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46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03 C N 1 0 4 0 1 4 6 7 2 A (21)申请号 201410286765.6 (22)申请日 2014.06.23 B21D 37/12(2006.01) (71)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始信 路669号 (72)发明人刘春雨 郑薇 丁文军 何鹏申 刘明森 黄林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代理人王立民 吉海莲 (54) 发明名称 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
2、整形 模具,其在一套模具中设置了下模主滑块和下模 副滑块,下模主滑块和下模副滑块的端部结合成 汽车侧围型面,下模主滑块与主侧翻斜楔配合用 于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普通型面,下模副滑块 和副侧翻斜楔配合用于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特 殊型面,使得具有特殊形状的汽车侧围能够在一 套模具内完成翻边和整形,减少了模具工装的数 量,从而降低的工艺难度,进而降低了模具开发成 本,也节约了生产制造的成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4672 A 。
3、CN 104014672 A 1/1页 2 1.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包括下模座(1)、下模主滑块(2)、上模主驱动 座(4)和主侧翻斜楔(7),其中,所述主侧翻斜楔(7)设置在所述下模座(1)上,所述下模主 滑块(2)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下模座(1)内;所述下模主滑块(2)的一端与所 述上模主驱动座(4)导滑配合,另一端与所述主侧翻斜楔(7)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 座(1)上设置有副侧翻斜楔(6),下模副滑块(3)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下模座 (1)内;所述下模副滑块(3)的一端与上模副驱动座(5)导滑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副侧翻斜 楔(6)配合并和所述下模主滑块(2。
4、)上与所述主侧翻斜楔(7)配合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 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主滑 块(2)与所述上模主驱动座(4)配合端的上部为楔形,下部为立面;所述上模主驱动座(4) 与所述下模主滑块(2)配合端的下部为楔形,上部为立面;所述上模主驱动座(4)的楔形部 先与所述下模主滑块(2)的楔形部导滑配合,然后所述上模主驱动座(4)的立面部与所述 下模主滑块(2)的立面部导滑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副滑 块(3)与所述上模副驱动座(5)配合端的上部为楔形,下部为立面;所述上模副驱动座(5) 与。
5、所述下模副滑块(3)配合端的的下部为楔形,上部为立面;所述上模副驱动座(5)的楔形 部先与所述下模副滑块(3)的楔形部导滑配合,然后所述上模副驱动座(5)的立面部与所 述下模副滑块(3)的立面部导滑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主驱 动座(4)和所述下模主滑块(2)的立面导滑的距离大于所述上模副驱动座(5)与所述下模 副滑块(3)立面导滑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主驱 动座(4)和所述下模主滑块(2)的立面导滑的距离是所述上模副驱动座(5)与所述下模副 滑块(3)立面导滑的距离的两倍。 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副滑块(3)内、沿其滑动方向设置有为该下模副滑块(3)提供回程力的回程弹簧 (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程弹簧 (10)为氮气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副滑 块(3)上沿其滑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导板(9),所述导板(9)的导滑面朝向所述下模座(1) 并与该下模座(1)导滑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副滑 块(3)上沿其滑动方向的两侧、位于所述导板(9)上设。
