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氰镀镉槽液、其配制方法及用途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在金属材料上电镀
无氰低氢脆镉镀层用的无氰镀镉槽液,同时还涉及该无氰镀镉槽液的配制方法,及在在无
氰低氢脆型电镀镉层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氰化镀镉方法,由于槽液成份简单,工艺稳定成熟,镀层低氢脆、耐蚀性强
等优点而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及海军零件上。但随着公众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国家对高污染
企业——含氰电镀生产的控制,各地区各城市都在逐步禁止或淘汰含氰电镀,在此背景下,
无氰镀镉工艺研究得以快速发展,但目前国内无氰镀镉工艺多用于民用产品零件上,原因
是电镀过程中会引起材料氢脆,从而导致零件强度降低,制约其应用于航天、航空及海军等
军用产品零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深镀和均镀能力好,设备使用寿命
相对较长,适合于复杂结构零件的无氰镀镉槽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无氰镀镉槽液的配制方法。
本发明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无氰镀镉槽液,包含下述原料:
硫酸镉 50-60g/L; 氯化铵 220-240g/L;
氨三乙酸 100-120g/L; 乙二胺四乙酸 10-20g/L;
12烷基硫酸钠 0.05-0.1g/L; 氯化锌 0.05-0.1g/L;
硫脲 0.5-1.0g/L; 阿拉伯树胶 0.5-1.0g/L。
上述的一种无氰镀镉槽液,包含下述原料:
硫酸镉 52g/L; 氯化铵 240g/L;
氨三乙酸 100g/L; 乙二胺四乙酸 18g/L;
12烷基硫酸钠 0.05g/L; 氯化锌 0.08g/L;
硫脲 0.5g/L; 阿拉伯树胶 0.5g/L。
上述的一种无氰镀镉槽液,包含下述原料:
硫酸镉 58g/L; 氯化铵 225g/L;
氨三乙酸 120g/L; 乙二胺四乙酸 12g/L;
12烷基硫酸钠 0.08g/L; 氯化锌 0.05g/L;
硫脲 0.8g/L; 阿拉伯树胶 0.8g/L。
上述的一种无氰镀镉槽液,包含下述原料:
硫酸镉 55g/L; 氯化铵 235g/L;
氨三乙酸 110g/L; 乙二胺四乙酸 15g/L;
12烷基硫酸钠 0.06g/L; 氯化锌 0.1g/L;
硫脲 0.7g/L; 阿拉伯树胶 0.7g/L。
本发明的一种无氰镀镉槽液的配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这配方量在镀槽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和氨三乙酸,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在搅拌
下加入已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槽液PH值约6.0左右,不断溶解至清亮,此时;另一容器
中加入少量不超过70℃的水将硫酸镉和氯化铵搅拌溶解(溶解较为困难,所需时间较长),
待只有少量沉淀时便可倒入镀槽中,加水至规定体积,至沉淀全部溶解;然后用氨三乙酸或
氨水调整槽液PH值,达到6.0-6.9,槽液清亮,镀液冷至室温;
(2)在容器中加入硫脲,用少量冷水溶解,再加入阿拉伯树胶,室温下搅拌溶解(溶解速
度较慢),静置1-2h后待完全溶解后搅拌下缓慢加入镀槽中;
(3)用少量水把12烷基硫酸钠调成糊状,再用大量沸水溶解,趁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镀
槽;
(4)最后用水溶解氯化锌后缓慢加入镀槽。
一种氰镀镉槽液在无氰低氢脆型电镀镉层中的用途,包括如下步骤:
(1)工件常规前处理;
(2)将工件在电流密度1.2 A/dm2、温度10-40℃下在无氰镀镉槽液进行常规电镀;
(3)冷水洗、热水洗、吹干;
(4)除氢:按零件材料的抗拉强度进行镀后除氢,具体除氢条件见表1:
表1 除氢条件
(5)工件常规彩色钝化。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
明选用中性(弱酸性)氨羧络合物型无氰镀镉槽液,能降低槽液界面张力,使电镀过程中氢
气泡难以在阴极表面滞留,减少吸氢,并可通过除氢工序消除电镀过程对零件强度造成的
影响,克服常规无氰镀镉工艺缺陷,使其能够顺利用于航天、航空及海军等军用产品零件
上。槽液偏中性对设备腐蚀性较小,设备使用寿命相对较长,深镀和均镀能力好,适合于镀
复杂结构零件。实验证明:选用吸氢最为敏感的高强度钢——4340材料制作的缺口氢脆试
样棒,采用本工艺电镀镉层8-12µm,缺口试棒可达到持续200h不断裂,满足HB5036-92《镉镀
层质量检验》标准要求,使得该电镀工艺能顺利应用于航天、航空及海军等军用产品零件
上,另外该电镀工艺还相继通过MOOG、GE、UTAS等3家国外公司的质量考核认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特
点。
实施例1:
一种无氰低氢脆型电镀镉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丙酮除油、去应力、电解/化学除油、热水洗、流动冷水洗、弱腐蚀、流动冷水洗;
(2)无氰镀镉槽液配制:
硫酸镉 52g/L; 氯化铵 240g/L;
氨三乙酸 100g/L; 乙二胺四乙酸 18g/L;
12烷基硫酸钠 0.05g/L; 氯化锌 0.08g/L;
硫脲 0.5g/L; 阿拉伯树胶 0.5g/L;
