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装置.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812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0 C N 1 0 3 9 9 8 1 2 1 A (21)申请号 201280062750.0 (22)申请日 2012.11.09 2011-247954 2011.11.11 JP B01J 19/12(2006.01) C07C 67/03(2006.01) C07C 67/08(2006.01) C07C 69/22(2006.01) H05B 6/80(2006.01) C07B 61/00(2006.01) (71)申请人微波化学有限公司 地址日本大阪府 申请人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72)发。
2、明人石塚章斤 吉野巌 百田邦尧 塚原保德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27 代理人姜虎 陈英俊 (54) 发明名称 化学反应装置 (57) 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内容物在流通时短路的现 象、且具备平流式反应器的化学反应装置。所述 化学反应装置具备:平流式反应器(13),内部被 多个隔板分隔成多个室,液态内容物以在上方具 有未填充空间的状态沿水平方向流动;微波发生 器(14),用于产生微波;以及一个以上的波导管 (15),将所述微波发生器(14)产生的微波输送到 所述反应器的未填充空间;内容物以溢流的方式 在所述隔板的上方流动,在各室中,流入侧的堰高 比流出侧的堰高。
3、高出流出侧的隔板的溢流深度以 上。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6.18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2/079152 2012.11.09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069778 JA 2013.05.16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8页 附图10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8页 附图1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8121 A CN 103998121 A 1/2页 2 1.一种化学反应装置,具备: 平流式反应。
4、器,内部被多个隔板分隔成多个室,液态内容物以在上方具有未填充空间 的状态沿水平方向流动; 微波发生器,用于产生微波;以及 一个以上的波导管,将所述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输送到所述反应器的未填充空间; 所述内容物以溢流的方式在所述隔板的上方流动, 在所述各室中,流入侧的堰高比流出侧的堰高高出流出侧的隔板的溢流深度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反应装置,其中, 在所述反应器没有倾斜的情况下,该反应器中的各隔板的堰高相同; 所述反应器倾斜成,当所述内容物流动时,在所述各室中流入侧的堰高比流出侧的堰 高高出流出侧的隔板的溢流深度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反应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隔板中的。
5、流路的形状以及个数都相同, 所述倾斜的角度大于或等于由下式: sin -1 (H/L) 计算出的, 其中,L是所述各室中的所述反应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中的最短长度,H是由下式求出 的溢流深度; (数学式1) 其中,Q是流量,a是梯形形状的流路的底侧宽度,b是所述梯形形状的流路的上边侧的 宽度,e是从所述梯形形状的流路的底部到上边的高度,C是流量系数,N是一个隔板具有的 所述梯形形状的流路的个数,g是重力加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反应装置,其中, 所述反应器没有倾斜, 所述各室中流入侧的隔板的流路底部的高度比流出侧的隔板的流路底部的高度高出 该流出侧的隔板的溢流深度以上。 5.根据权利。
6、要求4所述的化学反应装置,其中, 所述溢流深度是由下式计算出的H, (数学式2) 其中,Q是流量,a是梯形形状的流路的底侧宽度,b是所述梯形形状的流路的上边侧的 宽度,e是从所述梯形形状的流路的底部到上边的高度,C是流量系数,N是一个隔板具有的 所述梯形形状的流路的个数,g是重力加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化学反应装置,其中,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98121 A 2/2页 3 进一步具备一个以上的搅拌单元,用于旋转搅拌所述反应器内的内容物。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98121 A 1/18页 4 化学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反应器中照射微。
