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67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 N 1 0 3 9 6 6 7 5 2 A (21)申请号 201410017986.3 (22)申请日 2014.01.16 2013-010943 2013.01.24 JP D04B 15/32(2006.01) D04B 1/00(2006.01) (71)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地址日本和歌山县 (72)发明人上田通久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黄永杰 (54) 发明名称 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
2、设计方法及装置,其将 具有多个三角形的配件的编织物设计成可由横编 机编织。输入编织物的外形,输入将编织物分割的 配件的顶点汇集的中心的位置,决定配件的数量。 通过由中心为顶点,编织物的周缘为底边,将底边 的两端和中心连结的线为两侧边的三角形所构成 的多个配件,将编织物分割。以编织物的周缘为编 织的线圈横行方向,评价对于各配件能否在编织 与配件的高度相应的圈数期间,一面满足收针的 条件一面收针与底边的长度相应的圈数,在评价 为不能收针的情况下,增加配件的数量或缩短配 件的底边。接着与线圈横行方向平行地产生折回 线,以便通过在该配件折回的折回编织校正配件 的两侧边的圈数之差,产生收针线圈横行,以便。
3、收 针底边的圈数量的线圈。本发明即使对于复杂的 外形的编织物、中心从外形的中心移开的编织物, 也能够大致自动地设计可编织的编织物。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9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6752 A CN 103966752 A 1/1页 2 1.一种针织设计方法,其将具有多个三角形的配件的编织物设计成能够由横编机编 织,其特征在于, 输入编织物的外形; 输入中心的位置,将编织物分割的配件的顶点汇集于该中心; 决定配件的数量; 通过由。
4、前述的中心为顶点,编织物的周缘为底边,且将底边的两端和前述的中心连结 的线为两侧边的三角形所构成的多个配件,将编织物分割; 以编织物的周缘为编织的线圈横行方向,评价对于各配件能否在编织与配件的高度相 应的圈数期间,一面满足收针的条件一面收针与底边的长度相应的圈数; 在评价为不能收针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配件的数量或缩短评价为不能收针的配件的底 边,能够在编织与配件的高度相应的圈数的期间,一面满足收针的条件一面收针与底边的 长度相应的圈数; 接着,与线圈横行方向平行地产生折回线,以便通过在配件的内部或端部折回的折回 编织,校正由配件的两侧边的长度不同引起的圈数之差; 产生收针线圈横行,以便收针底边的。
5、圈数量的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织物具有长轴的情况下,将前 述的中心的位置指定在编织物的长轴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入沿线圈横行方向使多个配 件的顶点靠近的点。 4.一种针织设计装置,其将具有多个三角形的配件的编织物设计成能够由横编机编 织,其特征在于,该针织设计装置具备: 输入部,其输入编织物的外形和将编织物分割的配件的顶点汇集的中心的位置; 配件生成部,其生成由前述的中心为顶点,编织物的周缘为底边,并且将底边的两端和 前述的中心连结的线为两侧边的三角形所构成的多个配件,由此将编织物分割; 配件评价部,其以编织物的周缘为。
6、编织的线圈横行方向,评价对于各配件能否在编织 与配件的高度相应的圈数期间,一面满足收针的条件一面收针与底边的长度相应的圈数; 在评价为不能收针的情况下,用于增加配件的数量或缩短评价为不能收针的配件的底 边的构件; 折回处理部,其与线圈横行方向平行地产生折回线,以便通过在配件的内部或端部折 回的折回编织,校正由配件的两侧边的长度不同引起的圈数之差;以及 收针处理部,其产生收针线圈横行,以便收针底边的圈数量的线圈。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66752 A 1/7页 3 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备朝向中心收束的多个接片的编织物的设计。 背景技术 0002 。
