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宁酸与FESUP3/SUP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4131930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1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87446.X

申请日:

2016.10.10

公开号:

CN106310977A

公开日:

2017.01.1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69/12申请日:20161010|||公开

IPC分类号:

B01D69/12; B01D69/02; B01D67/00; C02F1/44; C02F101/30(2006.01)N

主分类号:

B01D69/12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江苏哈宜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邵路; 尤方杰

地址:

214205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绿园路501号环保科技大厦12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李红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纳滤膜分离性能差,结构不稳定、易被微生物污染和制膜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的问题。方法:一、制备聚合物溶液;二、制备超滤膜基体;三、制备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将超滤膜基体浸入到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静置,得到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纳滤膜对有机染料的分离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截留率,以甲基蓝染料为例,截留率高于95%;渗水通量高达109L/m2·h。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
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制备聚合物溶液:将干燥后的聚合物溶解到溶剂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4%~18%的
聚合物溶液;
二、将质量分数为14%~18%的聚合物溶液倒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流延、刮膜,刮膜后在
空气中蒸发10s~30s后浸入到非溶剂体系中,20min~40min后取出,再浸入到蒸馏水中,取
出后得到超滤膜基体;
三、将单宁酸和铁盐溶解到水中,得到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将步骤二中得到的超
滤膜基体浸入到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静置2h~12h,得到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
纳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所述的聚合物为聚酰亚胺、聚丙烯腈、聚砜或聚醚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所述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将干燥后的聚合物溶解到溶剂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5%的聚合物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所述的超滤膜基体的厚度为100μm~2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所述的超滤膜基体的厚度为100μm~2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浸入到蒸馏水中的时间为10h~24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三所述的铁盐为FeCl3·6H2O、Fe2(SO4)3或Fe(NO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三中得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单宁酸的浓度为5mmol/L~40mmol/L。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三中得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Fe3+的浓度为5mmol/L~40mmol/L。

说明书

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膜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分离技术。它借助于膜在分离过程中
的选择渗透作用,将目标物质从气体或液体中分离开。与传统过滤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分
离在常温下进行且不需发生相变、操作方便、工艺简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操作简单、易
于控制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加工、电子产品、仿生和医药领域等,在水处理方
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及发展。许多发达国家都将膜和膜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
一,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发展,产业化规模日益扩大。

纳滤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凭借其自身优越的特点已得
到广泛关注,纳滤膜的特点如下:

(1)、具有纳米级孔径:适宜于分离分子量为200~1000Da,粒径在1nm左右的物质;

(2)、操作压力低:一般低于1.0MPa,降低了对系统动力设备的要求;

(3)、荷电性:纳滤膜的分离机理尚不明确,多为荷电膜,对高价离子有较高的截留
率;

(4)、较好的耐压密性:由于纳滤膜多为复合膜,其支撑层能够赋予膜以良好的耐
压密性。

至今为止,提出的纳滤膜分离模型有很多,如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细孔模型、溶
解—扩散模型、静电位阻模型、扩展的Nernst-Planck方程模型等,但都还不完善,纳滤膜的
分离机理尚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于非电解质溶液,主要是依靠筛滤或空间效应进行
分离;对于电解质溶液,是在空间效应和静电作用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分离效果的。另外,影
响纳滤膜分离的因素还包括膜表面的粗糙度和膜的孔径分布等。

随着纳滤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分离性能差、结构不
稳定、易被微生物污染等缺点,制约了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其次,传统制膜过程中使
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不仅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对环境也有害,开发绿色、环境友
好型的制膜方法变得日益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纳滤膜分离性能差,结构不稳定、易被微生物污染和
制膜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
的方法。

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制备聚合物溶液:将干燥后的聚合物溶解到溶剂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4%~
18%的聚合物溶液;

二、将质量分数为14%~18%的聚合物溶液倒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流延、刮膜,刮膜
后在空气中蒸发10s~30s后浸入到非溶剂体系中,20min~40min后取出,再浸入到蒸馏水
中,取出后得到超滤膜基体;

三、将单宁酸和铁盐溶解到水中,得到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将步骤二中得到
的超滤膜基体浸入到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静置2h~12h,得到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
复合纳滤膜。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

