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114695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09361.9

申请日:

2014.09.28

公开号:

CN104208091A

公开日:

2014.12.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1/728申请日:2014092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728; A61P7/04; C08B31/04; A61K31/718(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1/728

申请人:

沈丽青

发明人:

沈丽青; 钭祖青

地址:

330600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香田工业园飞翔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金言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9

代理人:

毕艳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止血粉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包括:提供和处理马铃薯淀粉;对获得的马铃薯淀粉改性与交联;马铃薯淀粉与透明质酸钠的液相复合获得止血粉成品。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获得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的马铃薯淀粉大大提高了止血材料的可吸收性,醋酸酐/已二酸-琥珀酸酐本身很容易在碱中和及水洗过程中除去,残余的有机酸盐本身能够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最终代谢产物无毒,保证了产物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止血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和处理马铃薯淀粉:在马铃薯淀粉中加水并在150℃-160℃的高温下利用热糊化工艺使其的糊化度达到94-94.27%,其中,加水达到马铃薯淀粉重量的20-45%,干燥所述热糊化的马铃薯淀粉,并且在干燥过程中,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交替使用,使马铃薯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以上;
对获得的马铃薯淀粉改性与交联:将马铃薯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中,在低于30℃的条件下匀速搅拌,配制20-40%的淀粉悬浮液;以2-4%的氢氧化钠调节悬浮液的pH值至9.0-10.0;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重量不少于淀粉悬浮液10%的按10:1至20:1比率配制的醋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同时加入5-8%的氢氧化钠,保证反应体系的pH值维持于9.0-10.0;待醋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加完后,继续以氢氧化钠维持pH值于9.2-9.5;在体系中缓慢加入琥珀酸酐,至体系pH值不再发生变化为止,以2-4%的氢氧化钠中和反应体系中的过量酸,再以大量去离子水多次清洗,过滤,获得马铃薯淀粉颗粒;
马铃薯淀粉与透明质酸钠的液相复合:将获得的马铃薯淀粉颗粒配制为20-35%的淀粉悬浊液,加入适量透明质酸,使透明质酸质量为反应体系总重的0.2%-9.0%;以盐酸调节淀粉-透明质酸共混体系pH值至4.0-4.8,匀速搅拌体系不少于1小时,以氢氧化钠调节共混体系pH值至7.1-7.3后干燥,制粉,过筛获得止血粉成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制粉的方式是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或60-70℃烘干后再进行粉碎。