7、波的化学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通过对反应物质照射微波(电磁波)以进行热处理等的化学反应装置和化 学反应方法为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160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对于上述现有的化学反应装置而言,期望防止未反应的内容物被输出。 0008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反应装置,其能够通 过在平流式反应器中防止内容物未反应的现象,从而防止未反应的内容物被输出。 0009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0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基。
8、于本发明的化学反应装置具备:平流式反应器,内部被多个 隔板分隔成多个室,液态内容物以在上方具有未填充空间的状态沿水平方向流动;微波发 生器,用于产生微波;一个以上的波导管,将微波发生器所产生的微波输送到反应器的未填 充空间。内容物以溢流的方式在隔板的上方流动,在各室中,流入侧的堰高比流出侧的堰高 高出流出侧的隔板中的溢流深度以上。 0011 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会发生各隔板中的至少一部分溢流处于相同高度。因此,能够 防止溢流相连续,从而能够防止内容物短路的现象。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未反应的内容物被 输出。 0012 另外,在基于本发明的化学反应装置中,反应器中的各隔板的堰高在反应器没有 倾斜的情况。
9、下是相同的,反应器可以倾斜为,当内容物流动时,各室中流入侧的堰高比流出 侧的堰高高出流出侧的隔板中的溢流深度以上。 0013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隔板的堰高相同,也可以通过使反应器倾斜来防止内容物 短路的现象。 0014 另外,在基于本发明的化学反应装置中,多个隔板中的流路的形状以及个数都相 同,倾斜的角度可以是大于或等于由式sin -1 (H/L)计算出的,其中,L是各室中的反 应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中的最短长度,H是由下式求出的溢流深度: 0015 (数学式1) 0016 说 明 书CN 103998121 A 2/18页 5 0017 其中,Q是流量,a是梯形形状的流路的底侧宽度,b是梯形。
10、形状的流路的上边侧的 宽度,e是从梯形形状的流路的底部到上边的高度,C是流量系数,N是一个隔板具有的梯形 形状的流路的个数,g是重力加速度。 0018 根据这样的结构,确定流量和隔板的流路的形状,可以计算反应器的倾斜角。然 后,使反应器根据该倾斜角倾斜,从而能够防止内容物短路的现象。 0019 另外,在基于本发明的化学反应装置中,反应器可以是没有倾斜的装置,各室中流 入侧的隔板的流路底部的高度比流出侧的隔板的流路底部的高度高出流出侧的隔板中的 溢流深度以上。 0020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反应器没有倾斜的情况下,通过适当设定隔板的流路的高 度,能够防止内容物短路的现象。 0021 另外,在基于。
11、本发明的化学反应装置中,溢流深度可以是由下式计算出的H。 0022 (数学式2) 0023 0024 其中,Q是流量,a是梯形形状的流路的底侧宽度,b是梯形形状的流路的上边侧的 宽度,e是从梯形形状的流路的底部到上边的高度,C是流量系数,N是一个隔板具有的梯形 形状的流路的个数,g是重力加速度。 0025 根据这样的结构,确定流量和隔板的流路的形状,可以计算溢流深度,并且能够知 道相邻隔板中的流路底部的高度差。然后,根据该隔板的流路底部的高度差来形成隔板的 流路,从而能够防止内容物短路的现象。 0026 另外,在基于本发明的化学反应装置中,还可以进一步具备用于旋转搅拌反应器 内的内容物的一个以。
12、上的搅拌单元。 0027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搅拌内容物,能够更均匀地对反应器内的内容物照射微波。 其结果是,例如能够避免微波仅对反应器内的一部分内容物进行照射的情况。 0028 发明效果 0029 根据基于本发明的化学反应装置,其能够防止在平流式反应器中内容物的短路现 象,从而防止未反应的内容物被输出。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化学反应装置的结构的图。 0031 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反应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图。 0032 图3A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反应器的形状的一例的立体图。 0033 图3B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反应器的形状的一例的立体图。 0034 图3C。