一、本发明采用单宁酸作为有机配体,Fe3+作为无机交联剂,利用二者的配位作用,
在超滤膜表面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从而制备出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这种膜
在对有机染料的分离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截留率,以甲基蓝染料为例,截留率高于95%;

二、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单宁酸自身的优异性能,其分子中大量含氧官能
团的存在使得本发明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
这对于膜本身的通量和抗污染性都有了很大改善;

三、本发明通过改变单宁酸与Fe3+的浓度或配比,以及超滤膜基体在混合溶液中的
浸渍时间,可以很大范围内调节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结构和分离性能;

四、本发明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水通量高达109L/m2·h;

五、本发明方法操作过程简单、环保,避免了使用昂贵的试剂和复杂的操作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便于进行扩大化生产,有着相当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二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实施例二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XPS谱图;

图3为单宁酸与Fe3+在不同配比下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分
离性能测试图,图3中1为实施例一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对甲基蓝有机
染料的截留率,2为实施例二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对甲基蓝有机染料的
截留率,3为实施例三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对甲基蓝有机染料的截留
率,4为实施例四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对甲基蓝有机染料的截留率,5为
实施例五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对甲基蓝有机染料的截留率;

图4为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水通量柱状图,图4中1为实施例一制
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水通量,2为实施例二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
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水通量,3为实施例三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水
通量,4为实施例四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
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制备聚合物溶液:将干燥后的聚合物溶解到溶剂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4%~
18%的聚合物溶液;

二、将质量分数为14%~18%的聚合物溶液倒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流延、刮膜,刮膜
后在空气中蒸发10s~30s后浸入到非溶剂体系中,20min~40min后取出,再浸入到蒸馏水
中,取出后得到超滤膜基体;

三、将单宁酸和铁盐溶解到水中,得到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将步骤二中得到
的超滤膜基体浸入到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静置2h~12h,得到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
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方式步骤二中所述的非溶剂体系为水。

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及优点:

一、本实施方式采用单宁酸作为有机配体,Fe3+作为无机交联剂,利用二者的配位
作用,在超滤膜表面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从而制备出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
这种膜在对有机染料的分离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截留率,以甲基蓝染料为例,截留率高于
95%;

二、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单宁酸自身的优异性能,其分子中大量含氧
官能团的存在使得本实施方式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表面具有良好的
亲水性,这对于膜本身的通量和抗污染性都有了很大改善;

三、本实施方式通过改变单宁酸与Fe3+的浓度或配比,以及超滤膜基体在混合溶液
中的浸渍时间,可以很大范围内调节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结构和分离性能;

四、本实施方式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水通量高达109L/
m2·h;

五、本实施方式方法操作过程简单、环保,避免了使用昂贵的试剂和复杂的操作环
境,在实际应用中便于进行扩大化生产,有着相当大的应用前景。

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聚合
物为聚酰亚胺、聚丙烯腈、聚砜或聚醚砜。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
述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将
干燥后的聚合物溶解到溶剂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5%的聚合物溶液。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
方式一至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
述的超滤膜基体的厚度为100μm~250μm。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
述的超滤膜基体的厚度为100μm~250μm。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浸
入到蒸馏水中的时间为10h~24h。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三所述
的铁盐为FeCl3·6H2O、Fe2(SO4)3或Fe(NO3)3。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得
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单宁酸的浓度为5mmol/L~40mmol/L。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
方式一至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得
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Fe3+的浓度为5mmol/L~40mmol/L。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
式一至九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三中
得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Fe3+的浓度为10mmol/L。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
十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三中
得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Fe3+的浓度为20mmol/L。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
十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三中
得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Fe3+的浓度为30mmol/L。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
十二相同。

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一: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
成的:

一、制备聚合物溶液:将干燥后的聚酰亚胺溶解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得到质量分
数为15%的聚合物溶液;

二、将质量分数为15%的聚合物溶液倒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流延、刮膜,刮膜后在空
气中蒸发10s后浸入到水中,20min后取出,再浸入到蒸馏水中,取出后得到超滤膜基体;

步骤二中浸入到蒸馏水中的时间为10h;

步骤二中所述的超滤膜基体的厚度为200μm;

三、将单宁酸和铁盐溶解到水中,得到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将步骤二中得到
的超滤膜基体浸入到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静置8h,得到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
纳滤膜;

