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头单元、探测器及超声波图像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头单元、探测器及超声波图像装置.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342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03 C N 1 0 4 0 1 3 4 2 1 A (21)申请号 201410064248.4 (22)申请日 2014.02.25 2013-038459 2013.02.28 JP A61B 8/00(2006.01) (71)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东京 (72)发明人松田洋史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余刚 吴孟秋 (54) 发明名称 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头单元、探测器及超声波 图像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头单元、。
2、探 测器及超声波图像装置,该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包 括: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具有第一元件组 第k元件组(k是k2的自然数);第一信号端子, 连接于进行信号的接收及发送中的至少一个的控 制部;第二信号端子,经由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 件阵列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元件 组所述第k元件组的各元件组所包括的多个超 声波换能器元件在所述各元件组内电气并联,所 述第一元件组所述第k元件组在所述第一信号 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电气串联。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1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
3、明书13页 附图1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3421 A CN 104013421 A 1/2页 2 1.一种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具有第一元件组第k元件组,k是k2的自然数; 第一信号端子,连接于进行信号的接收及发送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部;以及 第二信号端子,经由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第k元件组的各元件组所包括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在所 述各元件组内电气并联, 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第k元件组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电 气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
4、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于进行信号的发送及接收的所述控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 电气并联的所述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在作为扫描方向的第一方向排列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第k元件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元件组具有第一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第j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作为所述多个超 声波换能器元件,j是j2的自然数, 所述第一超声波换能器元件所述第j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中,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 第k元件组中的各个第s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在所述第二。
5、方向排列配置,s是sj的自然 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元件组具有在作为扫描方向的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这 两个方向上矩阵配置的至少四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作为电气并联的所述多个超声波换能 器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中的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换能器部, 所述第一元件组的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 所述第一元件组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元件组的所述第一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
6、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第k元件组中的第k-1元件组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于所述第k 元件组的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k元件组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包括: 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配置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中的所述超声波换能 器元件阵列的一端部;以及 第二信号电极线,至少配置于所述第二方向中的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的另一端 部,且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线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13421 A 2/2页 3 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第k元件组在所。
