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电热储能恒温手套在预热阶段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手套热介质六水氯化钙晶体在29.92℃熔化为钙水溶液,以潜能形式储热。冷却时,在溶点附近,热介值凝固缓慢放出大量热量,手套产生恒温效果。 依据:电能转向为热能的最简捷的途径,是让电流通过电阻丝,采用六水氯化钙作热介质是因为它熔点最为适宜,熔化热高达330KJ/kg无毒、无腐蚀性,已有将六水氯化钙用于制作恒温被褥的报道,但目前市场上并无利用热介质储热的手套,所见手套全为被动的防散热手套。
优点:在凛洌的寒风中,骑自行车、摩托车时手上尽管戴上厚厚的被动的防散热手套依然寒风渗骨,双手麻木;然而,若他们戴上的是电热储能恒温手套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只需戴前接通电源,预热5-10分钟,手套内即可保持数小时的30度的恒温状态,具有理想的防寒防冻功能。此手套、对小孩、老人和手冻者也十分有宜,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手炉。有趣的是,若使用得当,在炎热的夏天上手套又有一种清凉之感。
结构:此手套与普通手套外型无太大差异,若采用并指手套的外型,制作简单,效果更好。
附图:图(一)为手套背部横向剖视图:1、-皮革层;2-固定层;3、-橡胶管;4、-内胆。图(二)为电热储能橡胶管剖视图5、-电热线6、-橡胶管;7、-氯化钙溶液。图(三)为手套沿电热储能层剖面图。图(四)为电热储能恒温手套的内电路图8-双金属片控温开关。
该手套的手背、手腕等部分,从外向内可分为4层(如图(一)所示。最外层为皮革层,其次是固定层,固定层上固定了手套的核心层-热介质层,热介质层是由十数根被一根绝缘的电阻丝所串的橡胶管组成,橡胶管内盛满六水氯化钙,最内层是内胆。
电热储能橡胶管的构造如图(二)所示,一根两头封闭的橡皮管内盛满六水氯化钙晶体或50%的氯化钙溶液,一根螺旋状的表面绝缘电阻贯穿其中,采用橡皮管而不用袋装是为防止溶液乱跑,用十数根橡皮管而不用一根是为防止万一绝缘电阻丝有两处同时漏电而造成短路。
电热储能橡胶管与手指呈垂直方向分布于手背、手腕部分即能使手活动自如又便于把握车把,另外,如小孩等用手套可以根据需要在手心位置也分布一定的橡胶管(如图(三)所示)。
为防止加热过度,可在手套内加一只内装双金属片开关地薄盒,制作一例:
1、取2只250Ω的细电阻丝,表面绝缘;
2、取2×16只φ6mm的每只长120mm左右的耐热橡皮管;
3、将每只电阻丝通过16只橡皮管,每管两边封死;
4、将导管竖起,在远高于30度时,选择上下故意留下的较厚部位,分别插入两针,下针进氯化钙溶液,上排气体和氯化钙溶液,充满后取出针管即成电热储能管,共计每双手套中的32只橡皮管内共存氯化钙溶液60ml,100克,可储能33千焦;
5、将电热储能管按图(一)分布于一定位置固定好;
6、电阻丝两头引线接于手套边缘插座,共中一只手套内装双金属片簿盒,
7、按手套制法制成手套;
8、按图(四)制背带。
参考文献:张文富、张丽《50种实用化工产品制造技术》
P175(1989)金盾出版发行社