1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反应器的形状的一例的立体图。 0035 图3D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反应器的形状的一例的立体图。 说 明 书CN 103998121 A 3/18页 6 0036 图4A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隔板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37 图4B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隔板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38 图4C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隔板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39 图4D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隔板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40 图5A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流路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41 图5B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流路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42 图5C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流路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43。
14、 图6A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隔板与溢流之间的关系的图。 0044 图6B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隔板与溢流之间的关系的图。 0045 图6C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隔板与溢流之间的关系的图。 0046 图7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梯形形状的流路的图。 0047 图8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隔板与溢流之间的关系的图。 0048 图9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溢流深度与倾斜角等的关系的图。 0049 图10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倾斜的反应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图。 0050 图11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微波发生器和波导管的其它例的图。 0051 图12A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微波的照射位置的图。 005。
15、2 图12B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微波的照射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以下,利用实施方式对基于本发明的化学反应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 方式中,标注有相同附图标记的结构单元是同一结构单元或等同的结构单元,因此有时省 略其重复的说明。 0054 (第一实施方式) 0055 参照附图,对基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化学反应装置进行说明。基于本实施方 式的化学反应装置是对反应器的内容物照射微波的装置。 0056 图1是示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化学反应装置1的结构的图。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化 学反应装置1具备混合部12、反应器13、微波发生器14、波导管15、微波控制部16、催化剂 分离部17。
