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喷气变形玻璃纤维丝的生产过程,其中使丝经一初始输送装置,穿过一织物变形喷嘴,最后被导引到一第二输送装置。本发明还涉及用第一和第二输送装置和一安置在他们之间的织物变形喷嘴实现这种生产过程的设备。 在已知生产过程中,丝,亦即玻璃丝,不经加捻从一第一输送装置送到一织物变形喷嘴,并从那里送入一第二输送装置。用这种生产过程,个别送入设备的丝的长纤维在织物变形喷嘴的进口处会有断裂的危险。这种危险能导致丝的滞留和最后的折断。这种类型的单一的、未经加捻的丝往往引起以一种失去控制的、参差不齐的方式在织物变形喷嘴处鼓起。因而所得到的变形丝对许多应用来说是不适宜的。
已知另一生产过程,其中将来自纺丝筒管的丝聚集在一起并作加捻。这样所获得的材料可送到织物变形喷嘴。由于加捻的结果,也许已伸出的任何断裂的纤维再被结合成物料或产品。因而,这种结合将防止断裂地纤维在织物变形喷嘴的进口处卡住。此外,这种材料生产一种匀称膨松散的变形丝。但是,这种生产过程的缺点是丝的加捻为一独立的生产过程,这个过程在将物料输送入织物变形喷嘴前进行的,并包含相当大的成本支出。另一缺点是在使用比较脆性的材料时需要附加的作用以有助于加捻。举例来说,对玻璃纤维材料通常应用所谓纺织整理以便尽可能地加捻。这种生产过程不仅包含附加的费用,而且包含着又一缺点。这将是所采用的纺织整理在后来的纱线使用期间引起众多问题,例如用作基体上的嵌埋成为更困难。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创作一种在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生产过程,其中要结构变形的丝能在显著地降低费用和工作负荷的条件下可靠地喂入织物变形喷嘴,并以均匀的方式在那里加以卷曲变形。丝仅应该处于轻微的紧张下,以便即使在极限输入物料的情况下也可大量地省去附加的促进因素。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设计一种实现这种生产过程的设备。
按照本发明,这种任务是通过在本文开头所述的生产过程来解决的,是在于把这些丝,无论单一的或者绞合式的,都送到第一输送装置,且把丝作仿加捻,至少把织物变形喷嘴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区域中的丝结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单元。
这样,在物料进入第一输送装置前,没有必要进行预加工,例如加捻。仿加捻把丝聚集成一个单元,并将任一断丝聚合到整体中,避免了丝在喷嘴进口处的滞留和阻塞。输入织物变形喷嘴的成束的合成丝将形成均匀规整的膨胀纱线。
根据本发明的生产过程能进一步加以改进,以便丝通过织物变形喷嘴和第二输送装置之间的仿捻线设备,该仿捻线设备则把加捻施加于介于第一输送装置和仿捻线设备之间区域中的丝。
在丝离开织物变形喷嘴后,丝通过仿捻线设备,它将在第一输送装置和仿捻线设备之间区域中的丝加捻,而结果把丝聚集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捆束住可能存在的一些断丝。这将保证用此方法加捻的丝以所需要的方式进入喷嘴。这样形成的单纱线作为一整体也经受得住织物变形喷嘴的喷气处理。由于是整个单元在起作用,而不是个别的丝,以致纱线均匀地膨胀。这个优点是在没有任何辅助加捻或再绕制的生产过程下得到的,而且可简单地通过将一些已知型式的仿捻线设备插入流纱(纱线流)里。
根据本发明的生产过程还可如此进行,将高达150捻数/米的加捻到织物变形喷嘴区域的纱线上。在许多场合,将小于100捻数/米的加捻施加于织物变形喷嘴区域的纱线是合适的。这种加捻将保证达到有关进入织物变形喷嘴的丝所需要的优点,并且可良好的影响喷嘴内自身喷气程序。同时,纱线的很少转动在各根丝上引起较小应力,因而还减少了断裂的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生产过程还可如此进行,将一种Z或S型转动加于织物变形喷嘴区域中的纱线。这样,在卷曲变形纱线方面可得到特殊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生产过程也考虑到让经加捻的和/或未经加捻的线送入第一输送装置。通过选择材料和相应的加捻性质,使所生产的卷曲变形纱线具有一定特性,尤其是有关强度、弹性和容体等。
根据本发明用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设备特征在于在织物变形喷嘴和第二输送装置之间提供一仿捻线设备,此仿捻线设备具有一个自由地转动的加捻针作为导引体,而其轴处在与丝的输送方向倾斜的位置上,其直径大于4毫米。
可转动安装的加捻针将防止摩擦,并从而防止为丝通过仿捻线设备时在个别丝上产生应力。丝可以如此导引,以便当它们越过加捻针时,线圈彼此不接触。加捻针相对于丝的输送方向倾斜将使纱线的线圈免于在它们越过加捻针时接触,因而也减少了物料上的应力。直径大于4毫米也使相当脆性的材料能加工处理。
最后,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使仿捻线设备到织物变形喷嘴的距离设计成可调节的。
对熟悉本主题的任何人,设定和选择各种尺寸,例如捻线针的直径,仿捻线设备相对织物变形喷嘴的位置和在输送装置中发生的偏差必须作一定调整,以便在所有情况下使其适应材料和纱线纤度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织物变形设备的示意图;
图2表示在图1中箭头A方向作的仿捻线设备的俯视图。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三股未经加捻的多纤维形式的丝1、2、3被送到一常见类型的第一输送装置4,这些丝1、2、3在脱离输送装置4后,经织物变形喷嘴6的进口5,并再从出口7引出。然后,丝1、2、3经仿捻线设备9引到第二输送装置10,并以箭头11的方向从那里引出。
织物变形喷嘴6是一种已知结构型式的。经过喷嘴的丝1、2、3以已知方式用压缩空气喷气加以翻松。
仿捻线设备9设有一个这里未图示的设备,此设备可使仿捻线设备9绕着以运送方向运转的一个轴转动。它具有一个环12,其中加捻针13能以箭头14所示方向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一个径向地置于环12内的轴上。加捻针13的轴与丝的运送方向不是成直角,而是成倾斜状。
丝在加捻针13上形成一线环,该环的开头和末尾因加捻针13的倾斜而相互不接触。加捻针13按照丝的运送速度转动。在加捻针13的外表面侧和另一侧丝之间的相对速度为零。
仿捻线设备9和织物变形喷嘴6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整的,使设备能适用于各种特性的物料和纱线纤度。
输送装置4、10的牵引速度可用已知的方法调整到彼此相称,以考虑到物料的翻松引起的收缩。
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丝1、2、3经过第一输送装置4和织物变形喷嘴6送到仿捻线设备9。因为仿捻线设备9的旋转,所以使丝1、2、3受到加捻,该加捻理论上小于100捻数/米。这样,作为单股送到第一输送装置4的丝1、2、3聚集一起成为一紧密的单元,并以这种形式引伸入织物变形喷头6的进口5。施加于丝的每单位长度的转数是根据所选用的丝的特征决定的。为此,必须考虑到物料的性质和必须注意转动数量不可使任何所使用的物料受到过度的绷紧。
从出口7引出的经变形的纱线还具有已作用于其上的加捻。由于已知仿捻线效果,在通过仿捻线设备后不再作加捻,而然后出现翻松。
任何能松散的丝可用本发明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来加工。特别是即使加工相当脆性的丝,例如玻璃纤维也是可能的,因为生产过程和设备将保证这些丝在必要的非受力状态下加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