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130627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74731.0

申请日:

2016.08.31

公开号:

CN106281658A

公开日:

2017.01.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1B 1/04申请日:20160831|||公开

IPC分类号:

C11B1/04; C11B1/06; C11B3/00; A23D9/04

主分类号:

C11B1/04

申请人:

安徽省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姜有平

地址:

242100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镇十字铺茶场绿魁花园西区1-A号楼10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代理人:

郭俊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包括1)采摘油茶籽;2)贮藏;3)进料;4)剥壳;5)壳仁分离;6)粉碎;7)压榨提取;8)萃取;9)蒸发,10)贮存;该方法简易、操作方便,提取精度高,剥壳效率高,壳仁保存完整,确保了茶粕二次再利用后的质量,茶籽的贮藏效果好,能够将茶籽在贮藏过程中的损害降到最低,而且对最终获取的茶粕的贮藏也较为有效,便于茶粕较长时间的贮藏,提高提取的精度和提取的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茶籽油:每年10-12月初采摘茶籽油;
2)贮藏:采摘的茶籽清理除杂,放于绿色玻璃器皿中密封贮藏,贮藏温度4℃,在绿色玻
璃器皿的内壁上安放干燥剂,保持绿色玻璃器皿中的含水量在7%;
3)进料:通过提升机设备将贮藏的茶籽油提升至清理罐进行组合清理;
4)剥壳:经组合清理的茶籽油在剥壳器中进行破碎、剥壳处理;
5)壳仁分离:通过旋风分离器提取茶仁;
6)粉碎:将茶仁通过干净处理的粉碎机进行粉碎,并通过15目网筛进行筛选;
7)压榨提取:通过螺杆压榨机配合提升机设备进行多次循环压榨,采用冷压榨法进行
压榨提取,将茶粕进行冷储存,储存时间60分钟;
8)萃取:在亚临界萃取装置中丁烷,并对步骤6压榨的油脂混合物进行萃取,采用超声
波振动,萃取时间70分钟,萃取压力0.4MPa,萃取温度35-45℃,在萃取过程中加热装置对亚
临界流体装置进行加热,萃取过程中前20分钟萃取温度为35℃,中间20分钟萃取温度为40
℃,最后30分钟萃取温度为45℃;
将萃取后的混合液分离至蒸发罐,再向亚临界萃取装置中注入丁烷,重复上述过程;
9)蒸发:将上述步骤中的混合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去除残余萃取剂,蒸发温度
在40-50℃,蒸发过程中的温度采用逐渐升高的方法,当蒸发罐中的压力达到0.1MPa时停
止,此时残余的萃取剂挥发完毕,得到的液体即为茶籽油;
10)贮存:将提炼的茶籽油降温后,在0-4℃的环境中贮存,并隔绝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贮藏”
中的绿色玻璃器皿为长方体结构,在长方体结构内上下设置多层放置板,并在所述绿色玻
璃器皿内壁上设置存放槽,每层放置板上放置茶籽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存放槽内放置
除氧剂,并在贮藏过程中向绿色玻璃器皿内通入氮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压榨提
取”中所述茶粕冷储存是指将提取的茶粕压制成圆饼状,晾干,并装入编织袋内,在编织袋
的外部套接一层防潮筒,防潮筒外部包覆一层吸潮棉,并将茶粕放置在1-2℃的温度下冷
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剥壳”
中,剥壳采用剥壳器,所述剥壳器包括弹性剥壳机构以及操作台,所述弹性剥壳机构设置在
所述操作台上,所述进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弹性剥壳机构的一侧,所述出料机构设置在所述
弹性剥壳机构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并
列式通道、闸板以及待剥壳区,所述闸板通过电机控制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剥壳机构包
括上剥壳板和下剥壳板,在所述上剥壳板上设置一层上半球槽,每个所述上半球槽内设置
若干压壳钉,所述上半球槽中的压壳钉形成内圆压壳面,在所述下剥壳板上设有与所述上
剥壳板中的上半球槽相匹配的下半球槽,所述上半球槽与所述下半球槽形成一个完整的压
壳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剥壳板前端面
的底部铰接连接在前支架上,后端面底部通过定位凸起设置在后支架上,所述后支架上设
有与所述 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槽,并在所述下剥壳板底部设置升降气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剥壳板上设置
一组传动气缸,并在所述上剥壳板与所述下剥壳板之间设置复位弹簧组件。