16、和处理液贮存槽18。 0057 混合部12使原料和固体催化剂混合。混合部12也可以使原料等和反应剂混合。 原料可以含有多种物质。例如,当在反应器13中进行酯化反应时,原料可以是油脂和乙醇。 如图1所示,上述原料和固体催化剂可以借助泵11而供给到混合部12,或者也可以通过其 他方法供给到混合部12。例如,混合部12可以通过使叶片状构件或翼状构件、螺旋状构件 旋转而对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混合。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原料混合的催化剂是 固体催化剂(非均相催化剂)的情况进行说明,然而,催化剂也可以是液态催化剂(均相 催化剂)。另外,固体催化剂可以在反应器13内形成流化床,或者也可以不形成流化床。 。
17、另外,上述固体催化剂的形状任意。例如,固体催化剂的形状可以是无定型的粒状、圆柱状 (可以是中空的,也可以是非中空的)、球状、丸状、环状、壳状等。另外,上述固体催化剂例 如可以具有微波吸收性或微波敏感性,或者也可以不具有这些特性。固体催化剂具有微波 吸收性或微波敏感性的情况下,当在后述的反应器13的内部照射微波时,固体催化剂被微 说 明 书CN 103998121 A 4/18页 7 波加热,从而促进该固体催化剂附近的化学反应。此外,该微波吸收性或微波敏感性取决 于被照射的微波的频率、反应器13的内部温度等。即,在使用的微波频率以及使原料发生 反应的反应器13的内部温度方面,介质损耗系数越高,微。
18、波吸收性也越高。因此,例如可 以采用含有这种微波吸收性较高的物质的固体催化剂。例如,照射2.45GHz的微波的情况 下,作为具有微波吸收性的物质,举出除了富勒烯以外的碳类(例如石墨、碳纳米管或活性 炭等)、铁、镍、钴或铁素体等。因此,固体催化剂可以含有具备这种微波吸收性的物质。具 体而言,固体催化剂可以是将具有这种微波吸收性或微波敏感性的物质与金属或金属氧化 物组合而成的组合物,也可以是将具有这种微波吸收性或微波敏感性的物质与碱催化剂或 酸催化剂等催化剂组合而成的组合物,或者还可以是将具有微波吸收性或微波敏感性的物 质、碱催化剂或酸催化剂等的催化剂、以及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组合而成的组合物。对于上。
19、述 物质的组合,例如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来进行,可以通过化学结合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合金化 来进行,或者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进行。另外,在混合部12中,为了针对反应器13中的 反应,可以进行预加热,或者也可以不进行预加热。进行该预加热的情况下,优选将混合部 12中的预加热的温度控制成使得原料等在进入反应器13时达到期望的温度或者期望的温 度幅度。此外,当在混合部12不进行预加热时,可以在反应器13中进行与该预加热相对应 的加热。由混合部12混合后的原料和固体催化剂被投入到反应器13的上游侧。 0058 反应器13是平流式反应器,液态内容物以在上方具有未填充空间的状态沿水平 方向流动。还有,内容物在反。
20、应器13中沿水平方向流动是指,反应器不是内容物沿垂直方 向流动的竖流式反应器,其可以不用沿着严格意义上的水平方向流动。内容物沿着整体接 近水平的方向流动即可。例如,该内容物是原料和催化剂的混合物。由混合部12混合后的 原料和催化剂在该反应器13的内部流动。此外,由于通过反应器13中的化学反应而会由原 料产生生成物,因而可以认为反应器13的内容物中含有生成物。即,还可以认为该内容物 为原料和/或生成物。另外,由于在内容物上方存在未填充空间,因此,内容物通常是气体 以外的物质。另外,由于内容物在反应器13内部具有流动性且液面平坦,因而内容物是固 体(例如粉体或粒状体等)以外的物质。因此,内容物是液。
21、态物质。例如,该液态内容物可 以是如水或油、水溶液、胶体溶液等流动性高的物质,或者也可以是如稀浆或悬浊液那样的 流动性低的物质。此外,在反应器13内部,由于内容物的液面优选为水平液面,因而,液态 内容物优选具有下述程度的流动性:即使该液态内容物的流动性较低,也无需从外部施加 振动,而是液面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自动变为水平液面。即,液态内容物优选具有即使没有来 自外部的振动、其表面也易于变形的程度的流动性。此外,液面的水平状态可以是完全的平 坦,或者也可以是有些微凹凸而整体呈现平坦。这是由于,内容物的流动性不高的情况下, 其液面可能无法变成完全的平坦。反应器13的内壁优选由反射微波的物质构成。作为反。
22、 射微波的物质,例如有金属。关于该反应器13的内部结构,将在后文中进行描述。 0059 微波发生器14产生微波。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化学反应装置1可以具备一个微波 发生器14,或者也可以具备两个以上的微波发生器14。该微波的频率并未受到限定,例如, 可以是2.45GHz、5.8GHz、24GHz、913MHz,也可以是300MHz至300GHz范围内的频率。 0060 一个以上的波导管15将微波发生器14所产生的微波传输到反应器13的未填充 空间。如图1所示,波导管15的个数与微波发生器14的个数相同。另外,波导管15可以 具有分支,用于将微波传输到未填充空间的两个以上的位置。此外,优选使用规格与。
