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的扣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带的扣锁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10518502.9 (22)申请日 2013.10.29 102133888 2013.09.18 TW A44B 11/25(2006.01) (71)申请人振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台湾台中市 (72)发明人洪暐杰 (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梁爱荣 (54) 发明名称 安全带的扣锁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安全带的扣锁装置,包括有一 扣座、一勾体、一挡止件、一扣件与一推钮,其中该 扣件包括有一舌板,该舌板由该扣座的一侧向开 口进入一内部空间,并推顶该挡止件至一预定位 置。
2、;当该挡止件位于该预定位置时,该勾体被该 挡止件限制停留在另一预定位置,并勾住该舌板, 使该扣件无法脱离该扣座;透过推动与该挡止件 相连的该推钮,该勾体即能自由枢摆,使该舌板不 再被该勾体勾住,该扣件便能与该扣座互相脱离。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329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CN 104432998 A 1/1页 2 1.一种安全带的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扣座,具有一内部空间,且该内部空间具有一侧向开口与外。
3、部相通; 一勾体,设置于该扣座的该内部空间中,且可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枢摆,该勾 体于常态下位于该第一位置; 一挡止件,设置于该扣座的该内部空间中,且可于一第三位置与一第四位置间往复移 动,该挡止件于常态下位于该第三位置,且当该挡止件位于该第四位置上时,该挡止件的一 部位位于该勾体的枢摆路径上,而限制该勾体自该第一位置往该第二位置枢摆; 一扣件,包括有一舌板,该舌板自该侧向开口插入该内部空间中,该勾体勾住该舌板以 使该扣件无法相对该扣座分离,该舌板并顶推该挡止件自该第三位置移动至该第四位置, 以限制该勾体自该第一位置往该第二位置枢摆; 一推钮,能移动地设置于该扣座外部,且带动该挡止件自该。
4、第四位置往该第三位置移 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带的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勾体一端具有一勾部,该扣件 的该舌板具有一凹部,当该勾体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勾体的该勾部勾住该舌板的该凹部, 使该扣件无法相对该扣座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安全带的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勾体相对该勾部的另一端具 有一受力部,该受力部突出于该扣座外且受外力作用而带动该勾体产生枢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带的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止件具有一挡止面,该勾体 具有一端面,该端面随着该勾体的枢摆而移动;位于该第四位置的该挡止件,其挡止面位于 该勾体的枢摆路径上并接抵该端面,以限制该勾体自该第一位置往该第二位置。
5、枢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带的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连动装置,该连动装 置用以承受该扣件的该舌板的顶推而带动该挡止件自该第三位置移动至该第四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安全带的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装置包括一扭力弹簧,该 扭力弹簧套设于一固定于该扣座的轴杆上,该扭力弹簧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该 第一端与该挡止件的一受力面接触,该第二端受该扣件的该舌板顶推而牵动该挡止件自该 第三位置移动至该第四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带的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 弹性件设置于该扣座的该内部空间中,用以推抵该勾体维持往该第一位置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