a、按上这配方量在镀槽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和氨三乙酸,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在搅拌
下加入已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槽液PH值约6.0左右,不断溶解至清亮,此时;另一容器
中加入少量不超过70℃的水将硫酸镉和氯化铵搅拌溶解(溶解较为困难,所需时间较长),
待只有少量沉淀时便可倒入镀槽中,加水至规定体积,至沉淀全部溶解;然后用氨三乙酸或
氨水调整槽液PH值,达到6.0-6.9,槽液清亮,镀液冷至室温;
b、在容器中加入硫脲,用少量冷水溶解,再加入阿拉伯树胶,室温下搅拌溶解(溶解速
度较慢),静置1-2h后待完全溶解后搅拌下缓慢加入镀槽中;
c、用少量水把12烷基硫酸钠调成糊状,再用大量沸水溶解,趁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镀
槽;最后用水溶解氯化锌后缓慢加入镀槽;
(3)将工件在电流密度1.2 A/dm2、温度10-40℃下进行常规电镀;
(4)冷水洗、热水洗、吹干;
(5)除氢:按零件材料的抗拉强度进行镀后除氢,具体除氢条件见表1:
表1 除氢条件
最大抗拉强度(MPa)
温度(℃)
时间(h)
渗碳件、表面淬火件
140±10
≥5
1034<σb≤1450
190±10
≥3
1450<σb≤1800
190±10
≥8
σb>1800
190±10
≥36
(6)工件常规彩色钝化处理为冷水洗、活化、冷水洗、出光、冷水洗、彩色钝化、冷水洗。
实施例2:
一种无氰低氢脆型电镀镉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工件常规前处理;
(2)无氰镀镉槽液配制:
硫酸镉 58g/L; 氯化铵 225g/L;
氨三乙酸 120g/L; 乙二胺四乙酸 12g/L;
12烷基硫酸钠 0.08g/L; 氯化锌 0.05g/L;
硫脲 0.8g/L; 阿拉伯树胶 0.8g/L;
a、按上这配方量在镀槽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和氨三乙酸,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在搅拌
下加入已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槽液PH值约6.0左右,不断溶解至清亮,此时;另一容器
中加入少量不超过70℃的水将硫酸镉和氯化铵搅拌溶解(溶解较为困难,所需时间较长),
待只有少量沉淀时便可倒入镀槽中,加水至规定体积,至沉淀全部溶解;然后用氨三乙酸或
氨水调整槽液PH值,达到6.0-6.9,槽液清亮,镀液冷至室温;
b、在容器中加入硫脲,用少量冷水溶解,再加入阿拉伯树胶,室温下搅拌溶解(溶解速
度较慢),静置1-2h后待完全溶解后搅拌下缓慢加入镀槽中;
c、用少量水把12烷基硫酸钠调成糊状,再用大量沸水溶解,趁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镀
槽;最后用水溶解氯化锌后缓慢加入镀槽;
(3)将工件在电流密度1.2 A/dm2、温度10-40℃下进行常规电镀;
(4)冷水洗、热水洗、吹干;
(5)除氢:按零件材料的抗拉强度进行镀后除氢,具体除氢条件见表1:
表1 除氢条件
最大抗拉强度(MPa)
温度(℃)
时间(h)
渗碳件、表面淬火件
140±10
≥5
1034<σb≤1450
190±10
≥3
1450<σb≤1800
190±10
≥8
σb>1800
190±10
≥36
(6)工件常规彩色钝化。
实施例3:
一种无氰低氢脆型电镀镉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工件常规前处理;
(2)无氰镀镉槽液配制:
硫酸镉 55g/L; 氯化铵 235g/L;
氨三乙酸 110g/L; 乙二胺四乙酸 15g/L;
12烷基硫酸钠 0.06g/L; 氯化锌 0.1g/L;
硫脲 0.7g/L; 阿拉伯树胶 0.7g/L;
a、按上这配方量在镀槽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和氨三乙酸,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在搅拌
下加入已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槽液PH值约6.0左右,不断溶解至清亮,此时;另一容器
中加入少量不超过70℃的水将硫酸镉和氯化铵搅拌溶解(溶解较为困难,所需时间较长),
待只有少量沉淀时便可倒入镀槽中,加水至规定体积,至沉淀全部溶解;然后用氨三乙酸或
氨水调整槽液PH值,达到6.0-6.9,槽液清亮,镀液冷至室温;
b、在容器中加入硫脲,用少量冷水溶解,再加入阿拉伯树胶,室温下搅拌溶解(溶解速
度较慢),静置1-2h后待完全溶解后搅拌下缓慢加入镀槽中;
c、用少量水把12烷基硫酸钠调成糊状,再用大量沸水溶解,趁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镀
槽;最后用水溶解氯化锌后缓慢加入镀槽;
(3)将工件在电流密度1.2 A/dm2、温度10-40℃下进行常规电镀;
(4)冷水洗、热水洗、吹干;
(5)除氢:按零件材料的抗拉强度进行镀后除氢,具体除氢条件见表1:
表1 除氢条件
最大抗拉强度(MPa)
温度(℃)
时间(h)
渗碳件、表面淬火件
140±10
≥5
1034<σb≤1450
190±10
≥3
1450<σb≤1800
190±10
≥8
σb>1800
190±10
≥36
(6)工件常规彩色钝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
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
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