说明书

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的种籽—茶籽油,可榨取出油 ,榨取出的茶籽油是一种优良的食用油,其品
质堪比橄榄油。茶籽油又名“茶油 ”、“山茶油 ”,是一种油酸含量高于油酸含量高于油酸含
量高于油酸含量高于 80%的优级 烹饪油,油中含有山茶甙、多酚等生 油中含有山茶甙、多
酚等生 物活性物质,可以预防血管动脉 可以预防血管动脉 粥样 硬化 而引起的多种心
脑血管疾病,是可以每日食 是可以每日食 用的强健身体 的营养油。长久以来,人们一直
以大豆油 、菜籽人们一直以大豆油、菜籽等植物性食用油为主要油脂摄入来源,茶籽产业
的发展可以改进单一食用油消费结构,增加源对于提高展可以改进单一食用油消费结构,
增加源对于提高展可以改进单一食用油消费结构,增加源对于提高 人民的 健康素质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较快,籽油茶产业发展较快,籽加工企业数量与
日俱增,但很多加工企业对茶籽原料及其产品的品质控制技术能力较差,加工和贮藏水平
控制技术能力较差,加工和贮藏水平还有待提升。有一些企业生产的茶籽经过加工处理后
在短时期内其化特性会发生改变,导致茶油品质差生改变,导致茶油品质差 ,失去了茶籽
原本的风味和色泽,甚至还会失去食用原本的风味和色泽,甚至还会失去食用价值和营养,
因此很有必要对茶籽油的品质随着贮藏时间增加而产生变化规律进行探究。

现有的茶籽油在提取过程中提取的精度不高,其内部含水量过高,残油较多,导致
茶籽油的使用受到限制,并且茶籽油是需要将茶籽经过一系列的剥壳、分离、压榨、提取等
步骤,最后制得茶籽油,但是按照现有的技术,在茶籽剥壳过程中所使用的剥壳器的剥壳力
度不好把控,实际制备过程中,会发现有较多的茶籽剥壳过度,茶仁表面被划伤或者损坏,
导致外界的细菌大量进入进入划伤缝隙,不仅大大影响茶籽油的精度、纯度,而且还会对最
终的茶籽油造成影响,影响茶籽油中各个物质的含量;还有一半的茶籽采摘在10-12月,刚
采摘的茶籽不可能及时进行压榨和提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贮藏,而现有的贮藏技术导致
茶油籽随着时间的延长含水量增多,容易被氧化,导致茶籽的质量下降,另外茶粕提取出后
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贮藏,否则茶粕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变质,对茶粕贮藏品质的研究,二
次进行利用能够更加彻底的提炼出茶籽油,以及提高茶粕副产物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该方法简易、操
作方便,提取精度高,剥壳效率高,壳仁保存完整,确保了茶粕二次再利用后的质量,茶籽的
贮藏效果好,能够将茶籽在贮藏过程中的损害降到最低,而且对最终获取的茶粕的贮藏也
较为有效,便于茶粕较长时间的贮藏,提高提取的精度和提取的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茶籽油:每年10-12月初采摘茶籽油;

2)贮藏:采摘的茶籽清理除杂,放于绿色玻璃器皿中密封贮藏,贮藏温度4℃,在绿色玻
璃器皿的内壁上安放干燥剂,保持绿色玻璃器皿中的含水量在7%;

3)进料:通过提升机设备将贮藏的茶籽油提升至清理罐进行组合清理;

4)剥壳:经组合清理的茶籽油在剥壳器中进行破碎、剥壳处理;