7、在圆形、椭圆形等形状复杂的编织物的设计中,使用三角形的接片,使编织物的形 状近似。例如,在专利文献1(WO2009022535)中,公开了将圆弧状的编织物分割成多个 接片,从周缘朝向中心编织的情况。而且,若在编织的过程中进行收针,编织宽度朝向中心 渐渐地减少,则编织物成为圆形。另外,若从编织物的周缘开始编织,则接片的底边处于周 缘,与编织物的线圈横行方向平行。 0003 但是,在妇女短上衣、披巾等的编织中,存在希望接片朝向圆的中心以外的位置收 束的编织物的情况。另外,也存在希望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的编织物的情况。这样一来, 接片不是等腰三角形,接片的形状也不恒定。因为若不是等腰三角形,则线圈纵。
8、行方向的圈 数在两侧片不同,所以,仅通过收针,不能编织接片。再有,要收针底边的圈数量的线圈,在 线圈纵行方向需要与进行收针的圈数相应的圈数。这是因为,例如存在每4线圈横行执行1 次与收针相伴的线圈横行等的制约,难以在全部线圈横行进行收针。若接片的形状不恒定, 则还存在与底边的圈数相应的圈数不存在于线圈纵行方向的情况。由于这些,接片的设计 变得困难,也难以进行编织物的设计。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WO2009022535 0007 本发明的课题是即使对于复杂的外形的编织物以及配件的顶点汇集的中心从外 形的中心移开的编织物,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编织物的设计。。
9、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具有多个三角形的配件的编织物设计成能够由横编机编织的 针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0009 输入编织物的外形, 0010 输入将编织物分割的配件的顶点汇集的中心的位置, 0011 决定配件的数量, 0012 通过由前述的中心为顶点,编织物的周缘为底边,且将底边的两端和前述的中心 连结的线为两侧边的三角形所构成的多个配件,将编织物分割, 0013 以编织物的周缘为编织的线圈横行方向,评价对于各配件能否在编织与配件的高 度相应的圈数,换言之,配件的线圈纵行方向的圈数的期间,一面满足收针的条件一面收针 与底边的长度相应的圈数, 0014 在评价为不能收针的情况下。
10、,通过增加配件的数量或缩短评价为不能收针的配件 的底边,能够在编织与配件的高度相应的圈数的期间,一面满足收针的条件一面收针与底 说 明 书CN 103966752 A 2/7页 4 边的长度相应的圈数, 0015 接着,与线圈横行方向平行地产生折回线,以便通过在该配件折回的折回编织,校 正由配件的两侧边的长度不同引起的圈数之差, 0016 产生收针线圈横行,以便收针底边的圈数量的线圈。 0017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具有多个三角形的配件的编织物设计成能够由横编机编 织的针织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0018 输入部,其输入编织物的外形和将编织物分割的配件的顶点汇集的中心的位置; 0019。
11、 配件生成部,其生成由前述的中心为顶点,编织物的周缘为底边,并且将底边的两 端和前述的中心连结的线为两侧边的三角形所构成的多个配件,将编织物分割; 0020 配件评价部,其以编织物的周缘为编织的线圈横行方向,评价对于各配件能否在 编织与配件的高度相应的圈数期间,一面满足收针的条件一面收针与底边的长度相应的圈 数; 0021 在评价为不能收针的情况下,用于增加配件的数量或缩短评价为不能收针的配件 的底边的构件; 0022 折回处理部,其与线圈横行方向平行地产生折回线,以便通过在配件的内部或端 部折回的折回编织,校正由配件的两侧边的长度不同引起的圈数之差;以及 0023 收针处理部,其产生收针线圈。