23、微波发 说 明 书CN 103998121 A 5/18页 8 生器14所产生的微波的频率对应的波导管15。 0061 微波控制部16根据后述的温度测定部25测定的温度而控制对反应器13进行照 射的微波的输出功率。通过该微波控制部16所进行的控制,能够将反应器13的内部维持 在期望的温度或期望的温度幅度。 0062 催化剂分离部17从反应器13中的反应后的生成物分离催化剂。在与原料混合的 催化剂是固体催化剂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过滤器来分离固体催化剂,也可以通过使固 体催化剂和生成物中的一方沉淀的方式来分离固体催化剂。另外,在固体催化剂中含有磁 性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磁铁(可以是永久磁铁。
24、,也可以是电磁铁)吸附固体催化剂的 方式而分离固体催化剂。此外,能够适当地再次利用所分离的固体催化剂。另外,在使用液 态催化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催化剂分离部17中进行蒸馏或提取、中和的方式而分离催 化剂。 0063 将在催化剂分离部17中分离出催化剂的生成物投入到处理液贮存槽18。并且,将 上述生成物适当地分成最终的制造物和副生成物等。例如,当原料为游离脂肪酸且在反应 器13中使其进行酯化反应时,将会得到作为制造物的生物柴油燃料和作为副生成物的水。 该情况下,使用酸催化剂。另外,例如当原料为甘油三酸酯且在反应器13中进行酯交换反 应时,将会得到作为制造物的生物柴油燃料和作为副生成物的甘油。该。
25、情况下,使用碱催化 剂。 0064 此外,在反应器13的后部,可以具备用于对反应器13中的反应后的物质进行冷却 的未图示的冷却器,或者也可以不具备冷却器。前者的情况下,例如,该冷却器可以对反应 器13中的反应后的物质进行水冷。 0065 图2是示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反应器13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中,反应器 13内部由多个隔板21分隔成多个室31、32、33、34。该多个室31、32、33、34是以串联方式 相连的室。如前所述,在反应器13的内部,在上方存在未填充空间22。对于该未填充空间 22,经波导管15照射由微波发生器14产生的微波。再有,在图2中示出了反应器13内部存 在单一的未填充。
26、空间的情况、即在所有的室3134中共用未填充空间的情况,但也可以不 是单一的填充空间。即,在所有室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两个以上的室中共用未填充空间,或者 也可以在所有室中都不共用填充空间(这种情况下,通过各隔板21隔断未填充空间)。如 图2所示,各波导管15可以设置在各室31、32、33、34的上游侧的位置,或者也可以不这样 设置。前者的情况下,例如,借助一个波导管15传输到未填充空间22的微波主要照射位于 其下方的室。此外,由于微波在未填充空间内会传导,例如借助室32的位置的波导管15传 输的微波还通过未填充空间照射到室31和室33的内容物。此外,还可以将波导管15设置 在隔板21的位置、即隔板。
27、21的上方位置。通过该设置,借助一个波导管15传输到未填充 空间22的微波主要照射由处于与该波导管15对应的位置处的隔板21分隔而成的两个室。 此外,在多个室共用未填充空间22的情况下,传输到该共用的未填充空间22的微波对共用 该未填充空间22的多个室的内容物20进行照射。隔板21可以是微波透过性的隔板,也可 以是微波吸收性的隔板,或者还可以是反射微波的隔板。作为能使微波透过的材料,例如有 铁氟龙(注册商标)、石英玻璃、陶瓷、氮化硅氧化铝等。因此,微波透过性的隔板21可以由 这种能使微波透过的材料构成。另外,作为吸收微波的材料,例如有除了富勒烯以外的碳类 等。因此,微波吸收性的隔板21可以由这。
28、种吸收微波的材料构成。另外,作为反射微波的 说 明 书CN 103998121 A 6/18页 9 材料,例如有金属。因此,不透过微波的隔板21可以由这种反射微波的材料构成。另外,隔 板21可以由微波透过性材料、微波吸收性材料、微波反射性材料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的材料 组合而成。 0066 另外,如图2所示,化学反应装置1还可以进一步具有搅拌单元23。即,基于本实 施方式的化学反应装置1还可以具有用于旋转搅拌反应器13内的内容物20的一个以上 的搅拌单元23。虽然图2中示出了在各室3134存在搅拌单元23的情况,但是,也可以 不这样设置。可以在一个以上的室中不存在搅拌单元23。另外,虽然图2中示出。
29、了搅拌单 元23为叶片状的情况,但这不过是示意性地示出搅拌单元23而已,例如,该搅拌还可以通 过旋转叶片状、翼状或棒状的旋转构件来进行。该旋转构件可以是微波透过性构件,可以 是微波吸收性构件,可以是微波反射性构件,或者也可以由微波透过性材料、微波吸收性材 料、微波反射性材料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例如,可以通过使安装于轴的旋 转构件与轴的旋转相应地进行旋转而实现上述旋转,或者也可以如磁力搅拌器(Magnetic stirrer)那样利用磁性使旋转构件旋转。使用轴的前者的情况下,该轴可以单独地分别设 置于每个室,或者也可以在多个室中共通使用。利用磁性的后者的情况下,通过磁铁而使棒 状或叶。
