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578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03 C N 1 0 4 0 1 5 7 8 0 A (21)申请号 201410296883.5 (22)申请日 2014.06.28 B62D 1/04(2006.01) B62D 1/16(2006.01) B62D 3/02(2006.01) (71)申请人青岛大学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 308号 (72)发明人张震 (54) 发明名称 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 (57) 摘要 一种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汽 车驾驶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主转向盘、第一电磁离 合器、第一小。
2、齿轮、第一角位移传感器、减速机构、 主转向柱、转向器、转向轮、蓄电池、副转向柱等; 其特征在于:在学员正常练习或者教练员教学过 程中教练车由主转向盘控制,当学员错误操作导 致危险情况时,教练员及时转动副转向盘,当副转 向柱转角超过电子控制单元中预设的角度值时, 教练车由副转向盘控制。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5780 A CN 104015780 A 1/2页 2 1.一种教练车转向系统,包括主转向盘(1)、第一电磁离合器(。
3、2)、第一小齿轮(3)、 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减速机构(5)、主转向柱(6)、转向器(7)、转向轮(8)、蓄电池(9)、 副转向柱(10)、轴承(11)、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第二小齿轮(13)、副转向盘(14)、负载 传感器(15)、车速传感器(16)、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第一机体(18)、第二电磁离合器 (19)、助力电机(20)、第二机体(21)、电子控制单元(22),上述部件协同工作,形成主转向 系统和副转向系统,实现学员和教练均能够对教练车进行转向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练车转向系统,其中:主转向盘(1)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2) 与主转向柱6连接,主转向柱6通过。
4、一对啮合的第一小齿轮3连接到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 其中第一小齿轮3的主动齿轮套装在主转向柱6上并固定,随主转向柱6一起转动,第一小 齿轮3的从动齿轮套装在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上,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安装在驾驶室内的 第一机体18上,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的输出端接电子控制单元22,电子控制单元22的输入 端还分别接负载传感器15、车速传感器16和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电子控制单元22的输 出端接助力电机20和第二电磁离合器19,助力电机20和第二电磁离合器19的输出轴固定 连接,蓄电池9为汽车蓄电池,形成教练车主转向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练车转向系统,其中:副转向盘14与副转向柱10固定连接。
5、, 套装在副转向柱10上的轴承11固定在第二机体21上,副转向柱10通过一对第二小齿轮 13与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连接,第二小齿轮13的主动齿轮套装在主转向柱10上并固定, 第二小齿轮13的从动齿轮套装并固定在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上,第二角位传感器12固定 在驾驶室内的第二机体21上,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的输出端接电子控制单元22,形成教练 车副转向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教练车转向系统,其中:主副转向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22连 接成为一个整体。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教练车转向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学员正常练习或者教练员教 学过程中教练车由所述主转向盘(1)控制,当学员错误操作导致危险。
6、情况时,教练员及时转 动所述副转向盘(14),当所述副转向柱(10)转角超过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 时,教练车由所述副转向盘(14)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第二角位移传感器信号(12),然后进行步骤2; 步骤2、判断副转向柱(10)转过角度的大小是否超过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 值:若测得角度大小超过预设角度值,则判断为副转向系统介入,控制转向,然后进行步骤 3、步骤4;否则判断为副转向系统不介入,然后进行步骤6; 步骤3、电子控制单元(22)将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代替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 信号,电子控制单元(22)继续接收并处理负。
