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鸡骨草胶囊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41091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00806.2

申请日:

2003.01.22

公开号:

CN1513487A

公开日:

2004.07.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A61K 35/7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广西玉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37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城站路1号变更后:537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城站路1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6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6

申请人:

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马声宏; 欧彪; 钟技; 叶志文; 王诗用; 周海

地址:

537001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城站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玉林市宇林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吴安仪;邱振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的复方鸡骨草胶囊,其中按重量份计含有鸡骨草240、茵陈40、栀子32、白芍40、五味子40、三七16、枸杞子16、人工牛黄4、珍珠层粉4。其制造方法是将五味子用70质量%的乙醇浸提,收集滤液。另外将鸡骨草、茵陈、栀子、白芍、枸杞子一起用水煎煮,收集滤液。将该滤液与五味子醇提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将其与三七细粉、人工牛黄、珍珠层粉一起混匀、干燥、粉碎、分装入胶囊中即可。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对肝胆湿热症和病毒性肝胆疾病皆具有显著而稳定的疗效,无副作用,可长期服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等顽固性肝病也有很好的疗效。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服用方便、价格低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的复方鸡骨草胶囊,其特征在于,其中各 种原料成分的配比如下:                成分             质量份                鸡骨草           200~300                茵陈             30~50                栀子             25~40                白芍             30~50                五味子           30~50                三七             10~20                枸杞子           10~20                人工牛黄         3~5                珍珠层粉         3~5
2: 一种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的复方鸡骨草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 于,该方法包含下述步骤:(1)准备作为原料的鸡骨草200~300质量 份、茵陈30~50质量份、栀子25~40质量份、白芍30~50质量份、 五味子30~50质量份、三七10~20质量份、枸杞子10~20质量份、 人工牛黄3~5质量份、珍珠层粉3~5质量份;(2)将三七粉碎成细 粉;(3)将五味子粉碎成粉状,用浓度为60~80质量%的乙醇水溶液 作为溶剂浸渍20~30小时,渗滤,收集滤液;(4)将鸡骨草、茵陈、 栀子、白芍、枸杞子一起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3小时,将煎液合并, 过滤,将滤液浓缩至在80℃时的相对密度为1.1~1.2,加入乙醇使浓缩 液的含醇量达到60~80质量%,搅拌,静置15~30小时,收集上清液; (5)将步骤(4)的上清液与步骤(3)的五味子渗滤液合并,浓缩至 稠膏状;(6)将步骤(5)的稠膏状物与三七细粉、人工牛黄、珍珠层 粉一起混匀、干燥,然后将其粉碎成细粉,按规定质量分装入胶囊中, 即获得成品。

说明书


复方鸡骨草胶囊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的复方鸡骨草胶囊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知的肝胆疾病药物市场上,用于治疗由肝胆湿热所引起的肝胆湿热症的中成药品种为数不少,它们虽然都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组方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基础,并在改善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方面与西药相比有较好的疗效,但在抗病毒方面的疗效不够好或者效果不稳定。相对而言,西药在抗病毒方面有一定疗效,但在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方面的疗效不如中药,且在停药后的复发率相当高。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能够同时对肝胆湿热症和病毒性肝胆疾病皆有显著疗效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鉴于现有中成药及西药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的效果所存在的片面性,其目的是要开发一种能够同时对肝胆湿热症和病毒性肝胆疾病皆有令人满意疗效的药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在中成药理论的基础上对各种处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试验,结果发现,中国广西特产地中草药鸡骨草对肝胆湿热症和病毒性(转氨酶升高)肝胆疾病皆具有较好疗效。本发明人试验了以鸡骨草为主药,佐以茵陈、栀子、白芍、五味子、三七、枸杞子、人工牛黄、珍珠层粉等8味辅药组成的复方鸡骨草胶囊制剂具有清肝利胆、清热解毒的功能,在用于治疗肝胆疾病中由肝胆湿热引起的胁肋不舒、胃脘胀满、疲倦乏力、小便黄赤等症(肝胆湿热症)时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而且在治疗甲肝、乙肝和病毒性肝炎方面也有较好疗效,能够有效而且稳定地降低转氨酶(ALT、AST),并能起到保肝护肝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由于这一成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的复方鸡骨草胶囊,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种原料成分的配比如F:

          成分              质量份              优选质量份

          鸡骨草            200~300            240

          茵陈              30~50              40

          栀子              25~40              32

          白芍              30~50              40

          五味子            30~50              40

          三                10~20              16

          枸杞子            10~20              16

          人工牛黄          3~5                4

          珍珠层粉          3~5                4

    2.一种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的复方鸡骨草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下述步骤:(1)准备作为原料的鸡骨草200~300质量份、茵陈30~50质量份、栀子25~40质量份、白芍30~50质量份、五味子30~50质量份、三七10~20质量份、枸杞子10~20质量份、人工牛黄3~5质量份、珍珠层粉3~5质量份;(2)将三七粉碎成细粉;(3)将五味子粉碎成粉状,用浓度为60~80质量%的乙醇水溶液作为溶剂浸渍20~30小时,渗滤,收集滤液;(4)将鸡骨草、茵陈、栀子、白芍、枸杞子一起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3小时,将煎液合并,过滤,将滤液浓缩至在80℃时的相对密度为1.1~1.2,加入乙醇使浓缩液的含醇量达到60~80质量%,搅拌,静置15~30小时,收集上清液;(5)将步骤(4)的上清液与步骤(3)的五味子渗滤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6)将步骤(5)的稠膏状物与三七细粉、人工牛黄、珍珠层粉一起混匀、干燥,然后将其粉碎成细粉,按规定质量分装入胶囊中,即获得成品。

    与本领域的同类药物相比,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对肝胆湿热症和病毒性肝胆疾病皆具有显著而稳定的疗效。

    (2)无副作用,可长期服药,因此对于一些慢性和顽固性的肝病(例如慢性乙型肝炎)也有很好的疗效。

    (3)生产工艺简单。

    (4)服用方便。

    (5)价格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实施例和临床应用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1

    分别称取鸡骨草2400g、茵陈400g、栀子320g、白芍400g、五味子400g、三七160g、枸杞子160g、人工牛黄40g、珍珠层粉40g。将三七粉碎成细粉。将五味子粉碎成粉状,用浓度为70质量%的乙醇水溶液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渗滤,收集滤液。另外,将鸡骨草、茵陈、栀子、白芍、枸杞子一起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将煎液合并,过滤,将滤液慢火加热浓缩至在80℃时的相对密度为1.16,加入乙醇使浓缩液的含醇量达70质量%,搅拌,静置24小时,收集上清液。将所获上清液与上述五味子渗滤液合并,慢火加热浓缩至稠膏状。将所获稠膏状物与三七细粉、人工牛黄、珍珠层粉一起混匀、干燥,然后将其粉碎成细粉,按规定质量分配成1000份,制成1000粒胶囊成品,即为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

    临床应用例1

    由烟台市传染病防治院用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对60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在该60例慢性肝炎患者中,慢性迁延型肝炎为2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为39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具体的临床应用情况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按1978年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规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试验。志愿受试者必须每月1~2次至门诊进行随访,对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副反应等均详细予以记录。受试者不得中途停药,直至疗程终止。

    所有的观察病例均作常规肝脏功能测定(黄疸指数、絮状及强度试验、白球蛋白定量测定、酶学检查-SGPT、SGOT、Y-GTP、LDH等)以及用超声波进行肝、脾体积测量,少数患者作免疫球蛋白测定。

    在本组患者60例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均为年龄在19~58岁范围内的成年患者。其分布为:20岁以下者6例(10%)、20~30岁22例(36.7%)、30~40岁21例(35%)、40~50岁8例(13.3%)、50岁以上者3例(5.0%)。

    在本组60例患者中,HBsAg阳性者49例,阴性者11例,均为反复检查结果,故无假阳性或假阴性。对11例HBsAg阴性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不能证明其中有甲型肝炎患者,故本组病例绝大多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可能有少数非甲非乙型患者,此两型的自然痊愈机率明显少于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故痊愈或改善症状的疗效只能是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带来的。

    本组患者病程在1年以内者3例(5%)、1~3年者28例(46.7%)、3~5年者27例(45%)、5年以上者两例(3.3%),由此可以看出本组多为久治不愈的患者。

    受试者每日给药(复方鸡骨草胶囊)3次,每次2丸,伍以维生素等营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得中途变更药物。每月门诊随访1~2次(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并详细记录,连续6个月,受试者无1例漏诊。其中有11例在用药3个月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显著好转或症状消失,要求停药,继续医学观察,亦未用其他药物,连续观察6个月,病情稳定进步。其余病例均完成全程用药。

    疗效判断标准:

    1.临床痊愈:症状消失,肝、脾回复正常,肝功能检查酶学测定在正常范围内,絮状及浊度试验阴转,但不要求HBsAg阴转。

    2.显效:症状消失,肝、脾回复或稳定不变,SGPT正常,絮状及浊度试验稳定下降。

    3.有效:症状好转,体征不变,SGPT下降但在常界以上,絮状及浊度试验波动不定,但趋向于下降。

    4.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或略趋向于演进。

    二、实验结果

    1.临床症状:本组60例均有厌食、乏力、右肋痛,少数有便溏、腹胀、恶心、厌油。经治疗后仅有12例仍有右肋痛,2例有消化不良症状存在。

    2.体征:慢性迁延型肝炎21例,其中肝大者16例,肝、脾同大者4例。复查时肝、脾均回复正常者8例(40%)。慢性活动性肝炎39例,其中肝大者23例,肝、脾均大者8例,脾大者2例。肝脾复查时(体检及超声波测量),肝脏回复者11例(28.2%),脾脏无1例回复,但也无1例肝和/或脾继续增大。慢性活动性肝炎有4例伴有持久性黄疸,治疗后均消退。

    3.实验室检查

    49例HBsAg阳性患者,最终复查阴转者4例(1例在治疗后1个月,3例在治疗后3个月)。一度阴转者12例,系在疗程半年中有一次以上HBsAg检测呈阴性,但最后仍呈阳性,其阴转时间无规律性。

    下面将被试的60例慢性肝炎患者分为慢性迁延型肝炎21例和慢性活动型肝炎39例两大类进行详细的记录。

    A: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21例

    在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中又可细分为SGPT异常、碘试验异常、TTT异常、TFT异常四类,今对上述四项指标异常的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分别记述如下:

    A-1:治疗前SGPT指标异常者14例

    在经过使用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治疗6个月(具体治疗方法见前文)后,指标恢复正常者8例、指标明显下降者2例、指标基本上无变化者2例、指标有所上升者2例。由此可以看出,在所有的SGPT异常的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14例中,有明显疗效的为10例,因此可以得出,有效率为71.4%。

    A-2:治疗前碘试验指标异常者5例

    在经过使用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治疗6个月后,属于显效者3例、属于有效者1例、属于基本无效者1例。由此可以看出,在所有的碘试验异常患者5例中,有效者为4例,因此可以得出,有效率为80.0%。

    A-3:治疗前TTT指标异常者21例

    也就是说,在全部慢性迁延型肝炎21例患者中,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均呈现异常的TTT指标。在经过使用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治疗6个月后,属于显效者12例、属于有效者6例、属于基本无效者3例。因此可以得出,有效率为85.7%。

    A-4:治疗前TFT指标异常者21例

    也就是说,在全部慢性迁延型肝炎21例患者中,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均呈现异常的TFT指标。在经过使用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治疗6个月后,属于显效者12例、属于有效者5例、属于基本无效者4例。因此可以得出,有效率为80.9%。

    B: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39例

    在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中,也可细分为SGPT异常、碘试验异常、TTT异常、TFT异常四类,今对上述四项指标异常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分别记述如下:

    B-1:治疗前SGPT指标异常者32例

    在经过使用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治疗6个月后,指标恢复正常者6例、指标明显下降者13例、指标基本上无变化者9例、指标有所上升者4例。由此可以看出,在所有的SGPT异常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32例中,有明显疗效的为19例,因此可以得出,有效率为59.3%。

    B-2:治疗前碘试验指标异常者27例

    在经过使用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治疗6个月后,属于显效者14例、属于有效者8例、属于基本无效者5例。由此可以看出,在所有的碘试验异常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27例中,有效者为22例,因此可以得出,有效率为81.5%。

    B-3:治疗前TTT指标异常者39例

    也就是说,在全部慢性活动型肝炎39例患者中,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均呈现异常的TTT指标。在经过使用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治疗6个月后,属于显效者19例、属于有效者9例、属于基本无效者11例。因此可以得出,有效率为71.8%。

    B-4:治疗前TFT指标异常者39例

    也就是说,在全部慢性活动型肝炎39例患者中,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均呈现异常的TFT指标。在经过使用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治疗6个月后,属于显效者18例、属于有效者11例、属于基本无效者10例。因此可以得出,有效率为74.4%。

    从前面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复方鸡骨草胶囊对于慢性迁延型和慢性活动型肝炎(大部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皆有良好疗效。因此对人民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复方鸡骨草胶囊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复方鸡骨草胶囊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复方鸡骨草胶囊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方鸡骨草胶囊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方鸡骨草胶囊及其生产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的复方鸡骨草胶囊,其中按重量份计含有鸡骨草240、茵陈40、栀子32、白芍40、五味子40、三七16、枸杞子16、人工牛黄4、珍珠层粉4。其制造方法是将五味子用70质量的乙醇浸提,收集滤液。另外将鸡骨草、茵陈、栀子、白芍、枸杞子一起用水煎煮,收集滤液。将该滤液与五味子醇提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将其与三七细粉、人工牛黄、珍珠层粉一起混匀、干燥、粉碎、分装入胶囊中即可。本发明的复方鸡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