12、横行,以便收针底边的圈数量的线圈。 0024 若输入编织物的外形,输入配件的顶点汇集的中心的位置,则能够由多个配件分 割编织物。配件为三角形,配件的顶点向前述的中心汇集,编织物的周缘成为配件的底边, 并且,将底边的两端和前述的中心连结的线成为两侧边。因为需要在达到顶点为止的期间, 收针与配件的底边相当的圈数的线圈,所以,评价能否一面满足优选的收针的条件一面执 行收针,在不能执行的情况下,变更配件的形状或数量。若配件的顶点汇集的中心从图形的 意义上的编织物的外形的中心脱离,则配件从等腰三角形脱离。因此,配件的两侧边的圈数 产生差,为了矫正该差,与线圈横行方向平行地产生在配件的内部或端部折回的折回。
13、线。另 外,产生收针线圈横行,以便收针配件的底边量的圈数。另外,在为了设置领孔等而将三角 形的配件的顶部切掉做成梯形的情况下,可以将到切掉前的三角形的顶点为止的高度作为 配件的高度,也可以将梯形的高度作为配件的高度。而且,在将梯形的高度作为配件的高度 的情况下,将从底边的圈数减去梯形的上边的圈数后的圈数作为进行收针的圈数。 0025 因此, 0026 1)即使对于复杂的外形的编织物以及配件的顶点汇集的中心从成为编织物的外 形的圆的中心等移开的编织物,也能够设计可编织的编织物。 0027 2)若指定编织物的外形和前述的中心,则能够大致自动地生成多个配件,评价可 否收针。 0028 3)即使配件不。
14、是等腰三角形,也能够编织。 0029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关针织设计方法的记载也原样适合针织设计装置,反之, 有关针织设计装置的记载也原样适合针织设计方法。先进行折回线的产生和收针线圈横行 的产生的哪一个均可,优选使折回线和收针线圈横行不同,还以配件的两侧边的相同的线 圈横行进行收针,以便与折回相伴的集圈不会在收针时从针脱离。另外,增加配件的数量或 使配件的底边变短的处理也可在配件生成部进行,也可以在其它的部分进行。配件的数量 说 明 书CN 103966752 A 3/7页 5 可由作业者输入,也可以分配预先存储的值。配件例如是接片,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本 发明的针织设计方法是产生由横编。
15、机编织编织物的编织数据或编织程序的方法,通过所得 到的编织数据等由横编机编织编织物的情况是编织数据等的使用。 0030 优选在编织物具有长轴的情况下,将配件的顶点汇集的中心的位置指定在编织物 的长轴上。若这样,则只要针对长轴的单侧进行配件的生成以后的处理,对长轴的另一方复 制处理结果即可。 0031 优选输入沿线圈横行方向使多个配件的顶点靠近的点。若使配件的顶点朝向1点 靠近,则配件的侧边接触,成为1片编织物的设计。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实施例的针织设计装置的框图。 0033 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针织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0034 图3是表示由朝向中心收束的多个接片构成的编织物的图。 003。
16、5 图4是表示从图3改变了中心的编织物的图。 0036 图5是表示编织物的设计过程的图,在a)输入外形和中心,在b)生成多个接片, 在c)决定接片的形状,评价可否收针。 0037 图6是表示图5以后的设计过程的图,在a)产生折回线,在b)产生收针线。c)表 示设计的编织物,将接片相互连接,用箭头表示编织方向。 0038 图7是表示将接片的设计变形,在中心附近设置领孔,且付与立体形状的例的图。 0039 图8是与图7的设计对应的编织物的俯视图。 0040 图9是与图7的设计对应的编织物的侧视图。 0041 图10是礼帽状的编织物的俯视图。 0042 图11是图10的编织物的侧视图。 0043 图。
17、12是表示用于图10的编织物的设计的外形和中心的图。 0044 图13是表示用于图10的编织物的接片形状的图。 0045 图14是表示由朝向中心C收束的接片构成的六边形状的编织物的图。 0046 图15是表示用于图14的编织物的接片形状的图。 0047 附图标记说明 0048 2:针织设计装置;4:总线;6:输入部;8:输出部;10:显示器;12:彩色打印机; 14:程序内存;16:接片生成部;18:接片评价部;20:折回处理部;22:收针处理部;24:其 它处理部;26:数据转换部;30:编织物的外形;3239:接片;4249:接片;50:编织物 的外形;5155:接片;60:折回线;62:。