3.  一种止血粉,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制备。

说明书

说明书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淀粉基止血剂的代表主要是美国生产的Arista微孔多聚糖止血粉。虽然其止血效果优秀,临床认可度高,但仍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Arista经表氯醇交联,可能在降解过程中释出潜在毒性物质;二是其微孔多聚糖颗粒吸水性尚差,在浓聚凝血因子,促进凝血过程上仍有改进余地;三是其粘着性不佳,易于漂浮且形成的凝胶不够牢固;另外,其价格昂贵,严重限制了在尚不富裕的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使用,更难于以之作为战略储备。因此,利用改进的技术路径,通过更安全有效的淀粉改性与交联技术,以恰当方法复合其他可降解生物材料以改善其使用性能,生产出能够替代,甚至优于的可吸收止血粉剂,并最终实现规模产业化,不仅能够有效的增进创伤治疗及临床手术的效果,节约用血,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效应,还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现有的止血材料的可吸收性较差。鉴于如上原因,有必要研究一种止血粉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至少一个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和处理马铃薯淀粉:在马铃薯淀粉中加水并在150℃-160℃的高温下利用热糊化工艺使其的糊化度达到94-94.27%,其中,加水达到马铃薯淀粉重量的 20-45%,干燥所述热糊化的马铃薯淀粉,并且在干燥过程中,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交替使用,使马铃薯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以上;
对获得的马铃薯淀粉改性与交联:将马铃薯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中,在低于30℃的条件下匀速搅拌,配制20-40%的淀粉悬浮液;以2-4%的氢氧化钠调节悬浮液的pH值至9.0-10.0;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重量不少于淀粉悬浮液10%的按10:1至20:1比率配制的醋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同时加入5-8%的氢氧化钠,保证反应体系的pH值维持于9.0-10.0;待醋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加完后,继续以氢氧化钠维持pH值于9.2-9.5;在体系中缓慢加入琥珀酸酐,至体系pH值不再发生变化为止,以2-4%的氢氧化钠中和反应体系中的过量酸,再以大量去离子水多次清洗,过滤,获得马铃薯淀粉颗粒;
马铃薯淀粉与透明质酸钠的液相复合:将获得的马铃薯淀粉颗粒配制为20-35%的淀粉悬浊液,加入适量透明质酸,使透明质酸质量为反应体系总重的0.2%-9.0%;以盐酸调节淀粉-透明质酸共混体系pH值至4.0-4.8,匀速搅拌体系不少于1小时,以氢氧化钠调节共混体系pH值至7.1-7.3后干燥,制粉,过筛获得止血粉成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干燥制粉的方式是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或60-70℃烘干后再进行粉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止血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获得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的马铃薯淀粉大大提高了止血材料的可吸收性;二是醋酸酐/已二酸-琥珀酸酐本身很容易在碱中和及水洗过程中除去,残余的有机酸盐本身能够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最终代谢产物无毒,保证了产物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止血粉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这里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于详细地说明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在将参考图1来详细描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止血粉制备方法。该止血粉制备方法止血粉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和处理马铃薯淀粉:在马铃薯淀粉中加水并在150℃-160℃的高温下利用热糊化工艺使其的糊化度达到94-94.27%,其中,加水达到马铃薯淀粉重量的20-45%,干燥所述热糊化的马铃薯淀粉,并且在干燥过程中,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交替使用,使马铃薯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以上。
对获得的马铃薯淀粉改性与交联:将马铃薯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中,在低于30℃的条件下匀速搅拌,配制20-40%的淀粉悬浮液;以2-4%的氢氧化钠调节悬浮液的pH值至9.0-10.0;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重量不少于淀粉悬浮液10%的按10:1至20:1比率配制的醋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同时加入5-8%的氢氧化钠,保证反应体系的pH值维持于9.0-10.0;待醋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加完后,继续以氢氧化钠维持pH值于9.2-9.5;在体系中缓慢加入琥珀酸酐,至体系pH值不再发生变化为止,以2-4%的氢氧化钠中和反应体系中的过量酸,再以大量去离子水多次清洗,过滤,获得马铃薯淀粉颗粒。
马铃薯淀粉与透明质酸钠的液相复合:将获得的马铃薯淀粉颗粒配制为20-35%的淀粉悬浊液,加入适量透明质酸,使透明质酸质量为反应体系总重的 0.2%-9.0%;以盐酸调节淀粉-透明质酸共混体系pH值至4.0-4.8,匀速搅拌体系不少于1小时,以氢氧化钠调节共混体系pH值至7.1-7.3后干燥,制粉,过筛获得止血粉成品。
优选地,所述干燥制粉的方式是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或60-70℃烘干后再进行粉碎。
优选地,还提供了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止血粉。
优选地,马铃薯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8%,经过测试,通过该方法制成的止血粉成品的可吸收性(可达到50%以上)比现有淀粉止血粉产品(约为15%)大大提高3-4倍,这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止血和愈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获得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的马铃薯淀粉大大提高了止血材料的可吸收性,其中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交替使用是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以上的关键,而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以上则是大大提高可吸收性的关键所在;二是醋酸酐/已二酸-琥珀酸酐本身很容易在碱中和及水洗过程中除去,残余的有机酸盐本身能够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最终代谢产物无毒,保证了产物的安全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0809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17 C N 1 0 4 2 0 8 0 9 1 A (21)申请号 201410509361.9 (22)申请日 2014.09.28 A61K 31/728(2006.01) A61P 7/04(2006.01) C08B 31/04(2006.01) A61K 31/718(2006.01) (71)申请人沈丽青 地址 330600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香田工业 园飞翔路8号 (72)发明人沈丽青 钭祖青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金言诚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29 代理人毕艳红 (54) 发明名称。

