中间品热处理(中温处理,按系数保温),为现有新工艺,在辊底式热处理炉中热处
理,温度设定1080℃,保温系数取4.0min/mm、保温时间12min。

4、精正→第二次冷轧(φ19*2),为原有常规工艺。

5、成品热处理(低温处理,按系数保温),为现有新工艺,在辊底式热处理炉中热处理,
成品温度设定1060℃,保温系数取4.0min/mm、保温时间为8min,生产至成品,力学性能
合格,α相含量50%,满足技术要求(见下表2)。

6、成品精正→入库,为原有常规工艺。

实施例3(钢管代表成品规格38×3mm)

1、管坯加热—穿孔(φ76×7)→第一次冷轧(φ57×4.5)→中间品热处理(中温处
理,按系数保温)→精正→第二次冷轧(φ38*3)→成品热处理(低温处理,按系数保温)
→成品精正→入库。

2、管坯加热—穿孔(φ76×7)→第一次冷轧(φ57×4.5),为原有常规工艺。

3、中间品热处理(中温处理,按系数保温),为现有新工艺,在辊底式热处理炉中热处
理,温度设定1080℃,保温系数取3.5min/mm、保温时间16min。

4、精正→第二次冷轧(φ38*3),为原有常规工艺。

5、成品热处理(低温处理,按系数保温),为现有新工艺,在辊底式热处理炉中热处理,
成品温度设定1040℃,保温系数取3.5min/mm、保温时间为10.5min,生产至成品,力学性
能合格,α相含量48%,满足技术要求(见下表2)。

6、成品精正→入库,为原有常规工艺。

表2 实施方式与α相含量


钢管加热、穿孔、冷轧等其它工序为钢管常规工序,实施过程顺利,成品表面质量良好,
未出现对环保和安全方面的影响。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2013年全年生产了此用户合同6个冶炼炉号,250吨成品,产品表
面质量、成品力学性能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成品α相含量在45~50%之间,满足用户技术
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管方法,包括管坯加热穿孔第一次冷轧中间品热处理精正第二次冷轧成品热处理精正,所述中间品热处理温度1070-1090,满足冷轧成品顺利进行的同时,控制相含量为48-52;所述成品热处理温度10301060,满足成品相45-50的含量要求,同时保证成品力学性能要求;在所述中间品热处理和成品热处理中,保温系数为3.04.0min/mm壁厚,保温时间保温系数钢管壁厚。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铁的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