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照射密闭氧合处理血液方法 本发明属于紫外光照射处理血液的新方法,特别适用于采集血液的处理以提高血液保存质量和输血疗效。
为提高血液保存质量及输血疗效。通常将新采集的血液进行紫外光照射后保存或进行自血回输,具体方法是:将血液采集至采血袋内,再在无菌状态下将血液灌入一次性照射袋中,然后用紫外光C波(254-265nm)照射,同步进行开放式充氧,即一边从进气管充入氧气,一边从出气管放出氧气,照射完毕后将血液返回原采血袋内保存。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紫外光C波段照射只能达到杀菌灭菌效果。二是开放式充氧方法易引起杂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二次污染血液。
本发明地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改进已有的紫外光照射方法及充氧方法,不但能对新采集的血液杀菌灭菌,而且能产生有效的生物效应,且有效地防止血液因充氧引起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是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用采血袋采集血液,再在无菌状态下将血液灌入一次性照射袋中,后用消毒乳胶管和氧气过滤器向照射袋内一次密闭加压充氧使袋内氧气压力为7.0KPa,然后用紫外光UVA、B、C全波段照射并同步氧合。每100ml血液设置紫外光照射剂量为1250mJ/cm2,用紫外光辅照计设置剂量。照射完毕后将血液倒回原采血袋内保存,也可用于临床上的自血回输治疗。紫外光辅照计为市售。
用上述方法处理过的血液,第1天和在温度4℃下保存21天,检测细胞计数、血气分析、血流量、血浆离子、游离Hb、2.3-DPG、T细胞亚型等指标,结果是:细胞溶血降低、血液粘度显著下降,血氧含量升高,T细胞活性受抑制。因此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杀菌效应,还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增强了红细胞变形能力,激活酶活性,延缓细胞衰老。密闭充氧避免了开放式充氧引起的空气细菌污染和因氧气流动使红细胞受冲击而破坏,还能使红细胞快速氧合。
实施例1:
在无菌超净间内,将血液100ml灌入一次性照射袋内,设置照射剂量为1250mJ/cm2,氧气经0.9%Nacl液湿化过滤,用消毒乳胶管和氧气过滤器一次性密闭加压充氧,使袋内压力为7.0KPa,然后用紫外光全波段照射,完毕后置于温度4℃下储存。
当天和保存21天后检测结果与普通组对比如下(前组数据为普通全血,后组数据为紫外光氧合处理血):
1.血红细胞计数
1天 3.67±0.48 3.65±0.41
21天 3.01±0.45 3.42±0.80**
2.血液主要离子浓度比较
Na+(mmol/l) K+(mmol/l) Cl-(mmol/l)
l天 128.53±0.52 129.46±0.85* 3.59±0.15 3.54±0.14** 68.98±1.23 69.04±1.49
2l天115.18±2.11 121.61±2.28 25.79±5.38 15.55±1.65 72.24±2.62 73.36±1.79
3.血流变发生变化,光氧组血液粘度显著下降
血液粘度比较
低切 中切 高切
1天 7.271±1.178 6.320±0.94* 4.396±0.440 4.04l±0.223* 3.527±0.246 3.240±0.189*
21天5.140±0.411 5.166±0.376 4.010±0.379 3.838±0.283 3.287±0.142 3.286±0.231
4.血液保存期间血气分析(X±S)PO2、PCO2、SO2有显著差别
PCO2(KPa) PO2(KPa) SO2(%)
1天 7.50±0.30 4.02±0.86 4.40±0.55 17.48±0.51 54.60±14.01 99.06±14.81
21天 4.87±0.37 3.12±0.53 18.15±0.47 18.92±1.23 98.90±0.50 99.00±0.45
5.血液保存期间PH值、游离H6、2.3-DPG含量变化(X±S)
PH 游离Hb(mg/L) 2.3-DPG(umol/L)
1 天 6.75±0.02 6.77±0.04 38.41±12.36 40.50±9.21 10.82±1.69 12.57±2.01**
21天 6.45±0.05 6.49±0.07 189.65±17.32 146.36±18.54 4.78±1.64 9.72±1.96
6.两组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普通全血于21天发现4袋有菌落生长(菌落数小于3个),紫外光氧合法处理血液均为阴性。
实施例2
将血液200ml灌入一次性照射袋内,设置照射剂量为2500mL/cm2,氧气经0.9%Nacl液湿化过滤,用消毒乳胶管和氧气过滤器一次性密闭加压充氧,使袋内氧气压力为7.0KPa,用紫外光全波段照射完毕后置于温度4℃下储存。
检测结果与实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