5)壳仁分离:通过旋风分离器提取茶仁;

6)粉碎:将茶仁通过干净处理的粉碎机进行粉碎,并通过15目网筛进行筛选;

7)压榨提取:通过螺杆压榨机配合提升机设备进行多次循环压榨,采用冷压榨法进行
压榨提取,将茶粕进行冷储存,储存时间60分钟;

8)萃取:在亚临界萃取装置中丁烷,并对步骤6压榨的油脂混合物进行萃取,采用超声
波振动,萃取时间70分钟,萃取压力0.4MPa,萃取温度35-45℃,在萃取过程中加热装置对亚
临界流体装置进行加热,萃取过程中前20分钟萃取温度为35℃,中间20分钟萃取温度为40
℃,最后30分钟萃取温度为45℃;

将萃取后的混合液分离至蒸发罐,再向亚临界萃取装置中注入丁烷,重复上述过程;

9)蒸发:将上述步骤中的混合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去除残余萃取剂,蒸发温度
在40-50℃,蒸发过程中的温度采用逐渐升高的方法,当蒸发罐中的压力达到0.1MPa时停
止,此时残余的萃取剂挥发完毕,得到的液体即为茶籽油;

10)贮存:将提炼的茶籽油降温后,在0-4℃的环境中贮存,并隔绝空气。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贮藏”中的绿色玻璃器皿为长方体结构,在长方体结构内
上下设置多层放置板,并在所述绿色玻璃器皿内壁上设置存放槽,每层放置板上放置茶籽
油。

作为优选,在所述存放槽内放置除氧剂,并在贮藏过程中向绿色玻璃器皿内通入
氮气。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7)“压榨提取”中所述茶粕冷储存是指将提取的茶粕压制成
圆饼状,晾干,并装入编织袋内,在编织袋的外部套接一层防潮筒,防潮筒外部包覆一层吸
潮棉,并将茶粕放置在1-2℃的温度下冷藏。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剥壳”中,剥壳采用剥壳器,所述剥壳器包括弹性剥壳机
构以及操作台,所述弹性剥壳机构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进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弹性剥
壳机构的一侧,所述出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弹性剥壳机构的另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并列式通道、闸板以及待剥壳区,所述闸板通过电机
控制升降。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剥壳机构包括上剥壳板和下剥壳板,在所述上剥壳板上设置
一层上半球槽,每个所述上半球槽内设置若干压壳钉,所述上半球槽中的压壳钉形成内圆
压壳面,在所述下剥壳板上设有与所述上剥壳板中的上半球槽相匹配的下半球槽,所述上
半球槽与所述下半球槽形成一个完整的压壳槽。

作为优选,所述下剥壳板前端面的底部铰接连接在前支架上,后端面底部通过定
位凸起设置在后支架上,所述后支架上设有与所述 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槽,并在所述下
剥壳板底部设置升降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上剥壳板上设置一组传动气缸,并在所述上剥壳板与所述下剥壳
板之间设置复位弹簧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的改进之处在于,

其一,本发明对茶籽进行密封冷藏,通过密封冷藏方法能够降低茶籽在贮藏过程中的
变质速度,进一步的本发明设置专门的绿色玻璃器皿,并且在该绿色玻璃器皿还设置除氧
剂以及干燥剂,保证绿色玻璃器皿内含有少量的水分,防止霉变,也防止茶籽发生氧化等,
效果好,摆放方便;

其二,本发明为了提高剥壳的质量和效率,还设置了专门的剥壳器,通过该剥壳器可以
保证茶仁的完整性,保证茶仁表面不受较大压力的伤害,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其三,本发明对提取的茶粕也进行了合理的贮藏技术,更好的对茶粕进行了保护,延长
其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弹性剥壳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弹性剥壳机构的左视示意图。

其中:1-操作台,2-前支架,3-后支架,4-上剥壳板,5-下剥壳板,6-上半球槽,7-下
半球槽,8-压壳钉,9-升降气缸,10-传动气缸,11-定位凸起,12-复位弹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
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茶籽油:每年10-12月初采摘茶籽油;