18、收针线;64:起针线;80:披巾;82:领孔;84:臂孔; 90:礼帽;9195:接片;100:编织物;101105:接片;C:中心;A-A:长轴;d:接片的底边 的长度;h:接片的高度;b:靠近的中心;r:孔的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0050 实施例 0051 图1图15表示实施例。图1表示实施例的针织设计装置2,针织设计装置2由 说 明 书CN 103966752 A 4/7页 6 计算机构成,具备总线4。6是输入部,至少具备鼠标、键盘、轨迹球、描画针等手动输入部, 此外,也可以具备来自网络的输入部、来自可移动磁盘的输入部等。8是输出部,是向网络。
19、的 输出部或向可移动磁盘的输出部。10是显示器,显示设计过程的编织物等,12是彩色打印 机,14是程序内存,存储用于使计算机作为针织设计装置2发挥功能的程序。 0052 若从输入部6指定编织物的外形和其中心即多个接片的顶点汇集的位置,进一步 指定接片的片数,则接片生成部16生成多个接片,以便将编织物分割成由三角形构成的多 个接片。另外,在披巾等中,由于前述的中心处于领孔等的孔内,所以,存在中心本身不编织 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生成接片,以便沿孔的周围进行包针(日文原文:伏目)。因此, 存在实际的接片形状成为沿孔将3角形的顶点附近切去进行包针的梯形状的情况。 0053 编织物的外形并不限于。
20、圆,也可以是椭圆或图14所示那样的多边形。另外,配件 的顶点汇集的中心在为圆形的编织物的情况下,能够指定在从圆的中心脱离的位置。在为 椭圆的情况下,并不限于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交点或焦点,例如,由作业者在椭圆的长轴上 指定的适宜的位置成为前述的中心。本发明中的中心并非是相对于编织物的图形的形状的 中心,而是指多个接片的顶点汇集的位置。 0054 接片的形状在为椭圆形的编织物的情况下,从等腰三角形脱离,即使是圆形的编 织物,若使中心从圆的中心移开,则也从等腰三角形脱离。接片生成部16例如从编织物的 中心以4530等一定角度朝向编织物的周缘放射状地划出多个线。这些线是接片的 边界,成为接片的两侧片,。
21、由这些线划分的编织物的周缘是接片的底边。在编织物存在长轴 或直径的情况下,优选将中心指定在这些轴上,优选将编织物沿这些轴分为2个,将分为2 个的编织物分别分割成多个接片。在编织物相对于这些轴对称的情况下,若将接片相对于 这些轴对称地配置,则仅对分为2个编织物的一方进行处理即可。另外,若将编织物沿长轴 分成2个,则长轴兼作为接片的侧边。 0055 接片评价部18将接片的底边的长度换算成线圈横行方向的圈数,将接片的高度 换算成线圈纵行方向的圈数。而且,评价在编织接片的侧边期间,能否收针接片的底边的圈 数。对于收针而言有按每4线圈横行在接片的左右各收针2圈等优选的条件,接片评价部 18评价是否满足该。
22、条件。线圈纵行方向的圈数是从接片的底边到顶点为止的沿线圈纵行方 向的线圈的数量。在由接片评价部18评价为不满足收针的条件的情况下,接片生成部16 变更接片的形状或片数,以便满足收针的条件,由接片评价部18再次评价是否满足收针的 条件。 0056 折回处理部20使折回线(进行折回编织的线)沿线圈横行方向不限制在1个接片 内,而是与线圈横行方向平行地在编织物中产生。因为若接片不是等腰三角形,则两侧片的 圈数不一致,所以,通过进行在接片的途中或接片的端部折回的折回编织,即使两侧片的圈 数不一致,也能够编织接片。另外,折回的1线相当于2线圈横行的编织,将折回编织单纯 称为折回。折回线从多个接片中的线圈。
23、纵行方向的圈数为最大的侧片朝向最小的侧片拉 出,折回线的大多数在通过多个接片后折回。作为实际的编织,1个折回线相当于在线的结 束点折回的2线圈横行的编织,另外,也可以在接片的端部折回。 0057 优选折回线沿编织物的线圈纵行方向大致均匀地产生。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大致 均匀地产生或配置收针线圈横行以及折回线是配置成不会感到外观上不均匀的意思。线圈 纵行方向的圈数未被折回线的数量整除,另外,也未被收针线圈横行的数量整除的情况很 说 明 书CN 103966752 A 5/7页 7 多。因此,难以完全地均匀地配置。 0058 收针处理部相对于各接片指定收针线圈横行(进行收针的线圈横行)。另外,收针。