7、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线之间 电气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号端子配置于所述一端部, 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线具有:第一配线,在所述另一端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配置;以及第 二配线,连接所述第一配线和配置于所述一端部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 11.一种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 第一信号端子,连接于进行信号的接收及发送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部;以及 第二信号端子,经由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 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具有: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电气 串联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或。
8、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电气串联 的多个元件组, 所述多个元件组中的各元件组具有电气并联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 所述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或所述多个元件组在与作为扫描方向的第一方向交叉的 第二方向排列配置。 12.一种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元件组,电气并联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 第二元件组,电气并联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以及 连接配线,电气串联所述第一元件组和所述第二元件组。 13.一种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单元是探测器的头单元, 所述头单元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 所述头单元相对于所述探测器的探测器主体能拆装。 14.一。
9、种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换能器器 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器包括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配置有: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信 号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信号线,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被配置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器件的一端, 所述柔性基板设置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器件的所述一端。 16.一种超声波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探测器;以及 显示部,对显示用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13421 A 1/13页 4 超声波换能器器件、 头单元、 探测器及超。
10、声波图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超声波换能器(transducer)器件、头(head)单元、探测器及超声波图 像装置等。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从探测器前端向对象物出射超声波并检测从该对象物反射的超声波的超声 波图像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例如,作为用于将患者体内图像化并诊断的超声波诊断装 置等使用。使用例如压电元件作为发送/接收超声波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0571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1的超声波探测器中,通过使用了排列超声波换能器元件而成的超声波 换能器阵列的超声波的发送/接收。
11、,在发送时和接收时,通过开关电路将超声波换能器元 件的连接关系在串联和并联之间切换,从而提高发送接收的敏感度。但是,存在如下的问 题:用于切换的开关电路、其所用的配线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0007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能够提供不使用切换开关而能够提高发送接收的敏感度 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头单元、探测器及超声波图像装置等。 0008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具有 第一元件组第k元件组(k是k2的自然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于进行信号的接收及 发送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部;第二信号端子,经由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与所述第一 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