6、求1所述安全带的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 弹性件设置于该扣座的该内部空间中,用以推抵该挡止件维持往该第三位置方向移动。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32998 A 1/4页 3 安全带的扣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与安全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安全带的扣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常会在行进中猛然停止或改变方向,车上的人员会受到 惯性力作用而朝向原先的行进方向高速移动,很容易造成严重伤害;由于安全带具有良好 的束缚效果,足以抵消惯性力,若车上乘员系有安全带,即可在车祸中大幅度降低受伤程 度,因此安全带是维持交通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备。 。
7、0003 除了行车安全用途之外,安全带亦广泛使用在飞行器、船舶,甚或是游乐器材上, 在许多情境下能有效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但现有安全带所使用的扣锁只需单手触压即 可松脱,常见有使用者因无意间的误动作而造成安全带扣锁脱离的现象,且即使是力气不 大的儿童亦能轻易解开,具有潜在的安全疑虑。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的扣锁装置,能确保安全带不会因 误动作而解开,有效避免意外发生。 0005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安全带的扣锁装置包含一扣座、一勾体、一挡止 件、一扣件与一推钮,其中该扣座具有一内部空间,且该内部空间具有一侧向开口与外部相 通;该勾体设置于该扣。
8、座的该内部空间中,且可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枢摆,该勾体 于常态下位于该第一位置;该挡止件设置于该扣座的该内部空间中,且可于一第三位置与 一第四位置间往复移动,该挡止件于常态下位于该第三位置,且当该挡止件位于该第四位 置上时,该挡止件的一部位位于该勾体的枢摆路径上,而限制该勾体自该第一位置往该第 二位置枢摆;该扣件包括有一舌板,该舌板自该侧向开口插入该内部空间中,该勾体勾住该 舌板以使该扣件无法相对该扣座分离,该舌板并顶推该挡止件自该第三位置移动至该第四 位置,以限制该勾体自该第一位置往该第二位置枢摆;该推钮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扣座外部, 且带动该挡止件自该第四位置往该第三位置移动。 0006。
9、 由此,施力于该推钮以带动该挡止件自该第四位置往该第三位置移动,该扣件即 可相对该扣座被抽离;换言之,若要将该扣件抽离出该扣座,必须先施力推动该推钮,再搭 配该勾体的枢转动作方能完成,因此能排除因误动作而解开安全带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揭露扣件未进入扣座的内部空间的情形; 0008 图2是图1较佳实施例另一剖视图,揭露扣件的舌板进入扣座的内部空间的情 形; 0009 图3是图1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揭露扣座的外观; 0010 图4是图1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揭露扣座与扣件结合后的外观; 说 明 书CN 104432998 A 2/4页 4 0011 图。
10、5是图1较佳实施例的又一剖视图,揭露扣件在脱离扣座时挡止件与勾体的作 动方向。 0012 【符号说明】 0013 100扣锁装置 0014 10扣座 0015 12内部空间 14侧向开口 0016 20勾体 0017 22勾部 24端面 26受力部 0018 30挡止件 0019 32挡止面 34受力面 0020 40扣件 0021 42舌板 42a凹部 0022 50推钮 0023 60第一弹性件 0024 70第二弹性件 0025 80连动装置 0026 82第一端 84第二端 0027 90轴杆 0028 P1第一位置 0029 P2第二位置 0030 P3第三位置 0031 P4第四位。
11、置 0032 F1第一作用力 0033 F2第二作用力 0034 C预定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 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安全带的扣锁装置100,包括有一扣座10、二勾体20、一 挡止件30、一扣件40、一推钮50、二个第一弹性件60、二个第二弹性件70,以及二个以扭力 弹簧为例的连动装置80;其中该扣座10具有一内部空间12,该内部空间12具有一侧向开 口14与外部相通;该扣件40包括有一舌板42,该舌板42可由该扣座10的该侧向开口14 进入该内部空间12。 0036 为使该扣件40与该扣座10能互相结合而。
12、不致脱离,该二勾体20设置于该扣座10 的该内部空间12中,该二勾体20结构相同,皆于一端具有一勾部22,且该二勾体20可于图 1所示的一第一位置P1与图5所示的一第二位置P2之间枢摆;该扣件40的该舌板42具 有一收束颈段,而于该收束颈段的两侧各别形成一凹部42a,当该二勾体20位于该第一位 置P1时,各该勾部22分别勾住一该凹部42a。另外,该二第一弹性件60设置于该扣座10 的该内部空间12中,分别用以推抵一该勾体20往该第一位置P1方向移动,于此定义各该 说 明 书CN 104432998 A 3/4页 5 勾体20于常态下位于该第一位置P1;通过该二第一弹性件60对该二勾体20的施力。