24、 线圈横行的位置也可以在邻接的接片不同,这点与折回线不同。另外,优选收针线圈横行配 置成在接片内沿线圈纵行方向大致均匀,并且避开折回线。收针例如优选在接片的左右每 4线圈横行各2圈的2圈收针。例如,三角形的接片的底边的圈数为80圈,高度为20圈, 将接片的顶部切掉做成梯形,在接片的顶(梯形的上边),在线圈横行方向有4圈。而且,从 接片的底边到顶的高度为19圈(到顶点为止为20圈)。若在编织19线圈横行期间,收针76 圈,则成为在全部线圈横行进行收针,难以进行编织。 0059 因为左右各2圈合计在1线圈横行进行4圈的收针,通过1次折回,编织2线圈横 行,所以,优选在生成接片时,由接片生成部修正接。
25、片的两侧边的位置,以便使两侧边的圈 数的差为偶数,底边的圈数为4的倍数。 0060 其它处理部24进行与编织有关的其它处理,例如,开始编织的处理;编织结束等 需要包针的情况下的包针、组织图案、嵌花图案等的追加;在编织物为身片、有袖的情况下 的两袖的设计等。数据转换部26在编织物的设计完成后,将编织物的设计数据转换为能够 由横编机执行的编织数据。 0061 参照图1图9,尤其是图2,说明编织物的设计。另外,设计过程中的编织物的设 计数据总是显示在图1的显示器10。作业者从输入部6输入编织物的外形(步骤1),将接 片的顶点汇集的中心例如输入到编织物的长轴上,输入接片的数量(步骤2)。图3、图4表 。
26、示相对于相同的编织物的外形30的接片3239和接片4249。AA是编织物的外形 30的长轴,在图3中,以位置C为中心,在图4中,以位置C为中心。接片3235和接片 3639对称,接片4245和接片4649也对称。若将中心从C向C变更,则接片的 形状变化,中心从长轴的中点移开得越大,接片的形状越不均匀,并且,接片从等腰三角形 脱离。另外,也可以像图4的C”那样,使中心从编织物的长轴AA脱离。另外,图3、图4 的虚线箭头表示编织的方向(线圈纵行方向),编织物的外形30的周缘是编织始端。在实施 例中,表示相对于长轴AA对称的筒状编织,但也可以不进行筒状编织,而进行例如从图 3、图4的下向上等的成型编。
27、织。 0062 若编织物的外形被确定,中心的位置和接片的片数被确定,则由接片生成部16生 成接片。例如,使接片的顶角公共地将外形30的内部分割,做成多个接片,求出各接片的底 边的长度d和高度h,换算成底边的圈数和高度方向的圈数。另外,要求作业者输入靠近的 方向(使接片靠近以便各接片的顶点汇集的方向)(步骤3)。另外,在未输入接片的片数的 情况下,也可以将8片12片等标准值作为接片的片数。另外,在未输入靠近的方向的情 况下,也可以按照使靠近中的移圈的距离的总和变小等条件,自动地生成靠近的方向。 0063 接片评价部18评价是否一面满足收针的条件,一面使接片的底边的线圈收针到 中心(步骤4)。在不。
28、满足收针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5),变更接片的边界,以便增加接片的 数量或缩短不满足收针的条件的接片的底边。若增加接片的数量,则能够更正确地使圆形、 椭圆形等曲线的周缘近似,但是,需要使在接片的两侧的各2圈的收针成为各1圈的收针 等,存在编织效率低下的情况。 0064 在图5的a)中,由作业者将中心C指定在编织物的外形50的长轴AA上,在图 5b)中生成多个接片。将接片生成为在与长轴AA接触的接片51、55中使顶角为/2, 说 明 书CN 103966752 A 6/7页 8 在其它的接片5254中使顶角为,接片5155与接片5155针对长轴AA对 称。用h表示接片的高度,用d表示底边的长度。在。
29、图5c)中,若指定靠近的方向,例如,指 定成为靠近的中心b的位置,则靠近被指定成各接片的顶点向该位置移动,图5c)中的箭头 是靠近的方向。在未输入靠近的中心b的情况下,按照使接片的顶点靠近的距离的总和为 最小等条件,由接片生成部16指定靠近的中心b。另外,靠近的中心b是用于指定使接片靠 近的方向的点,怎样指定靠近的中心b对编织容易程度有影响。而且,无论将靠近的中心b 指定在哪里,若从横编机脱离,则编织物也变形成接片的顶点向在图2的步骤2中指定了的 中心C汇集。 0065 在所有的接片满足了收针的条件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沿线圈纵行方向大致均 匀地配置折回线。图的右上部的圆内的线60是折回线。
30、,例如,从接片53的右端朝向接片54 侧。在接片折回的折回线的数量大致等于接片的两侧边的圈数的差2。如右中央部的圆 内所示,折回通过2线圈横行的编织构成,在与折回的下一个线圈纵行之间,产生2圈的圈 数的差,因此,在折回线的结束位置,例如,替代针织,进行1圈的集圈(步骤6)。 0066 将进行收针的线圈横行(收针线圈横行)沿线圈纵行方向大致均匀地配置在各接 片,底边的圈数量的线圈被收针到中心(接片的顶点汇集的位置)。因为进行了集圈的线圈 横行不适合移圈,所以,优选使通过折回进行了集圈的线圈横行从收针线圈横行排除。图 6b)表示收针线(收针圈的沿着线圈纵行方向的列)62。若在显示器10上沿靠近的方。