12、第k元件组的各元件组所包括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 元件在所述各元件组内电气并联,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第k元件组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 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电气串联。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元件组第k元件组在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 子之间串联,该各元件组所具有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并联。由此,不使用切换开关而能 够提高超声波的发送/接收的敏感度。 0010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也可以连接于进行信号的发送 及接收的所述控制部。 0011 如此,控制部能够经由第一信号端子进行信号的发送及接收,且能够进行超声波 的发送接收。 0012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电气并。
13、联的所述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也可以在 作为扫描方向的第一方向排列配置。 0013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第k元件组也可以在与所 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配置。 说 明 书CN 104013421 A 2/13页 5 0014 如此,由于第一元件组第k元件组串联,所以能够将同一相位/同一振幅的发送 信号施加至沿第二方向配置的第一元件组第k元件组。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相位延迟等 导致的自然聚焦,且能够改善第二方向中的射束轮廓。 0015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所述各元件组具有第一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第j 超声波换能器元件(j是j2的自然数)作为所述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
14、所述第一超声 波换能器元件所述第j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中,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第k元件组中的各 个第s超声波换能器元件(s是sj的自然数)在所述第二方向排列配置。 0016 如此,由于能够将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第k元件组中的第s超声波换能器元件 沿所述第二方向配置,因此能够从沿第二方向配置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出射同一相位/同 一振幅的超声波。由此,能够使射束轮廓成为更理想的轮廓。 0017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所述各元件组也可以具有在作为扫描方向的第一 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矩阵配置的至少四个超声波换能器 元件,作为电气并联的所述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 0018 即使在这。
15、种情况下,由于能够沿第二方向配置各元件组的第 s 超声波换能器元件, 因此能够改善第二方向中的射束轮廓。 0019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所述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中的各超声波换能器 元件也可以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换 能器部,所述第一元件组的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一元件组的所 述第二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元件组的所述第一电极。 0020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所述第一元件组所述第k元件组中的第k-1元件 组的所述第二电极也可以连接于所述第k元件组的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k元件组的所述 第二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 00。
16、21 如此,能够在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串联第一元件组第k元件组。 此外,由于连接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电极的配线的电阻、连接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二电极的 配线的电阻,有可能产生发送信号的相位延迟,但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由于在第一信号端子 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串联多个元件组,因此能够抑制相位延迟。 0022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器件也可以包括:多个所述第一 信号端子,配置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中的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的一端 部;以及第二信号电极线,至少配置于所述第二方向中的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的另 一端部,且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线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
17、元件组所述第k元 件组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电极线之间电气串联。 0023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也可以配置于所述一端部,所述 第二信号电极线具有:第一配线,在所述另一端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配置;以及第二配线,连 接所述第一配线和配置于所述一端部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 0024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由于构成各信道的第一元件组第k元件组的一端成为 第二信号电极线,因此能够容易地共通连接多个信道的第二信号电极线。通过第一配线及 第二配线将第二信号电极线共通连接于第二信号端子,将该第二信号端子及多个第一信号 端子配置于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的一端部,从而能够仅从一端部进行信。