2)贮藏:采摘的茶籽清理除杂,放于绿色玻璃器皿中密封贮藏,贮藏温度4℃,在绿色玻
璃器皿的内壁上安放干燥剂,保持绿色玻璃器皿中的含水量在7%;绿色玻璃器皿为长方体
结构,在长方体结构内上下设置多层放置板,并在所述绿色玻璃器皿内壁上设置存放槽,每
层放置板上放置茶籽,在所述存放槽内放置除氧剂,并在贮藏过程中向绿色玻璃器皿内通
入氮气,因为茶籽油的品质与茶籽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还与加工过程中茶籽的贮藏
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存储不当,由于茶籽的吸湿特性,水分含量会逐渐上升,进而使得茶籽
的水分活度逐渐增加,造成其内含物质的降解反应速度加快,从而降低了茶籽的品质,直接
影响到茶籽油的品质,较高的含水量易为微生物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更易导致种子霉变;
绿色玻璃器皿防紫外线照射,保护性好,并且氮气与除氧剂结合更好的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而且通过氮气可以将大量空气赶出,保证绿色玻璃器皿中的密闭性;

3)进料:通过提升机设备将贮藏的茶籽提升至清理罐进行组合清理,组合清理包括筛
选以及清理除杂,先通过筛选选出质量合格的茶籽,剔除干瘪的种子,再对表面进行毛刷除
杂处理,毛刷除杂处理具体是在毛刷除杂装置上进行,该装置主要包括若干水平排列在一
起的上下毛刷辊,上下毛刷辊的毛刷和辊体之间设置弹性组件,这样在茶籽在上下毛刷辊
之间通过毛刷多次进行多次除杂,通过该装置能够保证在剥壳时茶籽表面的干净度和光洁
度,减少剥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且在除杂过程中通过弹性组件的调节作用能够减少毛
刷对茶籽表面的损坏,而且当茶籽成堆进入上下毛刷辊位置时,通过弹性组件的作用还能
增大上下毛刷辊之间的空间,调节灵活,不会使上下毛刷辊堵塞,但同时还能达到除杂的目
的;

4)剥壳:经组合清理的茶籽在剥壳器中进行破碎、剥壳处理;

参照附图1-2所示,剥壳采用剥壳器,所述剥壳器包括弹性剥壳机构以及操作台1,所述
弹性剥壳机构设置在所述操作台1上,所述弹性剥壳机构包括上剥壳板4和下剥壳板5,在所
述上剥壳板4上设置一层上半球槽6,每个所述上半球槽6内设置若干压壳钉8,所述上半球
槽6中的压壳钉8形成内圆压壳面,在所述下剥壳板5上设有与所述上剥壳板4中的上半球槽
6相匹配的下半球槽7,所述上半球槽6与所述下半球槽7形成一个完整的压壳槽,所述下剥
壳板5前端面的底部铰接连接在前支架2上,后端面底部通过定位凸起11设置在后支架3上,
定位凸起11和定位槽分离式设置,剥壳时,定位凸起11和定位槽配合卡紧,出料时,定位凸
起11和定位槽分离,结构简单,阻力小,所述后支架3上设有与所述 定位凸起11相匹配的定
位槽,并在所述下剥壳板5底部设置升降气缸9,所述上剥壳板4上设置一组传动气缸10,传
动气缸10设置在支撑架上,并在所述上剥壳板4与所述下剥壳板5之间设置复位弹簧组件
12;在所述弹性剥壳机构的一侧还设有进料机构,并在所述弹性剥壳机构的另一侧还设有
出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并列式通道、闸板以及待剥壳区,所述闸板通过电机控制升
降;