13、,可确 保各该勾部22紧密勾住该舌板42的对应凹部42a,如此该扣件40便能与该扣座10稳当结 合。 0037 该挡止件30设置于该扣座10的该内部空间12中,且可于图1所示的一第三位置 P3及图2所示的一第四位置P4间往复移动;该二第二弹性件70设置于该扣座10的该内 部空间12中,用以推抵该挡止件30往该第三位置P3方向移动,于此定义该挡止件30于常 态下位于该第三位置P3,且该挡止件30具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挡止面32。 0038 各该勾体20皆具有一端面24,该端面24随着一该勾体20在该第一位置P1和该 第二位置P2之间枢摆而沿一预定轨迹C(即图1所见的假想线,于本较佳实施例中为一弧 。
14、线)移动;各该连动装置(扭力弹簧)80套设于一固定于该扣座10的轴杆90,并皆具有一 第一端82及一第二端84,其中该第一端82与该挡止件30的一受力面34接触,而在该扣件 40的该舌板42由该扣座10的该侧向开口14进入该内部空间12时,该第二端84受该扣件 40的该舌板42顶推而牵动该挡止件30自该第三位置P3移动至该第四位置P4。当该挡止 件30位于图2所示的该第四位置P4时,该二挡止面32恰位于各该预定轨迹C上,并接抵 各该勾体20的各该端面24,该二勾体20便受到限制而无法自该第一位置P1往该第二位置 P2枢摆。换言之,当该挡止件30位于该第四位置P4时,该二勾体20即停留在该第一位。
15、置 P1,该扣件40也因此受该二勾体20的该二勾部22固定而无法脱离该扣座10。 0039 值得注意的是,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舌板42透过以扭力弹簧为例的该二连动装 置80达成将该挡止件30移动至该第四位置P4的目的,但其连动手段并不以此为限,于其 他实施例中,只要当该扣件40的该舌板42由该扣座10的该侧向开口14进入该内部空间 12时,该舌板42能顶推该挡止件30自该第三位置P3移动至该第四位置P4,使得该挡止件 30、该二勾体20与该扣件40之间达成如前所述的搭配关系,由此让该扣件40与该扣座10 无法互相脱离即可。 0040 该推钮50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扣座10外部,且与该挡止件30连结。
16、,该推钮50可受 外力作用,连动施加一第一作用力F1于该挡止件30,将该挡止件30自该第四位置P4移动 自该第三位置P3;各该勾体20相对于该勾部22的另一端具有一受力部26,该受力部26突 出于该扣座10外,且可受一第二作用力F2的作用,强制将该勾体20自该第一位置P1移动 至该第二位置P2。如图5所示,若使用者欲将该扣件40取出该扣座10的该内部空间12, 使用者需要推动该推钮50,由此施加该第一作用力F1于该挡止件30,将该挡止件30移动 至该第三位置P3,由于该二第二弹性件70压缩的储能得到释放,使用者并不需太费力即可 推动该推钮50;此时该挡止件30的该二挡止面32不再抵接该二勾体2。
17、0的该端面24,故 使用者可对该二勾体20的该受力部26施加该第二作用力F2,使各该勾体20自该第一位 置P1移动至该第二位置P2。当该二勾体20位于该第二位置P2时,该舌板42的该二凹部 42a与该二勾体的各该勾部22分离,该扣件40即可自该扣座10的该侧向开口14取出,较 佳者,该二连动装置(扭力弹簧)80的各该第二端84可额外提供一推抵该舌板42的作用 力,将该扣件40自该扣座10的该侧向开口14弹出。 0041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较佳实施例的勾体20、第一弹性件60、第二弹性件70、连动装 置80以及该舌板42的凹部42a数量皆为二个,且为对称设置,但此些部件的数量及设置位 置并非本发。
18、明的限制所在,于其他较佳实施例中,亦可设计出只包含有单一个上述该些部 说 明 书CN 104432998 A 4/4页 6 件的安全带扣锁装置,惟其各部件的搭配及作动方式概与本较佳实施例的该扣锁装置100 类同,容此不再赘述。 0042 依据先前的说明,本发明安全带的扣锁装置100在该扣座10与该扣件40结合后 即无法轻易分离,使用者需推动该推钮50,并配合二该勾体20的枢摆动作,方能由使该扣 件40脱离该扣座10,由此避免安全带因误动作而解开,有效确保安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 明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 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说 明 书CN 104432998 A 1/5页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32998 A 2/5页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32998 A 3/5页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32998 A 4/5页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32998 A 10 5/5页 11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32998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