30、片状、翼状等旋转构件(磁性搅拌件)进行旋转。此外,搅拌单元23对内容物进行 的搅拌可以用于使内容物沿从上游朝向下游的方向、或其相反方向流动,或者,也可以不使 内容物进行上述动作。此外,旋转搅拌已经是公知的,因而省略它们的详细说明。 0067 在此,针对搅拌单元23旋转搅拌反应器13的内容物的理由进行简单说明。搅拌单 元23搅拌内容物的第一个理由是为了利用微波对内容物均匀地加热。虽然也受到内容物 的种类或内容物的温度的影响,但是由于某种微波的渗透深度是确定的,因而需进行搅拌, 以使内容物整体被微波均匀地照射从而实现均匀的加热。另外,如果未填充空间22中的内 容物的表面积增大,则能够更高效地对内容。
31、物照射微波。所以,搅拌内容物的第二个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扩大微波的照射面积。因此,搅拌单元23对内容物进行的搅拌优选达到使得在 未填充空间22中的内容物的表面产生波纹的程度,也可以不达到这种程度(因为有时只要 根据第一个理由而进行搅拌,结果便足以使内容物整体被充分加热)。另外,这样,由于使用 搅拌单元23对原料等进行搅拌,因而,即使在原料中含有密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物质的情况 下,也能够将两者适当地混合进而使它们产生反应。例如,在竖流式反应器中,即使欲使乙 醇和废油这样的密度不同的物质产生反应,由于两者很容易分离,因此无法使它们产生反 应,而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反应器为平流式反应器13、且具备搅拌单。
32、元23的情况下,则能 够将两者适当地混合并进行反应。 0068 另外,如图2所示,反应器13还具有温度测定部25。即,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化学反 应装置1可以具备用来测定反应器13的内部温度的温度测定部25。优选地,反应器13的 内部温度即为反应器13的内容物的温度。虽然图2中示出了在各室3134存在温度测 定部25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不这样设置。一个以上的室可以不存在温度测定部25。另外, 虽然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温度测定部25,但是,例如,温度测定部25可以通过热电偶测 定温度,可以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测定温度,可以通过光纤测定温度,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测 定温度。温度测定部25所测定的温度(严格地讲。
33、,是表示温度的数据)被传送到微波控制 部16,并被用于控制由微波发生器14产生的微波的输出功率。如前所述,该控制是为了将 各室3134的温度维持在期望的温度或期望的温度幅度。例如,当向隔板21的位置照射 说 明 书CN 103998121 A 7/18页 10 微波时,可以利用被处于照射微波的位置的隔板21分隔的两个室中的一方的温度来对在 该位置所照射的微波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或者也可以利用双方的温度来进行该控制。前 者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利用较低温度的一方进行控制,也可以利用较高温度的一方进行控 制,或者还可以利用预先设定的室的温度进行控制。后者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利用两者的 平均温度进行控。
34、制,或者,还可以利用由两者的室容量决定的加权平均(考虑了由室容量 决定的重量的平均)进行控制。 0069 另外,反应器13的壁面可以由绝热材料覆盖。这样,能够防止反应器13内部的热 量向外部释放。 0070 图3A、图3B是示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反应器13的形状的一例的图。还有,在图 3A、3B中,为方便说明,省略隔板21和搅拌单元23等。在图3A、3B中,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反 应器13具有即使液面高度随着内容物的量的变化而变化,其液面面积也保持不变的形状。 此外,“即使液面高度随着内容物的量的变化而变化,其液面面积也保持不变”是指至少存 在即使内容物的量发生变化,其液面面积也保持不变的内容物的范。
35、围。因此,无论是怎样的 内容物的量,只要其液面面积不会随着内容物的量而发生变化即可,或者内容物的量在规 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即,内容物的量在第一量与第二量(假定第二量比第一量多)之间的情 况下,只要其液面面积不会随着内容物的量而发生改变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后 者的情况。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内容物的量位于规定范围内时,反应器13具有液面面积 不会随着内容物的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形状。由此,例如如图3A、3B所示,当内容物的量 位于规定范围内时,反应器13还可以具有内容物的液面方向的截面不发生变化的形状。这 种情况下,内容物的量从第一量向第二量变化时的液面高度的范围内,该液面高度所对应 。