31、向使 各接片靠近,则成为图6c)那样,64是外形的周缘的起针线。 0067 要向编织物附加立体的形状,例如隆起,则只要与平面的编织物的设计相比增加 线圈纵行的长度(线圈纵行的圈数)即可。另外,在将领孔等设置在中心的情况下,只要沿领 孔将各接片包针即可。这样的例表示在图7中,通过沿线圈纵行方向增加线圈来附加立体 的形状,设置领孔。 0068 与图7的接片的设计对应的披巾的俯视图是图8,图9是侧视图。80是披巾,82是 领孔,r是其半径,84、84是臂孔的预定位置,虽然是在编织后通过裁剪等来设置,但也可以 通过成型编织来实现。像上述那样,输入在接片以后的其它的处理(图2的步骤8),在步骤 9中,转。
32、换为横编机的编织数据。横编机具有2张以上的针床,以编织物外形的长轴为界,由 前针床编织一方,由后针床编织另一方。 0069 图10图13是表示礼帽90的设计,如图10所示,中心C处于偏移的位置,如图 11所示,具有高度h的隆起。对此,按与图2相同的顺序,在长轴AA的一方配置接片 9195,在另一方配置接片9195(图12)。接着,与隆起对应地将实施了阴影线的高 度h量的区域追加到各接片(图13)。以后与图2同样,能够得到礼帽90的编织数据。64 是起针线。 0070 图14、图15表示六边形的编织物100的设计,101106是接片,在长轴AA的 相反侧有对称的接片101106。若与图2同样地设。
33、计接片101105,则成为图15那 样,使接片101103和接片104106像图的箭头那样靠近。64是起针线。 0071 实施例具有下面的特征。 0072 1)即使对于复杂外形的编织物以及中心从外形的中心移开的编织物,也能够设计 可编织的编织物。 0073 2)若指定编织物的外形和作为接片的顶点汇集的位置的中心、接片的片数以及靠 说 明 书CN 103966752 A 7/7页 9 近的方向(成为靠近的中心b的位置),则能够大致自动地生成多个接片,评价可否收针。另 外,能够省略输入接片的片数和靠近的方向。 0074 3)即使接片不是等腰三角形,也能够编织。 0075 4)因为避开了折回线上的收。
34、针,所以,不存在因与收针相伴的移圈而使得折回线 的集圈脱离的情况。 0076 5)因为沿线圈纵行方向大致均等地配置收针线圈横行和折回线,所以,编织物的 外观良好。另外,即使在设置领孔等的情况下,保持原样地使用到领孔为止的收针和折回即 可,没有必要再配置收针线圈横行和折回线。 0077 6)若将中心指定在编织物的长轴上,则只要对长轴的一方进行接片的生成、收针、 折回、靠近等,将得到的设计数据复制到长轴的另一方即可。 0078 7)编织物可任意地为妇女短上衣、披巾等衣服、铺垫织物等。另外,也可以是具有 由接片构成的部分和接片以外的部分的编织物。 说 明 书CN 103966752 A 1/9页 1。
35、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6752 A 10 2/9页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6752 A 11 3/9页 1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6752 A 12 4/9页 13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6752 A 13 5/9页 14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6752 A 14 6/9页 15 图7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6752 A 15 7/9页 16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6752 A 16 8/9页 17 图12 图1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6752 A 17 9/9页 18 图14 图1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6752 A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