2、 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一种止血粉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包括:提供和 处理马铃薯淀粉;对获得的马铃薯淀粉改性与交 联;马铃薯淀粉与透明质酸钠的液相复合获得止 血粉成品。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获得的抗 性淀粉含量达到15的马铃薯淀粉大大提高了 止血材料的可吸收性,醋酸酐/已二酸-琥珀酸酐 本身很容易在碱中和及水洗过程中除去,残余的 有机酸盐本身能够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最 终代谢产物无毒,保证了产物的安全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

3、布号 CN 104208091 A CN 104208091 A 1/1页 2 1.一种止血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和处理马铃薯淀粉:在马铃薯淀粉中加水并在150-160的高温下利用热糊化 工艺使其的糊化度达到94-94.27,其中,加水达到马铃薯淀粉重量的20-45,干燥所述 热糊化的马铃薯淀粉,并且在干燥过程中,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交替使用,使马铃 薯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以上; 对获得的马铃薯淀粉改性与交联:将马铃薯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中,在低于30的条 件下匀速搅拌,配制20-40的淀粉悬浮液;以2-4的氢氧化钠调节悬浮液的pH值至 9.0-10.0;在反应体系中加入。

4、重量不少于淀粉悬浮液10的按10:1至20:1比率配制的醋 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同时加入5-8的氢氧化钠,保证反应体系的pH值维持于9.0-10.0; 待醋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加完后,继续以氢氧化钠维持pH值于9.2-9.5;在体系中缓慢加 入琥珀酸酐,至体系pH值不再发生变化为止,以2-4的氢氧化钠中和反应体系中的过量 酸,再以大量去离子水多次清洗,过滤,获得马铃薯淀粉颗粒; 马铃薯淀粉与透明质酸钠的液相复合:将获得的马铃薯淀粉颗粒配制为20-35的淀 粉悬浊液,加入适量透明质酸,使透明质酸质量为反应体系总重的0.2-9.0;以盐酸调 节淀粉-透明质酸共混体系pH值至4.0-4.8,匀速搅拌体。

5、系不少于1小时,以氢氧化钠调节 共混体系pH值至7.1-7.3后干燥,制粉,过筛获得止血粉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制粉的方式是喷雾干 燥、真空冷冻干燥或60-70烘干后再进行粉碎。 3.一种止血粉,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制备。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08091 A 1/3页 3 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市场上淀粉基止血剂的代表主要是美国生产的Arista微孔多聚糖止 血粉。虽然其止血效果优秀,临床认可度高,但仍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Arista。

6、经表氯 醇交联,可能在降解过程中释出潜在毒性物质;二是其微孔多聚糖颗粒吸水性尚差,在浓聚 凝血因子,促进凝血过程上仍有改进余地;三是其粘着性不佳,易于漂浮且形成的凝胶不够 牢固;另外,其价格昂贵,严重限制了在尚不富裕的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使用,更难于以之作 为战略储备。因此,利用改进的技术路径,通过更安全有效的淀粉改性与交联技术,以恰当 方法复合其他可降解生物材料以改善其使用性能,生产出能够替代,甚至优于的可吸收止 血粉剂,并最终实现规模产业化,不仅能够有效的增进创伤治疗及临床手术的效果,节约用 血,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效应,还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0003 此外,现有的止血材料的可吸收性较差。鉴。

7、于如上原因,有必要研究一种止血粉制 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考虑到至少一个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止血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 提供和处理马铃薯淀粉:在马铃薯淀粉中加水并在150-160的高温下利用热 糊化工艺使其的糊化度达到94-94.27,其中,加水达到马铃薯淀粉重量的20-45,干燥 所述热糊化的马铃薯淀粉,并且在干燥过程中,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交替使用,使 马铃薯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以上; 0006 对获得的马铃薯淀粉改性与交联:将马铃薯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中,在低于30的 条件下匀速搅拌,配制。