18、号的输入输出。 0025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涉及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 说 明 书CN 104013421 A 3/13页 6 第一信号端子,连接于进行信号的接收及发送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部;以及第二信号端子, 经由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具 有: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电气串联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或 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电气串联的多个元件组,所述多个元件组中 的各元件组具有电气并联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所述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或所述多 个元件组在与作为扫描方向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
19、二方向排列配置。 0026 另外,本发明其他方面涉及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包括:第一元件组,电气并联有多 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第二元件组,电气并联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以及连接配线,电 气串联所述第一元件组和所述第二元件组。 0027 另外,本发明其他方面涉及的头单元包括上述任一方面记载的超声波换能器器 件,所述头单元相对于所述探测器的探测器主体能拆装。 0028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涉及的探测器包括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超声波换能器器 件。 0029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所述探测器也可以包括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配 置有: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信号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
20、二信号 线,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被配置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器件的一端,所述 柔性基板设置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器件的所述一端。 0030 另外,本发明其他方面涉及的超声波图像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方面记载的探测器; 以及显示部,对显示用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附图说明 0031 图1的(A)图1的(C)是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的构成例。 0032 图2是超声波换能器器件的构成例。 0033 图3是信道(channel)元件组的构成例。 0034 图4是信道元件组的第一布局构成例的俯视图。 0035 图5的(A)、图5的(B)是信道元件组的第一布局构成例的截面图。 0036 图6是信道元件组的第二布局。
21、构成例。 0037 图7的(A)是信道的比较构成例。图7的(B)是比较构成例中的声场模拟结果。 0038 图8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声场模拟结果。 0039 图9是信道元件组的变形例。 0040 图10是信道元件组的变形例的布局构成例。 0041 图11是超声波换能器器件的变形例。 0042 图12是头单元的构成例。 0043 图13的(A)图13的(C)是头单元的详细构成例。 0044 图14的(A)、图14的(B)是超声波探测器的构成例。 0045 图15是超声波图像装置的构成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以下描述的本实施方式并 说 明 书CN 。
22、104013421 A 4/13页 7 不会不当限制本发明保护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在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所有构成并 非是作为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0047 1.超声波换能器元件 0048 图1的(A)图1的(C)中示出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的超声波 换能器元件10的构成例。该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包括:振动膜50(膜片、支撑部件)、第一 电极层21(下部电极层)、压电体层30(压电体膜)、第二电极层22(上部电极层)。 0049 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形成于基板60。基板60例如是硅基板。图1的(A)是从垂 直于元件形成面侧的基板60的方向观察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的俯视图。图。
23、1的(B)是表 示沿图1的(A)的AA的截面的截面图。图1的(C)是表示沿图1的(A)的BB的截面的 截面图。 0050 第一电极层21例如由金属薄膜形成于振动膜50的上层。如图1是(A)所示,该第 一电极层21也可以是向元件形成区域的外侧延伸且连接到邻接的超声波元件10的导线。 0051 压电体膜30由例如PZT(锆钛酸铅)薄膜形成,压电体膜30被设置为覆盖第一 电极层21的至少一部分。另外,压电体膜30的材料不仅限于PZT,也可以使用例如钛酸铅 (PbTiO 3 )、锆酸铅(PbZrO 3 )、镧钛酸铅(Pb,La)TiO 3 )等。 0052 第二电极层22例如由金属薄膜形成,第二电极层。