7、载传感器(15)信号、车速传感器(16)信号、发 动机转速传感器(17)信号和助力电机(20)反馈电流信号,然后进行步骤4; 步骤4、电子控制单元(22)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2)断开,使主转向盘(1)对第一角位 移传感器(4)没有角度输入,然后进行步骤5; 步骤5、车辆转向完全由副转向盘(14)控制,然后回到步骤1; 步骤6、第一电磁离合器(2)持续闭合,然后进行步骤7; 步骤7、车辆转向继续由主转向盘(1)控制,然后回到步骤1。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子控制单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15780 A 2/2页 3 元(22)通过对比接收到。
8、的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和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 值,判断副转向系统是否控制转向,当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大于电子控制单元(22) 中预设的角度值时,教练车由副转向盘(14)控制,当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小于电子 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时,教练车由主转向盘(1)控制。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15780 A 1/3页 4 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在此处键入技术领域描述段落。本发明涉及一种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 属于汽车驾驶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车辆的普及,现在学车人数也逐年增加,学员学习驾驶过程中由于驾。
9、驶操作 还不熟练,加上紧张情绪,难免出现错误操作,这些错误操作可能会危及车辆甚至人身安 全。目前国内教练车主要配备副制动器,基本上都没有配置副转向装置。因此,在紧急情况 下教练员只能采取紧急制动,但是却很难改变汽车的行使方向,从而难以有效的避免由学 员的错误操作所引发的事故。在国外虽然出现过装备副转向系统的教练车,但是主、副转向 盘一般通过纯机械式连接,当学员驾驶车辆出现错误操作即将发生危险时,教练员想要实 现对车辆的控制,必须先拨动拨叉,然后才能控制方向盘转弯,操纵很不方便,难以及时的 实现对车辆的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克服上述。
10、缺陷,及 时识别教练员通过副转向系统施加在车辆的操作意图,及时断开主转向系统对教练车的控 制,改由副转向系统控制教练车,并保证控制过程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的装置包括:主转向盘(1)、第一电磁离合器 (2)、第一小齿轮(3)、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减速机构(5)、主转向柱(6)、转向器(7)、转向 轮(8)、蓄电池(9)、副转向柱(10)、轴承(11)、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第二小齿轮(13)、 副转向盘(14)、负载传感器(15)、车速传感器(16)、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第一机体 (18)、第二电磁离合器(19)、助力电机(20)、。
11、第二机体(21)、电子控制单元(22);在学员正 常练习或者教练员教学过程中教练车由所述主转向盘(1)控制,当学员错误操作导致危险 情况时,教练员及时转动所述副转向盘(14),当所述副转向柱(10)转角超过电子控制单元 (22)中预设的角度值时,教练车由所述副转向盘(14)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第二角位移传感器信号(12),然后进行步骤2。 0004 步骤2、判断副转向柱(10)转过角度的大小是否超过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 角度值:若测得角度大小超过预设角度值,则判断为副转向系统介入,控制转向,然后进行 步骤3、步骤4;否则判断为副转向系统不介入,然后。
12、进行步骤6。 0005 步骤3、电子控制单元(22)将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代替第一角位移传感器 (4)信号,电子控制单元(22)继续接收并处理负载传感器(15)信号、车速传感器(16)信号、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信号和助力电机(20)反馈电流信号,然后进行步骤4。 0006 步骤4、电子控制单元(22)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2)断开,使主转向盘(1)对第一 角位移传感器(4)没有角度输入,然后进行步骤5。 说 明 书CN 104015780 A 2/3页 5 0007 步骤5、车辆转向完全由副转向盘(14)控制,然后回到步骤1。 0008 步骤6、第一电磁离合器(2)持续闭合,然后进。
13、行步骤7。 0009 步骤7、车辆转向继续由主转向盘(1)控制,然后回到步骤1。 001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为: 1、教练员每完成一次教学不需要下车和学员互换位置继续教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 教学效率。 0011 2、教练员可以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对学员的驾驶操作进行监督指导:当学员操作错 误将要发生危险时,教练员可以通过副转向盘(14)及时调整车辆行驶方向,避免危险发生。 0012 3、电子控制单元(22)通过对比接收到的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和电子控制 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的大小,判断副转向系统是否控制转向,使得控制更加准确,灵敏 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