8、20-40的淀粉悬浮液;以2-4的氢氧化钠调节悬浮液的pH值至 9.0-10.0;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重量不少于淀粉悬浮液10的按10:1至20:1比率配制的醋 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同时加入5-8的氢氧化钠,保证反应体系的pH值维持于9.0-10.0; 待醋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加完后,继续以氢氧化钠维持pH值于9.2-9.5;在体系中缓慢加 入琥珀酸酐,至体系pH值不再发生变化为止,以2-4的氢氧化钠中和反应体系中的过量 酸,再以大量去离子水多次清洗,过滤,获得马铃薯淀粉颗粒; 0007 马铃薯淀粉与透明质酸钠的液相复合:将获得的马铃薯淀粉颗粒配制为20-35 的淀粉悬浊液,加入适量透明质酸,使透明。

9、质酸质量为反应体系总重的0.2-9.0;以盐 酸调节淀粉-透明质酸共混体系pH值至4.0-4.8,匀速搅拌体系不少于1小时,以氢氧化钠 调节共混体系pH值至7.1-7.3后干燥,制粉,过筛获得止血粉成品。 000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干燥制粉的方式是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 燥或60-70烘干后再进行粉碎。 说 明 书CN 104208091 A 2/3页 4 000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止血粉。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获得 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的马铃薯淀粉大大提高了止血材料的可吸收。

10、性;二是醋酸酐/已 二酸-琥珀酸酐本身很容易在碱中和及水洗过程中除去,残余的有机酸盐本身能够参与体 内的生化反应过程,最终代谢产物无毒,保证了产物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止血粉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这里的具体实施 方式在于详细地说明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 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3 现在将参考图1来详细描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止血粉制备方法。该止血粉制备 方法止血粉制备方法包括: 001。

11、4 提供和处理马铃薯淀粉:在马铃薯淀粉中加水并在150-160的高温下利用热 糊化工艺使其的糊化度达到94-94.27,其中,加水达到马铃薯淀粉重量的20-45,干燥 所述热糊化的马铃薯淀粉,并且在干燥过程中,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交替使用,使 马铃薯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以上。 0015 对获得的马铃薯淀粉改性与交联:将马铃薯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中,在低于30的 条件下匀速搅拌,配制20-40的淀粉悬浮液;以2-4的氢氧化钠调节悬浮液的pH值至 9.0-10.0;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重量不少于淀粉悬浮液10的按10:1至20:1比率配制的醋 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同时加入5-8的氢氧化钠,保。

12、证反应体系的pH值维持于9.0-10.0; 待醋酸酐/已二酸混合液加完后,继续以氢氧化钠维持pH值于9.2-9.5;在体系中缓慢加 入琥珀酸酐,至体系pH值不再发生变化为止,以2-4的氢氧化钠中和反应体系中的过量 酸,再以大量去离子水多次清洗,过滤,获得马铃薯淀粉颗粒。 0016 马铃薯淀粉与透明质酸钠的液相复合:将获得的马铃薯淀粉颗粒配制为20-35 的淀粉悬浊液,加入适量透明质酸,使透明质酸质量为反应体系总重的0.2-9.0;以盐 酸调节淀粉-透明质酸共混体系pH值至4.0-4.8,匀速搅拌体系不少于1小时,以氢氧化钠 调节共混体系pH值至7.1-7.3后干燥,制粉,过筛获得止血粉成品。 。

13、0017 优选地,所述干燥制粉的方式是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或60-70烘干后再进行 粉碎。 0018 优选地,还提供了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止血粉。 0019 优选地,马铃薯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8,经过测试,通过该方法制成的止 血粉成品的可吸收性(可达到50以上)比现有淀粉止血粉产品(约为15)大大提高 3-4倍,这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止血和愈合。 002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采用加热祛湿、冷风祛湿技术获得的抗性 淀粉含量达到15的马铃薯淀粉大大提高了止血材料的可吸收性,其中加热祛湿、冷风祛 湿技术交替使用是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以上的关键,而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5以上则 说 明 书CN 104208091 A 3/3页 5 是大大提高可吸收性的关键所在;二是醋酸酐/已二酸-琥珀酸酐本身很容易在碱中和及 水洗过程中除去,残余的有机酸盐本身能够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最终代谢产物无毒, 保证了产物的安全性。 0021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范 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104208091 A 1/1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208091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