36、的反应器13内部的水平方向的形状不发生改变。此外,前述的第一量通常是液面面积不发 生改变时的内容物的下限值,第二量通常是液面面积不发生改变时的内容物的上限值。另 外,内容物位于第二量的情况下,也需要在内容物的上方存在未填充空间。这是由于,在反 应器13中需借助未填充空间照射微波。另外,如前所述,在反应器13内部进行搅拌的情况 下,液面可能会产生波纹,而此处的液面是没有该波纹的状态下的液面。在此,“液面高度” 是指垂直方向上的液面高度。 0071 图3A中,反应器13具有沿着流动方向延伸、且朝下侧凸起的半圆筒形状。即,图 3A的反应器13具有使上表面开口且朝下侧凸起的半圆筒形状以及同该半圆筒形状。
37、等长且 下表面开口的长方体在该开口处相连接的形状。此外,该半圆筒形状的开口与长方体的开 口分别具有相同的大小、形状,通过在该开口处连接两者,从而形成反应器13。换言之,图 3A的反应器13是具有截面呈U字型的侧面、以及截面呈闭合该U字型开口部的上表面的管 状,该管状的两端开口具有在直角平面沿着长度方向闭合的形状。该图3A的反应器13中, 内容物的液面高度位于范围R1内的情况下,例如在水平面1或水平面2的高度处,其液面 面积不会发生变化。此外,范围R1的最低液面高度为反应器13上侧的长方体形状的最低 位置。 0072 图3B中,反应器13具有长方体的形状。该图3B的反应器13中,内容物的液面高 。
38、度都位于范围R1内的情况下,例如在水平面1或水平面2的高度处,其液面面积不会发生 变化。即,无论内容物的量变为多少,其液面高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0073 接下来,对隔板21进行说明。投入到反应器13的原料等内容物20在各室31 说 明 书CN 103998121 A 10 8/18页 11 34之间流通,最终从下游(图2中的反应器13的右端)输出。此外,在该隔板21存在供 内容物流通的流路。本实施方式中,该流路是位于隔板21上方的溢流流路。即,本实施方 式中,内容物以溢流的方式在隔板21的上方流动。在该流路中,内容物从反应器13的上游 侧(图2的左侧)流向下游侧(图2的右侧)。图4A、图4B是。
39、从该反应器13的长度方向 观察设置在图3A的形状的反应器13的隔板21的图。该隔板21中,在未填充空间22的位 置不存在隔板,内容物流经该位置(即、隔板21的上方)。该溢流的流路可以如图4A那样 有3个,也可以如图4B那样有一个,或者也可以是其它个数(两个或四个以上)。另外,各 流路的形状可以如图4A、图4B、图5A所示那样为梯形形状,也可以如图5B所示那样为V字 状(楔形形状),也可以如图5C所示那样为四角形状(矩形形状),或者还可以为其它形状 (例如U字形状或半圆形状等)。此外,隔板21具有多个流路的情况下,各流路的形状可以 不同,或者也可以相同。另外,隔板21具有多个流路的情况下,优选为。
40、各流路的底部(流路 的最低处)高度相同。也可以将该流路的底部高度的位置称作“堰高”。此外,图5A5C 中,由向左的箭头示出的位置为堰高(流路的底部高度的位置)。该堰高表示垂直方向上 的高度。另外,流路为矩形的情况下,其宽度可以与反应器13的宽度相同。即,此时的隔板 21在上部边缘不具有切槽(凹口)等凹形状,反应器13的宽度全体形成流路(全体宽度 堰堤)。另外,图4A、图4B中示出了由该隔板21分隔而成的两个室中共用未填充空间22 的情况下的隔板,然而,在不共用未填充空间22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未填充空间22的位置 存在隔板21。例如,图4A和图4B的隔板21中,可以在比梯形形状的流路的上部边缘更。
41、上 侧的位置存在隔板。即,隔板21可以具有适应于流路的多个梯形形状的孔。即使在该情况 中,可以认为在该孔的流路中,内容物以溢流的方式流经隔板21的上方。另外,反应器13 为图3A以外的形状的情况下,当然隔板21的形状由该反应器13的形状决定。另外,反应 器13的内部存在多个隔板21的情况下,各隔板21可以是相同的形状,或者也可以是不同 的形状。另外,隔板21的厚度例如为120mm左右,其与各室的长度(反应器13的长度 方向的长度)相比十分小。 0074 (1)反应器没有倾斜而隔板有高低差异的情况 0075 接下来,对反应器13没有倾斜的情况下的隔板21的堰高进行说明。在此,以室33 为主进行说。
42、明,其它室与室33相同。如图6A右侧的隔板21所示,溢流的流路中,内容物20 的高度仅比隔板21的堰高高出溢流深度H。溢流深度是指内容物流经隔板21的流路时的 溢流(overflow)的高度,即从堰高到内容物的最高位置的高度(垂直方向的高度)。再有, 图5A图5C中示出的H为溢流深度。另外,如图6A所示,反应器13没有倾斜、即室33的 流入侧(图中的左侧)的隔板21与流出侧(图中的右侧)的隔板21的堰高相等的情况下, 室33的流入侧的隔板21与流出侧的隔板21的溢流高度相等,两隔板21的溢流在左右方 向上形成连续。因此,内容物20的至少一部分可能会通过该连续的溢流,没有停留在室33 而直接从室。