7、置有压板(8),该压板(8)与所述导 板(9)垂直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14672 A 1/4页 3 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汽车冲压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普通造型的汽车侧围,如图1所示,其上部与前挡风玻璃、顶盖、后窗相连接的部 位为整体内凹式。如图2所示,内凹造型翻边前为图中虚线所示,翻边后为实线所示。 0003 汽车侧围中内凹造型部分,现有技术采用整形模具中安装大型侧整斜楔机构来完 成。如图3所示,成型后的产品件100在冲压方向存在负角度,因此,下模滑块101在成型 后需回退来躲开负角度,以。
8、便顺利取出产品件100。一次冲压完成后,上模滑座102从下死 点向上死点移动,下模滑块101后移,从而躲开负角度。 0004 然而,现有技术只能在一套模具中完成普通造型侧围上部的冲压成型,对侧围的 形状有一定的要求。加之下模滑块101回退时既要求能够躲开成形后的产品件100,又不能 与产品件100相干涉,所以此种技术对于具有特殊型面的汽车侧围则无能为力,因此,只能 开发多套模具来完成特殊型面部位的翻边和整形工作,从而增加了工艺难度,也提高了开 发模具的成本,进而提高了生产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目的在 于可在一套模具内对具。
9、有特殊形状的轿车整体侧围完成整形工作。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包括下模座、下模主滑块、上模主驱动座和主 侧翻斜楔,其中,所述主侧翻斜楔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下模主滑块以可往复滑动的方 式安装在所述下模座内;所述下模主滑块的一端与所述上模主驱动座导滑配合,另一端与 所述主侧翻斜楔配合;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副侧翻斜楔,下模副滑块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 安装在所述下模座内;所述下模副滑块的一端与上模副驱动座导滑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副 侧翻斜楔配合并和所述下模主滑块上与所述主侧翻斜楔配合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型面。 0008 优选地。
10、,所述下模主滑块与所述上模主驱动座配合端的上部为楔形,下部为立面; 所述上模主驱动座与所述下模主滑块配合端的下部为楔形,上部为立面;所述上模主驱动 座的楔形部先与所述下模主滑块的楔形部导滑配合,然后所述上模主驱动座的立面部与所 述下模主滑块的立面部导滑配合。 0009 优选地,所述下模副滑块与所述上模副驱动座配合端的上部为楔形,下部为立面; 所述上模副驱动座与所述下模副滑块配合端的的下部为楔形,上部为立面;所述上模副驱 动座的楔形部先与所述下模副滑块的楔形部导滑配合,然后所述上模副驱动座的立面部与 所述下模副滑块的立面部导滑配合。 0010 优选地,所述上模主驱动座和所述下模主滑块的立面导滑的。
11、距离大于所述上模副 驱动座与所述下模副滑块立面导滑的距离。 说 明 书CN 104014672 A 2/4页 4 0011 优选地,所述上模主驱动座和所述下模主滑块的立面导滑的距离是所述上模副驱 动座与所述下模副滑块立面导滑的距离的两倍。 0012 优选地,所述下模副滑块内、沿其滑动方向设置有为该下模副滑块提供回程力的 回程弹簧。 0013 优选地,所述回程弹簧为氮气弹簧。 0014 优选地,所述下模副滑块上沿其滑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的导滑面 朝向所述下模座并与该下模座导滑配合。 0015 优选地,所述下模副滑块上沿其滑动方向的两侧、位于所述导板上设置有压板,该 压板与所述导板垂直。
12、设置。 0016 本发明在一套模具中设置了下模主滑块和下模副滑块,下模主滑块和下模副滑块 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型面,下模主滑块与主侧翻斜楔配合用于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普 通型面,下模副滑块和副侧翻斜楔配合用于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特殊型面,使得具有特 殊形状的汽车侧围能够在一套模具内完成翻边和整形,减少了模具工装的数量,从而降低 的工艺难度,进而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也节约了生产制造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普通造型的汽车侧围的主视图; 0018 图2为图1中箭头处的局部剖面图; 0019 图3为冲压普通造型的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的剖视图; 0020 图4为具有特殊型面的汽车侧围的主视。