具体操作是,油茶籽通过并列式通道下料,当下料至待剥壳区时,电机带动闸板下压,
将待剥壳区的油茶籽与并列式通道中的油茶籽进行分离,并将待剥壳区的油茶籽送入弹性
剥壳机构内,每个完整的压壳槽内放置一个待剥壳的油茶籽,放置好后,传动气缸10推动,
将上剥壳板4下压,在下压的过程中对油茶籽进行剥壳,该过程中由于油茶籽为球形结构,
故本发明的弹性剥壳机构能够减轻在剥壳过程中对油茶籽茶仁造成的伤害,防止划伤的茶
仁被灰尘、细菌、杂质等侵入而影响提取纯度;在上述弹性剥壳机构中还设置复位弹簧组件
12,在剥壳完成后,升降气缸9运作,向上顶起下剥壳板5,而且通过复位弹簧组件12上剥壳
板4和下剥壳板5分开,孔隙变大,再加上升降气缸9的作用,直接将剥壳完成的茶仁、茶壳倒
入出料机构中;

5)壳仁分离:通过旋风分离器提取茶仁;

6)粉碎:将茶仁通过干净处理的粉碎机进行粉碎,并通过15目网筛进行筛选;

7)压榨提取:通过螺杆压榨机配合提升机设备进行多次循环压榨,采用冷压榨法进行
压榨提取,将茶粕进行冷储存,储存时间60分钟;茶粕冷储存是指将提取的茶粕压制成圆饼
状,晾干,并装入编织袋内,在编织袋的外部套接一层防潮筒,防潮筒外部包覆一层吸潮棉,
并将茶粕放置在1-2℃的温度下冷藏;

茶粕二次利用:经步骤(7)压榨所保存的茶粕磨碎,磨碎后的茶粕粉全部转入滤纸筒
中,在滤纸筒底塞一层脱脂棉,上面再盖一层脱脂棉,并在60℃的温度下烘干12小时,将装
有茶粕粉的滤纸筒浸泡在石油醚中3-5天后,将油样与石油醚全部转入蒸发罐中,待石油醚
挥发干,既得茶籽油;

8)萃取:在亚临界萃取装置中丁烷,并对步骤6压榨的油脂混合物进行萃取,采用超声
波振动,萃取时间70分钟,萃取压力0.4MPa,萃取温度35-45℃,在萃取过程中加热装置对亚
临界流体装置进行加热,萃取过程中前20分钟萃取温度为35℃,中间20分钟萃取温度为40
℃,最后30分钟萃取温度为45℃;通过分阶段的温度萃取方法能够大大的提高萃取的效率
和质量,茶籽油的获得率随萃取温度的上升而提高,在45℃时产率最高,但在45℃后呈下降
趋势,采用逐渐升温的方式使得油脂的溶解度逐渐增大,茶籽油得率提高若是直接将温度
升高至45℃,则由于萃取剂以及油脂混合物没有一个温度的过渡过程,导致溶液之间的溶
解度收到影响,其效果没有本发明分三阶段的效果更好;

将萃取后的混合液分离至蒸发罐,再向亚临界萃取装置中注入丁烷,重复上述过程;

9)蒸发:将上述步骤中的混合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去除残余萃取剂,蒸发温度
在40-50℃,蒸发过程中的温度采用逐渐升高的方法,当蒸发罐中的压力达到0.1MPa时停
止,此时残余的萃取剂挥发完毕,得到的液体即为茶籽油;

10)贮存:将提炼的茶籽油降温后,在0-4℃的环境中贮存,并隔绝空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茶油高效提炼方法,包括1)采摘油茶籽;2)贮藏;3)进料;4)剥壳;5)壳仁分离;6)粉碎;7)压榨提取;8)萃取;9)蒸发,10)贮存;该方法简易、操作方便,提取精度高,剥壳效率高,壳仁保存完整,确保了茶粕二次再利用后的质量,茶籽的贮藏效果好,能够将茶籽在贮藏过程中的损害降到最低,而且对最终获取的茶粕的贮藏也较为有效,便于茶粕较长时间的贮藏,提高提取的精度和提取的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动物或植物油、脂、脂肪物质或蜡;由此制取的脂肪酸;洗涤剂;蜡烛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