43、32移动到室34。即,图6A的情况下,内容物20有可能在室33中短路而直接流 出。另外,如图6B所示,虽然室33的流入侧的隔板21的堰高高于流出侧的隔板21的堰高, 然而两隔板21的溢流中至少一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形成连续的情况下, 内容物20的至少一部分有可能通过该连续的溢流部分,不停留在室33,形成短路而直接流 出。另一方面,如图6C所示,室33的流入侧的隔板21的堰高仅比流出侧的隔板21的堰高 高出流出侧的溢流深度H的情况下,两隔板21的溢流中不存在左右方向连续的位置。这种 说 明 书CN 103998121 A 11 9/18页 12 情况下,借助流入侧的隔板21流入室3。
44、3时,所有内容物20至少向下方移动。然后,随着该 移动产生的势能的减少,流入室33的内容物20朝着室33的底部下沉。这样,图6C的情况 下,借助流入侧的溢流流入室33的内容物20虽然直接通过流出侧的溢流流出,但与图6A、 图6B的情况相比几乎不存在内容物短路的情况,因而能够有效防止内容物20短路的现象。 因此,在反应器13的各室中,流入侧的堰高比流出侧的堰高高出流出侧的隔板21的溢流深 度H以上即可。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内容物在各室中短路的现象。因此,如图6C说明的那 样,在没有倾斜的反应器13的各室中,还可以使用下述隔板21,使得流入侧的隔板21的流 路底部的高度(堰高)比流出侧的隔板21的流。
45、路底部的高度(堰高)高出流出侧的隔板 21的溢流深度H以上。另外,如后所述,还可以通过使反应器13倾斜,使得在反应器13的 各室中流入侧的堰高比流出侧的堰高高出流出侧的隔板21的溢流深度H以上。另外,像这 样使室33的流入侧的隔板21的堰高仅比流出侧的隔板21的堰高高出流出侧的溢流深度 H,由此能够防止逆流。此外,在图6A图6C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搅拌单元23和温度测 定部25的记载。另外,为了方便说明,还省略了堰高上侧的隔板21。 0076 接着,对该溢流深度H进行说明。在此,探讨隔板21具有N个如图7所示的梯形 形状的流路的情况。假设该N个流路的形状以及堰高高度相同。此外,在图7的梯形形。
46、状 的流路中,梯形形状的流路的底侧宽度a与上边侧的宽度b相同时、即ab的情况下,形 成矩形状的流路。另外,梯形形状的流路的底侧宽度a为0时、即a0的情况下,形成V 字状的流路。此外,假定梯形形状的流路的高度为e,从溢流的上表面朝着垂直向下的方向 作z轴。这种情况下,D(z)表示为如下数学式。 0077 (数学式3) 0078 0079 另外,通过使用伯努利定理v(2gz) 1/2 ,流量Q表示为如下数学式。此外,g是重 力加速度,C是流量系数,v是流体的速度。流量系数由各流路的形状决定,例如,可以通过 实验算出,或者也可以通过计算算出。 0080 (数学式4) 0081 0082 将前述D(z。
47、)代入该数学式并根据z求积分,变成如下数学式。 0083 (数学式5) 0084 0085 然后,改写该数学式,变成如下数学式。 0086 (数学式6) 说 明 书CN 103998121 A 12 10/18页 13 0087 0088 通过解开该方程式,能够计算出溢流深度H。另外,通过将反应器13的各隔板的流 路的个数以及形状设置成相同,使得各隔板21的溢流深度H也变得相等。因此,通过在相 邻的隔板21中设置例如流入侧的隔板21的流路底部的高度(堰高)比流出侧的隔板21 的流路底部的高度(堰高)高出该溢流深度H以上的隔板21,能够防止内容物在反应器13 内短路的现象,从而能够防止未反应的内。
48、容物从反应器13输出。 0089 此外,最后部的室34中的流出孔的高度优选为具有与上述堰高相同的关系。即, 优选的是,最后部的室34的流入侧的隔板21的流路底部的高度(堰高)比流出孔的流路 底部的高度高出该流出孔的溢流深度以上。通常,由于隔板21中的流路形状大多与最后部 的室34的流出孔的形状不同,因而可以通过不同于隔板21的溢流深度H的计算方式,另行 计算该流出孔的溢流深度。此外,在梯形形状的流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上述D(z)计算溢 流深度,其以外的形状的流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适合于该形状的D(z)并通过上述求积分 计算溢流深度。 0090 另外,在(1)的情况下,多个隔板21中的流路的形状。
49、以及个数可以因隔板21而不 同。该情况下,根据不同的隔板21计算溢流深度H i 。此外,i是用于识别隔板21的索引(1 以上的整数)。然后,在各室中,流入侧的堰高比流出侧的堰高高出流出侧的隔板21的溢流 深度H i 以上即可。 0091 (2)反应器倾斜而隔板没有高低差异的情况 0092 接下来,说明通过使反应器13倾斜从而实现与在隔板21上设置高低差异的情况 同样的情况。在此,各隔板21的堰高与反应器13没有倾斜的情况相同。另外,假定该多个 隔板21的流路的形状以及个数也都相同。即,垂直于反应器13长度方向的反应器13内部 截面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所有隔板21可以是相同形状。即使这样,内容物20流动时、即对 内容物20进行处理时,如图8所示,使反应器13倾斜从而使得各室中流入侧的堰高比流出 侧的堰高高出流出侧的隔板21的溢流深度以上,如前所述,也能够获得与在隔板21上设置 高低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