步骤三所述的铁盐为FeCl3·6H2O;

步骤三中得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单宁酸的浓度为10mmol/L;

步骤三中得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Fe3+的浓度为5mmol/L。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为:步骤三中得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
溶液中Fe3+的浓度为10mmol/L。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为:步骤三中得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
溶液中Fe3+的浓度为20mmol/L。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为:步骤三中得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
溶液中Fe3+的浓度为30mmol/L。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为:步骤三中得到的单宁酸和Fe3+的水相
溶液中Fe3+的浓度为40mmol/L。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对实施例二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进行结构分析,如图1所示;

图1为实施例二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实施例二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XPS谱图;

从图1可知,在超滤膜基体表面进行涂覆单宁酸与Fe3+后,由于单宁酸中-OH的存
在,使3600~3100cm-1出现一个很宽的峰;在1199cm-1峰对应单宁酸中的C-OH;1716cm-1峰对
应单宁酸中酯基的-COO-;758cm-1处对应C-H的振动峰。表明单宁酸确实存在于复合膜的表
层;

再对XPS的结果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二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
合纳滤膜的表面也检测到了Fe元素的存在。综上所述,这是一种有效的改善膜的结构的方
法。

对实施例一至五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分离性能进行测试,
取一定面积的纳滤膜样品在纳滤不锈钢杯中固定,在室温及0.5MPa(N2)下用纯水将纳滤膜
压实之后,以50mg/L的甲基蓝溶液作为供料液,测定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
透水通量F(L/m2·h)和对甲基蓝有机染料的截留率R(%),计算方法见公式(1)和公式(2):

<mrow> <mi>F</mi> <mo>=</mo> <mfrac> <mi>V</mi> <mrow> <mi>A</mi> <mo>&times;</mo> <mi>t</mi> </mrow>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其中,V表示渗透液的体积(L),A为膜(即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有
效测试面积(m2),t为操作时间(h)。

<mrow> <mi>R</mi>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frac> <mrow> <mi>C</mi> <mi>p</mi> </mrow> <mrow> <mi>C</mi> <mi>f</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o>&times;</mo> <mn>100</mn> <mi>%</mi>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2</mn> <mo>)</mo> </mrow> </mrow>

其中,Cp和Cf分别代表透过液和进料液的浓度,对于染料,可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计间接测得。

图3为单宁酸与Fe3+在不同配比下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分
离性能测试图,图3中1为实施例一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对甲基蓝有机
染料的截留率,2为实施例二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对甲基蓝有机染料的
截留率,3为实施例三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对甲基蓝有机染料的截留
率,4为实施例四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对甲基蓝有机染料的截留率,5为
实施例五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对甲基蓝有机染料的截留率;

由图3的测试结果可知,利用单宁酸与Fe3+的配位作用,有效地制备出了单宁酸与
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其对有机染料有较高的截留率,以甲基蓝染料为例,截留率可保
持在95%左右。

改变单宁酸与Fe3+的摩尔配比,对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截留性能
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透
通量,如图4所示,当单宁酸与Fe3+的比例为1:3时,即实施例四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
的复合纳滤膜的渗水通量最高为109L/m2·h。

图4为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水通量柱状图,图4中1为实施例一制
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水通量,2为实施例二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
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水通量,3为实施例三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的渗水
通量,4为实施例四制备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备出的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对有机染料表现出
较高的截留率。而且,通过改变单宁酸和Fe3+的配比,可以很大范围内调节膜的渗透通量,是
一种简单高效、绿色环保的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上实施例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显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
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轻
易想到的、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变化或替换的方法,也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

一种单宁酸与FESUP3/SUP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单宁酸与FESUP3/SUP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单宁酸与FESUP3/SUP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单宁酸与FESUP3/SUP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单宁酸与FESUP3/SUP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单宁酸与Fe3+共涂覆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纳滤膜分离性能差,结构不稳定、易被微生物污染和制膜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的问题。方法:一、制备聚合物溶液;二、制备超滤膜基体;三、制备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将超滤膜基体浸入到单宁酸和Fe3+的水相溶液中静置,得到单宁酸与Fe3+共涂覆的复合纳滤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纳滤膜对有机染料的分离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