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UV油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UV油墨,特别是丝网印刷用电致发光UV油墨。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是物质在一定的电场作用下被相应的电能所
激产生的发光现象。电致发光EL是一种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电致发光作为一种
平面光源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爱好,人们企图实现照明光源从点光源、线光源到面光源的革
命,而自从无机发光板硫化锌和磷砷化镓化合物发明以来电致发光已被广泛应用在很多领
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粉末电致发光现象早在1937年就被发现,但直到50年代将
硫化锌和有机介质涂敷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再做上第二电极加上交流电压才实现了稳定的
电致发光。
电致发光从发光材料角度可将电致发光分为无机电致发光和有机电致发光,其中
无机粉末电致发光按施加在发光材料两侧的电压分为直流电致发光和交流电致发光,交流
电致发光技术成熟已经被大量应用于显示背光源中,例如功能手机的背光、发光仪表盘、室
内外灯箱广告、各种EL发光工艺品和标志牌、桌牌等。这些应用中电致发光都是作为上述物
品的背光源来使用的,其外观显示的图案都需要在透明的物体上通过各种印刷方式或胶片
打印方式制作,EL发光粉末通过丝印方式印刷在图案内侧构成EL发光层,在交流电压的驱
动下,电致发光粉层发光成为背光光源,为透射式物品提供照明。这就造成了制作这类背射
式物品时,图案印刷和背光层印刷需分别进行,工艺复杂;另外,EL发光层作为背光照明使
用时,需要电致发光粉和调色荧光粉配合调制才能形成满足背光白色色温的发光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图案印刷和电致发光层印刷合一的丝
网用电致发光UV油墨,并在电场激励下受激发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致发光UV油墨,特别是涉及一种丝网印刷用电致发光UV油墨,其特征在于,该电
致发光UV油墨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配比为:无机粉末电致发光粉45-55%、双官能度脂
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和双官能度丙烯酸酯稀释剂混合物30-45%、光引发剂3-8%、染
料2-8%、辅助剂0.5-1%。
电致发光UV油墨中的双官能度丙烯酸酯稀释剂与双功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
酯低聚物的重量比为0.2-0.3。
双官能度丙烯酸稀释剂可以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简称HDDA)、 二丙二醇二
丙烯酸酯(简称DPGDA)、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简称TPGDA)之一或其混合物,若需加快固化
速度和加强油墨硬度可以适量添加三官能度的丙烯酸酯稀释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简称TMPTA)。
电致发光UV油墨的光引发剂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简称184)和 2,4,6-三甲
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简称TPO)的混合物,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简称184)与2,4,
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简称TPO)的重量比为0.8-1。
光引发剂也可以采用2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和 [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
吗啉丙酮-1] (简称907)的混合物替代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简称184)和 2,4,6-三甲基
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简称TPO)的组合,该光引发剂组合在有色体系中呈现很高的光引
发活性。
电致发光粉可选择6-30μm的包膜或非包膜硫化锌系列发光粉。
油墨色料选择染料来提高光的明度。
电致发光UV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首先将双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双官能度丙烯酸酯稀释剂、光引
发剂和染料混合搅拌30-45分钟、然后添加辅助剂混合搅拌5-15分钟;
(2) 将第(1)步得到的混合物加入无机粉末电致发光粉,搅拌20-30分钟,即得。
本发明应用在粉末电致发光作为背光的产品中,将产品生产中的图案印刷和背光
印刷合而为一,减少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直接以接近油墨色的电致发光粉作
为该色光源提高了光源利用能效,采用本发明配制的CMYK四色电致发光UV油墨可以轻松的
完成彩色图像的丝网印刷,并在交流电场的激励下达到受激发光目的。
图1是现有粉末电致发光作为背光的EL产品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发光UV油墨制作的EL背光产品结构图。
图1显示了现有粉末电致发光作为背光的EL产品结构,产品正面采用ITO导电玻璃
或ITO导电薄膜(100),内侧或外侧印刷有图案层(110),导电膜ITO层(101)侧依次丝印电致
发光层(120)、介质层(130)和电极层(140),在ITO导电层(101)和电极层(140)间施加交流
电压,电致发光层(120)发出的光线透过图案层(110)油墨将图像显现出来。
图2显示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发光UV油墨制作的EL背光产品结构,在ITO导电
层(101)上直接用本发明的电致发光UV油墨丝印发光图案层(121),而后依次印刷介质层
(130)和电极层(140),在ITO导电层(101)和电极层(140)间施加交流电压,发光图案层
(121)的每一个色点受激发光,通过油墨中的色料滤光将图像显现出来,由于色点直接发
光,图像色饱和度高,光利用率高。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电致发光UV油墨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配比为:无机粉末电致发光粉50%、双官能度
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和双官能度丙烯酸酯稀释剂混合物40%、光引发剂5%、染料
4%、辅助剂1% 。
电致发光粉选择6-30μm的非包膜硫化锌系列发光粉。双官能度丙烯酸稀释剂是1,
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简称HDDA),双官能度丙烯酸酯稀释剂与双功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
酸酯低聚物的重量比为0.3。光引发剂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简称184)和 2,4,6-三甲
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简称 TPO)的混合物,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简称184)与2,4,
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简称 TPO)的重量比为1。电致发光UV油墨的染料采用有
机染料。辅助剂根据需要选择消泡剂、流平剂、湿润分散剂、触变剂、附着力促进剂、阻聚剂
之一或多种组分混合。
实施例1中电致发光UV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首先将双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双官能度丙烯酸酯稀释剂、光引
发剂和染料混合搅拌30-45分钟、然后添加辅助剂混合搅拌5-15分钟;
(2) 将第(1)步得到的混合物加入无机粉末电致发光粉,搅拌20-30分钟,即得。
实施例2:
电致发光UV油墨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配比为:无机粉末电致发光粉55%、双官能度
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和双官能度丙烯酸酯稀释剂混合物35%、光引发剂4%、染料
5%、辅助剂1% 。
电致发光粉选择6-30μm的非包膜硫化锌系列发光粉,双官能度丙烯酸稀释剂是1,
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简称HDDA),双官能度丙烯酸酯稀释剂与双功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
酸酯低聚物的重量比为0.2。光引发剂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简称184)和2,4,6-三甲基
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简称 TPO)的混合物,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简称184)与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简称 TPO)的重量比为0.8。
电致发光油墨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电致发光UV油墨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配比为:无机粉末电致发光粉45%、双官能度
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和双官能度丙烯酸酯稀释剂混合物45%、光引发剂6%、染料
3%、辅助剂1% 。
双官能度丙烯酸稀释剂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简称DPGDA),双官能度丙烯酸酯
稀释剂与双功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重量比为0.2。光引发剂是2异丙基硫杂
蒽酮(简称ITX)和[ 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丙酮-1](简称907)的混合物,2异丙
基硫杂蒽酮(简称ITX)与[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丙酮-1](简称907)的重量比
为1。
实施例3电致发光UV油墨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