24、22被设置为覆盖压电体膜30的 至少一部分。如图1的(A)所示,该第二电极层22也可以是向元件形成区域的外侧延伸且 连接到邻接的超声波元件10的导线。 0053 第一电极层21中的被压电体层30覆盖的部分以及第二电极层22中的覆盖压电 体层30的部分中的一个形成第一电极,另一个形成第二电极。压电体层30被第一电极和 第二电极夹着而设置。也将这些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压电体层30称为压电元件部。 0054 振动膜50被设置成通过例如SiO 2 薄膜和ZrO 2 薄膜构成的双层构造封闭开口40。 该振动膜50可在支撑压电体层30及第一电极层21、第二电极层22的同时,随着压电体层 30的伸缩而振动,。
25、从而产生超声波。 0055 开口(空穴区域)40通过从硅基板60的背面(未形成有元件的面)侧利用反应离子 蚀刻(RIE:Reactive Ion Etching)等进行蚀刻而形成。根据由于该开口40的形成而能够 振动的振动膜50的尺寸,决定超声波的共振频率,该超声波向压电体层30侧(在图1的(A) 中从纸面里侧向前面方向)放射。 0056 压电体层30通过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即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 之间施加电压,而向面内方向伸缩。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使用贴合薄的压电元件(压电体 层30)和金属板(振动膜50)而成的单晶物(单晶片(unimorph)构造,由于当压电体层30 在面。
26、内伸缩时,贴合的振动膜50的尺寸保持不变,因此产生翘曲。通过向压电体层30施加 交流电压,从而振动膜50相对于膜厚方向振动,通过该振动膜50的振动放射超声波。施加 于该压电体层30的电压例如为10V30V,频率例如为1MHz10MHz。 0057 通过构成如上所述超声波元件10,与大体积式(bulk)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相比, 能够使元件小型化,且能够使元件间距变窄。由此,能够抑制栅瓣的发生。并且,由于能够 以相比大体积式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更小的电压振幅驱动,因此能够以低耐压的电路元件 构成驱动电路。 0058 2.超声波换能器器件 说 明 书CN 104013421 A 5/13页 8 005。
27、9 在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换能器器件200的构成例。作为超声波换能 器器件200,能够采用使用上述的压电元件(薄膜压电元件)的类型的换能器,但本实施 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采用使用c-MUT(Capacitive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电容式微制造超声换能器)等的电容性元件的类型的换能器。 0060 另外,以下,以通过第一第64信道构成发送接收信道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 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通过n=64以外的第一第n信道构成。此外,在以下,以元 件组连接于信号端子和共通端子之间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
28、即,可以将元件组连接于两个信号端子之间,且向该两个信号端子供给例如反相的信号。 0061 超声波换能器器件200包括:基板60、形成于基板60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 100、形成于基板60的信号端子XA1XA64、形成于基板60的共通端子XC1XC64(广 义上为信号端子)、形成于基板60的信号电极线LS1LS64、形成于基板60的共通电极线 LC1LC64(广义上为信号电极线)。 0062 信号端子XA1XA64配置于层(slice)方向DL中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100 的一端部,各信号端子XAi(i是in=64的自然数)连接于信号电极线LSi的一端。共通 端子XC1XC64配置于层方向D。
29、L中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100的另一端部,各共通端子 XCi连接于共通电极线LCi的一端。例如,基板60是以扫描方向DS为长边方向的矩形,沿 该矩形的一长边配置有信号端子XA1XA64,沿该矩形的另一长边配置有共通端子XC1 XC64。 0063 这里,扫描方向DS和层方向DL表示基板60的平面上的方向。所谓扫描方向DS 是指例如扇形扫描、线性扫描等的扫描动作中对应于扫描超声波声束的方向。所谓层方向 DL是指与扫描方向DS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例如在扫描超声波声束而得到断层图像的 情况下,对应于正交于该断层的方向。 0064 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100包括沿扫描方向DS配置的信道元件组CH。
30、1CH64。 各信道元件组CHi由电连接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构成,信道元件组CHi连接于信号 电极线LSi的另一端及共通电极线LCi的另一端。信道元件组CHi的详细构成将于后述。 0065 一个发送接收信道由信号端子XAi、信号电极线LSi、信道元件组Chi、共通电极线 LCi和共通端子XCi构成。即,当发送信号(例如电压脉冲)被供给至信号端子XAi时,信道 元件组CHi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将该发送信号变换为超声波,并发射超声波。然后,超 声波换能器元件10将对象物反射的超声回波变换为接收信号(例如为电压信号),并从信号 端子XAi输出该接收信号。此外,共通电压(例如固定的电压)被供给。
31、至共通端子XCi。 0066 3.信道元件组 0067 并且,为了高敏感度地检测超声回波,需要进行增加发送声压及提高接收敏感度 中至少一个。 0068 作为增加发送声压的方法,可以考虑将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并联于信号端 子XAi和共通端子XCi之间。并联的情况下,由于端子XAi、XCi之间的发送电压被施加至 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因此相比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为一个的情况,能够提高发送声 压。 0069 但是,在并联的情况下,由于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的接收电压的振幅不相加而 输出至端子XAi、XCi,因此不能期待接收敏感度的提高。例如,为了观察身体的深部而需要 说 明 书CN 1040。