13、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下模轴测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下模副滑块的轴测 图; 0023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上模主驱动座移动 到下死点位置时剖视图; 0024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上模主驱动座移动 到上死点位置时剖视图; 0025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上模副驱动座移动 到下死点位置时剖视图; 0026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上模副驱动座移动 到上死点位置时剖视图; 0027 图1。
14、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下模主滑块和下模 副滑块运动方向视图。 0028 图3中附图标记为:100产品件、101下模滑块、102上模滑座。 0029 图5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为:1下模座、2下模主滑块、3下模副滑块、4上模主驱动 座、5上模副驱动座、6副侧翻斜楔、7主侧翻斜楔、8压板、9导板、10回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 明 书CN 104014672 A 3/4页 5 0031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用于如图4所示,具有特殊型面的汽车侧 围,图中圆圈处为汽车侧围的特殊型面部位。这一模具,如。
15、图5所示,包括下模座1、下模主 滑块2、上模主驱动座4和主侧翻斜楔7,其中,上模主驱动座4安装在上模座上(图中未 视)并随上模座垂直上下移动。主侧翻斜楔7设置在下模座1上,下模主滑块2以可往复 滑动的方式安装在下模座1内。下模主滑块2的一端与上模主驱动座4导滑配合,另一端 与主侧翻斜楔7配合。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下模主滑块2与上模主 驱动座4配合端的上部为楔形,下部为立面;上模主驱动座4与下模主滑块2配合端的下部 为楔形,上部为立面;上模主驱动座4的楔形部先与下模主滑块2的楔形部导滑配合,驱动 下模主滑块2与主侧翻斜楔7配合完成普通型面的翻边工作,然后上模主驱动座4的立面 。
16、部与下模主滑块2的立面部导滑配合;驱动下模主滑块2与主侧翻斜楔7配合完成整形工 作,下模主滑块2的运动方向,如图11所示。这一导滑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其导滑平 稳。 0032 如图5所示,下模座1上还设置有副侧翻斜楔6,下模副滑块3以可往复滑动的方 式安装在下模座1内;上模副驱动座5安装在上模座上(图中未视)并随上模座垂直上下 移动。下模副滑块3的一端与上模副驱动座5导滑配合,另一端与副侧翻斜楔6配合并和 下模主滑块2上与主侧翻斜楔7配合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型面。如图9和图10所示,下 模副滑块3与上模副驱动座5配合端的上部为楔形,下部为立面;上模副驱动座5与下模副 滑块3配合端的的下部。
17、为楔形,上部为立面;上模副驱动座5的楔形部先与下模副滑块3的 楔形部导滑配合,驱动下模副滑块3与副侧翻斜楔6配合完成特殊型面的翻边工作,然后上 模副驱动座5的立面部与下模副滑块3的立面部导滑配合,驱动下模副滑块3与副侧翻斜 楔6配合完成整形工作,下模副滑块3的运动方向,如图11所示。这一导滑方式,同样结构 简单,便于加工,其导滑平稳。 0033 这一翻边整形模具,在一套模具中设置了下模主滑块2和下模副滑块3,下模主滑 块2和下模副滑块3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型面,下模主滑块2与主侧翻斜楔7配合用于 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普通型面,下模副滑块3和副侧翻斜楔6配合用于翻边和整形汽车 侧围的特殊型面,使。
18、得具有特殊形状的汽车侧围能够在一套模具内完成翻边和整形,减少 了模具工装的数量,从而降低的工艺难度,进而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也节约了生产制造的 成本。 0034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模主驱动座4和下模主滑块2的立面导滑的距离大于上 模副驱动座5与下模副滑块3立面导滑的距离,其目的在于,当冲压完成后,如图10所示, 上模副驱动座5的立面与下模副滑块3的立面先脱离,从而下模副滑块3先完成回程,在汽 车侧围的特殊型面处下模副滑块3先避让开产品件特殊型面处的负角,然后,如图8所示, 上模主驱动座4的立面与下模主滑块2的立面再脱离,在汽车侧围的普通型面处下模主滑 块2再避让开产品件普通型面处的负角,。