14、发明的实施教练车副转向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1、主转向盘;2、第一电磁离合器;3、第一小齿轮;4、第一角位移传感器;5、减速机 构;6、主转向柱;7、转向器;8、转向轮;9、蓄电池;10、副转向柱;11、轴承;12、第二角位移 传感器;13、第二小齿轮;14、副转向盘;15、负载传感器;16、车速传感器;17、发动机转速传 感器;18、第一机体;19、第二电磁离合器;20、助力电机;21、第二机体;22、电子控制单元。 0016 下面结合实施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17 如图1所示,教练车副转向控制装置包括:主转向盘1、。
15、第一电磁离合器2、第一小 齿轮3、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减速机构5、主转向柱6、转向器7、转向轮8、蓄电池9、副转向 柱10、轴承11、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第二小齿轮13、副转向盘14、负载传感器15、车速传 感器16、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第一机体18、第二电磁离合器19、助力电机20、第二机体 21、电子控制单元22。 0018 主转向系统连接方式为:主转向盘1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2与主转向柱6连接,主 转向柱6通过一对啮合的第一小齿轮3连接到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其中第一小齿轮3的主 动齿轮套装在主转向柱6上并固定,随主转向柱6一起转动,第一小齿轮3的从动齿轮套装 在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上,第。
16、一角位移传感器4安装在驾驶室内的第一机体18上,第一角 位移传感器4的输出端接电子控制单元22,电子控制单元22的输入端还分别接负载传感器 15、车速传感器16和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电子控制单元22的输出端接助力电机20和第 二电磁离合器19,助力电机20和第二电磁离合器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蓄电池9为汽车蓄 电池。 0019 副转向系统的连接方式为:副转向盘14与副转向柱10固定连接,套装在副转向柱 10上的轴承11固定在第二机体21上,副转向柱10通过一对第二小齿轮13与第二角位移 传感器12连接,第二小齿轮13的主动齿轮套装在主转向柱10上并固定,第二小齿轮13的 从动齿轮套装并固定在。
17、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上,第二角位传感器12固定在驾驶室内的第 说 明 书CN 104015780 A 3/3页 6 二机体21上,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的输出端接电子控制单元22。 0020 主副转向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2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0021 如图2所示,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流程为: 接通点火开关后,电子控制单元22上电开始,电子控制单元22完成上电开始后,整个 控制方法包括的步骤有: 首先进行步骤S10。 0022 在步骤S10中,电子控制单元22接收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然后进行步骤 S11。 0023 在步骤S11中,电子控制单元22根据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判断副转。
18、向柱10 转过的角度是否超过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若测得角度值大小超过预设角度 值,则判断为副转向系统介入,控制转向,然后进行步骤S12、S13; 在步骤S12中,电子控制单元22将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的信号代替第一角位移传感 器4的信号,电子控制单元22继续接收并处理负载传感器15的信号、车速传感器16的信 号、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的信号和助力电机20的反馈电流信号,然后进行步骤S14。 0024 在步骤S13中,电子控制单元22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2断开,使主转向盘1对主 转向柱6没有力矩输入,然后进行步骤S14。 0025 在步骤S14中,车辆转向完全由副转向盘14控制。 002。
19、6 在步骤S11中,若测得角度值大小没有超过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则 判断为副转向系统没有介入,进行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第一电磁离合器2持续闭合,然后进行S21。 0027 在步骤S21中,车辆转向继续由主转向盘1控制。 0028 当流程进行到步骤S14或者步骤S21时,均返回到步骤S10 重复以上步骤,在下次 主副转向系统转换之前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步骤S30。 0029 在步骤S30中,车辆按照之前选定的转向系控制车辆,根据驾驶者意图行驶。 0030 通过上述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可实现在必要的情况下,坐在副驾驶位 的教练员通过对副转向盘的操纵,纠正学员的错误驾驶。 003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阐述,但本发明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范 围之内,在不脱离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可以做出适当的变化。 说 明 书CN 104015780 A 1/1页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5780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