32、13421 A 6/13页 9 接收微弱的回波,需要提高接收中的S/N。此外,由于考虑到对人体的影响等,发送声压存在 上限,因此需要提高接收敏感度。 0070 作为提高接收敏感度的方法,可以考虑将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串联于信号 端子XAi和共通端子XCi之间。串联的情况下,由于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的端子间的接 收电压被相加而输出至端子XAi、XCi,因此能够提高接收敏感度。 0071 但是,由于发送电压被电压分割而施加至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因此不能期 待发送声压的提高。这样,存在如下的问题:提高发送声压和接收敏感度两者且作为整体提 高发送/接收的敏感度是困难的。 0072 在图3示。
33、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实施方式的信道元件组CHi的构成例。信道 元件组Chi包括串联于信号电极线LSi和共通电极线LCi之间的元件组EG1EGk(k是 k2的自然数)。另外在以下以k=3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0073 元件组EG1EG3的各元件组具有并联的j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10(j是j2 的自然数)。另外,在以下以j=4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具体 而言,元件组EG1具有并联于信号电极线LSi和节点NA1之间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UE11 UE14,元件组EG2具有并联于节点NA1和节点NA2之间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UE21UE24, 元件组EG3具。
34、有并联于节点NA2和共通电极线LCi之间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UE31UE34。 0074 各元件组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UE11UE14、UE21UE24、UE31UE34沿扫描方 向DS配置,元件组EG1EG3沿层方向DL配置。具体而言,超声波换能器元件UE1s、UE2s、 UE3s(s是s3=j的自然数)沿层方向DL配置。 007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超声波换能器元件UE1s、UE2s、UE3s不限定于沿层方向DL 排列为一直线的情况,例如可以相对于一直线相互交错配置(例如,可以为UE1s、UE3s偏向 纸面右边,UE2s偏向纸面左边)。另外,各元件组所具有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的数量不限定 于。
35、相同数量的j个,各元件组中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的数量可以不同。 0076 4.布局构成 0077 在图4图5的(B)中显示上述信道元件组CHi的第一布局构成例。图4是从超 声波发射方向侧向基板60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俯视图。图5的(A)是图4的AA截面中的 截面图,图5的(B)是图4的BB截面中的截面图。 0078 首先,以元件组EG2为例对各元件组的布局构成进行说明。元件组EG2由第一电 极层72a72e、第二电极层82、压电体层92a92d构成。 0079 如图4所示,俯视时,矩形的第一电极层72a72d沿扫描方向DS配置,以其矩形 的长边沿层方向DL的方式配置。第一电极层72a72d与沿第一电极。
36、层72a72d的层 方向DL侧配置的第一电极层72e共通连接。第一电极层72e以其矩形的长边沿扫描方向 DS的方式配置。如图5的(A)、图5的(B)所示,这些第一电极层72a72e配置于振动膜 50上。这里“上”是指基板60的厚度方向中的在超声波出射方向上的远离基板60的方向。 此外,第一电极层72a72e为容易分割的结构,由一个电极层构成。 0080 压电体层92a92d以沿扫描方向DS等间隔地覆盖第一电极层72a72d上的 方式配置。压电体层92a92d俯视时为矩形,其被配置为其矩形的长边沿着层方向DL。 第二电极层82以覆盖压电体层92a92d上的方式配置,其通过压电体层92a92d而与。
37、 第一电极层72a72d绝缘。 说 明 书CN 104013421 A 7/13页 10 0081 下面,对于元件组EG1EG3的布局构成进行说明。元件组EG1的第一电极层71e 对应于信号电极线LSi(或者信号端子XAi)。元件组EG1的第二电极层81配置于元件组 EG2的第一电极层72a72d的一部分和第一电极层72e上,元件组EG1的第二电极层81 和元件组EG2的第一电极层72a72e导通。 0082 并且,元件组EG2的第二电极层82配置于元件组EG3的第一电极层73a73d 的一部分和第一电极层73e上,元件组EG2的第二电极层82和元件组EG3的第一电极层 73a73e导通。元件。
38、组EG3的第二电极层83连接于与共通电极线LCi(或者共通端子 XCi)相对应的第一电极层74。第一电极层74配置于从元件组EG3观察与层方向DL的相 对方向侧。如此,成为元件组EG1EG3在信号电极线LSi和共通电极线LCi之间串联的 构成。 0083 元件组EG1EG3的压电体层91a93a(或者91b93b、91c93c、91d 93d)沿层方向DL等间隔地配置。被电极层夹着的压电体层91a93a的面积相同。这种 情况下,施加至夹着压电体层91a93a的电极间的电压相等,出射的超声波的相位、声压 也相同。如此,通过从等间隔的元件出射同一相位/同一声压的超声波,从而能够实现图7 的(A)图。
39、8中后述的层方向DL中的射束轮廓(beam profile)的改善。 0084 此外,上述中,举例说明了俯视时压电体层(92a92d等)为矩形,其矩形长边沿 层方向DL的配置,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压电体层可以为正方形(大致正方形等)。 0085 这里,第一电极层71a71e、第一电极层72a72e、第一电极层73a73e是方 便分割的结构(在图4、图5的(B)中以虚线表示),其分别由一个电极层(以实线表示)构成。 0086 在图6中示出信道元件组CHi的第二布局变形例。图6是从超声波发射方向侧向 基板60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俯视图。 0087 以元件组EG2为例对各元件组的布局构成进行说明。
40、。元件组EG2由第一电极层 72a、72b、72e、第二电极层82a82c、压电体层92a92d构成。 0088 俯视时,矩形的第一电极层72a、72b沿扫描方向DS配置,且被配置为其矩形的长 边沿着层方向DL。第一电极层72a、72b与沿第一电极层72a、72b的层方向DL侧配置的第 一电极层72e共通连接。 0089 压电体层92a、92c以覆盖第一电极层72a上的方式配置,压电体层92b、92d以覆 盖第一电极层72b上的方式配置。即,沿扫描方向DS等间隔配置的压电体层92a、92b及压 电体层92c、92d成为沿层方向DL两段配置的构成。 0090 第二电极层82a以覆盖压电体层92a。