19、从而便于产品件的取出,如果下模主滑块2和下模 副滑块3同时回程,则容易出现产品件将下模主滑块2和/或下模副滑块3卡死的现象。 0035 再进一步优选地,如图7所示,上模主驱动座4和下模主滑块2的立面导滑的距离 是100mm,上模副驱动座5与下模副滑块3立面导滑的距离是50mm,上模主驱动座4和下模 主滑块2的立面导滑的距离是上模副驱动座5与下模副滑块3立面导滑的距离的两倍,这 样一来,下模副滑块3先完成回程后,下模主滑块2要经过下模副滑块3两倍的回程时间才 说 明 书CN 104014672 A 4/4页 6 能回退到位,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件将下模主滑块2和/或下模副滑块3卡死的现象。 003。
20、6 如图6所示,进一步优选地,下模副滑块3内、沿其滑动方向设置有为该下模副滑 块3提供回程力的回程弹簧10。回程弹簧10为氮气弹簧,之所以选用氮气弹簧,是因为其 体积小、弹力大、行程长、工作平稳,制造精密,使用寿命长(约一百万次),弹力曲线平缓, 以及不需要预紧等等,它具有金属弹簧、橡胶和气垫等常规弹性组件难于完成的工作,简化 模具设计和制造,方便模具安装和调整,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0037 如图6所示,再一步优选地,下模副滑块3上沿其滑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导板9,导 板9的导滑面朝向下模座1并与该下模座1导滑配合。下模副滑块3上沿其滑动方向的两 侧、位于导板9上设置有压板。
21、8,该压板8与导板9垂直设置。下模副滑块3在往复滑动过 程中在水平面上会受到下模座1施加的与滑动方向垂直的侧向力,从而影响下模副滑块3 滑动的顺畅性,设置导板9的目的在于通过导滑配合降低上述侧向力。另外,下模副滑块3 在往复滑动过程中在垂直面上还会受到下模座1的底部施加的与滑动方向垂直的侧向力, 这一侧向力会造成下模副滑块3在滑动过程中跷起,出现颠簸的现象,设置压板8的目的在 于平衡下模座1的底部施加的侧向力,从而使得下模副滑块3的滑动更加平稳。 0038 该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上模座从上死点开始垂直向下死点运动,上模 座先带动上模主驱动座4向下移动,上模主驱动座4的楔形部先与下模主滑。
22、块2的楔形部 导滑配合,驱动下模主滑块2与主侧翻斜楔7配合完成普通型面的翻边工作,然后上模主驱 动座4的立面部与下模主滑块2的立面部导滑配合;驱动下模主滑块2与主侧翻斜楔7配 合完成整形工作,下模主滑块2的运动方向,如图11所示。接着上模座再带动上模副驱动 座5向下移动,上模副驱动座5的楔形部先与下模副滑块3的楔形部导滑配合,驱动下模副 滑块3与副侧翻斜楔6配合完成特殊型面的翻边工作,然后上模副驱动座5的立面部与下 模副滑块3的立面部导滑配合,驱动下模副滑块3与副侧翻斜楔6配合完成整形工作,下模 副滑块3的运动方向,如图11所示。 0039 当完成翻边整形后,上模座从下死点开始垂直向上死点运动。
23、,如图10所示,上模 副驱动座5的立面与下模副滑块3的立面先脱离,从而下模副滑块3先完成回程,在汽车侧 围的特殊型面处下模副滑块3先避让开产品件特殊型面处的负角,然后,如图8所示,上模 主驱动座4的立面与下模主滑块2的立面再脱离,在汽车侧围的普通型面处下模主滑块2 再避让开产品件普通型面处的负角,此时,操作人员便可将产品件取出,完成汽车侧围产品 件的一次翻边整形。 0040 这一翻边整形模具,在一套模具中设置了下模主滑块2和下模副滑块3,下模主滑 块2和下模副滑块3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型面,下模主滑块2与主侧翻斜楔7配合用于 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普通型面,下模副滑块3和副侧翻斜楔6配合用于翻边。
24、和整形汽车 侧围的特殊型面,使得具有特殊形状的汽车侧围能够在一套模具内完成翻边和整形,减少 了模具工装的数量,从而降低的工艺难度,进而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也节约了生产制造的 成本。 004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 本发明的指导思想轻易提出其它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104014672 A 1/4页 7 图1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2 A 2/4页 8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2 A 3/4页 9 图7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2 A 4/4页 10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2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