41、、92b上的方式配置,配置于第二电极层82a 的层方向DL侧的第二电极层82b以覆盖压电体层92c、92d上的方式配置。第二电极层82a、 82b通过第二电极层82c连接。 0091 下面,对于元件组EG1EG3的布局构成进行说明。元件组EG1的第二电极层81a 配置于元件组EG2的第一电极层72a、72b的一部分和第一电极层72e上。另外,元件组EG2 的第二电极层82配置于元件组EG3的第一电极层73a、73b的一部分和第一电极层73e上。 即,元件组EG1EG3在信号电极线LSi(第一电极层71e)和共通电极线LCi(第一电极层 74)之间串联。 0092 元件组EG1EG3的压电体层9。
42、1a93a(或者91b93b、91c93c、91d93d) 沿层方向DL等间隔地配置。即,如图6所示多段地构成各元件组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在层 说 明 书CN 104013421 A 10 8/13页 11 方向DL上等间隔地配置的元件出射同一相位/同一声压的超声波。 0093 此外,第一电极层71a、71b、71e、第一电极层72a、72b、72e、第一电极层73a、73b、 73e、第二电极层81a81c、第二电极层82a82c、第二电极层83a83c是方便分割的 结构(在图6中以虚线表示),其分别由一个电极层(以实线表示)构成。 0094 根据以上实施方式,超声波换能器器件200包括:超声。
43、波换能器元件阵列100,具 有第一第k元件组(例如EG1EG3(k=3);第一信号端子(XAi),连接于进行信号的接收 及发送的至少一个的控制部(例如图15的处理装置330);以及第二信号端子(XCi),经由所 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阵列100与第一信号端子(XAi)连接。第一第k元件组(EG1EG3) 的各元件组中包括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例如,EG1具有UE11UE14)在各元件组内 电气并联。第一第k元件组(EG1EG3)在第一信号端子(XAi)和第二信号端子(XCi) 之间电气串联。 0095 如此,由于将元件组EG1EG3串联于端子XAi、XCi之间,从而能够将接收电压的 振幅相加,因。
44、此能够提高接收敏感度。此外,通过并联各元件组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从而 能够增大发送声压。如此,能够兼顾发送声压的增大和接收敏感度的提高,在抑制发送超声 波对人体产生的影响的同时,能够以高S/N接收来自人体深部的微小的回波。 0096 这里,所谓元件组是指电气连接于两个节点之间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该多 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既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或者可以通过串联及并联的组合连接。 0097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信号端子为共通端子XCi。这种情况下,由于信道元件组 CHi的一端的端子成为共通端子XCi,因此如图11后述的那样,能够容易地使多个信道元件 组的共通端子共通化为一个。使共通端子共通。
45、化的情况下,例如能够节约基板60上的配线 区域、削减为了从外部向共通端子供给共通电压的端子、配线的数量。 009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并联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例如,元件组EG1的 UE11UE14)在作为扫描方向DS的第一方向排列配置。 009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k元件组(EG1EG3)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 方向排列配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是层方向DL。 0100 如此,能够改善层方向DL中的射束轮廓。有关这点,使用图7的(A)图8详细 说明。 0101 在图7的(A)中示出信道的比较构成例。在该比较构成例中,信号端子XAi、XBi连 接于信号电极线LSi的。
46、两端,共通端子XCAi、XCBi连接于共通电极线LCi的两端。并且,超 声波换能器元件UE1UE5沿层方向DL配置,且并联于信号电极线LSi和共通电极线LCi 之间。作为发送信号,相同的信号被供给至信号端子XAi、XBi。 0102 在这种构成中,信号电极线LSi、共通电极线LCi的配线电阻和超声波换能器元件 UE1UE5的电极间可见的电容成分成为RC常数电路。该RC常数电路使从信号端子XAi、 XBi施加的发送信号的相位从外侧的元件UE1、UE5朝向中央的元件UE3延迟,使发送信号 的振幅从外侧的元件UE1、UE5朝向中央的元件UE3变小。通过这种相位、振幅的变化,导致 层方向DL中的射束轮。
47、廓变化。 0103 在图7的(B)中示出上述这样的并联情况下的声场模拟结果。纵轴Y表示层方向 DL中的位置,横轴Z表示深度方向(即,基板60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中的位置。虚线所示的 BMA1是未设置声音透镜情况下的声压特性线,实线所示的BMA2是设置了声音透镜情况下 说 明 书CN 104013421 A 11 9/13页 12 的声压特性线。这些声压特性线是在各Z位置从Y=0的声压向成为-6dB的Y位置所引的 线。沿Y轴方向上的声压特性线间的宽度表示射束宽度。 0104 如声压特性线BMA1所示,即使在未设置声音透镜的情况下,通过RC常数电路产生 的相位延迟、振幅变化,超声波声束产生若干的自然。
48、聚焦。由于该自然聚焦的效果的加入, 设置了声音透镜的情况下的声压特性线BMA2中,射束宽度与焦点(Z=40mm附近)相比在远 方大幅地扩散。于是,声压在远方降低,难以观察身体的深部等。 0105 关于这点,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沿层方向DL配置串联的第一第k元件组 (EG1EG3),从而能够对各元件组施加同一相位/同一振幅的发送信号。由此,可以抑制 上述的自然聚焦,且能够实现层方向DL上的射束轮廓的改善。 0106 在图8示出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声场模拟结果。纵轴Y表示层方向DL中 的位置,横轴Z表示深度方向(即,基板60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中的位置。虚线所示的BMB1 是未设置声音透镜情况下的声压特性线,实线所示的BMB2是设置了声音透镜情况下的声 压特性线。这些声压特性线是在各Z位置从Y=0的声压向成为-6dB的Y位置所引的线。沿 Y轴方向的声压特性线间的宽度表示射束宽度。 0107 在未设置声音透镜的情况下的声压特性线BMB1,在远方也未收束,可知未产生自 然聚焦。可知在设置了声音透镜的情况下声压特性线BMB2与比较例的声压特性线BMA2相 比,在远方的射束宽度变小。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在远方的扩 散,能够检测至更远方的回波。此外,由于在远方的射束宽度小,因此也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